幼兒園安全事故應急處理PPT課件這個PPT共13頁,該文件包含了PPT課件。主要包含磕碰,脫臼,抽搐,一般性擦傷,手指擠傷,扭傷,蟲咬和蟄傷,鼻、耳、眼、咽部異物等,歡迎點擊下載。幼兒園安全事故應急處理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安全是
第一位的,誰都不希望孩子磕著碰著,但是有時候難免有磕磕碰碰的意外發生,當意外發生時,我們都應該要具備處理意外的小知識、小常識,就會第一時間給孩子以最好的救治,將危險降到最低。
那我們下面講講到底有哪些方法
磕碰
1)青、腫、淤血:切不可用手揉傷處,應讓幼兒試著慢慢活動,確認有無大礙。如無大礙可為幼兒傷處涂些鐵打油或局部冰敷以去淤消腫。
2)傷處破皮:對傷處進行消毒。拿藥用棉簽蘸些許碘伏或消毒水輕擦傷處進行消毒,應從傷處向臟處擦,避免細菌進到傷處引起傷口感染。
脫臼(脫位)
需要送醫院,請外科醫生復位。確定脫位后,立即將脫位肢體用三角巾或夾板適當固定后送往醫院,爭取及早復位。
抽搐
馬上找到手邊任意干凈、清潔硬物塞入幼兒口中,避免咬舌并用手按住人中,撥打120。
一般性擦傷
幼兒中最常見。及時用生理鹽水清潔傷口,由內向外旋擦,洗去污物,然后涂上碘伏,不必包扎。
手指擠傷
在日常生活中,門、鐵閘、窗框、抽屜或者汽車門等,最容易夾傷手指,夾傷后輕者出血腫脹,重者可引起手指切斷、指甲脫落或關節出血等。處理方法
處理:
①不必驚慌,先安慰小孩,皮膚無破損,可用水沖洗,進行冷敷,將受傷的手指高舉過心臟,緩解痛苦。
②看見有出血處及時進行止血和消毒。
③骨折:用厚紙板等物件支撐起手臂部,然后用繃帶扎好,再將手臂用三角巾固定。
④如果出現紫色的出血現象或腫脹時,有可能是手指部的骨骼發生了骨折,指甲掀開脫落,應及時去醫院進行診治。
⑤如出血不止,可將受傷的手指抬高超過心臟,以減輕疼痛和止血并去醫院。
扭傷
踝關節扭傷多見。
處理:
①立即脫下鞋子,舉起傷腳。如果足部腫脹無法脫鞋時就用剪刀剪開脫掉。
②迅速冷敷。用冷水毛巾或冰袋放在傷部或將傷腳放進盛滿冰塊的桶內,其效果會更好。千萬不要在冷敷前揉擦或按摩,否則會使傷部變大。
③固定。冷敷后用彈力繃帶扎緊扭傷部位。方法為先在足踝部繞1圈,接著繞至足背和腳底后,繞回足背,再在足踝部多繞一圈扎緊;如果傷部疼痛劇烈,說明有骨折的可能,應及時送醫院處理。
④將傷部抬高,減輕疼痛并保持安靜。
⑤經過24小時,腫脹和疼痛過后,沒有發現骨折征象,可用熱敷,促進局部血液循環,以利于血腫及時吸收。
蟲咬和蟄傷
一般蚊子叮咬,涂止癢藥膏即可。如:風油精、綠藥膏、速效止癢液等。
蜂蜇或毛蟲刺傷,可用橡皮膠布粘貼法,拔除蜂刺和毛蟲刺,還可先用肥皂水涂傷處,再用硼酸水局部沖洗后涂氨水。蜈蚣、蝎子、蜘蛛等咬傷可用雄黃、明礬等適量研磨后,用涼開水沖調外敷。出現全身癥狀,立即送往醫院治療。
鼻、耳、眼、咽部異物
鼻異物:小異物可囑咐兒童用手緊按無異物的鼻孔,用力擤,使異物排出,如年齡小的幼兒不會做,可用紙捻刺激鼻粘膜,使其打噴嚏,將異物排出。但異物在鼻腔時間長或用上述方法排不出來,不要自行挖取,應去醫院取出異物。
耳異物:植物性異物,體積較小可囑兒童頭歪向異物側,單腳跳,使其自行脫落,動物性異物,可用手電筒放在耳邊誘昆蟲自行爬出。如效果不好,應去醫院取出。體積大的異物,要送醫院取出。
眼異物:千萬不要用手揉眼睛,以免擦傷角膜。應立即用生理鹽水沖洗眼睛,再滴眼藥水,將異物沖出;或翻開眼瞼用消毒棉簽蘸生理鹽水或冷開水拭去。異物嵌入角膜時,應立即送往醫院處理。
咽部異物:孩子被吞入異物卡住后,讓他張大嘴,將舌頭壓下,用鑷子輕輕夾出,如是魚刺,可用米醋飲服,若無效,送醫院處理。魚刺卡住后,不要給孩子吃饅頭、飯團等,因為這樣做有可能將刺壓得扎入更深,更不易取出。較大異物卡在咽部,可造成呼吸困難,發現有聲音嘶啞,呼吸困難,應立即將小兒倒轉,低頭拍背使異物咳出或改變位置,并急送醫院處理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