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美術課件大樹與小樹PPT課件教案這個PPT共11頁,該文件包含了PPT課件,教案。PPT的教學目標教幼兒學習用涂色的方法,畫出大樹與小樹的造型,加強幼兒環保教育,教育幼兒在生活中要節約紙制品。
【活動目標】
1、教幼兒學習用涂色的方法,畫出大樹與小樹的造型。
2、加強幼兒環保教育,教育幼兒在生活中要節約紙制品。
3、培養幼兒對繪畫活動的興趣,感受繪畫的樂趣。
4、根據色彩進行大膽合理的想象。
5、培養幼兒良好的作畫習慣。
【活動準備】
圖畫紙、蠟筆、鋼琴曲、課件(樹與造紙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片,談話,了解樹的用途。
1、森林圖片。提問:小朋友你們看這是什么地方?是誰的家呀?
2、亂砍亂代圖片。提問:小朋友們你們看森林里發生了什么事情?
教師引導語:如果森林被砍了,小動物們會怎樣呢?(沒有家)小動物們沒有家多可憐呀。森林除了是小動物的家外,樹對我們的生活還有那些幫助呢?
教幼兒了解樹對我們生活的用途。如:做家具、凈化空氣、做紙等。
3、出示造紙的圖片。讓幼兒簡單的了解造紙的過程。
4、加強幼兒的環保教育,要愛護樹木。
師:小朋友,樹木對我們的生活太有幫助了,在我們用紙巾的時候應該怎樣呢?能浪費嗎?(教育幼兒需要多少拿多少,不要浪費。樹木對我們的生活太有幫助了,我們要保護樹木,多植樹。)
二、教幼兒用途畫的方法,學畫樹的造型。
提示語:小朋友們,我們知道了要愛護樹木,可是還是有很多的人在亂砍樹,小樹和小物們請我們來給它們幫幫忙,給它們畫一張宣傳畫,告訴人們不要亂砍樹,小朋友們想想,我們的宣傳畫應該怎樣來畫呢,要畫誰呢?
讓幼兒結合生活中觀察到的,說出樹有不同的,有大有小,有高有矮。
教師示范畫的方法,讓幼兒空手學習,邊畫邊講解。畫好后要求幼兒說一句環保的話。
三、幼兒作畫,教師巡回指導。
要求:
1、養成幼兒良好的耐心、仔細的繪畫習慣。
2、讓幼兒適當的添畫上一些事物,讓畫面更豐富。
3、指導幼兒正確的繪畫姿勢與握筆方法。
四、活動在幼兒作畫的過程中自然結束。
教學反思:
幼兒美術活動,是一種需要他們手、眼、腦并用,并需要把自己的想象和從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轉化成自己的心理意象,再用一定的美術媒介把它表現出來的操作活動。
大班社會教案:保護小樹
活動目標
1、知道涂石灰水和用布條捆綁對樹有防蟲保暖的作用。
2、學習涂石灰水和用布條捆綁等方法保護小樹。
3、有初步的愛護樹木和保護樹木的意識。
活動準備
刷子、布條和石灰等。
活動過程
1、提出問題,讓幼兒討論保護小樹的方法。
教師:秋天快要過去了,寒冷的冬天就要來了,我們小朋友漸漸的都穿上了棉花衣服。你們知道嗎,幼兒園、馬路上和公園里的小樹,也覺得太冷了,有的小樹身上還有許多害蟲,這可怎么辦呢?小朋友,請想想辦法幫幫它們吧!
2、教師引導幼兒想出各種辦法,保護小樹。
教師:每天上幼兒園、星期天逛公園,你有沒有注意到,馬路上的小樹有了什么變化呢?
(樹干刷了白色,用布條等將樹干裹起來了。)
教師將幼兒想出的好辦法寫在黑板上,最后,教師進行小結。
用稻草繩或稻草將小樹干裹起來,就就像給樹干穿上了一件外衣,樹干就暖和了;
將石灰水涂在樹干上,給樹干穿上了白衣服,石灰水能殺死樹上的害蟲,還能保護小樹,不被凍壞。
3、教師組織幼兒給用幼兒園的樹干捆布條和涂石灰水。
教師:天冷了,我們怎樣幫助幼兒園的小樹呢?指導幼兒分組活動。
指導幼兒用刷子涂石灰水,用繩子將樹干捆起來,給傾斜的小樹綁上木樁進行固定等。
收拾工具,回班說說自己是怎樣保護小樹的,以及勞動的感受,教師進行簡單地活動評價。
4、組織幼兒討論。
教師:除了前面的具體做法外,我們應該怎樣保護樹木呢?
通過討論使幼兒知道:不踩小樹苗;不在樹枝上懸掛重物;不在樹干上亂寫亂畫。
啟發幼兒想一想:我們為什么要保護樹木?樹木有什么用?
幼兒講述后,教師進行簡單的小結:樹木能使我們的城市更漂亮;樹木能凈化空氣,使我們周圍的空氣變干凈;樹木可以防風沙、防泥石流;樹木還可以造房子,做家具等;種植果樹還能讓人們一年四季都吃到水果,樹木對人類的貢獻真大呀!
活動目標
1、欣賞圖片,理解圖片內容,知道花草樹木對人類的作用。
2、結合生活經驗說出自己熟悉的幾種花草樹木的名稱和作用。
3、知道花、樹木與人類的依存關系,產生愛樹愛花的情感。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發展幼兒空間辨別能力和空間想象力。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幼兒了解花草對人類的作用以及與人類的依存關系。
教學難點:愿意講述花草樹木的好處,用“大樹真好、花兒真香”等句式表達 。
活動準備
掛圖四幅、幼兒用書、自制花、大樹、頭飾按人數比例配。
活動過程
一、問題導入
小朋友,你們在幼兒園都看到了什么?這么多的花草樹木你們喜歡嗎?
二、基本活動
理解圖片內容,懂得保護花草樹木的重要性,讓幼兒提出一些保護的方法。
三、游戲活動(運用頭飾)
1、與“大樹、小花”做朋友,體驗怎樣保護花草樹木。鼓勵孩子積極參與。
2、說說在活動中有什么感受,好玩嗎?
3、在以后的生活中我們該怎么做?讓生活環境變得更加美麗。
4、帶小朋友們到園內欣賞各種花草樹木,親身體驗運用手摸、鼻聞、耳聽、嘴嘗等方法感受花草樹木。
四、活動延伸
1、為園內的花草樹木貼上愛心標簽。
2、用自己的方式與花草樹木成為好朋友。
教學反思
1、中班幼兒是幼兒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有他特有的年齡特點,有意性行為開始發展,學習控制自己的情緒,培養初步的環保意識和行為,在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幫助幼兒了解自然環境與人類生活的關系,從身邊的小事入手。這些表明幼兒在這一時期更需要老師的引導。
2、對活動過程的反思
(1)、在活動中幼兒從開始的消積狀態變為積極參與,幼兒在活動中大部分能主動參與進來,個別甚至能主動協助老師完成活動;有些幼兒在活動顯得被動。
(2)、由于自己是實習階段,經驗不足對一些突發狀況無法找到照好的處理方法,對幼兒情緒的照顧不夠。
(3)、活動中與孩子互動較好,大部分幼兒都能在老師的指令下進行活動,對個別性格孤僻的孩子耐心引導。
3、整個活動孩子的參與度較高,在表述花草的好處時顯得較困難,做游戲時興趣較高。室外體驗收獲很大。
4、如果重新上本切課,我會根據班上幼兒的年齡特征在兼顧多數的情況下照顧少數發展較慢的孩子把各個環節考慮得更細致。放手讓孩子能全程參與活動真正成為活動的主體。
設計意圖
隨著新《綱要》的頒布和幼兒園課程改革的深入,幼兒園的數學活動也在真正意義上由封閉走向開放,由靜態變為動態,由單純知識的傳授轉向為幼兒提供更大的自主探索的空間。幼兒處在這樣一個生動、自由的學習環境中,有足夠的探索、發現、交流與討論的機會和時間。
活動目標:
1、能夠比較物體的大小。
2、能將10以內的物體按大小順序進行正逆排序。
3、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1、課件:小動物排隊。
2、數字卡片1—10。
3、大小不同的三角形操作卡若干(同顏色組和不同顏色組)。
活動過程:
一、給數字寶寶排隊。
1、口頭數數:從1數到10。
2、出示數字卡片,讓孩子從1—10排隊,并讓孩子找出從小到大的排列規律。
3、教師隨意抽出一張數字卡片,讓孩子按照同樣的規律從這個數字寶寶開始往后排至10。
4、口頭數數:從10數到1。
5、出示數字卡片,讓孩子從10—1排隊,并讓孩子找出從大到小的排列規律。
6、教師隨意抽出一張卡片,讓孩子按照同樣的規律從這個數字寶寶開始往前排至1。
二、出示課件:小動物排隊。
1、出示圖片一:小豬排隊。
A、師:春天來了,草地上來了許多小動物,他們排著整齊的隊伍在快樂的跳舞,我們一起來看一看,他們是根據什么規律來排隊的,好嗎?
B、請幼兒說出小豬的排列規律:從小到大或從矮到高。
2、出示圖片二:小雞排隊。
A、師:我們再來看看,還會有什么小動物來跳舞,他們是根據什么規律來排隊的呢?
B、請幼兒說出小雞的排列規律:從大到小或從高到矮。
三、給圖形寶寶排隊。
1、同顏色組。
A、師出示大小不同的三角形紙若干,請幼兒從小到大排隊。
B、同樣請幼兒從大到小排隊。
2、不同顏色組。
A、出示不同顏色的三角形紙若干,請幼兒從小到大排隊。
B、同樣請幼兒從大到小排隊。
C、幫助幼兒不受顏色干擾排序。
四、操作活動:給樹排隊。
1、比較大小:找找不干膠上哪棵樹大?哪棵樹小?
師:你是用什么方法比較大小的?
2、請幼兒將不同大小的樹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粘貼到相應的位置,完成排序。
活動反思
數學是學前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幼兒期重要的學習內容。數學以其自身知識的邏輯性和抽象性的特點成為促進幼兒發展、尤其是邏輯思維發展的有效工具。在操作性的學習方式中,創設豐富多彩的數學情景,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整個活動中,我們可以看出教師并非采用灌輸、傳授、說教的方法讓幼兒理解排序這一概念,而是采用多種有趣的形式讓幼兒理解并遷移排序的經驗。活動中,教師處處把幼兒放在主體地位,讓幼兒大膽嘗試、學習、比較運用各種經驗進行排列,體驗與同伴交流的快樂。
不足之處:
每個環節結束后,沒能有效地運用小結語幫助幼兒疏理經驗。
教師只有在活動中做到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注重經驗的提升、關注方法的習得,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集體活動的功效。
【活動目標】
1、理解大樹和小鳥的依存關系。
2、初步學習按詩歌的結構仿編詩歌。
3、理解詩歌內容,能認真傾聽,有良好的傾聽習慣。
4、培養幼兒大膽發言,說完整話的好習慣。
【準備】圖片。
【活動過程】
一、游戲:大樹和小鳥。
教師扮演大樹,幼兒扮演一群小鳥。引導幼兒在大樹周圍做各種動作,如親親大樹、摸摸大樹、在大樹旁跳舞、為大樹捉蟲等。
大樹和小鳥在一起開心嗎?有一首詩歌講的就是“大樹和小鳥”的事情。
二、欣賞詩歌。
出示掛圖,教師朗誦詩歌一遍。
大樹高高,住著小鳥。大樹和小鳥做了哪些事?
你從哪里看出大樹和小鳥是一對好朋友?
為什么大樹、小鳥快樂陶陶呢?
三、以互動的形式學念詩歌。
教師再朗誦一遍詩歌,引導幼兒說說這首詩歌每一節的前一句和后一句有什么規律。(前一句是關于小鳥的詩句,后一句是關于大樹的詩句)
教師念關于大樹的詩句,幼兒念關于小鳥的詩句。
引導幼兒結伴學念,然后互換角色。
四、仿編詩歌。
討論:還有誰和誰也是一對好朋友?
引導幼兒分組或個別仿編。
如:大海大大,/游來小魚;/花兒美美,/飛來蝴蝶;/天空藍藍,/搖著云朵等。
教學反思:
1、詩歌短小簡煉、瑯瑯上口,通過富有動感的語言向幼兒展現了一幅大自然中動植物互相依存的快樂景象。其中仿編部分是為了讓幼兒在熟悉詩歌的基礎上,把朋友間因友愛而產生的快樂廣為傳誦,從而營造“快樂陶陶”的氛圍。為做到這一點,教師需有意識地引導幼兒注意相關聯的人和物,并揭示其相互間的協調關系。
2、幼兒在和教師扮演角色,共同游戲的過程中增強了學習詩歌的興趣,他們在肢體語言的交流中理解了詩歌所蘊藏的內涵。大樹和小鳥大樹高高,住著小鳥。小鳥叫叫,大樹笑笑。大樹搖搖,小鳥跳跳。大樹小鳥,快樂陶陶。
活動內容: 體育游戲活動《愛護小樹》
活動目的:
1、 讓幼兒練習聽信號迅速反應,鍛煉幼兒動作靈敏、協調。
2、 幼兒在活動中體驗游戲的快樂,培養幼兒對緞煉的興趣及活潑開朗的性格,培養團隊精神。
3、 教育幼兒應該愛護小樹。
4 、引導幼兒初步掌握日常生活中的XXX。
5、 通過活動鍛煉幼兒的跳躍能力,讓他們的身體得到鍛煉。
活動準備與環境創設:
1、 制作小樹一棵。
2、 場地布置如右圖。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做準備運動,活動身體。
師:小朋友們,過會我們要玩一個游戲,現在大家跟著我活動一下身體,等下才能表現的更好。
小鳥飛,飛啊飛,拍拍翅膀飛啊飛。(上肢運動)
小鴨走,走啊走,搖搖擺擺走啊走。(下蹲運動)
小象走,走啊走,甩甩鼻子走啊走。(俯背運動)
小馬跑,跑啊跑,嗒嗒嗒嗒跑啊跑。(跳躍運動)
(二)基本部分
1、 出示小樹,引出游戲。
師:小朋友,你們看看這是什么?(小樹)哪個小朋友能告訴老師和小朋友,樹有什么好處?(能乘涼、小鳥可以住在樹上……)所以我們應該保護小樹。今天我們玩的游戲就和這小樹有關。游戲的名字叫“愛護小樹”。在我們旁邊,地上畫了個什么圖形?(圓圈)小朋友們先拉好小手,站在線上,圍成一個大圓圈。
2、 老師交代游戲規則
師:老師把小樹放在圓的中間,因為風好大,小樹快被吹倒了。所以我們先請一位小朋友站在圓內用手扶著小樹。圈上的小朋友就要手拉手邊走邊念:“小樹,小樹,我們都愛護。”這時,扶樹的小朋友可以隨便叫一個小朋友的名字,比如:“XX,請你來護樹。一、二、三!”說完就松開手,被叫到的小朋友就要馬上跑上去扶住小樹,兩人交換位置。如果被叫的小朋友在叫他的小朋友到他位置前沒扶到樹,就是接著扶樹。老師要看看,哪個小朋友反應最快,最注意。
3、 教師提要求
師:(1)扶樹的小朋友叫名字時,聲音要大聲,清楚,讓大家都聽得見。
(2)扶樹的小朋友要在數完“一、二、三”后才能松開小樹。
(3)圈上的小朋友不能推擠。
4、 開始游戲
教師與幼兒一起游戲,在游戲中對出現的問題進行提醒,讓幼兒更清楚游戲的規則。
5、 分組進行游戲
幼兒人數較多,可讓幼兒分組游戲,使幼兒人人都有參與的機會。
(三)結束部分
1、 教師對活動情況進行評價。
師:小朋友今天玩的開心么?大家表現的都很好,都能遵守游戲的規則。(找出未能扶住小樹的原因)我要表揚XXX。他反應很快,注意力很集中,跑得也很快,小樹被他很快的扶住,就不怕大風吹。小朋友為他鼓鼓掌,也為你們鼓鼓掌,因為你們也很棒
2、 做做放松運動
師:小朋友也都累了吧?現在和老師做做放松活動,抖抖腳,抖抖手(舒展運動),然后回教室,小朋友口渴了要記得去喝水。
教學反思:
從這個活動中,我認識到幼兒園課堂教學中,教師首先要以孩子為主體,同時要有駕馭課堂的能力,在引導孩子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地發現問題,不斷地變換教學手段和方法,從而讓每個幼兒都參與到活動中,準確地掌握知識。帶領幼兒游戲時,要顧及到絕大多數的孩子,將個別示范與分組游戲、集體游戲相結合,可以根據幼兒的課堂情況不斷地變換游戲形式,從而提高每個幼兒的學習積極性。
活動目標:
1、通過主題活動了解樹的種類及樹的用途(如遮陰、擋風沙、綠化環境、凈化空氣等)。
2、幼兒能背誦兒歌,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3、通過主題活動的開展,激發幼兒愛護和保護自然環境。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活動準備:
1、flash動畫
2、擬人小樹圖片、背景圖等
活動過程:
一、師幼問好:奧爾夫問好方式集中注意力
師:寶寶好——!
幼:老師好——!
師:寶寶,寶寶,早上好——!
幼:老師,老師,早上好——!
二、小朋友欣賞flash,了解一些常見的樹
師:今天有好朋友來我們班來做客,看看它們是誰啊?
幼兒:樹
師:這都是什么樹呢?(柳樹、楊樹、蘋果樹、松樹、芙蓉樹)
幼兒同老師一起看flash說出樹的名稱。
師:小朋友在我們的身邊還有一些我們不認識的樹,你們和爸爸媽媽去公園或小區里看一看還有什么樹,然后來幼兒園告訴老師和小朋友好嗎!
三、情境創設,引出兒歌:
師扮小樹苗:“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小朋友聽這是什么聲音呀?我們一起來找找看!
師:原來是小樹苗在哭。
師:我們一起來問問小樹苗為什么哭,好嗎?
幼:“小樹苗、小樹苗,你為什么哭呀?”
教師(以小樹苗的身份)講故事:“我們樹家族被人類破壞了,現在就剩下了我自己,在這里我好孤獨啊,北風都快要把我給吹倒了,我好冷啊,嗚嗚嗚……”(引出兒歌:一棵小樹好孤獨,北風吹來嗚嗚哭。)
師:孩子們我們怎么幫助小樹呢?
幼:孩子們說出自己的想法。
師:小朋友自己一個人玩是不是也特別孤獨啊,那你們會怎么辦呢?
幼:找小朋友玩。
師:好!我們給小樹找朋友在它的身邊種上樹吧!
師:這樣它們手拉著手再也不怕大風了,看!小樹笑了。(引出兒歌:千棵小樹手拉手,大風見了也認輸。)
師:小朋友們幫助了小樹,太了不起了,老師就把這件事兒編成一首兒歌,我們一起來聽聽吧!
四、引導幼兒學兒歌:
1、聽錄音提要求。
師:close your eyes小朋友們認真聽,
2、看幻燈片圖片,教師交代兒歌名稱,帶領幼兒分句讀兒歌。
3、學習兒歌:師帶領幼兒隨節奏拍手(拍腿等)說兒歌。(變換節奏型);
4、手指律動,集中幼兒注意力。
5、分角色說兒歌:一名幼兒說兒歌的前兩句,后兩句大家一起說。男女孩交替說;加動作說兒歌。
6、幻燈片兒歌:幼兒空中點讀兒歌。
五、師幼談話,進行語言思維訓練
師:提問:樹為什么是我們的好朋友呢,它對我們有什么好處呢?
幼:樹能長蘋果……
師:對,能結果子的樹是果樹。
幼:下雨的時候可以躲在大樹下。
師:老師告訴你們,下雨的時候,特別是雷雨天千萬不能在大樹底下避雨,因為大樹能導電,這樣會出危險的。
師:樹蔭可以為我們遮擋火辣辣的太陽;樹可以綠化環境凈化空氣;樹可以擋風沙、防洪。(師邊放幻燈片邊講解大樹的作用)
師:小朋友們樹(大屏出示字——樹)是我們的好朋友我們要愛護它們。
六、學唱歌曲《小白兔和小樹苗》:看flash動畫:
師:看小白兔在小樹林里玩呢!小樹林青又青,小白兔多開心,你來逃呀我來追……呀!小白兔跑來跑去的會碰到小樹的,我們快用歌聲來告訴小白兔要愛護小樹苗吧!
幼:拍手有感情的唱歌《小白兔和小樹苗》。
七、游戲《運小樹苗》:
師:幼兒開小火車說兒歌,運樹苗。幼兒說兒歌開出教室。
活動延伸:
請家長在休息日帶幼兒認識一些樹。
教學反思:
這次語言開放活動,我組織了兒歌《小樹》主題活動,通過活動讓幼兒有初步的環保意識。根據中班的年齡特點,利用幻燈片、圖片來吸引孩子的興趣,讓孩子理解兒歌內容。語言活動著重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讓孩子想說、敢說。這次活動嘗試用拍節奏型的形式學兒歌,孩子不僅對兒歌有興趣,也能感受節奏的魅力。在今后的活動中,還應讓孩子多動手,大膽的玩起來。
活動目標:
1、初步熟悉《挪威舞曲》的曲調,通過小樹生長及小精靈游戲的情節、動作、初步感知樂曲的曲式結構和音樂性質。
2、創編小樹生長及小精靈游戲的動作,培養幼兒的表現力和創造力。
3、體驗合作表演的快樂。
活動準備:
小樹、小精靈的頭飾 魔法筆
活動過程:
一、欣賞樂曲
1、聽樂曲"小樹和小精靈"
2、師講述故事,引起幼兒興趣。
3、再聽樂曲,幫助幼兒初步了解樂曲的結構和性質。
4、請個別小朋友貼出小樹跳舞的部分和小精靈跳舞的部分。(出示圖片小樹 小精靈 )
二、 分段欣賞,創編動作
(一)欣賞A段樂曲(小樹生長)
1、鼓勵幼兒結合生活經驗,創編各種生長姿態,如:用身體表示軀干生長,用受臂表示枝葉生長。提醒幼兒小樹長大了可以隨風擺動
(二)繼續欣賞A段,繼續生長
(三)欣賞B段樂曲(小精靈游戲舞蹈)
1、引導孩子說說精靈出來的樣子(可以跳,飛,轉)
2、創編游戲,舞蹈,撫摸,澆水等動作。
四、合作完整表演
1、男女分角色表演。
2、自選角色表演。(發頭飾給小朋友)
五、活動結束天黑了,小樹,小精靈要睡覺了
反思:
對于初步接觸外國作品的我班幼兒來說,要通過樂曲的快慢節奏來分辨小樹和精靈兩種不同的人物形象還是有一定難度的。而節奏的快與慢,只能意會不能用語言表達,那怎樣才能讓孩子在欣賞作品的過程中體會不同的節奏呢?在和孩子一起欣賞音樂時,我用點頭,晃動身體來表現節奏的快慢,孩子們通過我的提示,馬上也用自己的身體動作來表達,有的用小手做波浪動作來表示慢的節奏,有的用小腳快速踏地表示快的節奏,在幼兒用身體動作表達的過程中,孩子意會了樂曲中的快慢不同,分辨出了A段音樂小樹生長和B段音樂精靈游戲的不同意境。
總之,對于孩子來講,教師應該遵循幼兒的年齡特點、思維發展規律,利用多種形式來進行教學,才能激發他們對音樂活動的興趣。
主題由來
我在組織幼兒觀看《春天》一課的動畫片,在學說"種樹,許個愿望"的短語時,動畫片里的小豬魯依要把棒棒糖種到土里,想種出棒棒糖樹,小朋友邊看邊笑,下課時還有小朋友過來跟我說:"老師,真的會長出棒棒糖樹嗎?如果能長出棒棒糖樹那該有多好呀!"我聽了他的話馬上想到這段時間我們中班的主題活動是"草兒綠,樹兒高",而且正在進行認識各種花草樹木的活動,我何不開設這個主題活動讓孩子在活動中進一步發揮對植物的暢想,加深了解自然與人的密切關系。
主題活動目標
【健康領域】
1.樂意參與和花草樹木有關的戶外活動。
2.學習動作協調地使用種植工具。
3.發展走、跑等運動技能。
4.通過教師大聲讀,幼兒動情讀、參與演,讓幼兒感知故事。
5.通過多種閱讀手段理解圖畫書內容,了解故事,感受故事詼諧幽默的情節。
【語言領域】
1.樂意與同伴交流自己對春天季節特征的發現。
2.大膽向他人宣傳自己知道的保護花草樹木的圖片、故事、兒歌。
3.喜歡欣賞花草樹木的圖片、故事兒歌等。
【社會領域】
1.萌發愛護花草樹木的情感,增強保護環境的意識。
2.知道3月12日是植樹節,積極參與力所能及的植樹活動。。
3.大膽參與保護花草樹木的宣傳活動。
4.樂意與同伴合作完成任務。
【科學領域】
1.感受春天植物的生長變化。
2.積極參與探索活動,參與簡單的種植活動。
3.了解花草樹木的作用,感受樹木對人類的重大貢獻。
4.知道一些保護花草樹木的方法。
【藝術領域】
1.樂意學習有關花草樹木的歌曲。
2.嘗試用肢體語言表現種小草的生長。
3.用撿拾的樹葉、樹枝和美工材料進行創作活動。
4.大膽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現對樹和草的認識。
5、體驗合作創作的樂趣。
環境創設與資源利用
1.主題創設拍攝思路
主題(大樹與小草)
主題墻后墻
2.主題開展之前教師的思路及規劃
(1)主題開展計劃之環境創設:
版面1--調查表:幼兒在家長的幫助下初步感受到春天植物的生長變化,了解樹木的種類、基本特征和作用,并初步懂得保護花草樹木的方法,增強環境保護的意識。
版面2--發芽了:①張貼種子的解剖圖和幼兒在活動中觀察種子基本結構的照片。
②張貼親子共同收集的各種各樣種子的圖片和種子實物、幼兒在活動完成的"奇妙的種子"的記錄單。
③張貼收集的各種種子的傳播方式圖、幼兒在活動中的照片。
④張貼各種小芽苞的圖片或實物、幼兒在戶外尋找小芽苞的照片、幼兒用肢體動作表現芽苞生長過程的照片、幼兒用各種美工材料表現小芽苞的作品、幼兒每天觀察繪畫記錄植物生長情況的過程圖。
版面3--可愛的小草:①張貼小草的本領的圖片、幼兒用各種美工材料表現小草的版面圖。
②張貼各種小草的圖片、幼兒尋找小草的照片。
版面4--樹的秘密:①張貼"四季的樹"的圖片、幼兒觀察春天的樹的照片、班級"護樹行動表"。
②張貼幼兒測量樹的照片。
③張貼樹木年輪的圖片。
④張貼親子制作的落葉貼畫。
版面5--樹的本領:①張貼親子共同調查完成的"樹木本領大"的調查表、樹木本領的圖片。
版面6--樹木渾身都是寶:①張貼木制品的實物和圖片、親子手冊《什么是木頭做的?》。
版面7--我愛花草樹木:①張貼幼兒收集的保護花草樹木的圖片資料、幼兒參觀社區花草樹木的活動照片。
②張貼幼兒制作的愛護花草樹木的宣傳品(旗子、海報)和主題展示欄、幼兒開展愛護花草書宣傳活動的照片。
教學反思:
基本完成了本節課預設的教育教學目標,幼兒對老師的提問積極響應,與老師的互動很好。老師的有些引導還不夠到位,要多讓幼兒表達,以后上課要多注意對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