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講故事語言訓練PPT課件這個PPT共27頁,該文件包含了PPT課件。主要包含對語言的要求,講故事時內外部的技術運用等,歡迎點擊下載。講故事,顧名思義就是把故事給講述出來,講述人要根據故事中不同人物的思想感情,個性特征和環境變化,選擇恰當的音量、語速、語調等角色語言和動作來刻畫人物形象。
一、對語言的要求
(一)語言要清晰
1、音量的掌握。在跟孩子講故事時要根據場地的條件、觀眾的多少及距離觀眾的遠近來調節、控制自己的音量,使之在任何情況下都能讓觀眾聽得見并且聽起來不吵、不炸、不費勁
(一)語言要清晰
2、語音的準確。
講故事時注意發音的準確,才能使觀眾聽準確故事內容。
3、語言的表達。
在講故事時用怎樣的語氣來講述才能真正表達出故事的含義,讓孩子愛聽,首先自己要準確的找到故事的中心意義,(一些人會犯這樣的毛病,一句話說出來后沒有層次,沒有變化,還有的每個字都想去強調,生怕孩子聽不懂,結果越是這樣,孩子聽起來反而越費勁越糊涂)。(例:猴吃西瓜)
(二)語言要感人
講故事的語言要動聽、感人,耐人尋味,叫觀眾愛聽,愿意聽,要具有詩意和音樂性,給人以美的享受。
1、聲與情。
聲與情是語言藝術的兩大支柱
聲,是語言的手段和形式,離開了它,一切生動感人的內容將無從體現;情,是語言的內容和生命。要把故事講得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就處處都應聲情結合,做到以情帶聲,聲情并茂。
2、語言的音樂性和詩意。
要讓觀眾聽了這樣的語言,宛如欣賞一部優美和諧的交響樂,感人悅耳。沁人心肺,意境深遠,余味不絕。
二、 講故事時內外部的技術運用
(一)內心視像(一個閉眼想象的小游戲)
,怎樣才能把話變得生動起來
最基本的一個手段,就是表演者在內心建立起“視像”。也就是說,當你用語言表達某些事物的時候,一定要先在內心想到看到這些事物,即一定要“言之有物”,并盡最大的可能通過你的講述讓觀眾像你一樣地看到感覺到你想表達的一切。
(二)語氣
語氣是在思想感情支配下的聲音形式。也就是說,我們用不同的語氣說話,表達的思想感情就有很大的不同。
《狼和小羊》——可憐的小羊喊道:“啊,親愛的狼先生,那是不會有的事,去年我還沒有生下來哪”狼不想再爭辯了,齜著牙,逼近小羊,大聲嚷道:“你這個小壞蛋,說我壞話的不是你,就是你爸爸,反正都一樣!”
《狐貍和葡萄》片段:
這兒什么時候有葡萄樹的呢,小狐貍突然想起了媽媽的話:“你等著,媽媽這就去給你找吃的。”于是,小狐貍放開嗓子,對著不知在什么地方的媽媽喊道:“媽媽,您在哪兒啊?媽媽,你快回來吧!”
(三)重音
1、邏輯重音
根據說話時在邏輯上的避讓要求,為了突出句中的特殊含義而讀的重音,叫邏輯重音。
2、情感重音
除表達一定的思想含義外,還會為表達一定感情的需要,對語句中的某些詞加以強調,這就形成了情感重音。
故事《拔蘿卜》:老公公種了個蘿卜,他對蘿卜說: “長吧,長吧,蘿卜啊,長得甜甜的!長吧,長吧,蘿卜啊,長得大大的!蘿卜越長越大,大得不得了。
(四)停頓
可為情感的鋪墊或轉折使用,根據作品的需要有不同的處理。停頓,概括起來共有五種: 語法停頓、邏輯停頓、情感停頓、結構停頓和舞臺停頓。(例:猴吃西瓜,老猴的停頓)
(五)語調
1、語言的起伏。人們在說話時,聲帶拉緊,聲音則高;聲帶放松,聲音則低。聲音高時,顯得響亮清脆,在情緒上能給人以明亮、愉快、興奮和振作的感覺;聲音低時,顯得幽暗,沉悶,在情緒上就會給人帶來壓抑、深沉、哀痛和負重的感覺。利用聲音的這種特有的作用,就可以表達出作品中的各種思想感情。
2、在作品中起伏的處理。
在作品中聲音的起伏更多決定于作品內容的起伏。根據作品事件和事態的發展,確定哪里是高潮,哪里是低潮,哪里是平鋪,何時急劇上升,何時下伏緩沖。起伏的快慢怎樣,升降的幅度如何等等先構成一條總的起伏發展線。然后在把握段落發展趨勢的基礎上,再去處理每段和每句的高低起伏,安排語句之中乃至最小的細微變化。
把握語調時要抓住所刻畫人物的言行和心理活動:驕傲的人說話盛氣凌人,謙虛的人說話平穩;奉承拍馬屁的人說話低三下四,病危的人說話斷斷續續;強健的人說話鏗鏘有力等等。用聲音塑造人物形象,就是要求講述人抓住人物的個性心理,盡可能符合生活真實,活靈活現地把人物形象展現在孩子面前。
例如故事《狐貍和烏鴉》中:它卷起尾巴,目不轉睛地瞅著,它那么柔和的說話,一個字兒一個字兒都是細聲細氣的,“你是多么美麗啊,甜蜜的鳥。那脖子,喲,那眼睛,美麗得像個天堂的夢。而且,怎樣的羽毛,怎樣的嘴啊。只有你開口,一定是天使的聲音,唱吧,親愛的,別害臊。啊,小妹妹,說實話,你出落得這樣美麗 動人,要是唱得同樣美麗動人,那么在鳥類之中,你是令人拜倒的皇后了。”(奉承拍馬屁、諂媚)
(六)速度與節奏
1、通過講述者的各種速度與節奏變化,能充分揭示文學作品中的矛盾沖突,有力地表達情節與事件發展的全部進程,從而對正確地展現主題思想的具體內容具有直接的作用和影響。
2、速度與節奏的變化,能調節觀眾的精神,改變觀眾的情緒,指揮觀眾的注意力,增強藝術的感染力
(七)氣息
1、在平常生活中人的呼吸,素來沒人注意。而在講故事時氣息的運用卻是一種重要的手段。它的技巧就包括二十多種,比如:倒吸氣(表現尷尬),急促的呼吸(表現生氣)
2、氣息的運用在語言藝術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但孤立的運用它是不行的。它較多的運用在刻畫人物形象上。把氣息同聲音、語言、思想、感情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才能真正發揮出作用。
《兩只笨狗熊 》
樹林邊的小路上啊不知道是誰掉了一塊鮮嫩的肉,兩只狗熊正在樹林里玩兒,你追過來我跑過去,玩得多開心啊。忽然他們發現了這塊肉,兩只狗熊一起沖了上去,同時按住了那塊肉,一個抓住肉的這一端,另一個抓住了另一端,都在用力往自己這邊拽。其中一只狗熊大聲叫到:“放開,這肉是我的。”另一只狗熊毫不示弱,“笑話,明明是我撿到的,這肉該歸我。”“是我先發現的。”“不對,明明是我先發現的。”兩只狗熊越吵越兇,面紅耳赤,眼看就要打起來了,就在這個時候,一只狐貍走過來了,兩只狗熊很高興,就請狐貍為他們評理,狐貍見這塊肉又大又肥,口水都快流下來了,她眼珠一轉就對兩只狗熊說,“恩,這好辦,把這塊肉分成大小相同的兩份,你們倆每人一份不就行了嗎?”兩只狗熊都很贊成,狐貍就拿起肉,故意分成大小不等的兩塊,分別遞給兩只狗熊。拿到少的那塊肉的狗熊立刻抗議,“它的那塊比我的大。”狐貍笑瞇瞇的說,“恩,好吧,那我就給你們分得平均一點兒。”狐貍一邊說著一邊狠狠的把另外一塊肉啃了一口,另一只狗熊馬上叫了起來,“不行,它的那塊肉又比我的大了。”狐貍點點頭說,“是啊,是啊,這樣分是不公平的,”又在大的那塊肉上咬了一大口,這樣一來兩塊肉大小又不一樣了。就這樣狐貍不停的啃來啃去,最后終于把肉分成了相等的兩份。可是這兩份肉加在一起還沒有黃豆大呢。狐貍把兩份肉遞給兩只狗熊說,“這下就公平了,拿去吧。”說完抹了抹嘴巴,摸了摸肚皮,搖搖擺擺的走了。兩只狗熊看著小得不能再小的兩塊肉,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哇的一聲哭了起來。
(1) 你認為狐貍和狗熊這兩類不同的形象適合用什么樣的聲音形式來塑造?(音色、語調的運用)
(狐貍:聲音高而細長,力度不大,語氣語調多曲折,揚的語勢多,且起伏較大,以突出她的狡猾;
狗熊:聲音低而較短,力度較大,語勢起伏不大,且末尾語調多為落勢,吐字略顯含混,以突出他們的笨.)
(2)你讀完了故事, 你認為應該選擇哪些詞語作為重音, 符合教學的目的?
(重音的運用,教師說出參考重音,并依次用黑體字顯示重音詞語。)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