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常見疾病及安全事故預防PPT課件這個PPT共31頁,該文件包含了PPT課件。主要包含疾病的概念,幼兒園安全事故等,歡迎點擊下載。幼兒園常見疾病及安全事故預防
一、疾病的概念
疾病是由自體內遺傳系統存在疾病基因或環境刺激因素等的作用下引發或誘發生命機能發生有害改變。引發代謝、功能、結構、空間、大小的變化,表現為癥狀、體征和行為的異常,稱之疾病
疾病可分為普通疾病和遺傳性疾病;普通疾病又可以分為傳染性疾病和非傳染性疾病。
1、兒童常見非傳染性疾病
麻疹
二、幼兒園安全事故
幼兒園安全事故
是指入園兒童在幼兒園期間和幼兒離園集體活動而處于幼兒園 管理范圍內,所發生的人身傷害事故。它主要是幼兒在幼兒園中發生的人身傷害。
幼兒傷害事故的主要類型
幼兒游戲時受傷 因教學設施原因引起
兒童走失 由于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的原因所造成的
學生被他人接走 外來人員的侵入。
幼兒自身原因所致
2.1、幼兒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案例一:教師擅離崗位之后
一天中午,某幼兒園中班的大部分幼兒都睡著了,還有個別幼兒沒睡,這時,值班教師便到別的班去倒開水,并聊了一會兒,待她回班后,發現一名幼兒頭部紅腫,問其原因,是剛才教師外出后,他在床上玩耍,不小心摔傷的,教師趕忙幫幼兒揉了揉,便安慰他睡了覺,下午當家長接孩子時看到幼兒傷情,非常生氣,要求領導解決處理。
原因:教師擅離崗位,玩忽職守,沒有盡到作為一個幼兒園教師應該有的責任;
某幼兒園大班中午午睡前,教師在活動室督促幼兒收拾整理游戲材料,先進去的幾名幼兒在過道玩,一幼兒一不小心摔倒在地上,其他幼兒趕緊告訴當班老師,教師立即檢查,發現其沒有外傷,兩只胳膊也能動,幼兒自己也沒有異常反應,便安撫其入睡;交接班時,由于教師疏忽,未曾將情況交接給下午班的教師,幼兒起床時,下午班的教師發現該幼兒穿衣服時抬不起胳膊,教師翻開衣服發現右肩處紅腫,隨機將幼兒送醫務室,保健醫生檢查后,建議馬上到附近醫院拍片檢查,經檢查,該幼兒鎖骨骨折,之后,通知其父母,父母將幼兒領會,于第二日向幼兒園提出幼兒住院的要求。
原因:在傷害發生后,教師對幼兒的傷后處理方式太隨意,不具備基本的保育、保健知識;
分析:
這樣的事件無論是對于幼兒來說還是對于教師來說,都是意外中的意外,但是教師就應該具備處理意外的能力,在幼兒午睡的時候,并不是所有幼兒都可以熟睡,有一部分幼兒只是閉上眼睛休息,只要有一點異動,就會激起他的興奮細胞,我曾不止一次地觀察到幼兒園幼兒午睡的時候,很多幼兒一會兒抬起頭晃晃腦袋,一會兒去玩身邊的幼兒的身體等等;所以在幼兒午睡的時間,教師是不可以掉以輕心的,教室內至少應該留有一個教師照看。
2.2、幼兒園安全事故的處理方法
窒息
異物進入氣管,最初可引起連續刺激性咳嗽,繼則出現呼吸困難。可引起窒息死亡。應立即用力拍打后背,借助振動,使異物滑入左右一側支氣管內。緩解窒息,以便爭取搶救時間,迅速送往醫院。對年齡較小的幼兒在吃飯或游戲時,突然發生異物卡入氣管時,首先應將病兒倒立、頭向下,拍擊胸部,同時用手自下腹部向上腹部推壓,以利異物滑到病兒口腔,吐出或咽下。如無效立即送醫院搶救。
觸電急救
發生觸電后立即使患兒脫離電壓,關閉電門或用木棒等非導電物將肢體與電源接觸處分開。要分秒必爭,電流通過人體時間越長損傷越嚴重。如兒童倒在電線上或手拉著電線,一時無法找到電源開關,可用木板,凳子拉開電源或用繩子、衣服擰成帶子,套在幼兒的身上拉離電源,脫離電源后,立即檢查患兒的呼吸、心跳,如有微弱的呼吸及心跳,馬上進行人工呼吸。人工呼吸應耐心,不可隨意放棄搶救機會。在堅持人工呼吸的同時,必須聯系急救中心或送附近醫院進一步搶救。
脫臼(脫位)
需要送醫院,請外科醫生復位。確定脫位后,立即將脫位肢體用三角巾適當固定后送往醫院,爭取及早復位,受傷后暫時禁食,以免復位時使用麻醉劑引起嘔吐。
骨折
骨折的孩子孩子跌倒后,一般會身體某部位著地,并且不能立刻爬起來。老師要了解著地部位及當時詳情,不要牽拉或強行抱起孩子,讓他自己試著起來,并注意觀察受傷部位,如腿部、腳等部位發生骨折。孩子不能站立行走,這時教師應將其他孩子迅速組織好,請保健醫生或尋找硬板將孩子托起來送到醫院救治,否則,孩子骨折移位將影響醫生治療。
燒(燙)傷
脫離燒(燙)傷源,立即用大量流動冷水浸沖局部降溫5-10分鐘,隨即脫掉被熱源浸透的衣服。如衣服和皮膚粘在一起時,切勿撕拉,只能將未粘著部分剪去,粘著的部分留在皮膚上以后處理,再用清潔紗布覆蓋傷面,以防污染。輕度燒(燙)傷可用火燙膏、京萬紅涂局部。不得涂龍膽紫等有色外用藥,除輕度灼傷外均應送醫院處理。燒燙傷面積較大,不要隨便涂藥,可用消毒紗布或干凈床單,衣服包裹送往醫院治療。強酸、強堿灼傷,立即脫(剪)去被浸漬的衣服,用大量清水沖洗20分鐘以上
鼻出血
發生鼻出血時,緊張或大哭、用力揉擦鼻子等均會加重出血,應立即將幼兒抱起取半臥位,大齡兒童可采取直立式直坐位,但不要低頭或者后仰位。弄清楚是哪側鼻出血,用消毒棉球蘸1%的的麻黃素或0.5%的腎上腺素來塞進出血側鼻腔。再用手捏緊兩側鼻翼,讓幼兒用口呼吸,數分鐘即可止血。另外,用冷水毛巾或毛巾內包冰塊放在前額部,雙腳浸入熱水中,都有利于止血。用上述方法處理仍不止血,應立即去醫院進一步檢查是否全身性疾病。如每次出血量不多,但經常發生鼻出血,則應在出血時或出血后即去醫院檢查。出血后數小時或數日內,鼻粘膜尚未愈合,要避免劇烈運動和挖鼻。
口腔、鼻腔、耳道異物處理
口腔異物:由于孩子神經系統不盡完善,調解機制較差,如果沒有好的進餐習慣和秩序,吃飯講話、打鬧、不專心,容易將魚刺、雞骨等卡在咽部。發生這種情況后老師不要用土方法讓孩子吃口飯,或喝口醋等強行咽下,這樣會劃傷食道,引起其他疾患。老師應詳細了解情況,讓孩子張開嘴仔細察看,或帶到保健室處理,用鑷子將卡在咽部的刺取出。
氣管異物:孩子有時會將比較小的物品放在口腔里含著玩,一不留神或講話時突然卡到氣管里,這時,教師要迅速將孩子倒提起來,雙手提住孩子小腿,拍打背部令其咳嗽、嘔吐出來。這種情況非常危險,有時瞬間就會奪去孩子生命。應當邊救治邊請保健醫生,并及時送往醫院。
孩子有時也會模仿別人流鼻血塞棉球現象,將能夠填入的紙球、黃豆等物品塞進鼻腔、耳朵,這樣的例子很多,發現后一定要請醫生及時處理,不可大意。
跌傷
這個要注意孩子創傷部位和孩子跌倒損傷后的反應,一般的小傷參照碰傷處理。如果發現孩子跌倒后,有一次性意識喪失,幾秒十幾秒后才有反應,應該注意觀察,有無嘔吐、嗜睡等。遇到這種情況應該立刻將孩子平送往醫院檢查處理,嚴重跌傷昏迷醒來后,觀察護理時應每隔一小時叫醒孩子一次或遵從醫囑。
碰傷
基于孩子的身體發育特點,碰傷多數都是頭部。2—4 歲孩子頭顱占整個身體比重的四分之一,跌倒后頭先著地,平地上一般只擦破皮,淤血,如果沒有破皮,可迅速采用冷敷的方法,防止皮下繼續出血,以達到止血、消腫的目的。具體操作方法為:用保鮮袋、毛巾包上冰塊,或蘸冷水冷敷5—10分鐘。如果有破皮要先清洗創口并檢查傷口深度,一般淺表性破皮處理用生理鹽水清創,然后貼上創口貼,這樣,沒有刺激感。如果嚴重,立即送往醫院治療。
腦震蕩:
頭部摔傷,意識障礙,無論是輕度或重度腦震蕩,都不能搖晃兒童,應及時送往醫院進一步檢查和治療。頭部摔傷后,雖然意識清醒,沒有明顯腦震蕩癥狀,但也要注意觀察24小時,發現有異常,應隨時送往醫院診治。
手扎刺的處理:
將鑷子或縫衣針在火上燒一燒,(打火機或火柴),并將傷周圍皮膚擦洗干凈,順扎入方向將刺挑出或拔出,然后用手擠一擠,出口滴血,再擦些酒精。如刺扎得很深或很臟,要請醫生處理并注射抗破傷風預防針
皮膚擦傷、割傷的處理:
若只見擦傷,將傷口清洗干凈,消毒即可。
若見割傷,首先要止血,將受傷部位抬高,壓迫止血,然后清潔傷口,可在傷口上涂紅汞,或用繃帶包扎,不可用帶棉或有絨毛的布塊直接蓋在傷口上。包扎后的傷口,不要再沾水,第二天可打開看一看,發現傷口周圍紅腫,請醫生處理。
擠傷的處理
幼兒的手指經常被門、抽屜擠傷,給幼兒造成痛苦,嚴重時,可出現指甲脫落的現象,應及時發現并處理。具體辦法是:若無破損,可用水沖洗,進行冷敷,以便減輕痛苦;疼痛難忍時,可將受傷的手指高舉過心臟,緩解痛苦。若有出血,應消毒、包扎、冷敷。若指甲掀開或脫落,應立即去醫院。
頭部摔傷
幼兒玩耍時摔傷頭部,不為少見,有時出血,有時不出血。對此,應采取的措施是:
出血時,馬上用一塊清潔的紗布輕輕按壓傷口,以達止血的目的,并及時送醫院。
摔傷后未見出血,成人要對幼兒進行24小時的密切觀察,如果出現以下癥狀應及時送往醫院急救:
①受傷后有惡心、嘔吐的現象;②受傷后有過意義喪失的現象,或正處于意識喪失的狀態;③頭部劇烈疼痛;④眼、耳、鼻周圍有出血癥狀;⑤有抽風、麻痹、言語障礙等癥狀。
注意:教育幼兒在家或在幼兒園摔傷頭部后務必及時匯報。
蚊蟲叮咬:
一般蚊子叮咬,涂止癢藥膏即可。如:風油精、綠藥膏、速效止癢液等。
蜂蜇或毛蟲刺傷,可用橡皮膠布粘貼法,拔除蜂刺和毛蟲刺,還可先用肥皂水涂傷處,再用硼酸水局部沖洗后涂氨水。蜈蚣、蝎子、蜘蛛等咬傷可用雄黃、明礬等適量研磨后,用涼開水沖調外敷。出現全身癥狀,立即送往醫院治療。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