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音樂活動的組織與實施PPT課件這個PPT共23頁,該文件包含了PPT課件。主要包含唱歌活動的組織與實施,打擊樂活動的組織與實施,韻律活動的組織與實施,聽賞活動的組織與實施等,歡迎點擊下載。唱歌活動的組織與實施
一、唱歌活動教育目標
小班:
1、喜歡參加歌唱活動。用自然的聲音歌唱,邊唱曲邊做模仿動作。
2、能聽前奏整齊地開始,音域一般在1—6。
3、嘗試把歌詞唱清楚,初步理解和表現歌曲的形象和情感。
4、學習為熟悉、短小、工整的歌曲替換部分歌詞,體驗創造性地參與歌唱活
動的快樂。
中班:
1、喜歡演唱自己熟悉的歌曲,感受歌曲的不同性質。用自然的聲音歌唱, 持
正確的唱歌姿勢。
2、會聽間奏,音域一般在1—7。
3、能自然地接唱和對唱,能較自如地運用不同的速度、力度、音色變化來演
唱。
4、 積極為熟悉、短小、工整的歌曲替換歌詞并嘗試將創編的歌詞填入歌曲。
大班:
1、積極地參與歌唱活動。能用自然、美好的聲音歌唱,保持正確的唱歌姿勢。
2、音域一般在1—高音2。
3、繼續學習領唱、齊唱以及簡單的兩聲部輪唱、合唱,能較自如地控制、調節
自己的歌聲,較恰當地表現歌曲情感。
4、能基本獨立地即興編、即興唱。
二、唱歌活動中幼兒學習的核心經驗:
1、感知旋律要素。如感知音高、節奏等。
2、理解歌曲內容。感知、理解、記憶歌詞;體驗、理解歌曲的情緒。
3、掌握歌唱知識。掌握歌唱的呼吸、姿勢;運用自然的聲音歌唱;形成正確合
作歌唱的意識和技能。
4、體驗歌唱形式。感受不同歌唱形式(齊唱、對唱、接唱、領唱、伴唱、輪
唱);體驗合作唱歌的快樂。
三、唱歌教學活動基本模式
1、教師用容易引起幼兒學習興趣的方式引出歌曲。
2、教師用容易讓兒童清楚感知的方法反復讓孩子聽賞新歌。
注意點:
一定要給予孩子多次傾聽歌曲的機會,讓孩子自己聽出歌詞內容,有利于幼兒記憶歌詞,同時培養孩子聽的能力和習慣。
教師的范唱要以清唱為主。姿勢-端莊、表情-自然、親切、聲音-做到音要準、節奏要穩、旋律要特別熟、吐字要清晰、動作要適當的加一些,幫助幼兒理解音樂內容,要用自己的情緒去感染孩子,讓孩子主動的積極的要學這首歌曲。
3、教師幫助兒童分析、理解和記憶歌詞。
4、教師用全曲帶唱的方法幫助兒童初步掌握新歌。
注意點:
在連貫唱歌的基礎上,重點指導孩子唱清難點詞句。在必要時教師可用單句練習的方法幫助兒童掌握新歌中的難點。
幼兒初步學唱歌曲時不熟練,最好由教師鋼琴伴奏、適當放慢速度帶領孩子唱歌。
每一次唱歌可以提一些唱歌要求,如聽清前奏、口型要求、唱清歌詞等要求。
初步學唱歌曲時避免讓孩子邊唱邊動作或邊唱邊游戲,以免出現孩子只做動作不唱歌的情況。
5、教師采用各種不同的演唱組織形式,不斷調動兒童的積極性,幫助幼兒在多
次唱歌的過程中逐步學會新歌。
注意點:
新授歌唱活動重點應放在如何使孩子理解歌詞,初步學唱歌曲,第二課時活動重點是如何唱好歌曲,并嘗試變化唱歌形式或創編。
打擊樂活動的組織與實施
一、打擊樂活動教育目標
小班:
1、喜歡玩弄打擊樂器,感受手鈴、串鈴、碰鈴、木魚等容易演奏的打擊樂器不
同的音色,喜歡參與集體的演奏活動。
2、學習遵守演奏打擊樂的基本規則。
3、能獨立地隨熟悉的音樂有節奏地演奏,能參加兩至三種樂器的齊奏,學習看
指揮開始和結束演奏。
4、大膽地用樂器演奏表達對音樂的感受。能創造性地變化演奏方案,體驗節奏
活動的樂趣。
中班:
1、喜歡隨音樂演奏打擊樂器,繼續學習幾種樂器的演奏,用打擊樂器設計簡單的固定節奏型。
2、自由探索和嘗試幾種打擊樂器(鈴鼓、圓舞板、鼓、沙球、蛙鳴筒等)的演奏方法,能為歌曲或樂曲選擇合適的節奏型和音色。
3、能進行簡單的打擊樂合奏并保持自己的速度和節奏型,能對指揮的要求作出積極反應,在集體中學習保持與音樂、與他人協調一致。
4、大膽地用樂器、自然物的不同音色、節奏型表現對音樂的感受和對事物的認識。
5、進一步養成愛護樂器的態度和習慣。
大班:
1、積極參與節奏活動,學習更多樂器(三角鐵、雙響筒、鈸、鑼等)的基本演奏方法。
2、主動參與自制樂器,辨別樂器的音色。
3、進一步體會各種演奏方案中音色、音量、節奏型配置的表現規律,積極參與合作,集體設計演奏方案。
4、進一步養成對集體和樂器負責的積極情感。
二、打擊樂活動中幼兒學習的核心經驗:
1、了解打擊樂器的演奏方法和音色特點。
知道打擊樂器的名稱;掌握打擊樂器的演奏方式,能用自然協調的動作進行演奏;了解打擊樂器的音色特點,及其與演奏方式的關系。
2、根據作品簡單配器。
根據音樂作品選配樂器,確定演奏方式;根據音樂作品選配合適的節奏型;能夠用簡單的圖形、符號記錄設計好的配器方案。
3、理解指揮手勢語匯。
知道準備、開始、結束等手勢語匯;知道指揮手勢是如何表現打擊樂演奏中節奏、音色、力度等方面的變化;能夠進行簡單指揮,使動作與音樂協調一致。
4、合作演奏打擊樂。演奏時能注意傾聽整體效果;能配合其他聲部共同演奏。
三、打擊樂教學活動基本模式(案例:在鐘表店里)
1、教師用容易引起幼兒學習興趣的方式引出主題。
2、感知、熟悉音樂或進行簡單的節奏活動。
了解樂曲的旋律特點(音樂性質、拍子)、樂句,感知音樂固定節奏。
3、模仿學習或為樂曲設計配器方案。
利用變通總譜,讓幼兒明確演奏的樂器和節奏,并組織幼兒進行分組演奏。
(1)為樂曲配器。通過探索選擇與音樂形象聲音相符的樂器。
(2)為不同樂器設計演奏節奏型。
(3)分聲部練習。(先徒手再拿樂器演奏)
4、嘗試合作演奏
(1)看圖譜演奏。
(2)教師指揮跟音樂合奏。
(3)請幼兒擔任指揮者,并指導其指揮演奏。
(4)幼兒相互交換樂器演奏(樂器放在原處,幼兒交換位置)。
5、改編配器方案演奏。
部分改變樂器、節奏型或合作演奏方式。
注意點:
遵循基本規律:先徒手后樂器;先分組再合奏。
在選擇樂器、節奏、確定演奏方案時應給予幼兒自主探索的時間和空間,充分體現幼兒的自主性,體驗打擊樂活動的快樂。
注重打擊樂活動規則的培養,指導幼兒正確打擊樂器的方法以及看指揮的習慣。
例:在鐘表店里
1、欣賞音樂,展開想象(通過猜猜可能去什么商店?表達對音樂的感覺)
2、根據鐘表的聲音特點為音樂選擇合適的樂器
(聽辨有幾句樂句,自主探索選擇樂器制定演奏方案)
3、配樂演奏
(看圖譜徒手演奏,再用樂器合作演奏后,變化樂器進行演奏)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