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安全事故及常見疾病的防范與處理PPT課件這個PPT共38頁,該文件包含了PPT課件。主要包含什么是幼兒園安全事故,幼兒傷害事故的主要類型,幼兒安全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幼兒安全事故案例分析,幼兒園安全事故的預防,幼兒園安全事故的處理方法,幼兒園常見疾病及預防措施等,歡迎點擊下載。幼兒園安全事故的防范與處理
一、什么是幼兒園安全事故?
二、幼兒傷害事故的主要類型
三、幼兒安全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
四、幼兒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五、幼兒園安全事故的預防
六、幼兒園安全事故的處理方法
七、幼兒園常見疾病及預防措施
一、什么是幼兒園安全事故
幼兒園安全事故,是指入園兒童在幼兒園期間和幼兒離園集體活動而處于幼兒園 管理范圍內,所發生的人身傷害事故。它主要是幼兒在幼兒園中發生的人身傷害。
二、幼兒傷害事故的主要類型
1、幼兒游戲時受傷。
2、因教學設施原因引起。
3、兒童走失。
4、由于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的原因所造成的。
5、學生被他人接走。
6、外來人員的侵入。
7、幼兒自身原因所致。
三、幼兒安全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
1、幼兒園制度問題
2、幼兒園設備問題
3、幼兒園保教管理問題
4、幼兒自身問題
四、幼兒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案例一:教師擅離崗位之后
一天中午,某幼兒園中班的大部分幼兒都睡著了,還有個別幼兒沒睡,這時,值班教師便到別的班去倒開水,并聊了一會兒,待她回班后,發現一名幼兒頭部紅腫,問其原因,是剛才教師外出后,他在床上玩耍,不小心摔傷的,教師趕忙幫幼兒揉了揉,便安慰他睡了覺,下午當家長接孩子時看到幼兒傷情,非常生氣,要求領導解決處理。
案例二:疏忽帶來的結果
某幼兒園大班中午午睡前,教師在活動室督促幼兒收拾整理游戲材料,先進去的幾名幼兒在過道玩,一幼兒一不小心摔倒在地上,其他幼兒趕緊告訴當班老師,教師立即檢查,發現其沒有外傷,兩只胳膊也能動,幼兒自己也沒有異常反應,便安撫其入睡;交接班時,由于教師疏忽,未曾將情況交接給下午班的教師,幼兒起床時,下午班的教師發現該幼兒穿衣服時抬不起胳膊,教師翻開衣服發現右肩處紅腫,隨機將幼兒送醫務室,保健醫生檢查后,建議馬上到附近醫院拍片檢查,經檢查,該幼兒鎖骨骨折,之后,通知其父母,父母將幼兒領會,于第二日向幼兒園提出幼兒住院的要求。
原因:
第一,教師擅離崗位,玩忽職守,沒有盡到作為一個幼兒園教師應該有的責任;
第二,在傷害發生后,教師對幼兒的傷后處理方式太隨意,不具備基本的保育、保健知識;
第三,幼兒園本身的規章制度沒有很好地束縛教師的行為。
分析:這樣的事件無論是對于幼兒來說還是對于教師來說,都是意外中的意外,但是教師就應該具備處理意外的能力,在幼兒午睡的時候,并不是所有幼兒都可以熟睡,有一部分幼兒只是閉上眼睛休息,只要有一點異動,就會激起他的興奮細胞,我曾不止一次地觀察到幼兒園幼兒午睡的時候,很多幼兒一會兒抬起頭晃晃腦袋,一會兒去玩身邊的幼兒的身體等等;所以在幼兒午睡的時間,教師是不可以掉以輕心的,教室內至少應該留有一個教師照看。
五、幼兒園安全事故的預防
(一)建立切實可行的安全制度,并嚴格執行
(二)進行相關的安全教育
(一)建立切實可行的安全制度,并嚴格執行
幼兒園安全制度應規范齊全,涵蓋幼兒在園生活、學習的全部安全內容。條文應具體、明確、操作性強。定制度容易,落實制度難,這是我們工作中常有的體會。為了不讓制度成為一紙空文,幼兒園除組織職工學習、將制度公示外,更重要的是要有專人負責對安全工作進行定期檢查和不定期抽查,在全園創造處處安全、時時安全的環境。
(二)進行相關的安全教育
1.提高教師專業化程度。
①進行安全知識與技能培訓。內容包括教師一日工作常規、幼兒安全事故應急處理方法、消防知識等。
②在案例分析中學習。通過案例分析,培養教師的反思能力,提高教師對安全事故后果的預見性,從而設法避免事故發生。這種用事實教育教師的方法比園長的說教更有說服力。
2.對幼兒進行多種形式的安全教育及相關能力培養。
對于幼兒的安全教育應從認知與行為兩方面入手,并將二者有機結合起來,從而達到提高幼兒自我保護能力、減少安全事故發生率的目的。
(1)安全事故案例教育。
(2)安全常識及自救方法的教育。
(3)增強幼兒的身體素質。
(4)培養良好的班級常規。
六、幼兒園安全事故的處理方法
(一)、窒息:
異物進入氣管,最初可引起連續刺激性咳嗽,繼則出現呼吸困難??梢鹬舷⑺劳?。應立即用力拍打后背,借助振動,使異物滑入左右一側支氣管內。緩解窒息,以便爭取搶救時間,迅速送往醫院。對年齡較小的幼兒在吃飯或游戲時,突然發生異物卡入氣管時,首先應將病兒倒立、頭向下,拍擊胸部,同時用手自下腹部向上腹部推壓,以利異物滑到病兒口腔,吐出或咽下。如無效立即送醫院搶救。
(二)、觸電急救:
發生觸電后立即使患兒脫離電壓,關閉電門或用木棒等非導電物將肢體與電源接觸處分開。要分秒必爭,電流通過人體時間越長損傷越嚴重。如兒童倒在電線上或手拉著電線,一時無法找到電源開關,可用木板,凳子拉開電源或用繩子、衣服擰成帶子,套在幼兒的身上拉離電源,脫離電源后,立即檢查患兒的呼吸、心跳,如有微弱的呼吸及心跳,馬上進行人工呼吸。人工呼吸應耐心,不可隨意放棄搶救機會。在堅持人工呼吸的同時,必須聯系急救中心或送附近醫院進一步搶救。
(三)、脫臼(脫位):
需要送醫院,請外科醫生復位。確定脫位后,立即將脫位肢體用三角巾適當固定后送往醫院,爭取及早復位,受傷后暫時禁食,以免復位時使用麻醉劑引起嘔吐。
(四)、燒(燙)傷:
脫離燒(燙)傷源,立即用大量流動冷水浸沖局部降溫5-10分鐘,隨即脫掉被熱源浸透的衣服。如衣服和皮膚粘在一起時,切勿撕拉,只能將未粘著部分剪去,粘著的部分留在皮膚上以后處理,再用清潔紗布覆蓋傷面,以防污染。輕度燒(燙)傷可用火燙膏、京萬紅涂局部。不得涂龍膽紫等有色外用藥,除輕度灼傷外均應送醫院處理。燒燙傷面積較大,不要隨便涂藥,可用消毒紗布或干凈床單,衣服包裹送往醫院治療。強酸、強堿灼傷,立即脫(剪)去被浸漬的衣服,用大量清水沖洗20分鐘以上
(五)、鼻出血:
發生鼻出血時,緊張或大哭、用力揉擦鼻子等均會加重出血,應立即將幼兒抱起取半臥位,大齡兒童可采取直立式直坐位,但不要低頭或者后仰位。弄清楚是哪側鼻出血,用消毒棉球蘸1%的的麻黃素或0.5%的腎上腺素來塞進出血側鼻腔。再用手捏緊兩側鼻翼,讓幼兒用口呼吸,數分鐘即可止血。另外,用冷水毛巾或毛巾內包冰塊放在前額部,雙腳浸入熱水中,都有利于止血。用上述方法處理仍不止血,應立即去醫院進一步檢查是否全身性疾病。如每次出血量不多,但經常發生鼻出血,則應在出血時或出血后即去醫院檢查。出血后數小時或數日內,鼻粘膜尚未愈合,要避免劇烈運動和挖鼻。
(六)口腔、鼻腔、耳道異物處理。
1、口腔異物。由于孩子神經系統不盡完善,調解機制較差,如果沒有好的進餐習慣和秩序,吃飯講話、打鬧、不專心,容易將魚刺、雞骨等卡在咽部。發生這種情況后老師不要用土方法讓孩子吃口飯,或喝口醋等強行咽下,這樣會劃傷食道,引起其他疾患。老師應詳細了解情況,讓孩子張開嘴仔細察看,或帶到保健室處理,用鑷子將卡在咽部的刺取出。
2、氣管異物。孩子有時會將比較小的物品放在口腔里含著玩,一不留神或講話時突然卡到氣管里,這時,教師要迅速將孩子倒提起來,雙手提住孩子小腿,拍打背部令其咳嗽、嘔吐出來。這種情況非常危險,有時瞬間就會奪去孩子生命。應當邊救治邊請保健醫生,并及時送往醫院。
3、孩子有時也會模仿別人流鼻血塞棉球現象,將能夠填入的紙球、黃豆等物品塞進鼻腔、耳朵,這樣的例子很多,發現后一定要請醫生及時處理,不可大意。
(七)、 跌傷。
這個要注意孩子創傷部位和孩子跌倒損傷后的反應,一般的小傷參照碰傷處理。如果發現孩子跌倒后,有一次性意識喪失,幾秒十幾秒后才有反應,應該注意觀察,有無嘔吐、嗜睡等。遇到這種情況應該立刻將孩子平送往醫院檢查處理,嚴重跌傷昏迷醒來后,觀察護理時應每隔一小時叫醒孩子一次或遵從醫囑。
(八)、.骨折。
骨折的孩子孩子跌倒后,一般會身體某部位著地,并且不能立刻爬起來。老師要了解著地部位及當時詳情,不要牽拉或強行抱起孩子,讓他自己試著起來,并注意觀察受傷部位,如腿部、腳等部位發生骨折。孩子不能站立行走,這時教師應將其他孩子迅速組織好,請保健醫生或尋找硬板將孩子托起來送到醫院救治,否則,孩子骨折移位將影響醫生治療。
(九)、碰傷。
基于孩子的身體發育特點,碰傷多數都是頭部。2—4 歲孩子頭顱占整個身體比重的四分之一,跌倒后頭先著地,平地上一般只擦破皮,淤血,如果沒有破皮,可迅速采用冷敷的方法,防止皮下繼續出血,以達到止血、消腫的目的。具體操作方法為:用保鮮袋、毛巾包上冰塊,或蘸冷水冷敷5—10分鐘。如果有破皮要先清洗創口并檢查傷口深度,一般淺表性破皮處理用生理鹽水清創,然后貼上創口貼,這樣,沒有刺激感。如果嚴重,立即送往醫院治療。
(十)、腦震蕩:
頭部摔傷,意識障礙,無論是輕度或重度腦震蕩,都不能搖晃兒童,應及時送往醫院進一步檢查和治療。頭部摔傷后,雖然意識清醒,沒有明顯腦震蕩癥狀,但也要注意觀察24小時,發現有異常,應隨時送往醫院診治。
(十一)、手扎刺的處理:
將鑷子或縫衣針在火上燒一燒,(打火機或火柴),并將傷周圍皮膚擦洗干凈,順扎入方向將刺挑出或拔出,然后用手擠一擠,出口滴血,再擦些酒精。如刺扎得很深或很臟,要請醫生處理并注射抗破傷風預防針
(十二)、皮膚擦傷、割傷的處理:
若只見擦傷,將傷口清洗干凈,消毒即可。
若見割傷,首先要止血,將受傷部位抬高,壓迫止血,然后清潔傷口,可在傷口上涂紅汞,或用繃帶包扎,不可用帶棉或有絨毛的布塊直接蓋在傷口上。包扎后的傷口,不要再沾水,第二天可打開看一看,發現傷口周圍紅腫,請醫生處理。
(十三)、擠傷的處理
幼兒的手指經常被門、抽屜擠傷,給幼兒造成痛苦,嚴重時,可出現指甲脫落的現象,應及時發現并處理。具體辦法是:若無破損,可用水沖洗,進行冷敷,以便減輕痛苦;疼痛難忍時,可將受傷的手指高舉過心臟,緩解痛苦。若有出血,應消毒、包扎、冷敷。若指甲掀開或脫落,應立即去醫院。
(十四)、蚊蟲叮咬:
一般蚊子叮咬,涂止癢藥膏即可。如:風油精、綠藥膏、速效止癢液等。
蜂蜇或毛蟲刺傷,可用橡皮膠布粘貼法,拔除蜂刺和毛蟲刺,還可先用肥皂水涂傷處,再用硼酸水局部沖洗后涂氨水。蜈蚣、蝎子、蜘蛛等咬傷可用雄黃、明礬等適量研磨后,用涼開水沖調外敷。出現全身癥狀,立即送往醫院治療。
(十五)、 孩子走失:
孩子情緒變化很大,有時因為到班上與老師小朋友交往中發生不愉快,或因父母早上來園時沒有講好條件,送到班上后趁老師不注意,也會返回去找爸爸媽媽?;蛘咴谝蝗栈顒又心骋粫r刻在院中玩耍,出于好奇從大門口溜走。要教育孩子懂得發生問題求助于老師解決,老師是孩子最信賴的人;牢記父母姓名、家庭住址、工作單位,自己所在的幼兒園名字;孩子無論在教室,還是在院中游戲,應該始終在老師的視線之中。出去散步回教室,老師都應該及時清點人數,以便能及時發現問題。特別要強調的是外出散步參觀,要善于組織管理孩子,倆人手拉手排成隊,能力差的孩子要和班上能力發展好的孩子手拉手。出發前講清楚紀律要求、教學目的要求。一般 40 個孩子 2----3 名老師帶隊才能離開幼兒園。外出參觀、散步觀察前,教師要事先了解散步的環境,周圍的建筑環境,設計好路線,然后才能組織孩子外出,一個老師在最前面,一個老師善后,步伐不能太快,壓住排頭的速度,并隨時清點人數。老師引導孩子觀察時要隨時掌握孩子的興趣反應等。安排外出參觀安全第一,不可掉以輕心。
(十六)頭部摔傷
幼兒玩耍時摔傷頭部,不為少見,有時出血,有時不出血。對此,應采取的措施是:
(1)出血時,馬上用一塊清潔的紗布輕輕按壓傷口,以達止血的目的,并及時送醫院。
(2)摔傷后未見出血,成人要對幼兒進行24小時的密切觀察,如果出現以下癥狀應及時送往醫院急救:
①受傷后有惡心、嘔吐的現象;②受傷后有過意義喪失的現象,或正處于意識喪失的狀態;③頭部劇烈疼痛;④眼、耳、鼻周圍有出血癥狀;⑤有抽風、麻痹、言語障礙等癥狀。
注意:教育幼兒在家或在幼兒園摔傷頭部后務必及時匯報。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流感者主要傳染源,通過咳嗽、打噴嚏等方式排出病毒,經過呼吸道感染其他人。此病傳染性很大,四季均可流行。其特點是突然發病,迅速蔓延,患者眾多,但流行過程較短,一般多流行于冬春季。
(1) 病因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
(2) 癥狀 潛伏期數小時至一二日。起病急、高熱、寒戰、頭痛、咽痛、乏力、眼球結膜充血。個別幼兒可出現暫時性皮疹或有腦膜炎、腹瀉等癥狀。經三五天可退熱,重癥約十天左右。部分幼兒有明顯的精神癥狀,如:嗜睡、驚厥等。嬰幼兒常并發中耳炎。
(3) 處理方法 高熱時應臥床休息。幼兒居室要有陽光,空氣要新鮮。多喝開水。飲食應有營養,易消化。對高熱幼兒應適當降溫,采用藥物降溫和物理法降溫。
(4) 措施 應增強機體的抵抗力,平時加強體育鍛煉,讓幼兒多曬太陽,多參加戶外活動。衣著要適宜,天氣驟變,應及時給幼兒添減衣服。冬春季不去或少去擁擠的公共場所 ,避免感染。居室要定期消毒。要保持幼兒活動室、臥室的空氣新鮮。
驚厥(抽風)
幼兒出現驚厥的原因很多,高燒驚厥較為常見,如患上感、流腦、中毒性痢疾等均會使幼兒高燒,進而驚厥。此外,由于幼兒缺鈣而引起的手足抽搐,或患有癲癇、低血糖或中毒等也會引起幼兒驚厥。幼 兒驚厥的表現通常是突然發作,意識喪失,頭向后仰,眼球凝視,呼吸細弱且不規則,口唇青紫,四肢和單側或雙側面部抽動,持續的時間可由1~2分鐘到十幾分鐘甚至幾十分鐘不等。幼兒驚厥后,成人千萬不可驚惶失措,不可大聲呼叫或用力搖晃、拍打幼兒。對此,應采取以下措施:
(1)讓病兒側臥,便于及時排出分泌物,防止異物入氣管。同時,松開衣領、褲帶,保持血液循環的暢通。
(2)不要緊摟幼兒,可輕按幼兒抽動的上下肢,避免幼兒從床上摔下。
(3)將毛巾或手絹擰成麻花狀放于上下牙之間,以免幼兒咬傷舌頭。但如果病兒牙關緊閉,無法塞入毛巾,不可硬撬。
(4)隨時擦去痰涕。
(5)用針刺或重壓人中穴,即唇溝的上三分之一處。
注意:在急救處理的同時,應做好去醫院的準備工作。當幼兒發燒時,切忌包裹過嚴過厚,否則會使體溫持續上升,導致驚厥。
麻疹
麻疹是幼兒常見的呼吸道傳染病,傳染性極強。患過一次麻疹后,可獲得終身免疫。
(1) 病因 病原體為麻疹病毒。病毒存在于患兒的血液、眼和鼻分泌物及大、小便中,未患過麻疹及未接種過麻疹減毒活疫苗的幼兒,均易受感染。
(2) 癥狀 發病初期有發熱、咳嗽、流淚和流鼻涕等癥狀,2—3天后,可在頰黏膜或唇內發現0.5—1mm直徑大小形狀不一。發疹時,熱度更高,癥狀加重,3—5天出齊。以后皮疹消退,若無并發癥,一切癥狀隨之減輕。
(3) 處理方法 居室應保持空氣流通,但不宜讓風直接吹著患兒。多喝溫開水及熱湯,促進血液循環,并有助于皮疹出透。食物應富于營養,易于消化,不必過于忌葷和忌油,特別是蛋白質和各種維生素,以免病中或病后發生維生素缺乏癥。要經常注意皮膚、眼、鼻和口腔的清潔,以免發生并發癥
(4) 措施 接種麻疹減毒活疫苗或注射胎盤蛋白、丙種球蛋白,使人產生自動免疫或被動免疫。做好患兒的隔離消毒。醫務人員及家屬接觸患兒后,不應立即接觸易感幼兒,避免傳染。
水痘
水痘是一種常見病情較輕的呼吸道傳染病。傳染性極強,多在冬春季流行。病后可終身不再患病。
(1) 病因 水痘是由水痘病毒所致。病毒存在于患者的口、鼻分泌物和皮疹內。病初,主要經過飛沫傳播。皮膚皰疹破潰后,可經衣物、用具等間接傳播。
(2) 癥狀 感染水痘后,潛伏期約10~21天。發病初期1~2天多有低熱,隨后出皮疹。皮疹出現皮膚搔癢。
(3) 處理方法 發熱時應臥床休息。室內保持空氣清新,吃容易消化的食物,多喝水。注意皮膚清潔。剪指甲,避免抓破皮膚,引起感染。
(4) 措施 隔離患兒至皮疹全部干燥結痂為止。沒出過水痘的幼兒要避免和患兒接觸。接觸者 檢疫21天。
手、足、口病
1.病因:病毒感染。
2﹑流行病學 ⑴傳染源:病人及隱性感染者。 ⑵傳播途徑:直接接觸傳染源或通過鼻咽分泌物、糞便、飛沫傳播;夏秋季多發。 ⑶易感者:5歲以下兒童易感;對同類型病毒有免疫力,維持時間尚不清楚。
3. 臨床表現 ⑴口痛,厭食,低熱。 ⑵口腔粘膜可見小皰疹或潰瘍,舌、頰粘膜、硬腭等處為多,偶爾波及牙齦、軟腭、扁桃體和咽部。 ⑶手、足掌背可見斑丘疹,后轉為皰疹, 2-3天后吸收,不留痂。也可見于臂、腿及臀部,軀干少見。 ⑷病程短,癥狀輕。
4.隔離和預防 ⑴隔離患兒二周。 ⑵對患兒的鼻咽分泌物、糞便及污染物隨時進行消毒。 ⑶注意室內開窗通風,物品消毒等。
5.治療 ⑴對癥處理:保持口腔衛生,口腔潰瘍處可局部涂藥。 ⑵防止繼發感染。 ⑶中醫治療:清熱解毒。
百日咳
百日咳是幼兒常見的一種呼吸道傳染病。其特征為陣發性痙攣性咳嗽。
(1) 病因 病原體為百日咳嗜血桿菌,通過咳嗽時排出的飛沫傳播?;歼^百日咳后可獲得持久免疫力,一生中得兩次者少見。
(2) 癥狀 病初與一般上呼吸道感染咳嗽相似,兩周后出現典型的陣發性咳嗽,表現為成串的,緊接不斷的咳嗽,連續十幾聲至數十聲??人园l作時面紅耳赤,兩眼鼓出,眼紅流淚,尤其是以夜間為頻
(3) 處理方法 良好的護理是減輕病情和預防并發癥的關鍵。減少一切引起陣發性痙攣的誘因。進食易引起嘔吐,爭取在嘔吐完片刻再喂,一般不致再次嘔吐。幼兒必須派專人守候,以免發生幼兒陣發性呼吸暫停。
(4) 措施 切斷傳染源,保護易感兒。兒童出生后應接種百日咳菌苗。
腹瀉
腹瀉時幼兒時期的常見病,也是許多其他疾病的并發癥。
1. 病因 因吃了被細菌、病毒、霉菌污染的食物,或食具被污染,引起胃腸道感染,夏秋季多見。飲食不當。多發生于人工喂養的嬰兒。腹部受涼,貪吃冷食冷飲,可引起腹瀉。
2. 癥狀 腹瀉癥狀輕的,一日瀉數次至十余次,大便稀糊狀或蛋花湯樣,體溫正?;虻蜔?,不影響食欲。腹瀉嚴重者一日瀉數次至十余次。糞便成水樣,有黏液。食欲減退,伴有頻繁嘔吐。嚴重時出現高熱、呼吸障礙、嗜睡和昏迷,甚至發生驚厥,危及生命。
3. 處理方法 腹部保暖;每次便后用溫水洗臀部。已有脫水,無論程度輕重,均應立即送醫院治療。無脫水,可服“口服補液鹽”,根據袋上注明的量,倒人適量涼開水,攪勻后即可飲用。不要讓腹瀉的小兒挨餓。
4. 措施 要注意搞好飲食和環境衛生,以防感染。平時應加強體格鍛煉,多做戶外活動,以增強體質。飲食要定時定量,添加輔食時應循序漸進,不宜過多、過急。細心照顧幼兒,避免腹部著涼。當發現腹瀉患兒時,應進行隔離治療,要做好消毒工作。
細菌性痢疾
細菌性痢疾是幼兒常見的腸道傳染病。發病有明顯的季節性,以夏秋季發病最多。
(1) 病因 由痢疾桿菌所引起。幼兒可因患兒和帶菌者的糞便,以及糞便污染的衣物、用品等,通過手、食物、水源、玩具等或經蒼蠅污染食品,經口感染。人對痢疾有普遍的易感性、感染后免疫力不鞏固。 (2) 癥狀 起病急,體溫在39℃以上,每日大便次數10次以上,便中帶黏液及膿血。惡心、嘔吐、腹痛、便后有下墜的感覺。少數患兒有驚厥、昏迷、呼吸衰竭等全身中毒癥狀。病程超過兩個月者稱慢性痢疾。
(3) 處理方法 幼兒發熱時應臥床休息,飲食以流質或半流質為主,忌食多渣、油膩的食物或有刺激性的食物。幼兒病情好轉后逐步恢復正常飲食,并注意多加強營養。臥床休息期間應遵醫囑服藥。
(4) 措施 加強衛生宣傳教育,培養幼兒飯前便后洗手、不飲生水、不吃不潔凈的變質食物的衛生習慣。做好水源及飲食衛生衛生管理,同時做好滅蠅工作,糾正幼兒吮手指的不良習慣。
急性結膜炎
急性結膜炎俗稱“紅眼病”,是由病毒或細菌引起的傳染性眼病。以春夏季多見。
(1) 病因 系細菌或病毒引起的疾病。傳染途徑不外乎是手、手帕、毛巾和一般用具等將細菌病毒帶入眼內。在麻疹、風疹、猩紅熱等病的病程中亦常見有輕重不同的結膜炎。
(2) 癥狀 起病急,常為雙眼或左眼先后發病?;佳塾挟愇锔谢驘聘屑拜p度怕光、流淚。細菌性結膜炎一般常有膿性及粘性分泌物,早上醒來時上下眼瞼被粘住,服腈怕光,疼痛,有異物感。病毒性結膜炎癥狀略輕,眼分泌物多為水樣。一般兩個星期即可痊愈。若未及時治療,常轉為慢性結膜炎。
(3) 處理方法 可用生理鹽水或硼酸溶液洗眼睛。白天點眼藥水、晚上用眼藥膏。
(4) 措施 教育幼兒不用手揉眼睛。手絹、毛巾等要專用,用后煮沸消毒。用流動水洗臉。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