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7-26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小班音樂音樂謠教案反思,是優秀的小班音樂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活動設計背景
兒歌《手指謠》是讓幼兒認識并知道自己小手上的五個手指頭的名稱,并能將手指進行變形和想象。在活動開始部分的時候,我伸出畫有手指娃娃的手來向幼兒問好,讓幼兒一一說出手指娃娃的名稱,再讓幼兒聽著教師的口令相應地伸出自己的手指娃娃來讓幼兒熟悉手指的名稱。兒歌的內容中用兩個手指進行變形的時候都用到了動詞“碰、并、捏、翹”,這是幼兒學習兒歌時要重點掌握的一個點,我在設計活動的時候,用到了“重點前置”,把這一重點部分以和幼兒一起來做手指游戲的形式進行了前期的鋪墊,為幼兒學習兒歌打下了基礎,也符合了小班幼兒“愛游戲”的年齡特點。
活動目標
1、熟悉手指的名稱,樂意用手指進行變形和想象。
2、學念兒歌,掌握動詞:碰、并、捏、翹。
3、結合手指變形和想象嘗試創編兒歌內容。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教學重點、難點
認識手指,喜歡有一雙能干的手。
活動準備
簡易圖譜、手指上畫上娃娃頭像。
活動過程
一、熟悉手指名稱。
1、老師伸出一只手,彎曲手指向小朋友問好:小朋友們好!
剛才是誰向我們問好?
2、小手有幾個手指娃娃?你們能說出它們的名字嗎?[.來源快思老師教案網]我們來向它們一個個問好。
二、學做動作,理解動詞
1、你們的小手上有沒有手指娃娃呀?讓我來認識一下你們的手指娃娃吧!
2、游戲:聽口令:老師說“食指食指碰碰”等,幼兒就作出相應的動作
三、理解兒歌內容,學習兒歌。
1、看看老師的手指娃娃變出了什么?怎么變的?(老師按兒歌內容做動作,引導幼兒用兒歌的語言表達)
2、老師邊做動作邊完整朗誦兒歌。
3、教師邊帶領幼兒做動作邊把兒歌念一遍。
4、請幼兒分組學念兒歌。
四、嘗試仿編兒歌。
1、老師的手指還會變許多的東西呢,看看老師的手指,又變了什么呢?是用什么手指變的呢?這兩個手指是怎么變的呀?
2、我們的手指還可以變出些什么呢?(幼兒自由進行手指變形)
你是用什么手指變的呢?怎么變的?(教師引導幼兒進行兒歌的創編)。
3、完整朗誦創編兒歌。
4、我們再把這首手指謠去念給沒來的小朋友聽聽吧!教師帶領幼兒出活動室。
教學反思
在學習兒歌的過程中,我用手指進行變形,讓幼兒來說出變出了什么?是用什么手指變的?是怎么變的?由于前期在玩手指游戲的時候,幼兒已經先接觸到了手指變形時所說到過的手指名稱和動詞,所以在學習兒歌的時候會顯得主動,樂意,學習起來也會更感興趣更容易。兒歌的內容生動有趣,想象模仿的物體又是幼兒平日生活中所接觸到的,易被幼兒接受,但是兒歌在變形模仿物體中都用到了個“做”字,很方言的一個字,不易被幼兒所理解,而且兒歌每次變形的物體都是不一樣的,好象在玩游戲那樣的變這個變那個,我在設計的時候就干脆用“變”字替代了“做”,使幼兒學習起來變得更易理解更順口一點。由于考慮到是小班的下半學期,而且幼兒對變出來的物體很感興趣,所以我在設計活動的時候嘗試讓幼兒進行了兒歌的創編,先以教師用手指做動作,讓幼兒進行想象,逐步引導幼兒創編出兒歌的內容,再以幼兒用手指做動作,我及時引導幼兒創編兒歌這兩個層次來進行展開。
《小班音樂教案:彼得與狼》:小班音樂活動彼得與狼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動依據,活動目標,活動準備,活動過程等內容,聽辨樂曲中表現不同角色的音色,初步想象故事情節,能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嘗試用道具表現音樂故事,體驗合作表演音樂故事的趣味性。適合幼兒園老師們上小班音樂活動課,快來看看幼兒園小班音樂彼得與狼教案吧。
《小班音樂活動教案:開火車教案(附教學反思)》:小班音樂活動開火車教案(附教學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動目標,活動準備,活動過程,活動反思等內容,培養幼兒對音樂課的興趣,喜歡上音樂課,讓幼兒對《開火車》這首歌的旋律有初步印象,并愿意和小朋友一起學唱這首歌,適合幼兒園老師們上小班音樂活動課,快來看看開火車教案吧。
《小班音樂活動教案:小青蛙打呼嚕教案(附教學反思)》:小班音樂活動小青蛙打呼嚕教案(附教學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動目標,活動準備,教學重難點,活動過程,課后反思等內容,學唱歌曲,并會按規則進行游戲,學習青蛙的叫聲,并能分辨出同伴的聲音,適合幼兒園老師們上小班音樂活動課,快來看看小青蛙打呼嚕教案吧。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