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6-22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小班語言公開課鼠寶寶找朋友教案反思,是優秀的小班語言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活動目標:
1、通過《鼠寶寶找朋友》的故事,理解體驗有好朋友的快樂。
2、理解故事,會用故事里的短句回答問題,初步學習并運用句式:會...又會...。
3、知道鴨子、青蛙、花貓、老鼠的基本特征。
4、發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5、樂意與同伴合作游戲,體驗游戲的愉悅。
活動準備:
1、老鼠卡片2、教學課件《鼠寶寶找朋友》;教學音帶《鼠寶寶找朋友》
活動過程:
1、出示"鼠寶寶"卡片,引起幼兒興趣。
(1)教師邊說邊出示鼠寶寶:吱吱吱吱……聽!誰在叫?他會說什么?
(2)教師模仿鼠寶寶:我要找一個會跑又會跳的朋友。提問:鼠寶寶想找一個什么樣的朋友?怎樣才算會跑又會跳?
(3)幼兒動作體驗(跑跑、跳跳),初步理解會跑又會跳的含義。
(4)引出故事名稱《鼠寶寶找朋友》并請幼兒猜測:猜一猜,鼠寶寶會找誰做朋友?為什么?
2、欣賞故事,初步感受故事的有趣。
?。?)播放教學音帶《鼠寶寶找朋友》最后一小節不放(2)提問:鼠寶寶到底找了誰做朋友?
3、播放課件,再次講述故事并適時提問,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鼠寶寶首先找到誰?它找到布娃娃,為什么說:不要,不要?(請幼兒說出布娃娃的特征并模仿布娃娃和鼠寶寶)(2)鼠寶寶接著找到誰?它找到小鴨子,為什么說:不要,不要?(請幼兒請幼兒說出小鴨子的特征并模仿小鴨子和鼠寶寶)(3)鼠寶寶又找到了誰?它找到小青蛙,為什么說:不要,不要?(請幼兒請幼兒說出小青蛙的特征并模仿小青蛙和鼠寶寶)(4)幼兒學說短句并做動作體驗后繼續提問:小花貓會跑又會跳,鼠寶寶為什么要趕快逃?(請幼兒請幼兒說出小花貓的特征并模仿小花貓和鼠寶寶)4、教師與幼兒表演故事,熟悉故事內容(引導幼兒把故事講出來)教師扮演旁白和鼠寶寶,幼兒扮演布娃娃、小鴨子、小青蛙和小花貓并用故事中的語言講出來。(自己表演一次)5、出示閱讀材料2《鼠寶寶找朋友》,引導幼兒自主閱讀。
師:故事還沒有結束,你們猜一猜,鼠寶寶能不能找到一個會跑又會跳的朋友?為什么?
師:有的小朋友說找到了,有的小朋友說沒找到,那我們自己去書里面找找答案吧。
出示閱讀材料2《鼠寶寶》找朋友讓幼兒自己閱讀,強調正確的閱讀方式。
教師指導閱讀,培養幼兒良好的閱讀習慣6、揭曉答案,把故事講完,鞏固句式:會…又會師:鼠寶寶找到會跑又會跳的朋友了嗎?找到了誰呢?
教師把故事完整的講述一遍結束鼠寶寶找朋友找的辛苦吧?我們身邊這么多朋友開不開心???
鼠寶寶會跑又會跳,老師會唱歌又會跳舞,你們會什么又會什么?
教學反思:
整個活動流程清晰,環節緊緊相扣,層層遞進,達到活動預設的目標。首先,在導入部分我先是讓孩子玩《找朋友》游戲,這樣不僅能調動孩子學習的興趣,又能很好的引入主題,知道鼠寶寶要找一個“會跑又會跳”的朋友。
其次,在理解故事內容時,我是通過背景圖、教具來分段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在邊講邊問的同時通過肢體語言幫助幼兒理解“小鴨會跑不會跳、青蛙會跳不會跑、小貓會跑也會跳”的走路特征,同時引導他們運用故事里的短句來回答。在理解故事情節的同時發展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最后,再通過讓幼兒玩找朋友的游戲,鞏固故事中的對話,這樣,孩子在表演的過程中不僅能輕松愉快的鞏固故事中的對話,同時也讓孩子們體會找朋友的快樂和找到朋友的愉悅。
但活動下來我也發現了一些不足之處,活動中對幼兒的引導可以再放開些,該給予幼兒充分表達想象的機會,老師講述的內容太多,感覺在整個過程教師始終處于主導地位,但孩子的主體性體現的不明顯,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注意這一點。
《小班語言活動:不愛用手的小河馬》:小班語言活動不愛用手的小河馬教案主要包含了設計意圖,活動目標,活動準備,活動過程等內容,傾聽故事,理解應該自己動手吃飯的道理。知道小手的用處很大,嘗試用小手做力所能及的事。適合幼兒園老師們上小班語言活動課,快來看看小班語言活動不愛用手的小河馬教案吧。
《小班語言:會走路的水果樹》:小班語言活動會走路的水果樹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動目標,活動準備,活動過程等內容,欣賞故事,感知刺猬的特征以及秋天的特征和秋天的水果,認真傾聽老師和同伴講述,樂意在集體面前交流自己的看法,適合幼兒園老師們上小班語言活動課,快來看看小班語言會走路的水果樹教案吧。
《小班語言:花園里的花》:小班語言活動花園里的花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動目標,活動準備,活動過程等內容,讓幼兒通過聽故事,知道花兒好看要愛護。提高幼兒的環境保護意識,讓幼兒有明辨是非能力。適合幼兒園老師們上小班語言活動課,快來看看小班語言花園里的花教案吧。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