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9-12-23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大班語言活動《月亮和我好》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活動目標,活動準備,活動過程,活動反思等內容,理解詩歌內容,感受詩歌意境美,理解在不同的場景中,有不同的人物,并使用不同的動詞來表現詩歌,感受詩歌的生動之處,適合幼兒園老師們上大班語言活動課,快來看看《月亮和我好》教案吧。
教材分析:
這是西安出版社出版的幼兒園課程——語言(大班上冊)中的一首抒情味濃郁、意境優美、格調清新的詩歌。作者在四小節詩歌中,寫了月亮的四次出現:一次出現在樹梢,一次出現在池塘,一次出現在天空,一次出現在臉盆里。大家一看見這逗人的月亮,都產生了同樣的感受,以為這是月亮和自己友好的表示。詩中的小鳥,青蛙、星星、寶寶,每一種對月亮友好的情誼,一次比一次加深,一次比一次親切。從寫作上,一次實一次虛。月亮掛在樹梢上,月亮是實,月亮漂在池塘里,是月亮的影子,月亮是虛,再寫月亮升在天空中,月亮又是實的,而最后寫月亮睡在臉盆里,又是月亮的影子。這樣虛實結合,在寫作程序上這種巧妙的安排,體現了作者精心結構的一番匠心。詩歌的每一節,都是一些互相重復的字眼。這種重復,不光是字眼的重復,韻律的重復,實際是感情的重復。每重復一次,感情就加深一次。在重復之中,又有一些具體而微妙的變化。同是月亮,由于環境的不同,所用的動詞各有不同:第一節在樹梢,用了一個“掛”字;第二節在池塘,用了一個“漂”字;第三節在天空,用了一個“升”字;第四節在臉盆,用了一個“睡”字,都用得準確而又貼切,很生動。
活動目標:
1、理解詩歌內容,感受詩歌意境美。
2、理解在不同的場景中,有不同的人物。并使用不同的動詞來表現詩歌。感受詩歌的生動之處。
3、運用自己已有的經驗仿編詩歌。
4、感受我走月亮走及倒影的自然現象
5、萌發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活動準備:
1、給幼兒獎勵的用帖紙剪好的“月亮”貼畫。(把平時的“桃心”換成“月亮”形狀。)
2、課件。
(樹上:小鳥、小猴、小松鼠、貓頭鷹、螢火蟲等
池塘:小魚、小蝦、小蝌蚪、螃蟹等
天空:星星、太陽、云朵、彩虹等
睡在:臉盆、杯子、衣服、等。)
3、不同場景的掛圖各一張。
4、開場音樂《月亮婆婆喜歡我》退場音樂《月亮對我笑笑》。
5、頭飾。“月亮”(教師用),小鳥、青蛙、星星、娃娃頭飾(幼兒游戲用)
活動過程:
一、聽《月亮婆婆喜歡我》的音樂做動作,走到各自位置,坐成半圓形。
二、談話導入:
師:小朋友見過月亮嗎?月亮是什么樣的?(課件出示月亮一個月的變化圖)月亮有時圓圓的像個圓盤,有時彎彎的像個香蕉。今天我們要學習一首有關月亮的詩歌,名字叫《月亮和我好》。
下面老師先朗誦一遍,小朋友認真聽,聽一聽都有誰說了“月亮和我好”。這節課表現好的小朋友會得到一個“月亮”貼心哦。
三、學習詩歌。
1、欣賞詩歌:(教師隨課件朗誦詩歌)
結束后問:詩歌中,都有誰說了“月亮和我好”。
幼:小鳥、青蛙、星星、娃娃。
邊說邊做做表現他們的動作!
2、分析詩歌:(返回課件,引導幼兒理解詩歌并學習用動作表現詩歌)請幼兒看字讀,重點詞匯讀重一些。
(1)小鳥在哪看見的月亮?(樹梢,大聲讀一讀)
問:月亮怎樣在樹梢? (出示字卡“掛”)大聲讀出來!誰能用動作表現“掛”?
師:月亮掛在樹梢上,小鳥看見了,就說月亮和我好。
(2)問:青蛙在哪兒看見的月亮?(同上,讀一讀有顏色的大字)
池塘里的月亮是真的嗎?哦,是月亮的影子!影子漂在池塘里,誰做個“漂”的動作?哦,月亮的影子在水里還隨著水波一動一動的呢。青蛙看到了,就說:月亮和我好。
(3)問:月亮怎樣在天空?
天空真高啊,月亮升在天空中,天空的星星怎么說?
(4)問:娃娃在哪兒看見月亮了?(臉盆),臉盆里的月亮是什么呢?
臉盆中的月亮又是月亮的影子,臉盆就像個小床,月亮躺在里面呢!多形象啊!
詩歌中用到了一些詞,老師做動作,你來猜一猜:(比如:月亮掛在樹梢上的“掛”等。)課件出示相應的字,指出這些詞都是“動詞”。用了這些動詞,詩歌更生動了。
3、學習用不同的方式繼續記憶詩歌:
師:你認為到底月亮和誰好呢?樹梢、池塘、天空、臉盆的月亮是同一個月亮嗎?(課件放到大圖)
(月亮給大家做伴,在夜晚陪著大家,大家都喜歡月亮,所以都說月亮和自己好。其實呀,月亮和大家都好,是嗎?)
(1)看大圖完整讀第一遍:(讓我們看大圖來朗誦一遍吧;)
(2)邊做動作邊讀:(再來一次,做上動作吧;先看月亮在哪兒,再說那兒有誰說月亮和我好了。)
(3)用很美輕輕的聲音讀:(晚上用什么聲音?用很美輕輕的聲音讀吧。眼睛看著圖,做上動作讀一遍!)
(4)分角色讀。(分成四組,教師讀前半部分,月亮在哪兒,幼兒讀后半部分。回答誰說“月亮和我好”,比一比哪組說的好!)
4、游戲:唱詩歌。
師:這首詩歌太美了,老師把它變成了一首歌曲,我把《月亮婆婆喜歡我》前兩句的詞變了,老師來唱歌,小朋友也坐累了,請起來,站到這個圈上,配合老師做動作。好嗎?
(教師在中心帶月亮頭飾唱,幼兒分別帶小鳥、青蛙、星星、娃娃頭飾,老師唱的誰,誰圍到老師跟前來,大聲說一聲“月亮和我好”)
這個游戲我們有時間繼續再玩。下面我們還有個任務呢,看誰最聰明!來把這首詩歌變一變!怎么變呢?老師先變一個好嗎?
四、引導創編詩歌。
1、教師先示范。
2、“月亮還會在哪里呢?誰還會說月亮和我好?”出示想象畫,引導幼兒學會仿編詩歌。
要求:首先要說出地點,然后要說出跟月亮好的那位朋友。
每一幢房子頂一個月亮,屋頂說:“月亮和我好。”
每一片夜空鑲一個月亮,星星說:“月亮和我好。”
每一列火車載一個月亮,軌道說:“月亮和我好。”
每一片沙灘沖一個月亮,浪花說:“月亮和我好。”
每一扇窗戶貼一個月亮,姐姐說:“月亮和我好。”
看課件,鼓勵引導幼兒大膽仿編。
(給創編出圖片上內容的貼大點的月亮,夸他是“小詩人”,能創編出圖片沒有內容的幼兒貼藍色月亮,稱為“小詩仙”。)
師:小朋友以后多觀察,還有誰在什么地方能看到月亮,然后把你編的更美的詩歌帶給小朋友,大家一起分享。好嗎?
五、結束:
讓我們跟著“月亮”一起出發,聽著這首《月亮對我笑》,出去休息吧!(教師帶上“月亮”頭飾,帶幼兒下場)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氛圍寬松,教師對教材的把握也比較到位,對詩歌的情感特征、重點句、詞的分析比較準確,教師在活動中情感的投入感染著幼兒,使幼兒在活動中也很投入,尤其是幼兒在朗讀詩歌的時候,幼兒能做到深情并茂,達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