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9-12-04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中班音樂活動聲音朋友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設計意圖,活動目標,活動準備,活動過程,活動反思等內容,發揮幼兒想象,將兒歌中的象聲詞與打擊樂器的聲響進行聲音匹配,激發幼兒對打擊樂器所發聲響的好奇及積極探索的欲望,適合幼兒園老師們上中班音樂活動課,快來看看聲音朋友教案吧。
設計意圖:
《聲音朋友》是中班上期的一個音樂活動。在兒歌<傘>的教學中,孩子發現了青蛙的叫聲與哇鳴筒聲音的相似之處。受此啟發, 我聯想到自然界中其實有很多的聲響和打擊樂器發出的聲響很相似。是否可以借助文學作品與樂器之間的聯系來讓讓孩子們來探索自然界有趣的聲音呢? 將文學藝術與音樂藝術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深入挖掘二者之間的藝術溝通性。我自編了這首包含許多自然界聲響的兒歌《下雨了》, 發揮幼兒想象,將兒歌中的象聲詞與打擊樂器的聲響進行聲音匹配,激發幼兒對打擊樂器所發聲響的好奇及積極探索的欲望,提高幼兒配器朗讀的興趣。
活動目標:
1、發揮幼兒想象,將兒歌中的象聲詞與打擊樂器的聲響進行聲音匹配。
2、激發幼兒對打擊樂器所發聲響的好奇及積極探索的欲望。
3、培養幼兒配器朗讀的興趣。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幼兒以接觸過一些常見的打擊樂器,能夠朗讀兒歌《下雨了》。
2、材料準備:每人一份工作墊,工作盤(內有圖片:小雨、大雨、青蛙、小鴨、。打擊樂器:沙球、串鈴、蛙鳴桶、圓舞板、)。錄音:1)小雨、大雨、青蛙、小鴨、真實音響效果的錄音。2)打亂小雨、大雨、青蛙、小鴨、音響效果順序并結束在馬蹄聲中音響效果的錄音.
活動過程:
一)復習兒歌。
1、以聽聽錄音機里藏著什么秘密為由,請幼兒聽一段錄有小雨、大雨、青蛙、小鴨、真實音響效果的錄 音。
提問:1)你聽到了什么聲音?
2)在哪首兒歌中聽到過這些聲音?
2、集體朗讀兒歌《下雨了》。
?。ㄗⅲ和ㄟ^聽真實聲音效果的錄音讓幼兒引出兒歌,為后面的兒歌中的聲音匹配打下基礎。)
二)聲音朋友不見了。
1、引導幼兒看圖讀兒歌,發現兒歌中的聲音朋友不見了。
師:這首兒歌可真調皮,剛才躲在錄音機里,現在又躲在黑板后面跟我們捉迷藏呢?。ń處熮D過黑板)
我們一起來朗讀吧!(教師一邊指圖,一邊和幼兒一起朗讀兒歌,當讀到象聲詞時教師不出聲,而是做一個“沒有”的動作)(附圖1)
?。ㄗⅲ航處熡帽砬楹蛣幼鹘o幼兒起到暗示的作用。)
提問:兒歌中的什么不見了。(聲音朋友不見了)
三)找朋友。
1、以找聲音朋友為由,引出打擊樂器。
師:我們幫忙找找聲音朋友在哪吧!“聲音朋友你們在哪?”(放錄音)“我們在這里”教師順著聲音找到一個大盒子。
師:疑惑地從盒子里逐一請出打擊樂器。(教師一邊敲擊打擊樂器讓幼兒聽它的聲音,一邊引導幼兒說出它的名稱。)整齊擺放在桌子上。
?。ㄗⅲ鹤匀?、巧妙地引出打擊樂器,通過傾聽使幼兒將打擊樂器與它所發的音響發生直接的聯系。)
四)誰是誰的聲音朋友。
1、引導幼兒仔細傾聽,為兒歌中的部分圖片匹配樂器(找聲音朋友)
師:這么多樂器到底誰是誰的聲音朋友呢?我們一起來幫忙它們找到聲音朋友吧! 例:教師一邊說“下小雨了,下小雨了,沙沙 沙沙”,一邊操作桌上的打擊樂器。請幼兒用“搖頭、點頭”表示,直到找到沙球,大家點頭表示同意。教師將沙球放到小雨圖片的下方。(如果出現爭議可請有爭議的幼兒親自操作打擊樂器再次感受、選擇,最后以大多少幼兒贊同為準。)
(注:教師引導幼兒傾聽一或二個聲音匹配,而不是整首兒歌完整操作,是讓幼兒了解兒歌內容中的圖片與打擊樂器進行匹配的操作方法。留下空間讓幼兒自己通過操作、聽辯、想象、匹配出整首兒歌。)
五)我來幫它找朋友
1、幼兒在工作墊上操作,為兒歌中的象聲詞匹配打擊樂器。
指導要點:
1)根據兒歌的順序擺放圖片。
2)提醒幼兒輕拿、輕放、安靜操作。
3)幼兒一邊小聲地讀兒歌,一邊操作打擊樂器。仔細傾聽、探索、發現逐一為兒歌中的象聲詞匹配打擊樂器。
2、請先配器好的幼兒配器朗讀給老師聽。
(注:幼兒操作完成有先后,先配好的幼兒先配器朗讀。節省了時間,使活動環節更加緊湊。)
3、選擇最適合的配器
1)教師請有不同匹配方案的的幼兒一邊操作打擊樂器,一邊朗讀兒歌。
2)引導幼兒仔細聆聽為有爭議的匹配選擇最適合的匹配,同時全體幼兒參照為自己糾錯。
4、配器朗讀。(附圖2)
1)教師和幼兒合作配器朗讀(教師讀兒歌,幼兒配器)
2)幼兒一邊操作小樂器一邊配器朗讀兒歌。
3)分步嘗試有感情地配器朗讀兒歌。
師:小雨的聲音是很小聲的,你們能讓自己的小嘴和小樂器發出小雨很小的聲音嗎?(請幼兒嘗試小聲朗讀、配器。)
師:大雨的聲音是很大聲的,你們能讓我聽到大雨很大的聲音嗎?(請幼兒嘗試大聲朗讀、配器。)
師:你們能讓我感覺到青蛙和小鴨在高興地唱歌嗎?(請幼兒通過表情和語速來表現)
4)集體有感情地配器朗讀兒歌。
?。ㄗⅲ河變阂贿呥B貫、有感情地朗讀一邊操作配器是有難度的,我采用了循序漸進的方法讓幼兒學習配器朗讀。)
六)找到朋友真快樂。
1、 教師以“配聲小故事”的形式創設游戲環境,幼兒手持自己喜歡的打擊樂器為兒歌中的真是聲音配音效。
師:今天森林里可熱鬧了,老師要帶“小樂器”到森林里參加音樂會?,F在請大家到自己工作盒里選一個喜歡的打擊樂器。一會兒到了森林里,你聽到什么聲音像你手中小樂器的聲音,就用手中小樂器為它伴奏。
(游戲)師:今天森林里可真熱鬧,
“小樂器”跟著老師到森林里參加音樂會走著、走著,突然天空中下起了小雨。(播放有真實音效的小雨聲音)(手持沙球的幼兒為小雨配伴奏,)雨越下越大,小雨變成了大雨。(播放有真實音效的大雨聲音)(手持串鈴的幼兒為大雨配伴奏,)下雨了,下雨了,青蛙高興的唱起了歌。(播放有真實音效的青蛙聲音)(手持蛙鳴桶的幼兒為青蛙配伴奏,)下雨了,下雨了,小鴨也高興的唱起了歌。(播放有真實音效的小鴨聲音)(手持圓舞板的幼兒為小鴨配伴奏,)雨兒在唱歌,小動物們也在唱歌,真是一個好聽又有趣的音樂會。
?。ㄗⅲ夯顒娱_始由聽自然界的聲響引出帶有兒歌?;顒又杏變簢L試打擊樂器發出的聲音與象聲詞進行聲效匹配。最后通過配器游戲,打擊樂器發出的聲音和人聲還原的自然聲中。首尾呼應。)
2、幼兒交換打擊樂器再次游戲,游戲時加大難度。不按兒歌順序創設游戲環節,并且教師不用語言提示,而是讓幼兒自己聽錄音中的聲音,根據自己手中相應的樂器進行配器。
師:今天森林里可真熱鬧, “小樂器”跟著老師到森林里參加音樂會走著、走著,突然……(聽錄音中的聲音繼續游戲。) 還可在游戲結束出增加一個出場小動物的環節,例:下雨了,下雨了,小馬兒高興的唱起了歌,蹄踏 蹄踏。哪個小樂器能為小馬的蹄踏聲伴奏呢?大家試試。(總結我們手上沒有能為小馬蹄踏聲伴奏的小樂器。)
師:在我們音樂區里還有許多的小樂器,大家可以到那去找找。
(注:在活動的結束處設疑,為幼兒繼續探索埋下了伏筆。)
七、延伸活動:兒歌進行續編匹配。
1、可將這份聲音朋友的工作材料投放在音樂區,繼續讓幼兒探索、操作。
2、根據幼兒的掌握情況,在下次活動時進行兒歌的續編匹配。平時我們還聽到什么聲音,可以用什么樂器來匹配?如:雙響桶的聲音還能與鐘表、馬蹄聲匹配。木魚的聲音還能與小老鼠的腳步聲匹配等。引導幼兒探索、想象出更多的聲音匹配。
3、還可將兒歌中象聲詞的節奏進行替代??梢允怯變簩W過的節奏,也可是幼兒創編的節奏。
附:兒歌
下雨了
下小雨了,下小雨了,沙沙 沙沙。
下大雨了,下大雨了,嘩嘩 嘩嘩。
青蛙高興地,呱呱 呱呱,
小鴨高興地,呷呷 呷呷。
活動反思:
此次音樂活動是創新的,給予孩子的是全新的體驗,是值得提倡的。因此,教師精心設計活動過程是音樂教學與否的關鍵所在,只有教材的處理和教學設計充滿趣味性,這樣才能吸引孩子主動學習。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