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4-18
這是霧在哪里公開課優秀教學設計,是優秀的二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正確認讀“淘、藏”等10個生字;正確書寫“暗、街”等7個字。正確認讀“淘氣、無論、岸邊”等詞語;正確書寫“大海、海水、船只”等詞語。
2、過程與方法目標:能借助生活經驗理解課文;能讀好含有多個短語的長句子;能想象霧淘氣的樣子、讀好霧的語言。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感受霧的神奇,知道有霧時是怎么樣的情景;能用“什么”說話;愿意留心觀察自然、觀察生活。
教學重難點
重點:正確書寫“躲、失”等字;讀好含有多個短語的長句;能想象霧淘氣的樣子,讀好霧的語言;能用“什么”說話。
難點:體會“甚至”在語境中的含義;能用自己的話說出有霧的時候是什么情景。
教學方法
講授法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教學設計、多媒體電腦、圖片。
教學課時劃分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生活導入,結合圖片揭示課題。
1、回顧諺語:我們積累過識天氣的諺語,能談談知道霧的哪些知識?(春霧風,夏霧晴,秋霧陰,冬霧雪。)
2、結合生活經驗說說見過的霧是什么樣的?(大霧彌漫;遠處的景物模糊看不清;只能大約看到建筑物的輪廓;空氣很潮濕等。)
3、展示云遮霧繞山的山川、云霧彌漫的樹林等圖片。(板書課題)
--------------------------------------------------------------------------------
二、讀文識字,整體把握。
1、教師示范讀,學生聽讀,并圈畫出不懂的字詞。
2、學生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3、檢查讀課文,指導學生反復練習難度的句子,如第6自然段的長句子“不久……,有限的散步”。
4、借助拼音,自讀詞語。
(1)第一組:“甚至、消失、藏起”,重點指導正音。
(2)第二組:“橋梁、淘氣、岸邊、應該”。
重點指導識記:梁--為何有“三點水”有“木”(滲透自理);該--刻、孩(與形近字區別)。
5、默讀課文,想一想淘氣的霧都把什么藏了起來。
在交流中,引導學生發現獲取信息的方法:霧說的幾句話,分別說出了他依次藏起的東西。教師出示句式,指導整體把握:霧,是個又淘氣有頑皮的孩子,它把……藏了起來。要求學生用連接詞把霧藏起了什么說完整。
三、朗讀感悟“霧的自言自語”
1、學生自由練讀霧說的幾句話。
2、教師示范指導,前三句讀出淘氣的感覺;后兩句讀出思考后有了新主意的驚喜。
四、指導寫字
1、出示“暗淡、消失”兩個詞語,觀察本課要寫的“暗、消、失”三個字,分析書寫時需要注意什么。
2、動筆臨寫。
五、總結:這節課我們學了“霧”,還學了霧的淘氣,它藏起了很多東西。
六、作業:背熟生字和詞語。
七、板書設計
第十七課霧在哪里
淘氣、頑皮藏起了
八、課后反思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認讀詞語:躲藏、海岸、淘氣、悠閑、應該、甚至、橋梁。
2、霧把整體世界藏起來,世界變成什么樣了?我們繼續學習課文。
--------------------------------------------------------------------------------
二、朗讀感悟第2~5自然段
1、自由讀第2~5自然段,要求學生按照課文內容聯練習說話。
出示:淘氣的霧把藏了起來,無論還是都。
2、學習第2自然段,指導學生邊讀邊想象畫面。
教師引讀課文,相機指導“無論還是都”要連讀,并適當強調,讀出一切都不見了的景象。
3、同桌互讀課文第3自然段,邊朗讀邊想象畫面。
4、朗讀第4、5自然段,指導學生讀好頓號的停頓,理解和體會“甚至”的含義。
三、練習說話
1、想象說話:淘氣的霧朦朦朧朧,像一層紗籠罩著大地,它還會把什么藏起來?出現什么情況?
2、出示圖片,開拓思路:出示云霧彌漫的山川、樹林、學校等圖片,圖片下方輔以句式:霧,是個淘氣的孩子,它把藏了起來,無論還是都。
3、同桌練說,說出景物的特點和情趣。
四、指導寫字
1、出示“街、躲、該、散”4個字,學生觀察分析,交流書寫時需要注意什么。共同點:“街”是左右結構,其他三個都是左右結構,左右部件緊密穿插。
2、學生獨立書寫,教師巡視,個別輔導。
3、展示評改。
五、總結:這節課我們學了霧,并且學了霧是個淘氣和頑皮的孩子,他會藏起很多東西。這樣對于霧有了一定的了解。
六、作業:背熟生字和詞語,并且學會復述課文。
七、板書設計
第十七課霧在哪里
淘氣頑皮籠罩山川、樹林、學校
八、課后反思
《霧在哪里》課文分析
《霧在哪里》是一個童話故事。作者運用擬人的手法,將“霧”這一人們熟悉的自然現象,描述成小孩子和世界捉迷藏的故事。霧把大海、天空、城市等景物依次藏起,呈現出大霧籠罩下世界一片朦朧的奇妙景象。作者賦予霧以孩子的語言,把大霧籠罩稱作“霧藏起了世界”,把云開霧散稱作“霧藏起了自己”,因此整篇課文顯得生動有趣。
課文共10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總寫,說霧是個淘氣的孩子,引發讀者的閱讀期待;第二至七自然段寫了霧依次把大海、天空連同太陽、岸邊等景物藏起的景象;第八至九自然段寫霧把自己藏起,云開霧散,一切恢復原狀的景象;第十自然段用設問句結束全文,顯得神秘又回味無窮。
課文的段落結構有共同點。描寫霧的變化時,都是先寫霧自言自語,再寫霧把什么藏起來,最后寫藏起之后的景色。課文的語言也很有特點,善用“無論……還是……都……”等句式表達大霧籠罩下的景象。既讓讀者感受到霧的淘氣可愛,又為讀者想象霧景提供了依托。
課文配有兩幅插圖。第一幅畫的是淘氣的霧孩子用一大片霧,把大海、城市等藏起來的情景,畫面朦朦朧朧,隱約見到景物的輪廓。第二幅是云開霧散的景象,畫面豁然開朗,搖著尾巴的小黑貓特別富有情趣。這兩幅插圖前后照應,有助于學生圖文對照理解課文內容。
《霧在哪里》課文原文
從前有一片霧,他是個又淘氣又頑皮的孩子。
有一天,霧飛到海上。
“我要把大海藏起來。”于是,他把大海藏了起來。無論是海水、船只,還是藍色的遠方,都看不見了。
“現在我要把天空連同太陽一起藏起來。”于是,他把天空連同太陽一起藏了起來。霎時,四周變暗了,無論是天空,還是天空中的太陽,都看不見了。
霧來到岸邊。
“現在我要把海岸藏起來。”霧把海岸藏了起來,同時也把城市藏了起來。房屋、街道、樹木、橋梁,甚至行人和小黑貓,霧把一切都藏了起來,什么都看不見了。
他躲在城市的上空,說道:“現在,我該把誰藏起來呢?”看來,再也沒有可藏的了。
“我要把自己藏起來。”霧把自己藏了起來。
不久,大海連同船只和遠方,天空連同太陽,海岸連同城市,街道連同房屋和橋梁,都露出來了。路上走著行人。小黑貓也出現了,它搖著黑尾巴,悠閑地散步。
霧呢?不知道消失到哪里去了。
作者簡介
謝爾古年科夫·鮑里斯·尼古拉耶維奇,蘇聯、俄羅斯童話、散文、隨筆作家,也被稱為兒童文學作家。1931年2月28日生于哈巴羅夫斯克。一生經歷豐富,到過很多地方,從事過很多職業:當過記者、牧人、礦工、水手、護林員。
在20世紀下半期的俄羅斯文學中占有特殊地位。在自己的創作中,他獨辟蹊徑地選擇了與世界對話、與上帝對話的方法,改革和豐富了傳統的體裁形式,將小說、散文、童話、詩歌、甚至哲學完美地結合在一起,自創了被他稱為“沉默”的體裁形式,即“創造無形的語言”。
主要作品有小說集《森林衛士》、《林中的馬兒》、《秋與春·護林員筆記》、《千葉蓍》,童話集《童話》、《童話樹》《到普希金那里去——步行或者騎自行車》、《講童話故事的人的生活》等。
其作品的主要主題是人與自然的關系,其思想深刻、超前,其藝術獨具特色、無法復制,令人心動、感傷、贊嘆,發人深思。
文本分析:
《霧在哪里》是一個童話故事。作者運用擬人的手法,將“霧”這一人們熟悉的自然現象,描述成小孩子和世界捉迷藏的故事。霧把大海、天空、城市等景物依次藏起,呈現出大霧籠罩下世界一片朦朧的奇妙景象。作者賦予霧以孩子的語言,把大霧籠罩稱作“霧藏起了世界”,把云開霧散稱作“霧藏起了自己”,因此整篇課文顯得生動有趣。課文的段落結構有共同點,描寫霧的變化時,都是先寫霧自言自語,再寫霧把什么藏起來,最后寫藏起之后的景色。課文的語言也很有特點,善用“無論……還是……都……”等句式表達大霧籠罩下的景象,既讓讀者感受到霧的淘氣、可愛,又為讀者想象霧景提供了依托。教學時可讓學生想象畫面,在讀與說的教學環境中了解霧這一自然現象,感受大霧籠罩大地是怎樣一種景象,從而培養學生注意觀察周圍世界的習慣,鼓勵學生用語言來表達自然界中的奧秘。
教學目標:
1.認識“霧、淘”等12個生字,會寫“于、論”等8個字,會寫“于是、無論”等11個詞語。
2.朗讀課文,想象霧淘氣的樣子,讀出霧說話時的語氣。仿照課文例句,說說霧來的時候的景色。
3.能夠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霧的樣子,體會其中所蘊含的生活情趣。
教學重難點:
1.識字、寫字。
2.讀好霧說話時的語氣。
3.借助生活經驗理解課文,照樣子說說霧來的時候的景色。
課時安排:2課時
課時安排
1.認識“霧、淘”等12個生字,會寫“于、論、岸、屋”4個字。
2.朗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要點把握
識字、寫字;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導語:有時候,我們推開窗,會發現天地之間好像掛起了一道巨大的紗簾,房屋、樹木、行人都隱隱約約的,看不真切。原來,是淘氣的霧孩子來和我們捉迷藏啦!霧孩子是怎么和我們捉迷藏的呢?學完《霧在哪里》,我們就明白啦!
出示謎語。
滿天滿地似白煙,不熏不嗆性子綿。風兒吹來輕輕飄,太陽一曬就不見。(打一自然現象)
2.根據學生回答,板書:霧。出示山川、樹林霧氣彌漫的圖片。
(1)學生交流識記“霧”的方法,積累雨字頭的字,如“霜、雹、雷、雪、霞、露”,學生認讀。
(2)教師小結:雨字頭的字一般和水或天氣有關。
3.回顧諺語。
預設:我們積累過識天氣的諺語,說說你知道的與霧相關的諺語。
(春霧風,夏霧晴,秋霧陰,冬霧雪。)
4.結合生活經驗說說你見過的霧。
(大霧彌漫,遠處的景物模糊不清,只能看到建筑物的輪廓,空氣濕度很大等。)
5.理解課題。
(板書課題)“霧”是一種自然現象,“在哪里”帶有疑問,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隨文識字,整體把握
1.看動畫,聽教師范讀:聽了這個故事,你覺得霧怎么樣?(淘氣。)
2.學生自由朗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并圈畫出要求會認的字詞。
3.識記生字。
(1)學習生字“岸”。出示詞語卡“海岸”,讀準“岸”。出示海岸圖片,讓學生在圖中找到海岸的位置。再進行拓展積累,河邊可以說“河岸”,湖邊可以說“湖岸”,河的兩邊叫“兩岸”。
(2)學習生字“暗”。指名讀。觀察日字旁,引導學生理解沒有太陽就“暗”,有了太陽就“明”,知道“暗”與“明”是一組反義詞。
(3)擴詞練習,比一比,誰組的詞最多。
霧(大霧)(霧氣)淘(淘米)(淘氣)于(于是)(終于)暗(暗中)(黑暗)
岸(上岸)(海岸)街(大街)(上街)梁(房梁)(上梁)甚(甚至)(甚于)
至(至今)(至此)切(親切)(關切)躲(躲藏)(躲避)失(消失)(失去)
4.課件出示重點句子,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從前有一片霧,他是個淘氣的孩子。
于是,他把大海藏了起來。無論是海水、船只,還是藍色的遠方,都看不見了。
房屋、街道、樹木、橋梁,甚至行人和小黑貓,霧把一切都藏了起來,什么都看不見了。
霧呢?消失了,不知到哪里去了。
(1)學生自由讀,讀準字音。然后同桌互相細讀并點評。
(2)教師檢查朗讀情況,指導學生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
三、觀察探究,指導寫字
1.課件出示帶生字的詞:于是、無論、海岸、房屋。
2.指名讀詞語。
注意,“論”的聲母是“l”,“岸”是零聲母音節。
3.課件出示帶田字格的生字“于、論、岸、屋”。
指名朗讀并組詞,其他學生觀察生字的結構特點及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注意筆順。
4.教師講解書寫要領并范寫。學生跟著教師一起做書空練習。
[于]第二筆橫較長,第三筆豎鉤的豎段落到豎中線上。
[論] 左窄右寬。第一筆點與第二筆不要貼上;右上部撇稍收,捺舒展,蓋住下部,最 后一筆豎彎鉤的豎段落到豎中線上。
[岸]“山”要寫得扁一些,第五筆撇要寫舒展,第六筆橫在橫中線上。
[屋]字形上短下長,第三筆撇要寫得長而舒展,“至”的各筆畫要寫得緊湊些。
5.學生掌握書寫要領后,在田字格中描紅,再各寫兩遍。要求做到書寫正確、端正。
四、整體感知,理清脈絡
1.課件出示第1自然段,指名讀。
思考:“霧”給人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點幾名學生回答,根據學生回答,在黑板上貼出詞卡:淘氣。
3.課件出示霧自言自語的句子。
我要把大海藏起來。 現在我要把天空連同太陽一起藏起來。
現在我要把海岸藏起來。現在,我該把誰藏起來呢?
我要把自己藏起來。
(1)學生自由朗讀,教師示范指導。
(2)指名讀、齊讀后教師引讀:這片霧可真淘氣,一會兒說……一會兒說……一會兒又說……
(3)在小組內交流:霧都把什么藏起來了?
(4)課件出示,填一填:霧把( )、( )連同( )、( )都藏起來了,最后把( )也藏了起來。
(5)根據學生的回答,梳理明確,完成填空。
霧把大海、天空連同太陽、海岸都藏起來了,最后把自己也藏了起來。
五、課堂回顧,作業設計
1.教師小結。
這節課我們認識了霧,還知道霧很淘氣,藏起了很多東西。我們還認識了很多生字朋友,學會了“于、岸、論、屋”等字的書寫,會寫的字越來越多,字也寫得越來越漂亮,真是太棒了!
2.作業:把《霧在哪里》這篇課文讀給家長聽。
3.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朗讀課文,想象霧淘氣的樣子,讀出霧說話時的語氣。
2.仿照課文例句,說說霧來時的景色。
3.能夠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霧是什么樣子的,體會其中蘊含的生活情趣。
要點把握
朗讀課文,想象霧淘氣的樣子,讀出霧說話時的語氣。
教學過程
一、溫故知新,導入新課
導語:同學們,上節課我們認識了霧寶寶,大家對他的印象是什么?(淘氣。)淘氣的霧寶寶把課文中學過的字詞拼音也藏起來了,你能找到它們嗎?誰讀準了詞語,拼音就會出來哦。
出示詞語,學生認讀,認讀正確,顯示拼音。
淘氣 于是 變暗 岸邊 街道 橋梁 甚至 躲藏 一切 消失 一片霧
2.回顧課文:霧把什么都藏起來了?
引導學生用“霧真淘氣啊,把……藏了起來”的句式說一說霧來時的景象
過渡:這節課我們繼續走進課文,更深入地認識這個淘氣的孩子。(齊讀課題)
二、研讀課文,重點探究
1.讀課文第3~6自然段。
想一想:霧把景物藏起來后,出現了什么情況?用橫線畫出相關句子。
2.學生交流后出示下面的句子,逐句指導朗讀理解。
(1)預設句一:于是,他把大海藏了起來。無論是海水、船只,還是藍色的遠方,都看不見了。
①出示圖片,學生觀察大霧中大海的景色,說說是什么樣子的。
②教師引讀第3自然段,學生試著閉上眼睛,想象一下當時的情景:被藏起來的事物,由海水到船只,再到藍色的遠方,幾乎涵蓋了海面上的所有景物,再與“都看不見了”相連,我們的眼前仿佛出現了整片大海被濃霧籠罩的情景。
(2)預設句二:霎時,四周變暗了,無論是天空,還是天空中的太陽,都看不見了。
①指導學生用調皮的語氣讀一讀。
②教師引讀,學生自主理解“霎時”的意思,給“霎時”找近義詞。(立
刻、瞬間。)
③播放視頻(碧藍的天空中飄浮著幾朵白云,明亮的太陽掛在天空。接著,一陣霧飄過來,什么都看不見了),說一說霧藏萬物的情景。
④比較預設句一,引導學生發現其中共同的地方。
(3)預設句三:房屋、街道、樹木、橋梁,甚至行人和小黑貓,霧把一切都藏了起來,什么都看不見了。
①指名讀句子。
②通過范讀、模仿讀等各種方法反復朗讀,幫助理解“甚至”一詞。
明確:在大霧之下,遠處大的事物,如房屋、街道、樹木、橋梁,都看不見了,相對而言,行人、小黑貓就比較小,“甚至”這個詞說明霧不僅能藏大的,就連小的也能藏。大霧遮蔽了一切,更令人感受到大霧籠罩萬物的神奇景象。
③指導朗讀這個長句子。朗讀時,要注意停頓,頓號停頓的時間要比逗號稍短一些,“甚至”“一切”可以適當加重語氣。
過渡:沒想到,淘氣的霧能把這么多東西藏起來,最后,它再也沒有東西可藏了,竟把自己也藏了起來,結果怎么樣了呢?
3.第3、4、6自然段有什么共同之處?這樣寫有什么好處?小組討論。
路上走著行人。小黑貓也出現了, 它搖著黑尾巴,悠閑地散步。
4.讀第9、10自然段,理解填空。
(課件出示)霧把 藏了起來。不久,大海連同 ,
天空連同 ,海岸連同 ,街道連同房屋和橋梁,都露出來了。
預設:(1)根據課文內容口頭填空,再用課件顯示完整句子。
(2)指導朗讀:這個長句子由多個短語組成,語義連綴,一氣呵成,寫出了霧散之后所有事物顯現出來的景象。朗讀時,連接詞“連同”的前面要稍作停頓,后面要連貫,聲斷意連,以體現云開霧散,萬物復現的景象。
5.出示三組對比圖,說一說感受。
一組是大霧中的大海和霧散后的大海,一組是大霧中的天空和霧散后的天空,一組是大霧中的城市和霧散后的城市。
預設:生1:我很高興,一切又能看清楚了。
生2:我覺得霧真有趣,原來一切都看不見,現在又全都露出來了。
生3:我有些疑惑,霧把自己藏到哪里去了?
6.理解霧的消失。
(1)提問:霧消失到哪里去了?
(2)學生討論,教師相機給出科學解釋。
7.仿照下列句式練習說話。
霧把 藏了起來,無論是 ,還是 ,都 。
(1)課件出示云霧彌漫的小院、樹林、學校的圖片,啟發談話:同學們,淘氣的霧孩子又來到了美麗的小院、茂密的樹林、可愛的學校的上空,他把誰藏了起來?藏起來后的景色又是什么樣的?你能仿照課文說一說嗎?
(2)學生獨立思考后說一說,再在小組內交流。
(3)指名說,教師點評,應多鼓勵,也要指出不足并加以指導。
說話示例:
霧把小院藏了起來,無論是小花、小草,還是小雞、小鴨,都看不見了。
霧把樹林藏了起來,無論是百靈鳥、小松鼠,還是奔跑的梅花鹿,都看不見了。
霧把學校藏了起來,無論是老師、同學,還是花壇里的花草樹木,都看不見了。
8.自由朗讀全文,注意體會霧孩子的心情,流利、有感情地朗讀。
三、指導觀察,練習書寫
1.出示帶生字的詞語:不久、散步、一切。
齊讀詞語,自由讀,還可選一兩個詞語造句;觀察生字“久、散、步、切”的結構特點及關鍵筆畫。
2.教師書寫,學生跟隨書空。教師逐筆范寫,強調書寫要點,學生仔細觀察。
教師提醒獨體字一般寫在田字格的正中間,如本課出現的“久”和“于”。教“散”“步”時,請學生觀察兩個字的結構有什么不同,說說書寫這兩個字時需要注意什么。
[久] 橫撇和捺要寫得舒展些,最后一筆捺從田字格中心處起筆。
[散] 左右均寬,要寫得緊湊些,注意左邊長,右邊短。第五筆是豎,不是豎撇。右部末兩筆撇、捺交叉舒展,捺腳超出上部。
[步] 注意筆順,上邊寬、扁,下邊窄、長。第五筆是豎,寫在豎中線上。下邊不是“少”,右上邊沒有點。
[切]注意筆順。左邊是兩筆,第二筆是豎提;右邊是“刀”,撇不出頭。
3.學生在田字格中先描紅,再獨立書寫,教師巡視指導。
4.指名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書寫漢字,師生共同評價。
注意:學生評價他人的字,要從字的筆順是否正確、結構是否正確等方面來說,要有禮貌、得體。
四、介紹資料,拓展延伸
1.學生搜集關于霧的資料,科學地了解霧。
2.課件出示有霧的天氣圖,教師相機補充介紹。
氣溫下降時,在接近地面的空氣中,水蒸氣凝結成的懸浮的微小水滴稱為霧。我們看到的霧一般是白茫茫的,隨著溫度的升高,霧逐漸散去。霧是千變萬化的,我們要科學地認識霧,減少霧對我們生活的影響。
3.課外查閱資料,了解霧霾的危害,辦一期關于“保護環境,減少霧霾”的手抄報。
五、作業設計,鞏固提升
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板書設計
教學重點片段實錄
◆靈活多樣,趣味識字(教學重點)
師:霧真的把自己藏了起來,藏起來之后的景色又是什么樣的呢?
生:霧把自己藏起來后,先前被他藏起來的景色就都露出來了。
師:能用課文中的句子說一說嗎?(學生匯報,教師出示相關的句子)
師:這一段里有我們今天要學習的生字,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吧!(同時,課件中相關的生字變成紅色)
師:我們一起來做“找朋友”的游戲吧!老師這里有幾幅圖片和幾張詞語卡片,你能把詞語卡片貼到相應的圖片下面嗎?(黑板上貼好房屋、橋梁、海岸、街道的圖片,生讀詞語,貼到相應的圖片下面)
師:你有好辦法幫助大家記住“街”嗎?
生:我能出個謎語:一土又一土,只能兩邊行。
師:這個謎語很有趣。第一句中的兩個“土”組成了中間的部分,第二句是說把“行”拆開放在兩邊。感謝這位同學幫助我們記住了生字“街”。還有哪些識字方法呢?
生1:我在路牌上的“解放街”三個字中見過“街”字。
生2:我也見過很多街道的名稱呢,像“長江街”“步行街”等。
師:看來同學們都是有心人,還能在生活中識字。
師:同學們,仔細看課文插圖,你能用文中的話說一說小黑貓在干什么嗎?
生:小黑貓搖著黑尾巴,悠閑地散步。
師:(出示“散步”的詞語卡片)“散步”也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詞語。我們一起來讀一讀。(生齊讀)
師:“散”是個多音字,在本課讀sàn,它還有一個讀音是sǎn,如“散文”。你能給“散”組詞嗎?
生:散布、散失、煙消云散。
師:(課件出示“步”的甲骨文、金文、篆文)甲骨文、金文的“步”字,像一前一后兩個腳趾的形狀,表示一左一右兩足交替前行的意思,所以“步”的本義為“行走、步行”。你還有好方法記住“步”嗎?
生:看到這個字,我能編個歌訣:“正”少一橫,“少”缺一點,合在一起,正好一步。
師:這個歌訣能提醒大家下邊的部件是“少”字缺一點,既方便記憶,又有提醒的作用,為你點贊。
生:我能用換一換的方法記住這個字。“齒”的下邊換成“”,就變成今天學的“步”字了。
師:散步是什么樣子的?我們來做做動作。(師指名上講臺做散步的動作)你能用“散步”說句話嗎?
生:清晨,許多人在江邊悠閑地散步。
師:你真會學習!“悠閑”是我們剛學到的詞語,你就積累下來了,真棒!
賞析:結合生字特點,教師采用了多種方法引導學生識記生字,鼓勵學生表達。
1.遵循識字規律。在進行識字教學時,教師不是讓學生生硬地進行識記,而是結合句子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認讀,又借助生活中的圖片認識帶有生字的詞語,最后啟發學生用豐富的方法進行識字。這樣的教學符合二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遵循識字規律,使學生更加樂于接受。
2.識字方法靈活多樣。教師尊重學生的個性,采用了多種方法識字,利用生活經驗來提高識字能力。漢字來源于生活,識字教學也應該回到生活中。在識記“街”字時,學生通過生活中常見的路牌上的“街”字來幫助識字。此外,還有猜謎語識記、做動作識記、換一換識記等,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
3.注重評價,指導學法。學生交流識字方法時,教師總是能給予及時而又中肯的評價。其中有對識字方法的評價,有鼓勵表揚的評價,有融講評、點撥于其中的評價,這些評價反映了教師的課堂教學智慧,讓學生開心地識字,增強了學生識字的欲望。
教學反思
本課的教學中,我圍繞教學目標,從以下三個方面突破重難點,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識字教學中,創設更多的機會使學生與生字見面。在認讀生字時,學生對詞語的把握要好于單字的認讀,由詞語到單字,再到讀句子,反復出現生字,字不離詞,詞不離句,鞏固對生字的掌握。
2.通過歸納整理文中的幾個重點句子,指導學生發現其結構上的特點,然后出示幾張相關的圖片,創造語言表達運用的機會,鼓勵學生仿照課文句子說一說霧把它們藏起來之后的景色,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運用科學知識幫助學生簡單了解霧的形成原因,解決題目“霧在哪里”在學生心中留下的疑問,豐富了學生的認知。
3.在寫字教學中,遵循“一看二寫三對照”的寫字規律,引導學生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以及基本筆畫的書寫、穿插和字的間架結構,再通過書空、描紅、練寫、評議的過程,掌握書寫要領,提高書寫能力。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