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9-10-11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大班科學活動星期的順序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設計意圖,活動目標,活動準備,活動過程,活動反思等內容,復習鞏固1~7的序數,2~6的鄰數,認識時間“星期”,了解其順序性、周期性,初步形成“星期”概念,適合幼兒園老師們上大班科學活動課,快來看看星期的順序教案吧。
設計意圖:
孩子對星期一有所了解,知道第一天來上幼兒園是星期一,最后一天是星期五,星期六、星期日在家休息兩天。但不知道一個星期的第一天是星期日,第二天是星期一、星期二……星期六的順序。所以制定此活動,讓幼兒知道星期的順序。
活動目標:
1.復習鞏固1~7的序數,2~6的鄰數。
2.認識時間“星期”,了解其順序性、周期性,初步形成“星期”概念。
3.激發幼兒對時間的興趣,積極、主動、快樂地參與學習活動。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教具學具方面:錄音機,錄有童話故事《星期媽媽和孩子們》的磁帶一盒。星期轉盤游戲的課件,星期轉盤操作材料若干套(與幼兒小組數相同)。
幼兒知識經驗準備:學習了7以內的序數和鄰數,通過掛歷、臺歷對“星期”時間概念有初步了解。
活動過程:
1.復習鞏固:1~7序數,2~6鄰數。
(1)復習序數:出示1~7數字娃娃(排列無序),請幼兒幫助數字娃娃從小到大的順序排隊,并講出第一、第二……第七各是哪個數字娃娃,老師出示大寫數字表示。
?。?)鞏固鄰數:以“數字娃娃找鄰居”的游戲形式進行。
例如:老師以數字娃娃的口氣問,我是2,我的鄰居是幾和幾?請小朋友幫助我,幫我找出好鄰居。幼兒可回答二、二、二、你的鄰居是一和三,一和三是你的好鄰居。
2.新授:認識時間“星期”,了解其順序性、周期性。
?。?)聽文學作品《星期媽媽和孩子們》的童話故事,第一遍老師口頭講述故事后提問,童話的名稱及故事里講到誰?她想干什么?幼兒回答后,老師交代本節課新授內容是認識“星期”,并提出以下問題,星期媽媽一連生了幾個孩子?它給孩子取了什么名字?穿什么顏色的衣服?請幼兒邊聽故事錄音,邊思考。
?。?)聽錄音故事《星期媽媽和孩子們》。
放錄音同時隨故事情節出示星期娃娃圖片(打亂星期日至星期六的順序),然后請幼兒回答以上問題。 需要強調的是:星期媽媽的第一個孩子是誰?第二個孩子是誰……最后一個孩子是誰?讓幼兒幫星期妹妹排隊,明確星期的順序性。
?。?)轉盤游戲:找鄰居(老師示范轉動轉盤,然后可請個別幼兒操作)。
規則:轉動轉盤后,指針指到星期X,就請小朋友講出星期X的兩個鄰居。(如,星期二,星期二的兩個鄰居是星期一和星期三)游戲反復進行4~5次。
突出強調:星期六的鄰居是誰呢(意在突破星期的周期性這一難點,讓幼兒具有明確的周期意識,即一個星期有七天,一個星期結束,下一個星期開始)。
3.幼兒操作活動 :轉盤游戲“找鄰居”。
幼兒分成若干組,每組一個星期轉盤,一組幼兒輪流轉動轉盤,同組全體幼兒共同講述指針所指星期X的兩個鄰居是星期X和星期X。(意在讓幼兒通過實際操作,進一步感覺星期的順序性、周期性,形成星期這一時間概念。)
4. 分組進行角色游戲:“找鄰居”。 幼兒和爸爸媽媽做游戲,每組7個人拉成圈,邊轉邊說:星期日、星期一、星期二……星期六,七個娃娃在一起,快快樂樂做游戲,游戲的名字叫“找鄰居”。 接著星期日先發問,我是星期日,我有兩個好鄰居,我的鄰居是幾和幾?其余六個星期娃娃可回答,星期日,星期日,你有兩個好鄰居,你的鄰居是星期六和星期一。 接下去由星期一、星期二……星期六順序提問,方法同上,游戲延續進行。
活動反思:
在幼兒的科學活動中,我們應該加強對幼兒思維能力的培養,增強他們的獨立性、探索性,使幼兒把學習任務放到完整的環節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學知識,走進科學,也讓科學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長之路。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