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9-10-02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大班科學活動長江流域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動目標,活動準備,活動過程,活動延伸,活動反思等內容,感受長江的宏偉和壯美,知道長江是我國最長的河流,是我們的母親河,自主探索、了解長江流經的省市及地理位置,適合幼兒園老師們上大班科學活動課,快來看看長江流域教案吧。
活動目標:
1.感受長江的宏偉和壯美,知道長江是我國最長的河流,是我們的母親河。
2.自主探索、了解長江流經的省市及地理位置。
3.萌發熱愛長江、熱愛家鄉的情感。
4.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5.培養探索自然的興趣。
活動準備:
1. 教學用課件,視頻《長江》。
2. 幼兒已經了解長江文化藝術節的相關內容。
3. 幼兒操作材料:拼圖地圖、地圖涂色紙、大幅長江和省市圖。
4. 背景音樂:《長江之歌》伴奏。
5. 電腦5臺,幼兒用課件《長江流域》。
活動過程:
(一)視頻導入,激發幼兒興趣。
教師:小朋友,你們見過長江嗎?你見過的長江是什么樣了的?請你用完整的話來說一說。
現在讓我們走近長江,欣賞長江的風采吧。
看,這就是長江!從高空往下看,長江是什么樣的呀?(暫停)是呀,長江蜿蜒曲折,穿過崇山峻嶺。長江水奔騰不息,在陽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
從近處看,長江滿面怎么樣呀?(暫停,動作提示。)非常寬闊,真是一望無際。
看長江水怎么樣啦?長江水波濤洶涌,此起彼伏,非常有力量,有氣勢。來讓我們也來學一學長江水此起彼伏的樣子吧!
剛才,我們一起欣賞了長江的風采,你的心情怎么樣呢?
小結:長江就像一條長龍,蜿蜒曲折地流淌在中國的大地上,它是我國最長的一條河流,全長有6300多公里呢。它還是我們的母親河,滋養了長江兩岸的人民。
(評析:活動一開始,結合著《長江之歌》背景音樂的長江的視頻,一下子就讓幼兒走進了長江。在欣賞中,孩子們從高處、近處,正面、側面等不同的角度,欣賞著長江的風采,又通過說說、議議、做做等不同的方式,感受著長江的氣勢磅礴。這一環節有效地采用視聽結合的方法,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也讓孩子更加深刻了感受了長江。)
(二)多種形式,了解長江流域。
1.整體感知長江。
教師:地圖上的長江在哪里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提問:
(1)地圖上的長江在哪里呀?誰能指出來?看上去像什么呀?
(2)在地圖上這是西面,這是東面,長江是怎么樣流的呀?
教師介紹:在我國的西部有很多的山地,而東部就比較平坦,河流一般都是從高處流向低處的,長江就是從西流向東的。
(3)長江從這里起源,那么青海就是長江的源頭。那它的盡頭在哪里呢?(原來長江流到這里就進入大海了,這就是長江的盡頭。)是在哪個城市呢?(點擊進入。)東方明珠塔 是亞洲第一高電視塔呢。
(評析:活動中,通過課件的使用,點擊后放大長江流域,及鼠標放于長江上,長江閃爍等電教手段的參與,突出了整個長江流域,讓幼兒能一目了然,很好地了解了長江。)
2.自主探索,了解長江流經省市。
教師:長江從源頭流到盡頭都流經了哪些地方呢?今天,我們就請電腦來幫忙,老師為小朋友準備了5臺電腦,待會兒,請你們自己去看一看。如果不認識字,可以點擊上面的色塊,電腦就會告訴你了。比一比誰找到的又多又正確。
① 幼兒自由分組探索。
② 幼兒交流。
教師:你知道長江經過哪些地方呢?誰找到了不同的地方?你的小眼睛真亮,找到了這么多地方,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四川:川劇(游戲變臉)、云南:孔雀舞(學動作)、江西:廬山(回憶古詩)。 師幼小結:長江經過了哪些省市呀,我們一起來看一看。一共有多少個省市呢?讓我們一起來數一數吧!
(評析:這一環節的自主學習中,老師提供了可操作可支持的電腦學具,鼓勵孩子借助電腦,在與電腦的交互與互動中去探索長江流域。活動中,他們幾個人自由組合,在電腦前通過點擊課件,了解了很多的內容。同時部分省市中具有特色的動物、景色或文化的圖案,如云南的孔雀、四川的川劇等,很受幼兒喜歡。在游戲變臉中,師幼一起在一聲聲“變”中不斷地變化表情,增添了活動的趣味性。這種圖文并茂、具有支持性的交互學習材料不僅引發了孩子的學習興趣和操作興致,更便于孩子主動學習和記憶,讓孩子快速方便地掌握了長江流域。)
3.自選游戲,鞏固理解。
教師:那你們能在地圖上找到他們的位置嗎?老師要考考你們了。這里有三種材料,看,這是第一種材料,它比較容易一些,請你把這11個省市拼到中國地圖上;這一種材料有一點難度,請你把五角星貼在這11個省市上;在這塊布上有著長江,請小朋友將這些省市圖在長江兩岸擺一擺。可能有點難,可以幾個小朋友一起合作。
① 幼兒操作,教師個別指導。
② 幼兒檢查,個別幼兒介紹。
小結:剛才你們是怎么擺的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你們都擺對了嗎?為自己歡呼一下。如果沒有擺對的小朋友,在課后還可以再去擺一擺。 (評析:在這一鞏固環節中,三種富有層次和差異的材料:拼圖長江流域、貼星長江流域;在畫有長江圖案的布匹上拼長江流域,為不同能力的孩子創造了成功的機會。孩子們在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活動材料和操作方式,因為是自主選擇,所以孩子主動學習的意識與能力都更好地發揮出來了。)
(三)了解張家港與長江的關系。 教師:我們在地圖上找到了長江流域,那你們知道我們張家港在哪個位置上嗎?
1. 標出張家港。
教師:張家港屬于江蘇省,在長江的南邊,離上海很近,我們用一個圓形來標出張家港的位置吧。
教師介紹:其實,在很早以前,這里是一片江灘,張家港就是由長江沖積而成的。
2.長江對張家港的益處。
教師:那長江水給我們帶來了哪些方便?請小朋友到電腦上去看一看,找一找。
①幼兒相互交流。
②個別幼兒介紹。
提問:誰來和大家介紹一下自己的發現。誰還有不同的發現?
小結:我們張家港可離不開長江呀。長江讓我們的生活幸福多彩。我們要不要感謝長江呀?讓我們一起大聲地感謝長江——感謝你,長江!
(評析:這里又是一個自主學習,孩子借助電腦了解了長江對張家港人的作用:我們飲用的長江水、食用的長江鮮、便捷的水上交通運輸,豐富的長江水資源的灌溉,長江帶給我們家鄉的是繁榮、便利和幸福。在這些畫面的渲染下,孩子們感恩長江的情感自然被激發出來,由此也自然真實地呼喚出“感謝長江”的感人話語。)
3.了解長江文化藝術節。
教師:每年11月我們張家港都要舉行長江文化藝術節來贊美、感謝長江。你們知道,在長江文化藝術節上都有哪些活動呢?
小結:是呀,在長江文化節上,會舉行小品、歌曲、戲曲的交流。也會有美食方面的交流,還有很多活動,內容可豐富啦!長江流域各地老都有著不同的文化,以后讓我們一起去了解更多的文化吧!
活動延伸:
日常活動:了解其他長江流域省市的文化。
區域活動:在區域中投放中國地圖拼圖,繼續玩拼圖游戲。
資料附錄:
長江資料:
長江流經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11個省市區
活動反思:
新課程倡導要轉變幼兒學習方式,主張多元的學習活動,培養幼兒自主、探究為主的學習方式,突顯了幼兒在活動中的主體性地位。在蒙氏科學活動《長江流域》中,教師打破了以往的教學模式,讓孩子真正成為活動的主體。
一、蒙氏理念下科學材料的提供——凸顯支持性
“兒童的智慧來自動作”。作為科學教育,應注重解放孩子的頭腦,解放孩子的雙手,讓孩子在與具體豐富的科學材料的互動中.以激發孩子對科學探究的興趣。因此,科學活動中需要教師為幼兒提供可操作、可探索的材料,尤其是具有支持性的材料,更能滿足于幼兒探究的需要。
1.清晰的視頻展現。為了幫助孩子感受長江的壯觀,一開始教師提供的是圖片,但是靜止的圖片無法讓孩子感受長江的宏偉與壯觀,無法讓孩子感受長江的風采與力量。為此,教師又進行了改進,將靜止的圖片轉換成動態的視頻。但是網站上的視頻內容并不完全符合活動需要。于是,教師又將視頻內容進行剪輯,并有選擇的選取了長江奔騰不息、蜿蜒曲折等畫面。讓孩子從高處、遠處,近處等不同的角度下感受長江不同的風采,在豐富視覺的沖擊下,孩子對長江的感受就更具體、更全面、更豐富了。
2.交互的電腦運用。如何幫助孩子了解長江流經的省市及地理位置,教師并沒有一一告知孩子,而是在引導孩子了解長江的源頭、盡頭,了解長江由西向東流向之后,教師為孩子提供了可操作可支持的電腦學具,鼓勵孩子借助電腦,在與電腦的交互與互動中去探索長江流域。為了更好地幫助孩子記憶各省市的地理位置,教師還細致地在部分省市放入了具有特色的動物、景色或文化的圖案。如云南的孔雀、四川的川劇等,這種圖文并茂、具有支持性的交互學習材料不僅引發了孩子的學習興趣和操作興致,更便于孩子主動學習和記憶,快速方便地掌握了長江流域。
3.層次的材料操作。為了幫助孩子鞏固對長江流域的認識,教師又設計了三種富有層次和差異的材料,一是拼圖長江流域;二是貼星長江流域;三是在畫有長江圖案的布匹上拼長江流域。這三種材料看似簡單,但是其中蘊含著一定的價值。通過拼拼擺擺、貼貼,幼兒很快地掌握了長江流域的十一個省市名稱及地理位置。
二、蒙氏理念下科學方法的建構——凸顯自主性
生態課堂是兒童自主學習、自由探索的課堂,生態教學追求的是一種和諧、可持續發展的課堂形式。生態課堂標準中也提出,課堂應突出學科思維方法,培養孩子自主探究、合作體驗的學習能力。因此,幼兒科學教育也必須是幼兒主動學習、主動探索的過程。在本次活動中,也凸顯了幼兒的自主探究精神。
1.自主選擇合作同伴。在與電腦交互學習、了解長江流域的省市及地理位置過程中,教師沒有硬性規定每組幼兒的數量及人員,而是把主動權、自由權交給孩子,讓孩子自己去選擇同伴,自己來確定每組的人數,這樣的氛圍讓孩子感覺更輕松、更自主。
2. 自主選擇難易程度。在鞏固了解長江流域的省市及地理位置的活動中,教師也提供了三種材料,這三種材料雖然目的是一樣的,但是操作內容和方式是不同的。教師鼓勵孩子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活動材料和操作方式,因為是自主選擇,所以孩子主動學習的意識與能力更好地發揮出來。
3.自主探索學習內容。科學教育重要的一個理念就是要讓孩子親歷和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孩子體驗發現的樂趣。活動中,孩子先后兩次進行了自主探究,一是與電腦交互探究長江流域的省市及地理位置,二是借助電腦了解長江與張家港人生活的關系。通過自主探究,幼兒的探究欲望得到滿足,自主學習能力得到提高,同時,教師所提供的電腦這一教具也得到了充分地利用。
三、蒙氏理念下科學形式的組織——凸顯靈活性 《綱要》指出:幼兒園科學活動的形式與組織方式應該是靈活多樣的,有集體活動、小組活動、個別活動等方式。蒙氏教學提倡幼兒的獨立操作,但并不排斥幼兒與同伴的合作與交流。因此,在本次活動中,教師能靈活運用多種形式,有效組織幼兒開展探索、交流、分享活動,充分滿足了幼兒的好奇心與探究欲望,真正地為活動目標和內容所服務。
1.小組合作式。小組探究共同的主題和內容,有助于發展幼兒的合作能力,增強幼兒與同伴間更多的交流與合作。如在自主學習、了解長江流經各省市及地理位置中,孩子與同伴自由結伴,多人一組與電腦交互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又如:在擺放長江流域省市的地理位置時,孩子們也是與同伴合作擺放。孩子們一邊操作一邊交流,多種觀點、多種經驗在相互交流和碰撞中得到重新建構和豐富,合作能力也得到相應提高。
2. 獨立學習式。蒙氏教學重視培養孩子專注獨立的品質,因為孩子從開始學習走路,就是嘗試“獨立”的開始。 因此,活動中教師也為孩子提供了獨立學習和操作的機會。如在鞏固長江流域名稱及地理位置時,有的孩子選擇了拼圖,有的選擇貼星的方式,這些材料都是需要孩子獨立完成的活動,孩子通過獨立操作在當時或在其后就能發現錯誤并自行改正。這樣的操作方式對幼兒獨立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是很有益處的。
3. 相互交流式。《綱要》提倡讓幼兒在活動中用多種方式來表現、交流、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活動中有很多交流的環節,一是師幼之間的交流。如:你們看了長江之后有什么感覺呀?你看到的長江是什么樣子的?你看到長江經過了哪些省市?通過孩子的交流,教師的提升,幫助孩子獲得了豐富的經驗。二是孩子與同伴間的交流。特別是在自主活動中,孩子與同伴合作,相互交流相互討論,一方面滿足了孩子好表達的愿望,另一方面也讓孩子在相互交流中獲得了同伴的有益經驗,這也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