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9-09-25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大班語言活動回家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動目標,活動準備,指導要點,活動過程,活動反思等內容,能用標準的普通話有感情地朗讀詩歌、并背誦,能積極發言,看圖說話,理解詩歌的內容,并展開象,適合幼兒園老師們上大班語言活動課,快來看看回家教案吧。
活動目標
1、能用標準的普通話有感情地朗讀詩歌、并背誦。
2、能積極發言,看圖說話,理解詩歌的內容,并展開象。
3、體驗仿編兒歌的樂趣。
4、認識本課的三個生字。
5、萌發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活動準備
1、課文的放大圖片及有關圖片。
2、生字卡片:家、寶、懷;詞語卡片:回家、寶貝、懷抱。
指導要點
1、活動重點:能用標準的普通話有感情地朗讀詩歌、并背誦
2、活動難點:體驗仿編兒歌的樂趣。
活動過程
一、導入。
(一)從幼兒的日常生活出發,展開交流。
1、每個小朋友都有家,小朋友的家在哪里?(幼兒自由發言;在房子里等)
2、小朋友的家里還有什么人?(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等)
3、那小動物們有沒有家?(有)
(二)看圖說話,導入話題。
1、出示圖畫,請小朋友看看這幾幅圖,說一說,小動物們的家在哪里?他們正在家里干什么?(小鳥的家在樹枝上,鳥媽媽正在喂小鳥吃蟲子;小魚的家在水里,一群小魚跟著媽媽在水里游;小田鼠的家在深深的地洞里,他們正在和媽媽一起搬糧食。)
2、種子的家在哪里?(在深深的泥土里,泥土媽媽給它提供養料,讓它生根發芽。)
3、星星和月亮的家又在哪里?(在高高的天上,它們在那里高興地玩耍。)
4、說一說:小蛇、松鼠、老虎等動物的家在哪里?
5、小朋友、小動物、種子、星星和月亮都有家,玩累了都會回家。
二、在朗讀中理解課文,并爭取背誦。
(一)今天我們一起學習語言課本里的一首詩歌:第十九課《回家》。(出示課文放大圖片)
出示詞語卡片:回家(齊讀,然后貼到黑板上。)
請小朋友看看這幅圖,都畫些什么?(幼兒回答,教師引導看圖說話。)
(二)教師范讀,引導幼兒理解詩歌的內容。
1、現在,老師來給大家把這篇課文讀一遍,請小朋友認真聽。(教師范讀,幼兒聆聽。)
2、提問:
(1)課文的題目是什么?里面講了什么呢?有誰和誰?(幼兒發言、教師引導。)
(2)小溪的家在哪里?(小溪的家在大海里。)
(3)白云的家在哪里?(白云的家在山里。)
(4)寶寶的家在哪里?(寶寶的家在媽媽的懷里。)
3、教師范讀,幼兒跟讀,邊加動作表演。
4、幼兒自由朗讀并爭取背誦。
5、分角色朗讀。比如:教師問,小朋友回答;教師問,三個小朋友分別扮成小溪、白云、寶寶來回答。角色互換。
6、幼兒分組分角色表演朗讀兒歌。
7、指名背誦。
8、給予鼓勵并獎勵小紅花。
(三)嘗試仿編兒歌。
1、教師出動物名字,幼兒體驗仿編兒歌,教師把幼兒仿編的兒歌寫下來。
2、齊讀,感受仿編兒歌的樂趣。
三、在游戲中學認生字、生詞。
1、(出示圖片)大家請看,這幅藍色的海洋里,一群魚兒正在比賽吹泡泡呢,今天我們學習的生字寶寶就躲在泡泡里邊,現在我們來比比誰能把這些生字找出來,然后再教大家讀一讀。
2、“吹泡泡”游戲:我來吹,你來猜。
3、下面,老師送你們三個詞語:回家、寶貝、懷抱。(請幼兒猜一猜,再讀一讀。)
4、這些生字寶寶也玩累了,它們想回家了,現在我們把生字寶寶送回家吧。(老師吹泡泡:我來吹,你來猜。幼兒猜對了就把生字卡片貼到語言區中。)
四、小結
白天,小朋友在幼兒園學習知識,和老師、小朋友們一起度過了快樂的一天以后,回到家里,吃媽媽做的可口的飯菜,看看電視,玩一玩,生活多么幸福啊!有家真好,我們一定要愛我們的家,愛我們的爸爸、媽媽······
五、延伸活動
今天,小朋友們也玩累了,讓我們一起來放松一下,快樂做運動吧!最后以教師彈奏電子琴新疆舞曲《歡樂的跳吧》,幼兒集體跳舞,結束活動。
活動反思
詩歌《回家》是一首結構簡單富有童趣的詩歌,它將小溪與大海、白云與大山、寶寶與媽媽、等一對對依戀關系的事物,描繪出一幅幅生動、溫馨的畫面,讓幼兒從中感受到大自然的豐富多采和家的溫馨,從而引發他們認識世界,了解現實生活中各種事物之間的歸屬關系的興趣。
大班幼兒的思維十分活躍,尤其是抽象思維已經萌芽,加之積累的生活經驗已經比較豐富,他們愿意、樂意、也渴望在集體面前暢所欲言,在詩歌《回家》的教學中,我結合幼兒的經驗和興趣,對教材進行了分析和思考,對其中的圖片設計和教學環節進行了仔細的構思。設計圖片為整個活動創設了濃濃的“家”的氣息,使詩歌內容具體化、形象化,這種目有所見、耳有所聞的方法,使幼兒的學習有章可循,從而也創設了濃厚的語言氛圍,讓幼兒想說、敢說、有的說。
活動開始我利用了圖片小朋友、小鳥、小魚、小田鼠、種子、星星和月亮的美麗的圖畫展現在幼兒面前,讓幼兒看圖說話來表達自己對圖片的理解,再通過幫小鳥、小魚、小田鼠、種子、星星和月找家,激發幼兒參與思考,探討小鳥、小魚、小田鼠、種子、星星和月等之間的歸屬關系。在幼兒充分理解這些事物間歸屬關系的基礎上,再通過圖文結合的方式將完整地將詩歌呈現給幼兒,使理解詩歌的過程自然而有趣,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把重點放在了,幫助幼兒大膽運用恰當的語言表達自己的理解、想象,整個環節中教師起穿針引線的作用,為幼兒創造了更多的獨立思考、充分表達的機會。為幼兒提供了更多的相互學習交流的機會,又把更多的想和說的機會,留給了孩子們,鼓勵幼兒大膽地在集體面前表現自我,利用游戲識字,激發幼兒學習語言的興趣,以此體驗學習語言活動的樂趣、充分感受詩歌的意境美。
通過此次教學使我對詩歌教學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在教學過程中如何運用各種手段將幼兒的原有經驗進行提升,讓幼兒愉快的學,大膽地想象和表達,達到語言教學的最佳效果,同時也發現自身在教學過程中的一些不足,特別是教學過渡語的自然而有效的運用技巧還有待于不斷學習和提高。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