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9-09-08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大班健康有趣的洞洞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動目標,活動準備,活動過程,活動反思等內容,體驗在變洞洞游戲中的樂趣,愿意探索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了解“圍集”的概念,運用身體的不同部位連接洞洞,適合幼兒園老師們上大班健康活動課,快來看看有趣的洞洞教案吧。
活動目標:
1、體驗在變洞洞游戲中的樂趣,愿意探索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
2、了解“圍集”的概念,運用身體的不同部位連接洞洞。
3、能主動參與游戲,與同伴合作玩洞洞的游戲。
4、培養幼兒健康活潑的性格。
5、增強合作精神,提高競爭意識。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對身體各部位已經有一定了解。
2、材料準備:報紙球15個左右、音樂碟片。
活動過程:
1、游戲:“請你跟我這樣做”
——教師用身體各部位變大象,變茶壺……
——教師用手掌變出一個洞洞,引導幼兒思考:這像什么?(水杯、望遠鏡)引導幼兒說這是一個小洞洞。
——請幼兒尋找身體上有哪些洞洞。(鼻孔、肚臍、耳孔)
——教師引導幼兒用身體的其他部位來變洞洞。
——教師與幼兒交換角色,幼兒發令。教師變出沒有封閉的洞洞。引導幼兒理解“圍集”的概念,教師提問:為什么老師變出來的不是洞洞?
2、變洞洞游戲
——男女幼兒分組變洞洞。教師:看誰的洞洞最結實,可以讓好朋友的報紙球鉆過去。
——請小朋友想辦法,變出大一些的洞洞,讓你的好朋友鉆過去。
——請大家動腦筋和好朋友合作,變出能讓老師鉆過去的大洞。
——教師鉆過的“洞洞”就跟在老師身后變成小火車,直到大家圍成一個圓圈。
3、延伸活動
——大家試一試,除了用我們自己的身體變洞洞,還有什么能幫助我們一起變洞洞?(墻壁、桌子、板凳)
活動反思:
此次活動我設計了能讓每個孩子很快進入角色的導入游戲“變魔術”,將每一次探索和難度的提升滲透到孩子們感興趣的游戲中;而掌握洞的正確概念,并能夠用各種肢體語言準確地表現出來是這個活動的另一個重點.我借助的則是讓小小報紙球穿過的游戲。此次活動,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體會一:互動是孩子學習的主要方式,包括孩子與教師、同伴、材料的互動。良好的師幼關系是師幼互動的前提,教師要注意營造輕松、溫馨、激勵的良好氛圍,讓孩子信任、親近教師.愿意和教師交流,愿意展示自己的動作。在環節一中,我利用手指互相打招呼的游戲與每一位孩子親近,抓住孩子們的眼球,讓他們把注意力盡快投入到接下來的手指變洞洞的環節。
體會二:只有當學習者自己覺得學習活動是有意義、有興趣的時候,他們的意識與行動才是統一的,才會表現出積極、自覺的行動,所以了解幼兒的年齡特點非常重要。在環節二中,孩子們對找尋自己身體的洞洞這種簡單問題已無法滿足他們的求知欲望,因此我提高要求,讓孩子們在“蹦一蹦”中去探索。
體會三:無論何時何地,教師都要針對孩子的特點采取適宜的教育方式。我們班孩子平時活動時分組形式運用的較多,所以孩子們對自己組隊進行自主活動很熟悉,我則作為一名觀察者,讓孩子在前,充分發揮孩子們的主動性。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