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9-09-07來源:幼兒園學習網(wǎng)
中班科學活動熄滅的蠟燭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設計意圖,活動目標,活動準備,活動重點難點,活動過程,活動反思等內容,實驗探究蠟燭燃燒與空氣的關系,了解空氣助燃的特性,學習做科學小實驗的方法,喜歡做科學小實驗,適合幼兒園老師們上中班科學活動課,快來看看熄滅的蠟燭教案吧。
設計意圖:
科學對于幼兒來講就是生活中好玩的事情,是他們覺得好奇的現(xiàn)象。雖然空氣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但“蠟燭的燃燒需要空氣”這個原理對于大班幼兒來說比較抽象,但我們可以創(chuàng)造條件讓幼兒比較容易地感知。本次科學活動,就是讓幼兒通過動手實驗,直觀感受空氣對燃燒的作用以及空氣的多少對燃燒時間長短的影響。
活動目標:
1.實驗探究蠟燭燃燒與空氣的關系,了解空氣助燃的特性。
2.學習做科學小實驗的方法,喜歡做科學小實驗。
3.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材料準備:大小相同和不同的玻璃瓶;大小、粗細相同和不同的蠟燭;打火機、記錄卡;
經(jīng)驗準備:提前與幼兒玩裝空氣的游戲,引導幼兒了解我們周圍都有空氣,激發(fā)幼兒的探究欲望。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了解蠟燭燃燒的原理以及空氣助燃的特性。
活動難點:學習做科學小實驗的方法
活動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出主題,激發(fā)幼兒活動興趣
1.謎語:心細如線,胸懷大志,燃盡自己,照亮別人。(打一日常用品)——蠟燭
2.點燃的蠟燭有什么現(xiàn)象?有什么辦法讓蠟燭熄滅呢?如果給蠟燭上面罩上一個玻璃瓶會有什么樣的變化呢?(激發(fā)幼兒已有經(jīng)驗,進行猜想)
二、實驗操作,探討蠟燭燃燒的原理以及空氣助燃的特性
(一)實驗一:初步感受空氣對燃燒的作用
1.點燃蠟燭,引導幼兒觀察燃燒的蠟燭罩上玻璃瓶后,會發(fā)生什么現(xiàn)象。
2.師幼共同做實驗,驗證猜想,交流發(fā)現(xiàn)。
3.師幼交流、討論,梳理總結。
小結:實驗發(fā)現(xiàn),在燃燒的蠟燭上罩上玻璃瓶,蠟燭就會慢慢的熄滅。這是因為燃燒的蠟燭把瓶子里的氧氣都用完了,說明蠟燭的燃燒需要空氣中的氧氣。
(二)實驗二:實驗感受空氣的多少對燃燒時間長短的影響
1.點燃兩根相同的蠟燭,然后分別罩上大小不同的玻璃瓶,猜測會有什么現(xiàn)象發(fā)生。
2.教師介紹實驗操作材料,提出要求。請幼兒分組做實驗,驗證猜想。(教師巡回指導)
3.師幼交流、討論,梳理小結。
小結:通過實驗,發(fā)現(xiàn)小玻璃瓶中的蠟燭先熄滅,大玻璃瓶中的蠟燭后熄滅。這是因為小瓶子里面的空氣較少,所以蠟燭燃燒的時間較短,就先熄滅了。而大玻璃瓶子里面的空氣較多,所以蠟燭燃燒的時間較長。
(三)實驗三:實驗探究蠟燭燃燒時間與蠟燭的長短、玻璃瓶大小的關系,進一步激發(fā)探究的愿望
1.點燃兩根長短不一樣的蠟燭,然后分別罩上兩個相同大小的玻璃瓶,引導幼兒猜想會發(fā)生什么現(xiàn)象?
2.幼兒動手實驗,觀察哪個蠟燭最先熄滅。教師巡回指導。
3. 師幼交流、討論,梳理小結。
小結:同樣大的玻璃瓶罩上長短不同的蠟燭,長蠟燭的先熄滅,短蠟燭后熄滅。也就是說,蠟燭燃燒時間與蠟燭的長短、玻璃瓶大小有關系。
三、活動延伸:引發(fā)幼兒思考與繼續(xù)探究的愿望
如果點燃兩根粗細、長短不一樣的蠟燭,分別罩上兩個不同大小的廣口瓶,會發(fā)生什么現(xiàn)象呢?引導幼兒回家或者到科學區(qū)操作驗證,與同伴一起分享。
四、安全提醒
蠟燭雖然用處很多也很漂亮,但我們平時在家里千萬不要自己點蠟燭玩火,那樣是很危險的,要學會保護自己。
活動反思:
《綱要》中指出,幼兒對周圍的事物、現(xiàn)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中班的孩子對科學探索活動充滿了興趣,而蠟燭又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必備的生活用品,但幼兒對蠟燭的使用缺乏一定的生活常識,即使是家里有停電現(xiàn)象,為了安全起見,通常都是家長點燃使用的,但孩子對點燃后的蠟燭發(fā)生的現(xiàn)象比較感興趣。
幼兒園學習網(wǎng) | 聯(lián)系方式 | 發(fā)展歷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