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1-03-20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幼兒園學拼音有害還是有利
廣東中山市教育局為防止和糾正學前教育“小學化”現象,嚴令禁止幼兒園教孩子學拼音、寫拼音。然而,記者從本市的一些幼兒園了解到,爭相列入拼音教學已經成為學前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個中“隱情”頗費思量。
學前班大多教拼音
此前大連、揚州、太原等地已經出臺規定,要求幼兒園不得教學拼音。在上海,雖然學前教育大綱并未列入識寫拼音的內容,但仍有不少幼兒園會在大班孩子中上拼音課。而在一些社會早教機構里,教拼音還成了很有市場號召力的“賣點”,比如,今年暑假里滬上一家幼兒培訓班報名十分熱鬧,該班向家長們宣傳說,會根據幼兒向小學過渡期間的特點,讓孩子全面學習和掌握拼音字母的聲母、韻母等基礎知識。上海復旦萬科實驗學校一年級語文教師鄧孜暢說,開學時她做了個調查,班上20名學生中有18個孩子在幼兒園里學過了拼音。
先識漢字再教拼音
“孩子在入小學前熱衷學漢語拼音也是有隱情的。”鄧孜暢老師說,上?,F行的“二期課改”小學一年級語文,已經改變了以前從“a、o、e、i、b、p、m、f”的拼音字母開始學起的慣例,而是采用識寫漢字早于認讀拼音的教學辦法,在學了“我、你、日、月、水、火”等42個漢字后才開始拼音教學?,F在一年級第一學期總共要學353個漢字,識字量是“一期課改”同冊教材的兩倍,按要求大概是要花8至10周時間學完拼音,而此時也已經教了170多個漢字了。所以,有些心急的家長和“好心”的幼兒園,在孩子入學前就教讀拼音了。
盡早提高能力
盡管上海的教法容易導致幼兒園提早介入小學的教學內容,但本市“二期課改”小學語文教材主編徐根榮老師仍然認為,識漢字與識拼音同步教學是一種比較先進的教法,它可以避免以前一年級學生單純學習拼音而產生的枯燥與單調,即便學會了拼音字母和拼讀法則但仍不識漢字。徐老師說,現在的拼音教學在體系與順序上與原來的基本上沒什么差別,只是將識漢字的時間提早了,這樣,孩子們在進入小學后就能快速掌握更多的漢字,對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與閱讀興趣都會有極大的幫助,從長遠來看會更有利于提高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
對于幼兒園教拼音的問題,徐根榮老師持批評態度,“孩子的第一次認知是十分重要的,有些孩子在早教班學的拼音,無論是發音還是拼讀都并不準確,到了小學里還要重新糾正,反而欲速則不達。”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