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10-23
這是20個寓言故事大全,是優秀的故事推薦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寓言小故事:留個缺口給別人
一位著名企業家在作報告,一位聽眾問:“你在事業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請問,對你來說,最重要的是什么?”
企業家沒有直接回答,他拿起粉筆在黑板上畫了一個圈,只是并沒有畫圓滿,留下一個缺口。他反問道:“這是什么?”“零。”圈“/”未完成的事業“/”成功,臺下的聽眾七嘴八舌地答道。
他對這些回答未置可否:“其實,這只是一個未畫完整的句號。你們問我為什么會取得輝煌的業績,道理很簡單:我不會把事情做得很圓滿,就像畫個句號,一定要留個缺口,讓我的下屬去填滿它。”
留個缺口給他人,并不說明自己的能力不強。實際上,這是一種管理的智慧,是一種更高層次上帶有全局性的圓滿。
心得:給猴子一棵樹,讓它不停地攀登;給老虎一座山,讓它自由縱橫。
小猴子有個好東西,一個頂好頂好的東西。這么好的東西,可不能給別人看見,要是大家都來要,那可怎么辦?對,對,把它藏起來,藏在一個誰也找不著的地方。
第一天,小猴子把好東西藏在大樹洞里。 第二天,小猴子把好東西藏在河邊的石頭后邊。 第三天……第四天……藏來藏去,有一天,連小猴子自己也找不著好東西了。
“嗚嗚”小猴子著急地哭起來。
“誰看見了我的好東西?”
“好東西?你的好東西是什么樣的?”一只小鳥飛來問。
小猴子說:“我的,我的好東西,它有金黃色的頭發……”
小鳥一聽,說:“跟我來,我見過你的好東西。”
小鳥在天上飛,小猴子跟在地上跑,飛呀飛呀,跑呀跑呀,他們來到一個山洞前。
一只獅子正伏在洞口的巖石上睡覺,他那金黃色的長頭發在陽光照耀下閃閃發光。
小鳥對小猴子說,“喏,這是你的好東西。”
獅子被吵醒了,睜開疲倦的眼睛,驚奇地望著小鳥和小猴子。
小猴子忙搖頭說:“這不是我的好東西。我的,我的好東西,穿了好多好多層衣服。”
一只烏龜剛好經過這里,聽見小猴子的話,就說:“跟我來,我見過你的好東西。”
烏龜一扭一扭地向前爬,小猴子心急地跟在他后面,真盼望早點兒見到自己的好東西。
烏龜把小猴子帶到一塊空地上,指著一個東西說:“喏,這是你的好東西。”
空地上,立著一個又肥又尖的大竹筍。烏龜爬過去,剝開它的外皮,剝了一層,還有一層,竹筍鼓鼓囊囊的身子,確實是穿了好多好多層衣服。
可是小猴子搖搖頭說:“這不是我的好東西,我的,我的好東西,全身長滿了珍珠。”
圍過來看熱鬧的小動物們,一個個睜大了眼睛。哇!全身長滿珍珠,那可真是個好東西!不過,這么好的東西,誰也沒見過,誰也幫不上小猴子的忙。
就這樣,小猴子丟了他的好東西。不過,沒過幾天,活潑好動的小猴子就忘了這件傷心事兒。是啊,每天有那么多伙伴來找他玩,有那么多快樂的事兒要做,誰還老想著一個丟了的東西呢?
日子一天天過去,誰也沒有注意到,小猴家屋后的花園里,長出了一棵小苗。花園里長滿了各種各樣的花草,誰會去注意一棵不知名的小苗呢?
不過,夏季里的一天,當小猴子和他的伙伴們來到花園玩要時,他突然驚訝地睜大了眼睛,激動地叫起來:“好東西,我的好東西。”
大家跟著小猴子跑到一棵高高的植物前,只見在那粗壯的莖桿和又長又寬的葉子之間,
結著一穗穗老玉米。它們有金黃色的穗子,綠色的外衣,剝開一層層外衣,就露出了黃燦燦的珍珠一樣的顆粒。
原來小猴子的好東西,是一個老玉米。
一定是小猴子把它丟在了花園里,于是,有一粒種子就在土里生根、發芽、成長、開花,結出了新的老玉米。
有一天,獵人帶著這只懶狗和別的狗去森林里打獵。懶狗跑得太慢,跟不上其它的狗,所以,沒過多久,他就落在后面,迷了路,他叫了好半天,也沒有人答應他,太陽落山以后,天越來越黑,他又渴又餓又害怕,在森林里四處亂跑。
忽然他發現了一位隱士居住的小屋,他把水罐里隱士用來洗腳的水喝了,然后爬到小屋下面睡著了。
隱士從森林里回來,看見這只狗,覺得挺可憐,就喂他東西吃。狗就這樣呆了下來。他每天吃完就睡,睡醒就吃,過得很舒服,他把他的老主人忘得一干二凈。
過了一段日子,隱士想:“這只狗一定是因為受苦受難才逃出來的。但是這對我來說可不好,一個隱士照看著一條狗,人們會認為我是養狗打獵呢。我該怎么辦呢?”
想來想去,隱士拿定了主意,他運用法力,把狗變成了一只美麗的金鹿。鹿在隱士的小屋附近吃草,跑起來像一陣風,能跑很遠很遠。他感到很驕傲。
一天,鹿又在隱士的小屋附近吃草,正好一只大老虎從這兒經過。鹿一看見老虎,嚇得不得了,拼命逃到隱士那兒去了。
隱士又很可憐他,心想:“我的金鹿太容易受到傷害了。我要運用法力把他變成一只老虎。這樣他就能自衛了。”這樣,鹿就變成了一只老虎。這次他更高興了。現在他可以遠離隱士的小屋去尋找食物,他還很為自己的力量而感到自豪。
后來,又有一天,他受到了一只獅子的攻擊,就又逃回隱士的小屋。隱士很可憐他。
隱士想:“做老虎還不夠,我要把他變成一只獅子,獅子是森林里所有動物中最強大的。”這樣,老虎又變成了獅子。這回。他在森林里游來蕩去,什么也不怕了。
一天,他遇到了一只美麗的獅子姑娘并且愛上了她。他彬彬有禮地和她說話,顯得很迷人。獅子姑娘也愛上了他。可是,當他求婚的時候,獅子姑娘卻拒絕了。
她說:“我不能答應嫁給你。我還有雙親,我是個孝順的女兒,我生活中的重大決定,都要事先征得他們的同意。如果你真愛我,就跟我一起去見他們,告訴他們你要娶我。這樣做最好。”
他非常愛她,就同意了。他倆去見獅子姑娘的父母。他告訴獅子姑娘的父母說,他愛他們的女兒,想要娶她。
“你現在不能娶我們的女兒。因為我們不了解你是誰?你的父母是誰?你的家庭怎么樣?我們要去拜訪你的朋友隱士,詳細了解你的情況。如果沒什么問題的話,我們不會阻攔你的,你可以娶我們的女兒。”
獅子聽了這話,非常著急。他想:“隱士是個正直的人,他不會說謊。獅子姑娘的父母要是去找他的話,他一定會告訴他們真相,說我是從一只狗變來的。我可怕的秘密將被揭穿。我敢肯定,她的雙親絕不會同意她嫁給我的。”他心里生出一個可怕的念頭:“如果我先把隱士殺了,他就不能把我的秘密告訴別人了。”
他跑回隱士的小屋。隱士看見獅子站立起來,張牙舞爪的,馬上就明白他要干什么了。他自言自語地說:“這只獅子背信棄義,恩將仇報。我曾經照料過他,幫助他幸福地生活。我把他從狗變成鹿,從鹿變成老虎,又從老虎變成萬獸之王獅子。我為他做了這么多事,他卻要殺我。”
他對獅子說:“我再也不可憐你了。你是個恩將仇報的家伙。變回到你開始的樣子,變成狗吧。”他運用法力,又把獅子變成了狗。狗為自己的所作所為感到萬分慚愧,連看都不敢再看隱士一眼,轉身跑進了森林,自己也不知道該去哪兒。
一群狼看見他,追了上來,把他撕成了碎片。這就是那只忘恩負義的狗的下場。
故事寓意: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并非每個人都會“滴水之恩,涌泉相報。”總有些人像故事里的懶狗一樣以怨報德,他們利用人們的善心去爭取自己的利益。我們能做的,就是盡快認清他們的真實面目,不讓自己受到傷害。
一只老鼠媽媽不見了兒子,到處找。
終于從一個大大的糧倉里,傳來了兒子微弱的聲音:“媽媽我在這里!你快來吧,這里有好多好多糧食啊。”
媽媽圍著糧倉轉了起來,結果只有這一個很小的洞,媽媽試試,怎么也鉆不進去,咬了咬,咬不動。 媽媽焦急地在外面喊:“孩子,快出來吧!”
“媽媽,我在這里很好,玩玩再出去。”
第二天,媽媽又來喊,小老鼠還是不聽 。
第三天,媽媽再來喊。小老鼠沒了聲音,不做回答。
幾天過去了,當小老鼠想媽媽了,要出來時,發現身體已經比小洞大了許多,無論怎樣也鉆不出來了。它哭啊喊啊, 都無濟于事。
小老鼠在倉內長成了大老鼠。
因貪圖一時的享樂,失去了一生的自由。
我們一定要聽媽媽的話。
三個莊稼人來到村里過夜,他們在這里彼得堡做過趕車的營生,他們辛苦過,也玩樂過,現在取道上路回家鄉。向來莊稼人癟著肚子就不睡覺,我們的客人就要了晚飯。
在鄉村里能有什么好萊?給他們端上桌的是素菜湯,還給了他們面包,此外,還有一點稀飯。這不是在彼得堡,——什么都無從談起,但是這總比餓著肚子躺著的好,于是莊稼人都劃了十字,安下心來準備吃稀飯。
但是他們當中有一個比較機靈,他看到所有這些東西不夠三人吃一個暢。就靈機一動,覺得應當把局面扭轉過來(用強力可不行,應當耍一些手段)。
“伙計們,”他說,“你們知道福馬嗎?今年招兵輪到把他送去剃腦門了。”
“你說什么招兵?”
“是這樣的,聽說,要同中國開仗。咱們的父吩咐要拿中國茶葉獻納皇上。”
于是這兩個人就來判斷和議論(不幸的是,他們都識得字,知道看報,有時還能讀到一點軍事簡報),戰爭應當如何進行,誰可以擔任司令官。我們這兩個伙伴越談越興奮,一個勁兒猜測、推斷、爭論,可是咱們的騙子手就希望這樣,趁他們高談闊論、評頭品足,同時調兵遣將的時光,他不出一聲,把湯、稀飯,什么都吃光。
有的人對自己不相干的事情,特別喜歡議論,譬如要同印度怎么干,什么時候,為什么,他是如此了如指掌,可是你瞧,就在這當兒,他那個村子,就在他眼皮底下燒一個精光。
我和唐博士在聊天的時候,說到了美女蛇這個詞。他對我說,現在已經沒有了美女蛇,美女蛇只有過去才有,戰亂時最多。
我很驚奇,問,為什么過去才有?
他說,像漢朝的美女蛇比較多。趙飛燕嘛,以瘦為美。美女蛇的腰不瘦行嗎?只有腰瘦,像蛇身一樣瘦,才有美女蛇的感覺。
我說,對。
他說,為什么戰亂時最多呢?戰亂時的人哪里吃得飽?所以一個女人比一個瘦。
我說,明白了。那為什么現在竟然沒有美女蛇了呢?
他說,現在呵?現在真是讓我悲哀。
我問,悲哀啥?
他說,現在,國家繁榮,物產豐富。你看那些女士,喝啤酒白酒比男人厲害。火鍋店的江山全靠他們支撐;半夜的燒烤攤前,哪里少得了女人?
我說,這倒是。
他說,現在的生活這么好,好多女人,腰長得不是像黃桶一樣?
我說,對。
他說,所以我說現在沒有美女蛇了,只有另外一種蛇。
我問,啥蛇?
他說,美女蟒蛇唄!
巖石的縫隙里掉進一些松樹種子,后來成活了八株小松樹。土地貧瘠,山風暴虐,八株小松樹艱難地生長著。
三年后,一個農夫上山,看到了小松樹,想把它們移回去,栽在房前屋后。他只刨了五棵,因為另外三棵太瘦小,怕移回去活不過來,就沒有要。
十年后,一個園藝師來到高山上,看到這三棵松樹是優質品種,想把它們移到公園里去供人觀賞。他移走了兩棵,還有一棵因為長在山巖邊,人上不去,就放棄了。
剩下的一棵松樹看到同伴們都被運走,直怪自己長在偏僻處,不然就不用在這山里承受寂寞和苦難了。又經歷了無數個春夏秋冬,那棵松樹不再哀嘆命運的不公,而是抓緊足下的土地,承受著狂風嚴霜,鼓足勁頭生長。
兩百年后,一條山路從山下修了上來。上山觀光的人絡繹不絕,都驚嘆那棵松樹的高大奇絕——它背山臨谷,云遮霧繞,蒼虬挺拔,亭亭如蓋……
不久,一個很有學問的人為它豎了一塊牌子,上書“天下第一松”。
那棵松樹錯過了兩次改變命運的機會,卻成了“天下第一松”。可見,比機會更加重要的是堅守足下的土地。
楚國有個好吃懶做的人,他整天思謀著怎樣不出力氣,或者少出點兒力就可以揀到大便宜的竅門。他想,養蜜蜂的人能得到蜂蜜,養魚鷹的人能得到魚,我為什么不養些猴子呢?猴子會采果子呵!
于是,他買了一群猴子,把它們關在一所空房子里,又買了好多裝果子用的簍子,教猴子扛簍子。他手拿皮鞭,嚴加訓練。然后又買了許多果子教猴子裝簍子,哪個猴子毛手毛腳地吃上一口果子,或者把果子碰傷了,他便舉起皮鞭,亂抽一頓。沒多久,便把猴子整治得服服貼貼,說 一不二了。這時,他才把猴子放到山里,去給他采果子。
不錯,猴子們挺馴服,每天早出晚歸,背馱肩扛地給他采來各種各樣的鮮果。他只要把這些鮮果拿到集市上賣出去就行了。從此他的日子過得松松寬寬,逍遙自在。
這個不勞而獲的人很苛刻,他每天早上把猴子趕上山去采果子,不管采下多少果子,每只猴子只發給一個。猴子們勞累一天,一個果子怎么能吃飽肚子呢?餓得吱吱叫,他不但不給補充, 還用皮鞭抽打它們,哪個叫的響,哪個就挨得重。
猴子們對主人的苛刻虐待很反感,但誰也不敢吭氣,因為它們很知道皮鞭的味道。
這天,猴子們照常上山去采果子,雖然肚子空空的,但受過訓練,采下果子來,只往簍子里裝,不敢往嘴里放。他們餓極了,主人又不在面 前,有一個大膽點兒的,便吃起果子來,其它的猴子看見了,都一直咽口水。后來,實在耐不住了,也學著它的樣子吃起來了。
一個野生老猴子看見它們這般模樣,不禁大笑起來:“猴兒們,這都是野生野長的果子,放心大膽地吃吧,看你們被人整治得沒點兒猴性了,吃吧,吃吧。”
猴子們互相看看,也七嘴八舌地吱哇起來:“這果子不是主人的,誰都可以采,誰都可以吃。”
“主人懶得上山來,他又看不見,咱們放開肚子吃唄。”
猴子們一個個“嗤溜”“嗤溜”地爬上高高的大樹上,撿最紅最大的果子吃起來,一會兒就吃了個肚兒圓。
它們邊吃邊議論:“敢情在這山上采果子的權利,不單是只有主人才有 呀!”“我原來還以為是主人養活咱們呢,現在才弄明白是咱們養活他呀!”“山是大自然的山,誰都可以上山來,果是野生的果,誰都可以摘,他懶得勞動,鞭打咱們給他干活,咱們何必受他那樣折磨呢?”“可不是嗎?我們是自找苦吃!”
猴子們長時間挨餓,吃飽后一個個東倒西歪地睡著了。一覺醒來,太陽已快落山了,簍子里還沒有裝滿呢。
一個小猴子說:“今天回去,保準得吃皮鞭,哼!就是吃皮鞭,我也不給他干活了,我要和他講理!”另一個小猴子說:“主人從來不講理,咱們要不給他干活,他會把咱們再賣掉!”大伙挖耳撓腮,撲閃著眼皮,一時不曉得該怎樣是好。
還是老一點的猴子精靈,它說:“干嗎要回去呢?這大山沒有頭,森林沒有邊,到哪里沒有我們吃的果子?生活的路子就在我們腳下,我們應該當機立斷,立刻離開這里!”那個野生的老猴兒又插話了:“這就對了,走,一塊走哇!”
大伙兒一個個扔掉手里的簍子,歡跳著,嘻笑著,鉆進那無邊無際的山林里去了。
那個主人到了晚上,左等右等不見猴子們回來,到山上一看,除了橫躺堅倒的簍子以外,一個猴兒也不見了。他氣壞了,但仍舊好吃懶做。后來,他終于餓死在自己的床上了。
田野保安公司招聘保安工作人員的廣告一播出,好多的動都前來報名參加面試。
面試那一天好多動物都沒有如愿,而青蛙在那里好像胸有成竹,水蛇顯得也十分的趾高氣昂。
面試官水牛喝了口水說:“下一位,青蛙!”
青蛙微笑著來到水牛面前說:“面試官您好!”
水牛說:“嗯,這樣你先說說你的優點是什么?”
青蛙吸了一口氣說:“我水陸兩棲,水田旱田都能生活工作,我以吃害蟲為食,一定能保護莊稼的生長。”
水牛接著說:“缺點呢?”
青蛙說:“我聲音不優美,自我保護力一般,外貌不好看但不嚇人。”
水牛直了直身子說:“好吧!那你錄取了,明天來上班,工資兩千綠幣,表現好了還有獎金。你還有什么問題嗎?”
青蛙笑著搖了搖頭跳出了屋,水蛇不屑地說:“有什么了不起的,我一定更好,等著吧!”
水蛇開始面試了,水牛說:“你有什么優點,說一下。”
水蛇高傲地說:“我水陸兩棲,吃老鼠,也吃青蛙。好多動物甚至人都怕我。”
水牛沉思了一會說:“好吧,你回去等通知,如果三天收不到通知,就請你另謀高就。”
三天以后,水蛇沒有接到任何通知,它還滿腹抱怨地說:“水牛,真沒有眼光,我把青蛙吃光看你怎么辦!”
青蛙開始工作了,他在田間自由地巡邏逮捕害蟲沒有誰來打擾侵犯。而水蛇還是鬼鬼祟祟慌慌張張地躲避著什么。
寓意:實力強大不一定能得到人們的擁護和愛戴。對人們沒有貢獻還侵犯別人的安危的人,能力再強也是白費,這樣的人是不會得到人們重用的,否則它將害人們于水火之中。
一只懶豬懶得出奇,整日里吃飽了就睡,身材越來越胖。它看見別人體形矯健行動靈活從心眼里羨慕。聽說跑步能瘦身,它就想參加鍛煉,但苦于懶睡慣了不能早起,熱心的鄰居公雞知道了自告奮勇說每天晨鳴時按時前來喚醒它。
第二天凌晨剛破曉,懶豬還在睡夢中打呼嚕,公雞就如約前來催促懶豬起床。懶豬沒半點推辭,它咬咬牙爬起身來揉著惺忪的雙眼就呆頭呆腦地繞著院子打圈跑步,一圈又一圈,直跑得氣喘噓噓四肢發軟才停下來。
“對,對,就這樣運動,”公雞很滿意,連連夸獎鼓勵它:“只要堅持不懈,不用多久你肯定能達到瘦身效果的。”
就這樣,懶豬硬著頭皮堅持了三個早晨。第四天,當公雞又去催喚它時,它賴在草窩中不起來了。
“就讓歇一天吧,小祖宗,實在太累受不了。”懶豬苦著臉哀求著。
“那怎么行呢?運動瘦身關鍵就是‘堅持’二字,這樣才能見成效的。”公雞勸它說。
“唉唷唷我的上帝,真的吃不消了,我現在是兩眼發昏四肢無力腰酸背痛頭暈腦脹,再跑就要出人命了,還是讓我休息一天吧。”懶豬死皮賴臉的就是不起身。
公雞只好無可奈何走開了。
以后一連幾天都是這樣。盡管公雞催得緊,懶豬總是推三阻四,說疲勞還沒全部消除體力還未完全恢復。
這天一大早,公雞又去催它起身運動,懶豬干脆一口回絕。
“我說好兄弟,你就饒了我罷,別再逼我了,我可不想再搞什么運動瘦身了。”懶豬一付可憐相對公雞懇求說。
“怎么能這樣呢?你不運動瘦身會越來越肥胖的。”公雞還想勸它。
“我不信這騙人鬼話了。你瞧瞧,”豬指指腰部又指指大腿說:“這么多天不見瘦反而長胖,證明運動不能瘦身;再說運動多辛苦呀,純粹是活受罪。我寧可再胖些笨些,或者多讓人罵上一兩句難聽的話,也不愿再干這種傻事了。”
“唉,”公雞聽了不禁直搖頭:“象你這樣怕艱苦貪享樂,又缺少持之以恒的精神,你能干得成啥事呢?”
“你看我多有度量,上天給予多少水份我都能一概承受,不會有半點溢出,這就叫虛懷若谷!”沙漠炫耀著自己,同時嘲諷身邊的海綿:“可你卻不屑一顧,別說太多,只要一碗水,就能把你灌得夠嗆,你的心胸何以如此狹小呢?”
“你何必妄自尊大自吹自擂呢,論容量我確實不如你,”望著沙漠手舞足蹈目空一切,海綿不卑不亢地說:“但你裝下無數的水量又保留住多少呢?當長途跋涉的人們急需解渴時你能提供什么?挖得再深也取不到一滴水!你說這樣的寬闊胸懷有什么用?”
沙漠若有所思,靜靜聽著一言不發。
“而我卻自信并非淺薄,盡管我軀體渺小容量有限,但我汲收多少水量就保留多少而不會流失;我不夸夸其談更不驕傲自大,當人們需要水份時,我保留多少就提供多少,這樣看來,盡管我只能裝下一碗水,但比起你吸收水量萬千卻不曾有半點保留而言,豈不是更有價值?”
沙漠羞愧地低下了頭,從此再也不敢在海綿面前夸夸其談了。
——讀書也是如此,寧可象海綿容量小但能完全保留,而不可象沙漠看似包容萬千,需要時卻無法提供點滴。
一頭牛到水潭邊去喝水,踩著了一群小蛙,并踩死了其中一只。小蛙媽媽回來后,見到少了一個兒子,便問他的兄弟們,他到哪里去了。
一只小蛙說:“親愛的媽媽,他死了。剛才有一頭巨大的四足獸來到潭邊,用他的蹄子踩死了我們的兄弟。”蛙媽媽一邊盡力鼓氣,一邊問道:“那野獸是不是這個樣子,這般大小呢?”小蛙說:“媽媽,您別再鼓氣了。我想您不可能和那怪物一樣大小,再鼓氣就會把肚子脹破。”
小故事大道理:渺小就是渺小,無論如何也不能與偉大相比。
從前,在一個不太出名的小山村,住著一戶姓楊的人家,靠在村旁種一片山地過日子。這戶人家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叫楊朱,小兒子叫楊布,兩兄弟一邊在家幫父母耕地、擔水,一邊勤讀詩書。這兄弟兩人都寫得一手好字,交了一批詩文朋友。
有一天,弟弟楊布穿著一身白色干凈的衣服興致勃勃地出門訪友。在快到朋友家的路上,不料天空突然下起雨來了,雨越下越大,楊布正走在前不著村、后不落店的山間小道上,只好硬著頭皮頂著大雨,被淋得落湯雞似地跑到了朋友家。他們是經常在一起討論詩詞、評議字畫的好朋友,楊布在朋友家脫掉了被雨水淋濕了的白色外衣,穿上了朋友的一身黑色外套。朋友家里招待楊布吃過飯,兩人又談論了一會兒詩詞,評議了一會兒前人的字畫。他們越談越投機,越玩越開心,不覺天快黑下來了,楊布就把自已被雨水淋濕了的白色外衣晾在朋友家里,而自己就穿著朋友的一身黑色衣服告辭朋友回家。
雨后的山間小道雖然是濕的,但由于路面上小石子鋪得多,沒有淤積的爛泥。天色漸漸地暗下來了,彎彎曲曲的山路還是明晰可辨。晚風輕輕吹著,從山間送來一陣陣新枝嫩葉的清香。要不是天愈來愈黑下來了,楊布還真有點兒雨后漫游山崗的雅興哩!他走著、走著,走到自家門口了,還沉浸在白天與朋友暢談的興致里。這時,楊布家的狗卻不知道是自家主人回來了,從黑地里猛沖出來對他汪汪直叫。須臾,那狗又突然后腿站起、前腿向上,似乎要朝楊布撲過來。楊布被自家的狗這突如其來的狂吠聲和它快要撲過來的動作嚇了一跳,十分惱火,他馬上停住腳向旁邊閃了一下,憤怒地向狗大聲吼道:“瞎了眼,連我都不認識了!”于是順手在門邊抄起一根本棒要打那條狗。這時,哥哥楊朱聽到了聲音,立即從屋里出來,一邊阻止楊布用木棒打狗,一邊喚住了正在狂叫的狗,并且說:“你不要打它啊!應該想想看,你白天穿著一身白色衣服出去,這么晚了,又換了一身黑色衣服回家,假若是你自己,一下子能辨得清嗎?這能怪狗嗎?”
楊布不說什么了,冷靜地思考了一會兒,覺得哥哥楊朱講的也是有道理的。狗也不汪汪地叫了,一家人重新又恢復了原先的快樂。
小故事大道理:如果自己變了,就不能怪別人對自己另眼相看。別人另眼看自己的時候,首先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不然就像楊布那樣:自己換了身衣裳,反而怪狗不認識他。
這個小故事講的是關于:紅姑娘的神話傳說。
話說很久以前,在十萬大山腳下,北部灣海邊,有個村子叫竹山村,那里的人們勤勞、善良,以種地,捕魚為生。
那時候的山林茂密,猛獸四出,危害百姓。夜里,有只餓虎從海對面的山腳下,游水來到村邊。這里的村子都有土地神守著,老虎不敢冒然入村,就到土地廟前問土地公,說要進村吃個人,問土地公答不答應,土地公公當然不肯了,老虎很惱火,但它也不敢造次,只是用虎爪把香爐旁的杯子撥翻,再發出一聲低沉的虎嘯,把全村人震得大驚,然后悻悻而回。
村子有土地公公護佑,海上則有三婆婆保護著,那岸上有三婆婆的廟宇,非常靈驗,對漁民是有求必應。村的北邊有座山叫尖山,秀麗挺拔,終年云霧繚繞,傳說有仙人居住。尖山的東邊靠近海的地方,也有座大山,方圓幾百里,高入云端,常有怪獸出沒,當地人稱它大嶺。大嶺的南部是廣闊的北部灣海了,那條從西方趕來的北侖河在這里流入海里去。
在海邊,有個后生叫方郎,長得高大英俊,他平時除了出海捕魚,就在屋里讀書,那朗朗的書聲伴隨著海風飄到很遠,魚兒成群的在海里邊游邊聽他的讀書聲。有一天,方郎出海打魚,抓到一條紅色的鯉魚,鯉魚的嘴蠕動著,似乎在說什么,那眼睛看著他,淚水流了下來。方郎感到很驚異,也不忍心抓它回去,就放了紅鯉魚。晚上,方郎一回到家就看到有個身穿紅衣服的姑娘在家里,這姑娘非常漂亮,自稱是紅姑,前來感謝方郎的救命之恩。原來紅姑就是那北侖河的河神,她偶然來到海里游玩,聽見他的讀書聲,再遇到方郎,產生了愛慕之情,就這樣,倆人相識后相愛了。紅姑經常帶方郎去河里捕魚,去海里抓龍蝦,到龍宮里采明珠;方郎則帶紅姑上尖山摘鮮花,去大嶺打野獸,到家里讀書,他們非常的恩愛。
卻說當年法海和尚,把人家許仙和白娘子夫妻倆活生生的給拆開了,還把白娘子壓倒在雷鋒塔下,玉帝怪他多管閑事,涂炭生靈,要懲罰他,法海一時害怕,跑到螃蟹的殼里躲了起來。多年后,玉帝把這事給忘了,法海也偷偷的從蟹殼里鉆出來,不敢跑多遠,就在村里的大嶺腳下,搭建寺院修煉。尖山上的仙人不愿與他來往,他也只好和大嶺上的巨鼠怪獸為伴。說來也怪,那法海就是看不慣這些神仙眷侶卿卿我我的,原來法海就是當年牛郎放牧的那頭牛。人家都說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可牛郎和織女上天了,卻忘了把它帶上來,它非常生氣,跑到南海觀音菩薩那里去訴苦,菩薩可憐它,把它收留下來,日子長了,居然修煉成人,有了佛法,卻不學好,打著人神不能相愛的旗號,管人閑事。那天,被他看見方郎和紅姑倆人,不禁妒火中燒,這下,他們要倒霉了。
法海回到山上,差使兩個鼠妖,趁紅姑不在,偷偷的把方郎抓走了。方郎被關在一間小屋里,那兩個鼠妖在外面把守。紅姑回來看不到情郎,就四處尋找,問那婆婆,卻說不曾看見,問那尖山上的仙人,也說不知道,問那村東頭的榕樹娘娘,還是不清楚去了那里。到最后,村里的土地公公告訴了紅姑,是法海抓了方郎。紅姑知道法海法力高深,還有鼠妖的幫助,就連夜請了各路神仙朋友,決定與法海較一生死,救出方郎。
在大嶺的山腳下,方郎被關進那里的屋子,雙手反綁住。高山的深夜里還有點冷,那兩個鼠妖在屋外圍著一堆火,把守著門口。方郎想念紅姑,一直睡不著,快到天亮時,迷迷糊糊的合上眼,卻見一個白胡子老人叫他趕快走,還把他推了一下,方郎一下醒過來,走到門口看了看,見那兩個妖精在地上睡著了,于是他用火把手上的繩子烤斷,悄悄地走了。
那天正好是三月三,紅姑帶領河兵河將來到海上,趁著海潮到大嶺的山腳下。三婆婆踩著海浪前來相助,東邊的千年榕樹娘娘提著長長的樹鞭飛過來,岸邊守護一號界碑的碑神也扛著大石過來,還有其他各路的神仙都來助陣。法海和巨鼠怪驅趕大嶺山上的妖精和這些神仙殺了起來。一時間,天昏地暗,雷鳴電閃,狂風暴雨卷著幾丈高的海浪涌向大嶺。大家正打得難分難解,尖山的仙人把尖山移動起來,飛向法海和巨鼠怪砸去,那鼠怪連忙伸長嘴,把身子變得非常大,用嘴巴把那尖山接住,三口兩口,啃了一大半去,只剩下一小截飛回原處。這時候,北部灣海神從遙遠的南海趕回,帶著蝦兵蟹將對大嶺又發起另一輪進攻,而法海則祭起那缽盤,缽盤瞬間變得巨大,把這些兵將全都吸了進去。紅姑趕緊念起咒語,大叫,水淹大嶺。頓時,幾十丈高的巨浪撲向大嶺,那些高山立即被淹沒在海水當中,而這大嶺平時早已被鼠怪們挖空了,被海水一浸泡,就松軟了,慢慢倒了下來,只剩下兩堆土嶺,鼠精們也大都被淹死了。法海見此大怒,又用缽盤把海水吸了,還要用缽盤把神仙們裝進去,正在這危急關頭,碑神趕緊祭起一號神碑,那神碑夾著道道金光往法海砸去,砸中了缽盤,落在地上,榕樹娘娘用樹鞭把它卷了過來,法海見大勢已去,只得落荒而逃。剩下的那只巨鼠怪,也被神碑砸中,大吐一口黃水出去,倒下死了。
這一仗,紅姑他們大獲全勝,然而那巨鼠怪臨死前吐出的黃水卻是毒水,灑向村里,村子的人都得了一種怪病,身子和臉上都黃黃的,全身無力。很多神仙都束手無策,無計可施,只有那見多識廣的海神告訴紅姑,要到天上的銀河邊偷取王母娘娘的玉薯才能治好村民的病,不過這玉薯由天上的織女種植,平時看得緊,要到七月七,牛郎和織女一年一次的相會時,才有機會。
那玉薯長在銀河邊上,三千年才能結一次薯,神仙吃了可以與天地同壽,凡人吃了可醫治百病,長生不老。王母娘娘平時也舍不得吃,只有在三千年一次的玉薯大會時才拿出與各界神仙共享。自從織女私會牛郎后,王母就罰她種玉薯,每天用相思郎君的淚水澆淋,那晶瑩的淚珠一滴滴地落下,玉薯就一點點的生長。
七月七日到了,紅姑和方郎向碑神借來神碑,騎著它飛去銀河。這時的織女與牛郎正在銀河上空相會。很順利的來到銀河邊岸上,在一片閃著晶光的薯地里,費了很長時間才能找到一條玉薯,紅姑把它揣在懷里,然后和方郎騎著神碑下來。快要到竹山村上空時,卻忽然看到黑壓壓的一大群天兵天將在北侖河上。原來,紅姑和方郎商量去取玉薯時,被一只老鼠偷聽到了,跑去告訴法海和尚,法海知道立功的機會來了,就在他們倆上銀河時,法海就上天庭告訴了玉帝,玉帝大怒,叫法海帶領天兵天將去抓拿。這法海狡猾,來個守株待兔,希望能夠人贓俱獲。
法海一見到他們,就大喊著,叫他們投降。紅姑那肯,想掉頭就走,不料,那天兵舉起弓箭,在法海的號令下,一陣弓弦聲響,只見弓箭齊發,倆人頓時被萬箭穿心,鮮血在瞬間染紅衣裳,染紅了潔白的玉薯。紅姑在最后,掙扎著把被血染紅的玉薯,拋向大地,然后他們化為一道紅光奔向西下的太陽,悲壯地死去了。而那條被染紅的玉薯,一到地上就鉆進地里,地上立刻長出綠油油的葉子,那葉子見風就生長,一會兒就長滿了整個村子,還結出一串串的薯來,但那薯不是潔白的,而是紅通通的,非常好看,村民們吃了,那怪病就好了。法海找遍了整個村莊卻再也看不到那銀河邊長的玉薯來,只看到北侖河邊長出的紅薯,他丟了玉薯,害怕玉帝懲罰,又悄悄地躲進蟹殼里去,再也不敢出來。
村里的人們很愛吃紅薯,小孩子們更喜歡用泥塊砌的窯來烤紅薯吃,那樣烤出來的紅薯粉晶爽口,又香又甜。可是,那大嶺的巨鼠怪死后,變成窯鬼,偷吃紅薯,聰明的孩子們就想出一個辦法來騙它,那就是用樹葉包些木炭和泥塊,走到河邊,用力扔進水里,愚蠢的窯鬼不知道,以為紅薯被丟到水中,就連忙跳進去撈取。有些到過村子的外地人驚奇地發現,這里的百歲老人很多,據他們的一番調查后得出的結論是,那些老人都愛吃紅薯。于是紅薯傳出去了,傳到很遠,直到京城,而紅薯也成了貢品,成了皇帝餐桌上的美食了。
紅姑和方郎死后,變成一對海鷗,整天廝守著,永不分離。每到太陽西下時,它們就和那隨風飄動的云朵相互追逐著,形成了海鷗飛處彩云飛的美麗境觀。在這里,每到三月三,北部灣海面都要狂風暴雨,浪高幾丈,那是海神在紀念紅姑了,而到了七月七,成群的海鷗低低掠過海面,然后不停地發出沉沉的哀鳴聲。當有人將紅薯拋向空中時,那些海鷗就搶著銜回來,這成了當地一大奇觀。人們為了紀念紅姑,就叫這紅薯為紅姑,聽久了,大家都聽成了紅姑娘。
以上是為您提供的小故事:紅姑娘的神話傳說。
漢代一個叫公孫弘的人,年輕時家里十分貧窮。后來當了丞相,但生活依然十分儉樸,吃飯只有一個葷菜,睡覺只蓋普通棉被。
有一天,大臣汲黯向漢武帝參了他一本,批評公孫弘位列三公,有相當可觀的俸祿,卻只蓋普通棉被,實質上是沽名釣譽,目的是為了騙取儉樸清廉的美名。
漢武帝問公孫弘:“汲黯所說的都是事實嗎?”
公孫弘回答道:“汲黯說的一點也沒錯。在滿朝大臣中,他與我交情最好,也最了解我。今天他當著眾人的面指責我,正是切中了我的要害。我位列三公而只蓋棉被,生活水準和普通百姓一樣,確實是故意裝得清廉以沽名釣謄。如果不是汲黯忠心耿耿,陛下怎么會聽到對我的這種批評呢?”
漢武帝聽了公孫弘的這一番話,覺得他心懷坦蕩,從不辯解,沒有沽名釣譽之嫌。他對指責自己的人大加贊賞,可見他確實有大度量。漢武帝十分欣賞公孫弘的退讓智慧,不但沒有治他的罪,反而更加尊重他了。
鋼鐵大王卡內基在修筑賓夕法尼亞鐵路時,為了爭得鐵軌的獨家生意,他把自己新建的煉鋼廠以賓夕法尼亞鐵路公司董事長湯姆生的名字命名。這一招果然奏效,不費一文錢,湯姆生就宣布無條件地購買卡內基工廠生產的鐵軌。從此,卡內基的事業很快就興旺起來。卡內基之所以能夠順利地爭得鐵軌生意,靠的是主動讓名,這里面實際上就是一種退讓的智慧。讓出自己的名聲,得到的卻是更大的利益。
退讓,并非消極,也并非懦弱,而是有利于問題解決的一種態度;退讓,并不是自暴自棄不求上進,而是深刻的自我反省;退讓,更不是軟弱無能放棄目標,而是尋找更堅固的立足點。
退讓實際上是一種內斂的態度,一種豁達的品性,一種通透的人生觀,是一種對人生的大徹大悟,更是智者的風范。
身居低處,自然引川入海;志在高遠,方能舉重若輕。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