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10-15
這是斗羅經典名句100句123條,是優秀的句子大全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1、慧者心辯而不繁說,多力而不伐功,此以名譽揚天下。——《墨子·02章修身》
2、不足于行者,說過;不足于信者,誠言。——《荀子·大略》
3、先行其言,而后從之。——《論語·為政篇》
4、用下敬上,謂之貴貴;用上敬下,謂之尊賢。貴貴、尊賢,其義一也。——《孟子·萬章章句下·第三節》
5、尊賢使能,俊杰在位——《孟子·公孫丑章句上·第五節》
6、得黃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諾——《史記·季布欒布列傳》
7、名無固實,約之以命實,約定俗成,謂之實名。——《荀子·正名》
8、易其田疇,薄其稅斂,民可使富也。——《孟子·盡心章句上·第二十三節》
9、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論語·里仁篇》
10、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史記·陳涉世家》
11、不興其藝,不能樂學。——《禮記·學記》
12、至誠而不動者,未之有也;不誠,未有能動者也。——《孟子·離婁章句上·第十二節》
13、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學至于行之而止矣。——《荀子·儒效》
14、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論語·學而篇》
15、琴瑟在御,莫不靜好。——《詩經·女曰雞鳴》
16、君子養心莫善于誠,致誠則無它事矣,唯仁之為守,唯義之為行。——《荀子·不茍》
17、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禮記·中庸》
18、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節》
19、功被天下,守之以讓;勇力撫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謙:此所謂挹而損之之道也。——《荀子·宥坐》
20、君子務修其內而讓之于外——《荀子·儒效》
21、不興其藝,不能樂學。——《禮記·學記》
22、害浣害否?歸寧父母。——《詩經·葛覃》
23、君子少思長,則學;老思死,則教;有思窮,則施也。——《荀子·法行》
24、流丸止于甌臾,流言止于知者——《荀子·大略》
25、治生乎君子,亂生乎小人。——《荀子·王制》
26、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論語·為政篇》
27、天能生物,不能辨物也,地能載人,不能治人也;宇中萬物生人之屬,待圣人然后分也。——《荀子·禮論》
28、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詩經·關雎》
29、體不勤,五谷不分——《論語·微子篇》
30、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惡于眾也。——《孟子·離婁章句上·第一節》
31、法不仁,不可以為法。——《墨子·04章法儀》
32、不足于行者,說過;不足于信者,誠言。——《荀子·大略》
33、碩鼠碩鼠,無食我黍!——《詩經·碩鼠》
34、此已被私欲隔斷,不是知行的本體了。——《傳習錄·卷上·徐愛錄》
35、智足以拒諫,言足以飾非——《史記·汲鄭列傳》
36、舜其大知也與!舜好問而好察邇言。隱惡而揚善。——《中庸·第六章》
37、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02章修身》
38、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孟子·離婁章句上·第十一節》
39、欲人之處高爵祿,則以讓賢也;多財則以分貧也。——《墨子·49章魯問》
40、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公孫丑章句上·第六節》
41、慧者心辯而不繁說,多力而不伐功,此以名譽揚天下。——《墨子·02章修身》
42、賢不肖不雜則英杰至,是非不亂則國家治。——《荀子·王制》
43、君子養心莫善于誠,致誠則無它事矣,唯仁之為守,唯義之為行。——《荀子·不茍》
44、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孟子·盡心章句上·第二十節》
45、有兼聽之明,而無矜奮之容;有兼覆之厚,而無伐德之色。——《荀子·正名》
46、尊嚴而憚,可以為師——《荀子·致士》
47、木與木相摩則然,金與火相守則流——《莊子·雜篇·外物》
48、唯天下至誠,方能經綸天下之大經,立天下之大本——《中庸·第三十二章》
49、授書不在徒多,但貴精熟——《傳習錄·卷下·右南大吉錄》
50、惻隱之心,人皆有之——《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六節》
51、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離婁章句下·第二十八節》
52、至誠之道可以前知。國家將興,必有禎祥;國家將亡,必有妖孽。——《中庸·第二十四章》
53、功者難成而易敗,時者難得而易失也。——《史記·七十列傳·淮陰侯列傳》
54、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大學·第一章》
55、是故置本不安者,無務豐末——《墨子·02章修身》
56、古之為政,愛人為大——《禮記·哀公問》
57、是以知天欲人相愛相利,而不欲人相惡相賊也。——《墨子·04章法儀》
58、白茅純束,有女如玉。——《詩經·野有死麕》
59、大者不能,小者不為,是棄國捐身之道也。——《荀子·大略》
60、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財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勸以教人。——《墨子·10章尚賢(下)》
61、知莫大乎棄疑,行莫大乎無過,事莫大乎無悔——《荀子·議兵》
62、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論語·衛靈公篇》
63、君子進則能達,退則能靜。豈貴其能達哉?貴其有功也。豈貴其能靜哉?貴其能守也。——《大戴禮記·曾子制言中第五十五》
64、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中庸·第二十六章》
65、雖使鬼神請亡,此猶可以合歡聚眾,取親于鄉里。——《墨子·31章明鬼(下)》
66、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學至于行之而止矣。——《荀子·儒效》
67、琴瑟在御,莫不靜好。——《詩經·女曰雞鳴》
68、王顧左右而言他。——《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六節》
69、故非我而當者,吾師也;是我而當者,吾友也;諂諛我者,吾賊也。——《荀子·修身》
70、泉涸,魚相與處于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莊子·內篇·大宗師》
71、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禮記·中庸》
72、儒有博學而不窮,篤行而不倦——《禮記·儒行》
73、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孟子·離婁章句上·第一節》
74、至善是心之本體。只是明明德到至精至一處便是。然亦未嘗離卻事物。——《傳習錄·卷上·徐愛錄》
75、不恥不若人,何若人有?——《孟子·盡心章句上·第七節》
76、野蕪曠,則民乃菅,上無量,則民乃妄。——《管子·牧民》
77、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中庸·第一章》
78、仁者之為天下度也,辟之無以異乎孝子之為親度也。——《墨子·22章節用(下)》
79、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論語·雍也篇》
80、投我以桃,報之以李。——《墨子·16章兼愛(下)》
81、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論語·學而篇》
82、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節》
8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節》
84、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史記·陳涉世家》
85、言近而指遠者,善言也;守約而施博者,善道也。——《孟子·盡心章句下·第三十二節》
86、不知戒,后必有,恨后遂過不肯悔。——《荀子·成相》
87、天地生君子,君子理天地。——《荀子·王制》
88、以天下為沈濁,不可與莊語。——《莊子·雜篇·天下》
89、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論語·子罕篇》
90、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傳習錄·卷下·門人黃以方錄》
91、人之忌,在好為人師。——《孟子·離婁章句上·第二十三節》
92、友者、所以相有也。道不同,何以相有也?——《荀子·大略》
93、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于孝。——《孝經·圣治》
94、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論語·為政篇》
95、居必擇鄉,游必就士——《荀子·勸學》
96、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大學·第一章》
97、顧小而忘大,後必有害;狐疑猶豫,後必有悔。——《史記·七十列傳·李斯列傳》
98、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內篇·養生主原文》
99、夫萬事萬物之理,不外于吾心。——《傳習錄·卷中·答顧東橋書》
100、道在邇而求諸遠,事在易而求之難。——《孟子·離婁章句上·第十一節》
101、好人之所惡,惡人之所好,是謂拂人之性,災必逮夫身。——《大學·第十一章》
102、跬步而不休,跛鱉千里;累土而不輟,丘山崇成。——《荀子·修身》
103、人皆可以為堯舜——《孟子·告子章句下·第二節》
104、瑕不掩瑜、瑜不掩瑕——《禮記·聘義》
105、為人若此,庶乎近焉。——《朱子家訓》
106、君子之澤五世而斬——《孟子·離婁章句下·第二十二節》
107、抑若揚兮,美目揚兮。巧趨蹌兮,射則臧兮。——《詩經·猗嗟》
108、弈之為數,小數也;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孟子·告子章句上·第九節》
109、或生而知之;或學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中庸·第二十章》
110、有弗學,學之弗能,弗措也。有弗問,問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中庸·第二十章》
111、是以動則必陷,為則必辱,是偏傷之患也。——《荀子·不茍》
112、用下敬上,謂之貴貴;用上敬下,謂之尊賢。貴貴、尊賢,其義一也。——《孟子·萬章章句下·第三節》
113、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中庸·第二十章》
114、名無固實,約之以命實,約定俗成,謂之實名。——《荀子·正名》
115、故君子力事日強,愿欲日逾,設壯日盛。——《墨子·02章修身》
116、饑而欲食,寒而欲暖,勞而欲息,好利而惡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荀子·榮辱》
117、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論語·公冶長篇》
118、聽其言也,觀其眸子,人焉廋哉?——《孟子·離婁章句上·第十五節》
119、今天下之士君子,將猶多皆疑惑厚葬久喪之為中是非利害也。——《墨子·22章節用(下)》
120、君子和而不流;強哉矯。中立而不倚;強哉矯。國有道,不變塞焉;強哉矯。國無道,至死不變;強哉矯。——《中庸·第十章》
121、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中庸·第一章》
122、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外整潔;既昏便息,關鎖門戶,必親自檢點。——《朱子家訓》
123、不孝有三,無后為大。——《孟子·離婁章句上·第二十六節》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