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19
這是《大氣的壓強》說課稿,是優秀的物理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各位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浙教版《科學》八年級上第二章第三節《大氣的壓強》。
本章的主旨是學習大氣的相關知識,這一節的內容是在繼大氣層、天氣和溫度的學習后,對大氣的又一重要特性——大氣壓強的學習,除了讓學生更深入地了解大氣外,同時也是對第一章液體壓強知識的補充。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可以使學生充分感受和體驗大氣壓的存在,了解證明大氣壓存在的方法,最重要的是可以激發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而現階段學生的學習狀況是:初中生的思維活動大多屬于以生動的自然現象和直觀實驗為依據的具體的形象思維,研究的方式也主要是從日常生活現象和實驗出發;在思維訓練方面是形象思維多于抽象思維,靜態思維多于動態思維:所以他們的學習特點是重視知識的定性分析和實際應用,強調實驗研究。
針對這種情況,我提出的對策是:加強直觀教學,通過大量的實驗和事實吸引學生注意,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與興趣,引領學生觀察、思考、分析、討論、交流、評價,以此來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課程知識。
根據教學要求、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一、知識與技能
(1)能舉例證明大氣壓存在的實驗現象和生活實例,并能用大氣壓解釋有關現象;
(2)可以說出標準大氣壓的數值,知道其測量工具;
(3)了解氣體和液體的流速與壓強的關系,并能用這一關系解釋有關生活現象。
二、過程與方法
(1)觀察跟大氣壓有關的現象,感知大氣壓的存在;
(2)經歷演示實驗的操作,討論交流,體會氣體和液體的流速與壓強的定性關系。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用大氣壓知識解釋生活中常見現象,激發學生對科學的喜愛,并對科學產生親近感;
(2)通過了解大氣壓的應用,初步認識科學技術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3)在學習中讓學生親身實踐,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激發其科學探究精神。
本節內容的教學重點及其教學策略。
教學重點是:確認大氣壓的存在,感知氣體和液體流速與壓強的定性關系,并會用相關知識解釋生活現象。
教學策略是:通過課堂實驗演示、多媒體課件展示以及學生動手參與等多種教學手段,引導學生通過觀察體驗獲取信息,從多個角度來感知。
第二,教學難點及其教學策略。
難點主要是激發學生對科學的喜愛,并對科學產生親近感。
采用的教學策略是,課上涉及的實驗盡量取材簡便,現象明顯,貼近生活,從而來攻克難點。
本節課程主要采用的教學方法有:講授法、實驗法、探究法。
這節課的教學過程是這樣設計的:首先由教師講述,用類比方法引入新課。
地球周圍包圍著厚厚的大氣,它也像液體一樣受到重力的作用,而且能夠流動。已經學過液體內部各個方向都有壓強,那么大氣內部會不會也有壓強呢?
學生猜測可能有,但容易產生疑問,人為什么感受不到?
然后由教師做演示實驗,讓學生自己來感知。
在本節課新課內容的教學設計中,我主要介紹部分教學的處理過程。
1)知識點以實驗結論形式呈現
通過兩個演示實驗的明顯現象:
1、一個玻璃杯里裝滿水后蓋一張稍厚的紙,用手按住,將杯子倒轉過來。當放手后,發現這張紙不會掉下來; 2、給空礦泉水瓶加滿熱開水,再倒掉重新擰緊瓶蓋,結果發現瓶凹陷進去。
總結出我們可以感知大氣壓強的存在,并給出大氣壓強的定義。
2)銜接處理:講述馬德堡半球的故事,并由學生現場參與演示實驗,用來感知大氣壓的大小。提出問題,大氣壓到底有多大?(銜接)引出托里拆力實驗,給出大氣壓數值。
3)學生探究活動:再來感知一下神奇的大氣壓——開展活動:由學生自己做實驗:向兩張紙條間吹氣和朝漏斗里的乒乓球吹氣,觀察現象歸納結論。(教師適時提醒)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