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19
這是《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本使用教案,是優秀的物理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一、主題活動的設計思路及實施建議
每冊教材包括方法與指導、活動與探究兩部分內容。
“方法與指導”包括2個主題,每個主題1-2個課時;
“活動與探究”包括6個主題。其中主題1、2側重研究性學習;主題3、4、5側重于勞動與技術教育;主題6側重于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每個主題包括3個活動內容,一般是4—6個課時。
(一)“方法與指導”部分設計思路與建議
“方法與指導”部分主要是引導學生系統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為學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提供方法準備。這是本教材與其他同類教材最顯著的區別。
1.“方法與指導”內容 上冊 下冊 三年級 1.觀察的學問
2.2.學會提問題 1.怎樣制訂活動方案
2.2.學會分工與合作 四年級 1.怎樣查閱資料
2.2.學會整理資料 1.今天我們去采訪
2.學會總結與交流 五年級 1.怎樣進行考察
2.2.問卷的設計 1.學會實驗研究的方法
2.2.學會統計數據 六年級 1.研究報告的撰寫
2.2.成果展示有學問 1.學會評價與反思
2.2.建立活動小檔案
2.設計思路
“方法與指導”中的每個主題都是由【主題背景】【問題與思考】【學習與探究】【實踐與體驗】【總結與交流】等板塊組成。
【主題背景】(導語)
本部分主要是對方法的簡單概括描述。旨在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圍繞所學內容發現可研究的問題。內容呈現形式有文字、圖片等。
教材中不出現板塊欄目名稱,置于每個主題的開頭。
【問題與思考】
本部分主要是圍繞所探究的“方法”,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首先教材給學生提供了2—3個可研究的問題,引發學生思考。然后在此基礎上,學生提出自己喜歡研究的問題,給學生留下自主探索的空間。
【學習與探究】
本部分主要讓學生學習和探究所學“方法”的基本知識和注意事項。
【實踐與體驗】
本部分主要讓學生在探究“方法”的基礎上,利用所學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深化對所學“方法”的理解和認識。
【總結與交流】
本部分主要是總結和交流學生的活動收獲。主要包括總結方法、交流收獲和多元評價。
3.實施建議
(1)注重方法體驗,避免簡單灌輸
(2)注重教師指導,避免教材內容簡單化
(3)注重引導學生交流體驗與收獲
(4)注重課內外結合,引導學生課外探究
(二)“活動與探究”部分設計思路與建議
“活動與探究”部分主要從研究性學習、勞動與技術教育和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三個方面選擇了與學生生活密切密切相關的6個主題。
1.“研究性學習”部分
(1)主題內容 上冊 下冊 三年級 1.我們都是好朋友
2.2.多姿多彩的葉子 1.走進游戲世界
2.2.生活中的禮儀 四年級 1.關注生活垃圾
2.2.迷人的秋天 1.我們身邊的標志
2.早餐與健康 五年級 1.月圓中秋情
2.2.我是小小發明家 1.近視與生活
2.快樂理財 六年級 1.走進低碳生活2.走進動畫片 1.飲茶的學問2.探索宇宙
(2)設計思路
“研究性學習”每個主題由【主題背景】【問題與思考】【方案與設計】【實踐與探究】【總結與交流】【我還想研究】等板塊組成。
各子板塊設計思路是:
【主題背景】(導語)
本部分主要是對主題的描述,旨在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發現可研究的問題。內容呈現形式可以是文字、圖片等。
活動教材中可不出現板塊欄目名稱,置于每個主題的開頭。
【問題與思考】
本部分主要是圍繞主題,提出自己想研究的問題。首先教材給學生提供了2—3個可研究的問題,引發學生思考。然后在此基礎上,學生提出自己喜歡研究的問題,給學生留下自主探索的空間。
【方案與設計】(根據主題情況可以取舍,并非每個主題都有該板塊)
本部分主要是圍繞研究課題,制定一個簡單的研究方案,讓學生知道要進行研究,首先要制定計劃。
【實踐與探究】
本部分主要由3個活動內容組成。主要讓學生經歷豐富的、多樣、較為完整的活動過程,獲得豐富的實踐體驗。
【總結與交流】
本部分主要是課題研究的成果展示和活動的收獲、評價、反思。交流內容主要是“實踐與探究”中的活動成果與體驗。
【我還想研究】
本部分主要是為學生創設自由開放的選題空間,學生可以選擇自己更感興趣的問題展開探究。充分體現本教材的開放性。
(3)實施建議
◆注重課程內容的整合性
◆注重活動空間的開放性
◆注重實踐方式的多樣性
◆注重活動主題的生成性
2.“勞動與技術教育”部分
(1)主題內容
上冊 下冊 三年級 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趣味折紙
3.多彩泥藝 1.快樂剪紙
2.飼養小動物
3.衣物的洗滌 四年級 1.學做家常菜
2.插花藝術
3.面點制作 1.有趣的絲網花
2.巧手做風箏
3。植物的扦插與嫁接 五年級 1.果樹雕刻
2.巧手學刺繡
3.植物栽培 1.學做小木工
2.小小攝影師
3.編制小能手 六年級 1.學編中國結
2.布藝
3.小小設計師 1.科學使用家用電器
2.技術與創新
3.了解身邊的職業
(2)設計思路
“勞動與技術教育”每個主題由【主題背景】【問題與思考】【學習與探究】【實踐與體驗】【總結與交流】【拓展與創新】等板塊組成。
各子板塊設計思路是:
【主題背景】(導語)
本部分主要是對整個大主題的描述,旨在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發現可研究的問題。內容呈現形式可以是文字、圖片等。
活動教材中可不出現板塊欄目名稱,置于每個主題的開頭。
【問題思考】
本部分主要是圍繞主題,提出自己想研究或設計的問題。首先教材給學生提供了2—3個可研究的問題,引發學生思考。然后在此基礎上,學生提出自己喜歡研究的問題,給學生留下自主探索的空間。
【學習與探究】
主要引導學生從整體上了解某項技藝,并掌握該項技藝的基本技術,為實踐體驗打下基礎。如“學做家常菜”主題主要讓學生了解切菜的技法。
【實踐與體驗】
圍繞某項技藝,教材精選了三項活動,引導學生動手實踐。如“學做家常菜”主題設計了“摘菜和洗菜”“巧做涼拌菜”“學做炒菜”三個活動內容。
【總結與交流】
主要引導學生交流收獲和體驗,學會思考和反思,并產生新的問題。
【拓展與創新】
主要激發學生進一步探究的欲望,引導學生探究新的問題。
(3)實施建議
◎注重課程內容的整合性
◎注重技術要點的探究性
◎注重技術要點的落實性
◎注重活動空間的開放性
◎注重活動內容的創新型
3.“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設計思路與建議
(1)主題內容 上冊 下冊 三年級 我為校園做點事 居民生活環境調查 四年級 走進社區 爭做小小志愿者 五年級 走進農貿市場 融入社會 六年級 可愛的家鄉 做最好的自己
(2)設計思路
“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每個主題由【主題背景】【問題與思考】【方案與設計】【實踐與體驗】【總結與交流】等板塊組成。
各子板塊設計思路是:
【主題背景】(導語)
本部分主要是對主題的描述,旨在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發現可研究的問題。內容呈現形式可以是文字、圖片等。
活動教材中可不出現板塊欄目名稱,置于每個主題的開頭。
【問題與思考】
本部分主要是圍繞主題,提出自己想探究的問題或項目。首先教材給學生提供了2—3個可研究的問題,引發學生思考。然后在此基礎上,學生提出自己喜歡研究的問題,給學生留下自主探索的空間。
【方案與設計】
本部分主要是圍繞實踐的主題,制定一個簡單的實踐方案,讓學生知道要進行某項活動,首先要制定計劃。
【實踐與體驗】
本部分主要由三項活動組成。其中穿插“你知道嗎”“小博士”“一點通”“信息直通車”“資料在線”等內容?;顒臃绞搅η蠖鄻踊?,讓學生經歷豐富的、多樣的活動過程,獲得豐富的實踐體驗。
【總結與交流】
本部分主要是將活動成果和活動體驗進行展示,并對活動過程進行評價反思。
(3)實施建議
◎注重活動前的方案設計(項目設計)
◎注重學生的實踐體驗
◎注重指導學生分工與合作
◎注重活動結束后的總結與交流
二、《綜合實踐活動》使用中的幾個問題
什么樣的主題活動不屬于綜合實踐活動:
在價值取向上,以知識習得為主要目的的活動不屬于綜合實踐活動
在實施方式上,以教師為中心的活動不屬于綜合實踐活動
在活動空間上,以課堂學習為主的活動不屬于綜合實踐活動
什么樣的主題活動是好的活動?
從活動的選擇和設計指向看,應該研究“真問題”;
從活動的實施過程上,學生應“真研究”;
在活動的效果來看,應關注學生的“真體驗”。
(一)正確理解教材,科學使用教材,避免照本宣科。
1.制定學校綜合實踐活動實施方案(學校計劃)
學校綜合實踐活動實施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指導思想、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實施策略、課程評價(怎樣評價學生和教師?)
2.制定年級綜合實踐活動計劃
年級綜合實踐活動計劃的內容應主要包括:背景分析、活動目標、內容安排、實施措施、活動評價。
3.制定班級綜合實踐活動計劃
其內容主要包括:指導思想、活動目標、活動內容(單元主題、時間安排、單元目標、過程設計、活動評價等。)、活動評價。
教材主題順序可以根據學校、學生實際適當調整。
4.整體規劃主題,做好主題活動設計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由一個個的主題活動構成的,主題活動設計是針對一個具體的主題進行的開發工作,它對整個主題活動進行了分階段的預設,明確了一個主題活動目標及各階段學生活動的主要內容及方式、教師的指導重點、實施的要點以及評價的建議等,也可以稱作教師指導計劃,它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發的基本形式。
主題活動設計內容:
◆主題名稱◆主題的提出
◆活動對象(參加人員)◆活動時間
◆活動目標◆活動準備
◆活動過程(階段、內容、目標、方法、課時、活動地點)
◆預期成果
◆活動評價方式
5.科學設計每一課時內容,做好課時活動設計(課時備課)
課時活動設計的內容主要包括:
※活動課題※活動目標
※活動重點難點※活動準備
※活動過程※活動反思
(二)注重課內外相結合,避免綜合實踐活動實施課內化
(三)注重四個指定領域有機整合,指定領域與非制定領域的整合
(四)課堂教學突出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師做好學生活動的指導者、參與者、合作者,避免過多地講授
(五)注重基本課型的探索
(六)注重學生實踐體驗,讓學生經歷豐富而又多樣的探究過程,獲得豐富而又深刻的實踐體驗。
目前,綜合實踐主題活動實施存在淺化現象。影響學生獲得深度體驗的因素主要有兩個,一是學生活動空間過于狹窄,往往只局限于校內和課內。在教室里“教”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現象還普遍存在;二是學生活動方式單一。有的學校把主題實踐活動簡化為查資料,失去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應有價值。沒有活動空間的開放和實踐方式的多樣,就不可能有真正意義上的實踐,學生就不可能獲得深度體驗。
(七)注重教材內容與當地資源的有機整合。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