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7-01
這是《長白山池》讀后感700字,是優秀的精選讀后感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今天,我讀了一篇文章名叫《長白山池》,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長白山的形成,它的形成可是有一個奇妙的傳說的哦,想聽嗎?那就讓我來為你們講一下這個傳說!
在很古的時候,龍王到園心湖去巡游,發現在湖濱有許多晶瑩的水珠,他越看越喜歡,就叫隨從們舀回宮中飲用,打那兒起,龍王就將這些水珠稱為珍珠水。
可是,不知這些珍珠水從哪兒流來的?龍王很想知道它的源頭,就命令魚兵蝦將們到五湖四海去尋找。這些水族將士們只好從南找到北,從東找到西,可找了好久也沒發現它的源頭。
就這樣,足足過了幾個月,忽然有個魚兵無意中發現了一座高大的山峰,山頂上淌著一條閃閃發光的瀑布,原來珍珠水是由些流下來的。
龍王高興極了,趕緊近不及待地上書給玉皇大帝,這樣一來,天宮就一下子傳開了,其中有七個仙女,對珍珠水特別感興趣,于是她們趁王母娘娘不注意,偷偷溜出天宮來到了長白山。
天池果然風景迷人,七個仙女在天池玩得十分快活,這天,仙女們脫了彩衣,準備到天池里洗澡,誰知一不小心喝了一口池水,池水的香甜讓仙女們大吃一驚,她們想如果讓天下的人都能喝到這天池里的水該多好啊!
拿定注意,仙女們用七把木勺,舀起碧藍的池水向北方潑去。那水由閥門流出,跌下了68米高的陡崖,形成白練似的長白飛瀑和松花江。仙女們又舀起水朝東面潑去,水剛剛流下就順著石縫滲到地下去了,它在地下伏流了好幾十里,才從一個山谷里涌出地面,繼續向東流,七個仙境意猶未盡,接著又舀起第三潑向西南面,這股水被重疊的山峰擋住了去路,便繞著群峰旋轉流去,最后一直流進了大海,這就成了中朝之間著名的分界河——鴨綠江。
如果沒有龍王發現了這“珍珠水”沒有七個仙女向人間灑下這水,也就沒有我們現在的“鴨綠江”,我們要珍惜世界給我們的一切。
《童年》這本書是前蘇聯作家高爾基高爾基以自身經歷為原型創作的自傳體小說。書中的主人公阿廖沙很小的時候爸爸就去世了,后來就跟著母親來到了外祖父家。可是這個家庭中,親人們之間沒有一點溫情,為了利益爭吵不休,直至大打出手,只有外祖母疼愛他。他在外祖父家結識了一些新朋友,但他們也都相繼離去了。母親再婚后阿廖沙開始了顛沛的生活。繼父輸光了財產,整天不務正業,甚至毒打母親,還到學校造謠說阿列克塞是小偷。在貧病交加中,母親去世了。從此,阿列克塞告別了童年。
看這書中的阿廖沙,我覺得他的童年生活是多么的黑暗與痛苦啊!回頭想想,我們現在的生活是多么的美好。可是很多時候我們還不知滿足,仗著父母的疼愛,要求這要求那的。我也是如此。
有一回,奶奶叫我來吃早飯,我來到了餐桌前,看了桌子上的早飯后,就埋怨到:“怎么又是和前幾天一模一樣的早飯,難道我不會吃膩嗎?”又緊接著說道,“我不吃了,沒胃口。”奶奶聽了隨即講到:“你看看你們這些孩子,有好好的早飯吃,還嫌棄。我們小時候……”奶奶的話還沒說完,我就朝她嚷到:“又開始說了,都聽了一百遍了,一天到晚你們小時候,你們小時候的。時代都不同了,還比什么呀!”奶奶我的話,苦笑著直搖頭……
《童年》中和我一樣處于童年階段的阿廖沙的生活那么悲慘,卻從不抱怨,笑對每一天。而我生活在蜜罐一樣的新社會卻不知珍惜。一想到這些,我就覺得無比慚愧。
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現在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我們要珍惜;要常懷感恩之心,善待周圍的人;要笑對困難,迎接挑戰。
老舍說:“沒有一位語言藝術大師是脫離群眾的,也沒有一位這樣的大師是記錄人民語言,而不給它加工的。”而《茶館》作為老舍代表作之一,作品中人物語言是加提煉過的北京白話,讓讀者易于理解卻又頗有深度。
在漫漫冬夜,捧一杯熱茶,細細品著,感受老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語言,也是人間一大快事。
茶館,在我眼里,便是當時社會的人情百態。劇作展示了戊戌變法、軍閥混戰和新中國成立前夕三個時代近半個世紀的社會風云變化。通過一個叫裕泰的茶館揭示了近半個世紀中國社會的黑暗腐敗、光怪陸離,以及在這個社會中的蕓蕓眾生。
其中令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應該就是康順子被迫嫁給龐太監的劇情了。許是年齡相仿的緣故,我對康順子這個人物有著極大的共鳴。康六因貧困被迫賣女,而十五歲的康順子卻沒有任何選擇的余地只能嫁給七十幾歲的龐太監。說是做妻子,但其實就是當牛做馬,說打就打,說罵就罵的奴隸,我仿佛也能從這字里行間中感受到康順子的無奈與絕望,流氓地痞橫行霸道,農民生活痛苦不堪,更加理解到了當時社會的扭曲甚至可以說是毫無人性可言,也不禁慶幸與感嘆珍惜當下我們美好生活的可貴。
現在我們的生活是和平美好的,沒有硝煙,但這都是前輩們用鮮血換來的,我們應該感到感恩,而不是理所應當,自我墮落。
未來的生活或許會更美好<www.puxueWang.com>,但這依賴于我們這一代的努力與奮斗。少年強,則國強。只有我們這一輩積極向上,才能迎來更美好的未來,不辜負先人的期望與鮮血。
再品《茶館》,再看那些年代的不易與困難艱辛,卻已是不一樣的心境。
重讀傳統文化,共建美好時代。在漫漫歷史長河中被洗禮,最終誕生了華夏女兒的獨是一無二的中國傳統文化,作為新時代的少年,我們應該傳承優秀傳統文化,來建設一個屬于我們的新時代。
讓我們銘記先人的付出與血淚,砥礪前行,創建更美好的未來!
書是人類的階梯,讓我們登上更高的山峰;書是人類的山峰,讓我們看到更廣闊的天地;書是人類的翅膀,讓我們翱翔在知識的天空……是的,書是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讓我想起了劉向的一句名言: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愈。
寒假里我纏著媽媽買書,媽媽答應了,我看中了《阿洛的故事》,作者是王一梅。于是,我便懷著愉快的心情閱讀了這本書。故事的主人公是巫婆雷莎太太和流浪黑貓阿洛。他們之間發生的種種事情,喜怒無常。好景不長,雷莎太太去世了,阿洛為了報答雷莎太太的收留之恩,守在老樓。珍惜這種快樂,感恩生命。擁有了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
我讀著讀著,阿洛自謀生計、知恩圖報的精神時時刻刻的浮現在我的眼前,我自嘆不如。
記得那是一個炎熱的夏天,我躲在空調里,看著電視,真是神仙般的享受!“媽,我渴了,拿杯冰水來吧!”我叫喊道。媽媽聽了,二話不說,幫我拿了一杯冰水。晚上的時候,陰差陽錯,讓我看到了令人傷透心的場景∶媽媽捶著腰,吃力地走向房間休息。我的心瞬間破碎了。我為白天的事而感到臉紅,我終于明白了媽媽的用心良苦。
我決定“改邪歸正”。于是,我立下諾言:做我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不再麻煩媽媽,一定珍惜自己來之不易的生命。那幾天,她便不再腰酸背疼,而是挺直腰板。我再墻后默默地微笑著 ,向上蒼祈禱著希望母親能夠越過越年輕,不再讓她為我操心,讓她放心地把這個家交給我,讓我來報養育之恩。
我慢慢地合上書本,心中感慨萬千。我從小就要有一個志向,還要更珍愛自己的生命,所有的成功者,不都是擁有這一種品質嗎?我相信,“有志向,愛生命”,就一定能夠成就大事業的!
洪戰輝是個懂事的孩子,即使家里那么地一貧如洗,但他從來沒有想過要放棄。漸漸地,洪戰輝長大了,考上了一所大學。因為家庭的貧困,他只能靠做小本生意賺取學費。開學后,他又利用課余時間建立了一個電話卡經銷網絡來維持生存。最終,他每個月都有600元的收入,能夠維持全家人的生活了。
愛迪生出身低微,生活貧困,他的“學歷”是一生只上過3個月的小學,老師因為總被他古怪的問題問得張口結舌,竟然當他母親的面說他是一個傻瓜,將來不會有什么出息。愛迪生雖未受過良好的學校教育,但憑個人奮斗和非凡才智、自信、自強、自立獲得巨大的成功。他自學成才,以堅韌不拔的毅力,罕有的熱情和精力從千萬次的失敗中站了起來,克服了數不清的困難,成為美國發明家,企業家。
海倫.凱勒雙目失明,雙耳失聰,卻努力的從一個讓人同情默默無聞的小女孩變成讓全世界尊重的女強人。如果生活真的不公平,那么,生活對她的不公平可謂到了極致。她完全可以放棄她的夢想躲在陰暗的角落里放聲痛哭,沒有人會責怪他,她也完全可以躺在床上或坐在椅上,像一個植物人一樣由人服侍。可是這一切,她都沒有做,她只是吃力的在老師的幫助下學習盲語,觸摸著事物,僅僅憑著她永不言敗的信念和堅持不懈的意志,就把理想的天空涂上了人生最亮的色彩。
西漢司馬遷少年時就涉獵群書,立志繼承父業。正當他撰寫的《史記》進展順利的時候,“李陵事件”的牽聯,使他遭受宮刑。面對這奇恥大辱,他不是嘆息、沉淪,而是銳意進取,“幽而發憤”,他含冤蒙垢數十年,終于寫出了“通古今之變,成一家言”的《史記》,流芳后世。
生活中不可能都是平靜與安寧,每個人都會經歷風風雨雨、遭遇挫折,這是生活中難以避免的事。面對這些,我們應該去打敗它、戰勝它。我們應該相信,只有走過挫折,未來才會向你綻開燦爛的笑容。
暑假里,我讀了一篇由葉圣陶爺爺寫的充滿真情的童話故事——《稻草人》。一看這書名我就感到好奇,所以讀起來時特別有興致,讀了以后更是感覺到這是一本有趣的書。
一個富有同情心而又無能為力的稻草人想幫助許許多多的困難的人,但自己就“連半步都動不了”。他只能眼睜睜看到接二連三的悲慘的事情發生,此時,他感到又急、又恨、又慚愧,因為自己無能為力。稻草人的心地那么善良,同情受害者,為了撲滅主人的仇敵——蛾子,他愁眉不展,就像害了病似的,傷心極了;為了能讓生病的孩子有一口氣茶喝;他寧可自己燒為灰燼,也在所不惜;為了挽救那名婦女的生命,他的心像玻璃一樣碎了,昏倒在田地中間。稻草人是一個富有同情心,不怕犧牲自己,一心想去幫助別人的好人,他多想用自己的心去溫暖他人,但連這都做不到。他恨自己對每一件事情都無能為力。
讀完了這個故事,我非常難過,生活中也有相似的事情:有一段時間,奶奶腿受傷了,媽媽一個人要照顧奶奶,還要帶妹妹、洗碗、做飯……忙得不可開交。奶奶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很想幫忙,可是腿不好,不能多走路,只能干著急,盼望快點好起來,就可以幫助媽媽了。有一次,我從電視上看到警察叔叔抓捕小偷,一位叔叔受傷了,不能“戰斗”,大家都勸他休息,那個叔叔一直埋怨自己拖累了大家,心里很著急,怕大家人力不足,耽擱任務。
這些人和稻草人一樣有著一顆善良美麗的心。讀完故事我從中領悟到了:每個人心中都一定要充滿愛,因為有了愛,我們才會懂得幫助別人,關愛別人。這讓我想起了一些喜歡幫助、關愛別人的人:清潔工關愛他人,為他人清除垃圾;醫生幫助人們治病,關愛他人健康……但愿我們世間多一些像稻草人這樣的好心人,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在書中盡情遨游是人最大的快事之一。我是個小書迷,只要有空,就沉迷在書中不能自拔。寒假,這美好時光,我自然不會錯過。《海市蜃樓》就是我在今年寒假中讀過的一本經典文學書。其中《蜘蛛詩人》這則小故事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蜘蛛詩人》一文主要介紹了一只叫阿怪的蜘蛛撿到了三句詩,開始它只想知道詩句的意思,好在大家面前炫耀。后來,阿怪覺得生活中沒有詩的話,心里總是空虛的,可它再也沒有撿到過詩句,他只能自己嘗試寫詩。經過不懈努力,他寫的詩終于得到了森林朋友們的認可、贊美,因為他的詩寫出了自己真正的感受。
文中的蜘蛛阿怪是個喜愛賞詩、寫詩的人。中國是詩的國度,詩是中國文化領域里的一顆燦爛明珠,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優美的語言、抑揚頓挫的節奏、豐富的思想文化內涵,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人們常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詩在我們生活中扮演著不可缺少角色。它用它獨特的魅力使我們的生活更精彩。
當我們走在密密的楓林里,看到滿眼的黃蝴蝶在空中飛舞,看到滿地的黃金在腳下踩過,這時你會情不自禁地脫口而出:“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當我們沉迷于電腦游戲而不想學習時,老師會語重心長地勸誡你說:“少時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當你仰望天空,看到那圓月高掛天空,皎潔的月光灑向大地,而你的親朋好友遠在他鄉時,你不由地感慨道:“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是呀,凝煉的語言道出了我們的心聲。詩歌,是我們中華民族永不落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它給了我們美的享受,增長了我們的知識,陶冶了我們的情操。它使我們的生活更具色彩,更加充實,更有生命力。
愛詩歌吧,像蜘蛛詩人阿怪一樣,讓詩歌充滿世界的各個角落,讓每個人都能感受到詩歌的無窮魅力。
最近,我捧讀了《愛迪生》,書中勤奮學習的故事深深地打動了我,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愛迪生一生勤奮,通過勤奮,有了一千多項發明,使人類社會向前邁進了一大步。讀到這兒,我的腦海中便浮現出許多名人勤奮的故事。
北宋史學家司馬光,小時侯總要把老師教過的知識反復讀,讀到滾瓜爛熟為止:長大后,他特意為自己做了一個“警枕”,提醒自己一醒來就寫作,花了19年時間寫出了名垂千史的巨著《資治痛鑒》。我國樂壇上的著名教授劉天華,剛進中學,他被學校軍樂隊的演出吸引,非常向往成為一名校軍樂隊隊員。他設法借了一把小號,拜能者為師,勤學苦練,不久就掌握了吹奏方法,被軍樂隊吸收為正式隊員。他并沒有滿足,又進行了新的追求,憑著頑強的毅力和鍥而不舍的精神,先后學會了多種樂器的演奏方法。成名之后,他仍不停步,為了弘揚中華民族音樂,又向更高的殿堂攀登。經過他的不懈努力,民族音樂成為我國高等音樂院校的正式課程。我想:正是他這種頑強毅力和鍥而不舍、勤學苦練的精神,音樂殿堂的大門才向他敞開。
在現實生活中,勤奮的故事也比比皆是。記得上學期期末考試期間,同學們勤奮復習,最后都捧出了滿意的答案,得到了老師和家長的肯定。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有位名人說得好,“勤奮,是財富的根本,沒有勤奮,就不會有成功!”。
勤奮,就是在成績面前永不滿足,不斷追求,不斷對自己提出更高的學習目標;勤奮就是面對學習作業,能一絲不茍的完成,面對學習中的困難,能積極找出困難的原因,勇于克服,不解決困難決不罷休。卡萊爾說得對,天才就是無止境刻苦勤奮的努力。是啊,如果你想成為有用的人,就一定要一生勤奮。從以上事例中可見,勤奮就是要有頑強的毅力,鍥而不舍的精神。勤奮是成功的金鑰匙。
暑假期間,我買來一本新書,我一看書名就喜歡上了,它是由著名博士后毛文風與全國著名語文特級教師嚴華銀共同編寫而成。
其中我最喜歡的一篇是《一棵大樹》。這篇富有童話色彩的美文,把我深深的吸引、感動了,對其中大樹的敬仰之情便油然而生。
小時候,男孩與大樹蕩秋千、吃果子、捉迷藏……他們在一起覺得很幸福、快樂。日子一天天過去,男孩終于長大成人,不再與大樹一起玩耍,大樹倍感寂寞。終于有一天,男孩又重新回來了,可男孩因缺錢要樹的果子,樹答應了,久而久之男孩每次回到樹的身邊,都離不開一個“要”字,到最后大樹變成了一無所有,一個真正的老樹墩。
大樹為了心愛的男孩奉獻了自己的一切,然而不求回報。我忽然覺得我們就是男孩,大樹就如我們的父母,當我們年幼時,我們喜歡跟爸爸媽媽一起玩耍,喜歡向他們撒嬌,喜歡得到他們的幫助。當我們長大后,我們會離開他們,偶爾才會回家看望他們,有時忙碌的連電話也來不及打一個,只有當我們有求于他們或遇到麻煩的時候,我們才想到父母,想到回家。無論如何,父母總是一如既往、有求必應,想方設法討我們開心,為我們排憂解難,甘愿為我們獻出自己的一切,有些人會認為男孩對樹太無情,只知索取,不求回報,然而我們誰不是那般對待我們的父母呢?
可憐天下父母心,父母為了讓子女成才,嘔心瀝血,想盡了各種辦法,而子女卻不能理解父母的一片苦心,我們作為孩子,不能一味的從父母那里索取,而應該憑借自己的能力在社會上生存,并懂得孝敬自己的長輩,為他們分擔憂愁,給他們帶來快樂。
一棵樹的生命流程,分明是一種人生,是普天下父母的細筆塑像啊!我們在感受父母愛的同時,別忘了盡我們所能,給父母以溫馨的回報。
今天,我讀完了《西游記》這本書,我覺得很好看,里面講了唐僧師徒四人不管春夏秋冬,不管受多少苦難終于取到真經的故事。
讀完了這本書,我最喜歡的人物是大師兄孫悟空,因為他不顧自身安全去保護唐僧,被誤會也沒有抱怨。不管什么妖魔鬼怪,他都去與他們戰斗或找人幫忙。他很勇敢,但也會偶爾做錯事。三師弟沙和尚很老實,讓他干什么就干什么,讓走就走,從不抱怨,從不懷疑好人,并且很信任孫悟空。而我最討厭的人就是是豬八戒,他好吃懶做,還愛把事情搞糟糕,遇到問題不趕緊想辦法,還懷疑好人。唐僧也很老實,但耳朵根軟,意志力不夠堅定,經常受人誘惑,還經常不相信自己的大徒弟孫悟空。
在《西游記》里,我最喜歡的故事是:三打白骨精。故事講的內容是這樣的:唐僧師徒四人走到了一座山前,唐僧餓了, 就叫孫悟空去化些齋飯。孫悟空一看,周圍沒有人家,于是去摘野果子。這時,白骨精看見了唐僧,本想撲下去,但一看還有兩人在保護他,就變成一位年輕的美女,拿著飯菜,來騙唐僧。這時正巧被孫悟空看見了,孫悟空的火眼精金一下就認出來這個姑娘是妖精,于是把金箍棒拿出來打算去打這個妖精。可惜,妖精機靈,真身化作清風,逃了,地上留了一具假尸體。唐僧以為出人命了,一頓數落孫悟空,并讓他不要再犯錯。第二次,妖精又變成了老奶奶來騙唐僧,被孫悟空又識破了,后來又化作風逃了。唐僧看著地上的第二具尸體,念了二十多遍緊箍咒,為了懲罰孫悟空。最后妖精又來了,被孫悟空徹底給打死了,白骨精現出了原形,唐僧猶豫了,但因為豬八戒多嘴,唐僧把悟空趕走了。
讀了這個故事,我覺得豬八戒好笨,唐僧好糊涂,孫悟空好委屈啊!
讀完這本書,我覺得很好看,講了許多道理,故事內容很豐富,非常引人入勝。我決定以后要看更多這樣的書,了解更多的事情,學到更多的知識和道理。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