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28
這是《抗日英烈事跡讀本》讀后感400字,是優秀的精選讀后感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愛國詩人屈原在《國殤》中寫下了這兩句飽含濃烈愛國情感的詩。這也是《抗日英烈事跡讀本》一書的導讀語中我感觸最深的兩句。這本書主要介紹了當年抗日時期多位為國做出巨大貢獻后犧牲的英烈。每一位烈士都有著深厚的愛國之情。
古今中外的名人中也有不少愛國志士:錢學森放棄了美國優越的生活條件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祖國的導彈事業;吉鴻昌從小立志報效祖國,長大后更是全身心的投入革命戰斗,為擊退日軍貢獻了一份力;林則徐虎門銷煙,讓祖國重新繁榮昌盛……
那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又該怎樣愛國呢?我想,我們不一定要像名人那樣干轟轟烈烈的大事,只要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撿起地上的廢紙是愛國,在升國旗時莊嚴敬禮是愛國,努力學習是愛國,為我們是中國人而驕傲也是愛國……
中華上下五千年,沒有幾個人不愛國。黑色的眼睛讓我們愛國,黃色的皮膚讓我們愛國,烏黑的頭發讓我們愛國,身體中流淌的炎黃子孫的血液讓我們愛國……
我們有權利愛國,也有義務愛國,愛這個美麗繁華的中國!
暑假期間,我閱讀了《抗日英烈》這本書,這本書匯集了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的主要事跡。
“鐵骨錚錚赴國難,氣壯山河奏凱歌。”那短短的一句話,就把我帶入了硝煙彌漫的抗戰年代。抗日游擊隊里的“蜂子王”劉三春,“恨不抗日死”的吉鴻昌……諸多的英雄故事讓我深深地感受到中國解放事業的艱辛和不易。
優秀的地下黨組織領導者——李世超,他出生于吉林省伊通縣伊丹鄉的一個地主家庭,在讀大學的時候,就參加了黨的外圍組織“革命互濟會”,并且在中國共產黨的影響下,確立了民主革命思想。大學畢業前,他的妻子因病去世。他在悲痛之余,毅然與自己的封建剝削家庭脫離了關系,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抗日愛國的洪流之中。
1932年秋,李世超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并被任命為吉林特別支部書記。1933年至1935年期間,李世超發展和團結了一大批抗日積極分子,后被任命為中共滿洲省委代理秘書長。1936年春,李世超被捕入獄,在敵人的嚴刑拷打和威逼利誘下,李世超堅貞不屈,經受住了嚴峻考驗。同年8月,李世超被敵人秘密殺害,時年32歲。
新中國成立后,李世超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門追認為革命烈士。他的一生雖然短暫,單充分體現了共產黨員的優秀品質。
我想,我們今天之所以能當家作主并過上幸福的生活,就是因為抗戰時期有千千萬萬個象李世超這樣的革命先輩們,他們拋頭顱,灑熱血,用他們的鮮血譜寫了一首首動人的贊歌。生活在新時代的我們,一定要繼承先烈的遺志,學習先烈的精神,長大后為祖國的現代化建設作出貢獻。
“不上鬼子學,不讀鬼子書。寧可抗戰死,不做亡國奴!……”
這段話是我暑假里看的一本叫《抗日英烈事跡讀本(三)》的書中一位叫王璞的抗日小英雄寫的《抗日公約》。
這位抗日小英雄可不簡單。他從小跟隨父母參加抗日工作,11歲被評為兒童團團長。他還在抗日小學的墻上貼上了一張開頭提到的《抗日公約》。但在一次日軍的掃蕩中因有人向日軍告密,村民被敵人包圍。面對兇殘的敵人,王璞舉起拳頭高喊:“打倒日本帝國主義!誓死和日本帝國主義斗爭到底!”最后被日軍殘忍的殺害了。
王璞,一個14歲的少年,究竟是什么力量使他能在手無寸鐵的情況下,在日軍的刺刀下,還堅定不移地和日軍斗爭?是祖國的魅力,是他對祖國的拳拳的赤愛之心。
可是,在今天的我們呢?14歲,正值青春叛逆期,認為民族樂器太土,不潮不時尚;認為民間手藝不掙錢,太苦太累;甚至認為外國的月亮比中國的月亮圓,盲目崇洋媚外……請不要認為這些是小事,這反映出一個人的愛不愛國。一個人不愛國了,靈魂就沒有了寄托,就是行尸走肉了。
今天的和平年代固然不要我們用獻出生命來表達愛國之心,但我們同樣可以做愛國之事:看,奧運健兒們揮汗如雨地鍛煉,奮力爭取一枚枚金光閃閃的冠軍獎牌;瞧,科學家們為了鉆研高科技,在實驗室中廢寢忘食……這些都是從心底迸發出對祖國的熱愛之情,這種情感是純。真的,是炙熱的,是發自肺腑的。
同學們,“少年強者國強”,年僅14歲的王璞尚且知道為國捐軀,新時代的我們我們難道還會落后了嗎?讓我們緊繃愛國之弦,做新時代的愛國的好少年吧!
最近我看了一本書,叫做《抗日英雄》,里面寫了很多感人的英雄事跡。
其中,最令我難忘的是一位叫黃繼光的人。他父親去世的很早,而自己有出生在一個小村莊,所以10歲的時候就去給地主打工了。在1949年11月的一天,黃繼光的家鄉解放了。他積極參加了清匪反霸斗爭,被選為村兒童團團長,曾帶領民兵活捉逃亡地主,被評為民兵模范。后來,征集志愿軍新兵時,他第一個報了名,結果被錄取了。他消滅了很多敵人,可是最后卻因為一場戰爭,他用自己的肉身擋住了敵人的地堡搶眼,就這樣永遠的犧牲了。
想想,我們現在所擁有的美好的一切,都是他們用自己的生命和汗水換來的,所以我們要珍愛生命,珍愛我們身邊所擁有的一切。我們不僅要珍愛生命,還要珍愛環境。如果我們的生活環境被破壞了,那我們的生活將會變得越來越糟,越來越丑,越來越黑暗。所以我們不僅要珍愛環境,還要保護環境。不讓環境受到破壞和污染。
最后,我希望所有的人都能向我所說的一樣,做一個珍愛生命,愛護環境的人。
“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愛國詩人屈原在《國殤》中寫下了這兩句飽含濃烈愛國情感的詩。這也是《抗日英烈事跡讀本》一書的導讀語中我感觸最深的兩句。這本書主要介紹了當年抗日時期多位為國做出巨大貢獻后犧牲的英烈。每一位烈士都有著深厚的愛國之情。
古今中外的名人中也有不少愛國志士:錢學森放棄了美國優越的生活條件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祖國的導彈事業;吉鴻昌從小立志報效祖國,長大后更是全身心的投入革命戰斗,為擊退日軍貢獻了一份力;林則徐虎門銷煙,讓祖國重新繁榮昌盛……
那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又該怎樣愛國呢?我想,我們不一定要像名人那樣干轟轟烈烈的大事,只要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撿起地上的廢紙是愛國,在升國旗時莊嚴敬禮是愛國,努力學習是愛國,為我們是中國人而驕傲也是愛國……
中華上下五千年,沒有幾個人不愛國。黑色的眼睛讓我們愛國,黃色的皮膚讓我們愛國,烏黑的頭發讓我們愛國,身體中流淌的炎黃子孫的血液讓我們愛國……
我們有權利愛國,也有義務愛國,愛這個美麗繁華的中國!
我讀了一本名叫《哈佛學生成長讀本》的書真是受益匪淺。
好習慣決定命運,美國成長學大師拿破侖曾經說過, 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
這本書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一篇是一分鐘的意義。一個年輕人,希望本杰明老師指點他一下。他來到老師家請教老師,用行動告訴了他,珍惜每一分鐘,一定會成功。
看到這我十分慚愧,我并不是那種珍惜時間的人。
有一次家教老師給我布置了一些難題,我的家里想:反正時間很多,我就先玩一下,等一下再寫也不遲嘛,好,就怎么辦。我洗滋滋的出去玩了,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了,我把作業都拋到九霄云外去了。等我回想起來,已經很晚,我連忙沖回家寫作業,翻開作業本一看我頓時傻了眼,雖然里頭的我都會,可這也太多了,我連忙寫,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等到家教來了,我還沒寫完,老師知道批評了我。
看完這篇文章我奮斗了幾個星期終于改掉了我的壞習慣,可以說這本書和這篇文章改掉我的壞習慣,還幫助了我,真是本好書,好習慣讓人終身受益。
毫不夸張的說,習慣決定了一個人的命運,少年時期正是培養良好習慣的最佳段斷,抓住這個時期的習慣養成,將使你一生受益。
暑假里,我讀了一本課外書叫《讀故事 塑品格——長征精神青少年讀本》。書中第六章《軍民魚水情》講述的三個小故事中,無論是紅軍戰士和普通老百姓之間,還是紅軍領袖和群眾之間以及廣大人民 群眾之間,無不體現著軍民團結奮斗、親如一家的魚水之情和同心協力、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
合力共建文明城,眾心齊聚強國夢,就是要重塑長征精神,共同創造屬于我們的和諧生活。這些天,外婆家的窗臺上滴滴答答地響個不停,仔細一看原來是五樓人家的空調出水管破裂,空調出水都滴在外婆家窗臺和玻璃上,嘀嗒嘀嗒的聲音讓人覺得很煩躁。但外婆并沒有很生氣,而是和和氣氣地把情況告訴了五樓的阿姨。五樓的阿姨馬上到外婆家查看,一再打招呼說不好意思,并說馬上讓師傅來修理。
鄰里間以和為貴,看著外婆與五樓阿姨客氣地說話,回想起平時外婆總是主動熱情地與鄰居打招呼,下樓主動幫鄰居把門口的垃圾帶下去丟掉……。我想,合力共建文明城,就該從一點一滴做起,從小事做起,從我做起,努力營造和諧生活氛圍。
長征故事的熏陶,長輩的言傳身教深深地影響著我。我決心把創城精神牢記在心,把道德規范落實在行動上,在學校尊敬老師,團結同學,關心集體;上課遵守紀律,專心聽講,認真學習,努力取得好成績;在家里孝敬長輩,學做家務,一言一行努力學做有高尚情操的人。
朱鴻勛叔叔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令我銘記與心,我在生活中也學習了他的這種精神。 我愛折紙手工,經常在書上或是生活中找尋折紙教程,找到了就學著折。 一天,我想學玫瑰花的折法,于是我就找教程,找到了教程便仔細的一步一步跟著折,但還沒折多久我就折亂了,于是,我又重新那紙又回到第一步開始折,但是我越折,頭腦就越亂,我一遍又一遍不停地看教程,但這手啊就跟變了樣似的怎么也學不來,我氣的撕掉手中的紙想要放棄,但是我想到了朱鴻勛叔叔,他堅持打了七天的仗都沒有放棄,我才花了幾個小時就放棄,那也太不爭氣了,于是我又開始折,不停思考和觀察。 在折了二十多次后,我終于學會了折玫瑰。 從這次折紙中,我明白了遇到困難絕對不能退縮,要堅持,這樣才會成功。我們都要向朱鴻勛叔叔學習,這樣就算天大的事也會被你的堅持與努力所折服!
文明是一陣清風,爽朗了人們的心情;文明是一把鑰匙,打開了溝通的大門;文明是一棵種子,在我們心中慢慢成長。
我讀過一本書-----《文明禮儀讀本》,它記錄了各種禮儀,但唯獨文明這兩個字觸動了我的心靈。文明,這讓我想到了現在的城市。創建文明城市是每個公民都應盡的責任。可隨著科學的發展,人們似乎淡忘了文明這個字眼。
走在寬敞的馬路上,眼前不再是整潔的大道,機動車飛速而過,伴隨著的是垃圾們歡快的舞姿,以及一個新成員的降臨;馬路周邊是亂停亂放的車,毫無秩序。走在公共場所,耳邊傳來的是粗言穢語,周圍彌漫著的是刺鼻的煙味兒。甚至走在校園里,樓梯上總會有些張牙舞爪的紙屑,教室里,校園內,食品袋,方便面盒隨處可見,使原本美麗的校園淡然失色。這讓我不由得疑惑起來,這還是那有著“禮儀之邦”之稱的文明古國嗎?
做一個文明人,真的有那么難嗎?其實文明在于你一個微小的動作。例如,塑料袋廢紙不讓它們“流離失所”,走幾步扔到垃圾桶里;在擁擠的公交車上踩到人時的一聲“對不起”;在你洗完手后不忘關掉水龍頭;在公共場所不大聲喧嘩;在……文明就是在這些毫不起眼的動作中體現的,這些我們每個人都能做到的,也是我們必須盡到的責任。盡管它是多么微不足道,而它體現的是這個人的素養,一個城市的文明,更是一個國家的道德品格!
雖然有許多不文明的人,但也有講文明的,他們用自己的行動感染著大家。
我曾看過這樣一件事:有一個小女孩,她天天在自家小區里撿廢棄的塑料瓶,而她的家境卻很富裕,不久就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人們問她:“你為什么要撿塑料瓶呢?”小女孩天真地說:“因為我覺得它們很難看,把它們扔進垃圾桶里,小區就變干凈,變漂亮啦!”在場的人們個個都羞愧地低下了頭。
一個小孩子都有一顆文明之心,更何況是我們呢?我們更應該提高自己的素養,難道不是嗎?
我還要提醒一下不講文明的人,你們不要對這些事不以為然,因為,不文明也是一種國恥!
曾經出現過這樣一則報道:在新加坡,一個通用英語的國家,他們在公共場所的各種標語大多數都是用英語書寫的。但其中的一些文明禮貌的標語,如“不準隨地吐痰”、“禁止吸煙”等卻用中文書寫。為什么呢?人家回答:“因為做這些不文明行為大多數都是中國的游客。”為此,到新加坡考察的一位中學校長心痛地說:“不文明行為也是一種國恥!”
是啊!這的確是一種國恥,所以我們絕不能再讓這種行為繼續發生,也不能讓外國人再找到機會笑話我們。讓我們共同創建文明城市,營造一個文明的環境,讓文明之風吹遍每個城市!凈化每個人的心靈!找回那個有著別樣風采的文明古國!
生活因文明而美好!
沈從文是一位具有獨特風格的卓有成就的中國現代作家,她出生在湘西的鳳凰,他的童年是在鄉下度過的,一個鄉下孩子的生活,是多么暢俠自由啊!
這本書中的“頑童自傳”使我印象極為深刻,它讓我和小從文一起去經歷,去體驗一個“神奇的世界”,過一種“探險式”的生活。那種野性和純真在今天,即使我是農村的孩子也早已被稀釋了。
沈從文小時候雖然科技不發達,生活也不富裕,但他能和小伙伴一起捉蟋蟀,劃船……他們的童年是多么自由、暢快啊!而我也是一樣,假期可以和父母出去旅游,周末可以和小伙伴一起玩……,有無窮的快樂!
這些都是快樂的,但我的童年遠不止這些。
我的童年同時也充滿了競爭,馬上要小升初了,同伴們心中幾乎已有了各自理想的中學,為了實現目標,我們要和同班同學比,要與學校里所有同學比,還要和別的學校比。我知道,我們現在的生活比以前好了很多很多,但有一點比不過去,那就是童年時期的自由,現在無論哪個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得第一,得獎項。而以前,讀書可沒想現在那么緊張,現在還會是自由的童年嗎?
我試著想過一過以前自由自在的童年,我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過兩次童年,以前的和現在的,大家都親身經歷,對比之后,就可以感受到不同的樂趣!
“我不是最好的,但一定要努力做得比昨天的我更好。”看完姜柏生的事跡介紹,這句話深深印在我的腦海中。
主人公姜柏生出生在黑龍江鶴崗市一個貧寒之家,4歲時不慎燒傷,面部容貌大面積毀壞。面對天災,他沒有怨天尤人,而是自強不息,頑強拼搏,經過不懈努力,以優異的成績考上黑龍江職業大學。在大學生涯中,他需要面對別人厭惡、驚訝甚至恐懼的眼神,但他不卑不亢,總是懷著樂觀的心態看待人和事。課堂上,他專心聽講,積極發言,精彩的發言博得老師同學的熱烈掌聲;課后,他在閱覽室遨游書海,汲取無窮的知識。他還積極參加班級工作,甘于奉獻,樂于助人,鼓勵其他同學樂學向上。他常常對自己說:“我不是最好的,但一定要努力做得比昨天的我更好。”全校師生都被他敢于直面人生、戰勝自我的精神感動了。
我也被深深打動了。不由想到自己的學習生活。和姜柏生相比,我的學習生活條件好多了,有著健康的體魄,但是勤奮學習的精神和樂觀陽光的心態卻遠不及他。比如回家作業有時不夠自覺,總是需要老師和家長督促;有一點小成績,就沾沾自喜;而遇到一點兒小困難,就愁眉苦臉怪這怪那……真是慚愧呀!現在,我從姜柏生身上讀懂了:作為一個男子漢,不管遇到什么事,必須積極樂觀,學會堅強面對一切!
堅韌不拔的姜柏生,熱愛生活,勤奮學習,在逆境中創造奇跡。他如同一盞明燈,照亮我前行之路!我將銘記:“我不是最好的,但一定要努力做得比昨天的我更好!”
在這個寒假,我買了幾本好書,像《頂級口才訓練》《20世紀的科學巨星——愛因斯坦》等。但最讓我喜愛的一本,是《小學生豐子愷讀本》。
我剛買到這本書,翻了幾頁就愛不釋手了。看到目錄,是一幅尋寶地圖,第一個樂園是“生物樂園”,第二個是“兒童樂園”,其次分別是“茶坊樂園”,“藝術樂園”,“故事樂園”。最后,是“生命里的重”,它敘述了豐子愷的昨天和今天,讓我們認識了愛他及他愛的人。哎!先別著急去把樂園里的“寶貝”找出來,我們先去品品樂園里的故事,再慢慢體會這些“寶”里的奧秘。
生物樂園——萬物皆靈
在這里,豐子凱向我們講述了他所敬愛的一些植物、動物。他讓我們了解了一些很平凡的、被我們忽視的生物的特點。我讀完后,大吃了一驚。它們所有的特點品質,是多么崇高啊!有的人還比不上它們呢!這些動物植物能生存下來,便是天大的奇跡,是再好不過的事情,如果有人傷害了它們,就讓它們的艱辛努力成了白費功夫——好不容易活了下來。卻被吧唧一腳踩死,那么那個人就是十惡不赦的大罪人.所以,這個樂園的寶貝就是豐子愷的作品《護生畫集》。他愛護著世界萬物,以一個佛教徒的慈悲呵護生命,護生就是護心,看管好自己的善良心,同時也讓我們感受到了這些生機。
兒童樂園——長尾巴的人
豐子愷認為童年是人生的“黃金時代”。他憧憬于孩子的生活,他反對家長和老師按照成人的觀念去干預孩子,把孩子培養成“小大人”。他喜歡孩子,女兒說他是“兒童的崇拜者”。他也想像孩子們一樣,做自己喜歡的,有趣的事情,所以他才會想:雖然我人不能返老還童,可我能做一些孩子們做的事呀!于是,他做了那么多好玩又意想不到的事。所以“兒童樂園”的“寶”是《開明國語課本》里面滿是豐子愷對兒童的愛。
茶坊樂園——一杯“雞尾茶”
標題中所謂的“雞尾茶”呢,其實就是豐子愷對某些事物的獨特見解與看法。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事老“羊奸”,我認為背后還可以稱它為“樂天的老‘羊奸’”。它和人類里的“漢奸”一樣可惡,都背叛了族人,讓族人處于危險之中,自己卻好得很,真應該“殺千刀”。而這兒的“寶貝”是豐子愷的胡須!真讓我百思不得其解呀!愁······
藝術樂園——從頭到腳都是美
“豐子愷從頂到踵都是美。”這是誰說的呢?這不是我說的,而是對美很有研究的美學家朱興潛先生說的,豐子愷么,我認為他的眼睛最美。因為這雙眼睛能“看”到我們“看”不到的東西,唯有這雙眼睛才能參透,所以它最美。紹興酒是這個樂園的“寶”。說起紹興黃酒,嘖嘖,真好喝!有點甜又有點辣,我也喝過,難怪它是“寶”呀!
故事樂園——豐子愷“漫畫和故事”大講堂
我平時就愛看漫畫,《龍珠》《阿衰》不知“啃”過多少遍了。而豐子愷的漫畫,我還是頭回看。其中的兒童漫畫《自己相打》真是太有趣兒了,我反復看了幾遍,笑道肚子疼。《小鈔票歷險記》也挺好看,就是有點兒惡心——一會“雞屎”,一會兒“屎尿”,一會兒又“牙糞”,哎呦喂不說了,惡心死了!聽了《舊上海的故事傳奇故事》后,我萬分感激我生在2000年,身處2012年,而不是那個動蕩的年代。
豐子愷,您用簡單易懂的漫畫來敘述著一個個深刻的道理,用淳樸至極的文字說著一個個生動的故事。您一愛萬物,二愛兒童,三愛藝術,您是所有人的好榜樣,您真偉大!
“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愛國詩人屈原在《國殤》中寫下了這兩句飽含濃烈愛國情感的詩。這也是《抗日英烈事跡讀本》一書的導讀語中我感觸最深的兩句。這本書主要介紹了當年抗日時期多位為國做出巨大貢獻后犧牲的英烈。每一位烈士都有著深厚的愛國之情。
古今中外的名人中也有不少愛國志士:錢學森放棄了美國優越的生活條件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祖國的導彈事業;吉鴻昌從小立志報效祖國,長大后更是全身心的投入革命戰斗,為擊退日軍貢獻了一份力;林則徐虎門銷煙,讓祖國重新繁榮昌盛……
那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又該怎樣愛國呢?我想,我們不一定要像名人那樣干轟轟烈烈的大事,只要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撿起地上的廢紙是愛國,在升國旗時莊嚴敬禮是愛國,努力學習是愛國,為我們是中國人而驕傲也是愛國……
中華上下五千年,沒有幾個人不愛國。黑色的眼睛讓我們愛國,黃色的皮膚讓我們愛國,烏黑的頭發讓我們愛國,身體中流淌的炎黃子孫的血液讓我們愛國……
我們有權利愛國,也有義務愛國,愛這個美麗繁華的中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