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28
這是《偉人少年的故事——孫中山》讀后感500字,是優秀的精選讀后感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這天,我懷著崇敬的心情,翻開了這本《偉人少年的故事——孫中山》,如饑似渴地閱讀起來。書中那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故事深深地打動了我,使得孫中山這個形象在我心中變得神圣而不可侵犯。
這本書主要講了歷史偉人孫中山雖然出生在一個貧苦的農家小院,但少年時期的他發奮讀書,立志報國。他從六歲起,就經常跟隨姐姐上山砍柴草,去池塘邊撈豬飼料。年紀稍大,便下田除草、排水、放牛;有時還跟外祖父出海。貧困而勤勞的生活,使他懂得了中國勞動人民的苦難。正是這些,才造就了孫中山立志報國的信念。
看到這些,我真為自己感到愧疚。同樣是少年,孫中山過著那種艱苦的生活,而我卻生活在“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環境中,卻還嫌不夠,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呀。如果我到孫中山的那個年代去生活,一定會叫苦連天的。可是,即使生活在那種環境中,孫中山還是不忘發奮讀書,以至于他最后終于圓了他的心愿。再看看我吧,雖然家里堆滿了書,可我基本上沒幾本是看過的,就算有時會看一會,也是被逼無奈。比起孫中山來,我真是差遠了。
《 偉人少年的故事——孫中山》這本書真讓我受益匪淺。我暗下決心﹕處在童年時期的我要學習孫中山孜孜不倦讀書的習慣,到青年時代,我要學習他愛國的情感,長大了,我也要像他那樣做一名祖國的棟梁之材,報效祖國!
我讀完了《笨狼的故事——飛魚龍》這個故事,這個故事講的是笨狼想要養一只龍,它去了很多地方找龍,可是都沒有找到。然后,聰明兔爸爸在玻璃盒子里養了一只蚯蚓,它告訴笨狼這是一只龍。
笨狼把它帶回家養了很久,都沒有發現它有什么變化,他想把蚯蚓帶到學校去,讓大家看,結果被棕小熊把蚯蚓去釣魚,讓魚給吃了。聰明兔爸爸為了安慰笨狼就告訴它,吃了小蚯蚓的那條魚,變成了飛魚龍。笨狼就每天去河里看飛魚龍,最后還找了很多飛魚龍的資料,晚上還夢見了自己騎著飛魚龍去了天上呢!
通過這個故事,我覺得聰明兔爸爸是個很善良的兔子,它為了安慰笨狼,想出了很好的主意,這樣笨狼就不傷心了。其實,只要有夢想就要努力去實現它,我覺得棕小熊很壞,我們不應該向他學習,不能做那樣傷害別人夢想的人,萬一棕小熊自己有個夢想被其他人破壞了,那它也會很傷心的,對嗎?
最近我讀了《中國歷史故事集——唇亡齒寒》這個故事,講的是春秋時期虞國的國君和宮之奇的故事。
有一年,臨近的晉國給虞君送上一匹千里馬和一對玉璧,請求向虞國借道攻打虢國。虞君看看玉璧、摸摸千里馬,馬上同意。宮之奇阻攔道:“不行!俗話說:‘唇齒相依,唇亡齒寒’,咱們和虢國聯合,還不至于亡國;虢國要是給滅了,咱們就會亡國了!”但虞君堅持自己的意見,宮之奇還想再說幾句,被百里奚阻攔,就只好帶著家小偷偷的跑了。晉國滅了虢國,一回頭把虞國順便滅了,虞君和百里奚當了俘虜。
沒有了嘴唇,牙齒就會感到寒冷。我覺得虞國和虢國都是小國,兩國關系密切。亡了一國,另一國就保不住了,只有團結才能強盛,這就是“唇亡齒寒”。我認為做事不能像虞國的國君一樣『本資料來自puXAng.com』,愛貪小便宜,只顧眼前利益,不顧大局。應該和宮之奇一樣,做事謹慎,考慮全面、周到。
就像我們人類和環境的關系一樣,保護好環境,人的身體自然健康;如果環境惡化,人類將不會避免死亡,正如同“唇亡齒寒”。
最近我讀了《中國歷史故事集之馬陵道上》,講的事戰國時期齊國的孫臏智退魏國的龐涓的故事。
自孫臏被魏惠王剜掉了兩塊膝蓋骨,齊威王知道后派淳于髡帶孫臏回齊國。公元前343年,龐涓攻打韓國,齊威王拜田忌為大將,田嬰為副將,孫臏為軍師,發兵五萬救韓。孫臏直接打魏國。龐涓回國救援。救援途中,龐涓三次清點齊軍的剩余爐灶,發現做的飯越來越少。龐涓認為齊軍大部分都逃跑了,就指揮大軍追趕。
追到馬陵,正好是十月底,晚上沒有月亮,龐涓的大軍頂著星星走。忽然,前面傳來報告,前方山道被樹木堵住。龐涓發現只有一棵樹沒有被砍倒,還有幾個大字。龐涓叫人用火把一照--上面寫著“龐涓死于此樹下”。
這一照,不知有多少箭,像下雨似的落下來『本資料來自PUxanG.com』,山前山后、山左山右全是齊兵,魏兵跑的跑、降的降,其他的都死了,龐涓也葬身于亂箭之中。魏國打了敗仗,孫臏取得了勝利。
我認為孫臏的計策很妙,故意減少爐灶,引誘魏兵追趕。算準了魏兵到達的時辰,埋伏好弓箭手。樹邊火光一亮,就放箭攻擊。
孫臏為了打敗龐涓,設了這個計,真是太經典了。我為他的才華贊嘆!
最近我讀了《中國歷史故事集之得隴望蜀》,它講的是東漢時期漢光武平定天下的事。
公元30年,公孫述是蜀地的統治者,隗囂是隴右的王。
漢光武為了平定天下,寫信請公孫述和隗囂歸附漢朝求和。公孫述不但不答應,反而還來攻打漢光武。漢光武派兵攻打成都,暗地里防著隗囂。
隗囂沉不住氣,先發兵攻打漢光武。漢光武親自征伐隗囂,輕而易舉地把隗囂打敗。漢光武在回京的路上給圍困西城和上邽的將軍說:“那兩個城打下來后,你們立即去攻打蜀地。我的毛病在于平定了隴右,又希望平定蜀地。每次發兵,我的胡須總白一點。如果不這樣,怎么平定天下!”
公元36年,蜀地被漢光武的部隊攻破,最終平定了天下。
我覺得漢光武先禮后兵,得隴望蜀,志向遠大『本資料來自PU』,所以平定天下。而且他善于發兵,有賞有罰,將自己的國家整頓的很好,在和其他國家打仗就可以輕易勝利。
看了這個故事,我覺得做事不要得到一點點收獲就滿足,要求應該更高,志向應該更遠大,才能有更大的成就和收獲。
米開朗琪羅是意大利偉大的繪畫家和雕塑家。他從小就有機會接觸一些古代的書籍,被古代的大師深邃的思想吸引,夢想著將來成為一個類似于古希臘雕塑家的人。
米開朗琪羅在一所雕塑學校學會了雕塑,之后家庭的全部負擔都壓在他一個人身上。他的健康受到了嚴重的影響。
隨后他一次又一次不斷地遇到難以想象的各種困難、打擊、誣告,而米開朗琪羅是一個胸懷寬廣的人,在重重打擊和百般刁難的環境下,他沒有消沉,沒有后退。專心一意地搞藝術創作。病弱的身體折磨著他,他只沉浸在藝術創作的激動中。他除了夜以繼日地工作外,什么都不想。父親勸告他不要太勞累,他卻根本不顧及自己的生活,只以極少的面包和酒來度日。但是他卻感覺這樣才是快樂。跟貝多芬一樣,貝多芬說:“歡樂由痛苦獲得。”米開朗琪羅說:“越使我痛苦的就越讓我喜歡。”
故事里還說:“米開朗琪羅終其一生總是從一個磨難轉到另一個磨難,從一個主人手下轉到另一個主人手下,就這樣不停地消磨著他那天才的生命。”米開朗琪羅依然能夠堅持下來,絕不后退。他沒有向命運屈服,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仍在抗爭。他勝利了。他給世界留下了許多珍貴、不朽的繪畫和雕塑作品。
讀過《米開朗琪羅傳》后,我懂得了,不管做什么都必須具有吃苦耐勞的精神,必須具有不怕困難和挫折的精神,才能最后取得成功。我也明白了,艱苦、困難和挫折是對每個人最好的鍛煉,只要努力堅持,總會成功。
☆ 《貝多芬傳》讀后感:
“他是個不幸的人,他的生活充滿痛苦,世界給予他的沒有歡樂。而他給予世界創造性的歡樂!這歡樂使用苦難造就的,就像他那句震撼人心的名言所說的,那句能作為他一生總結的格言:歡樂由痛苦獲得。”這是《名人傳》第一篇《貝多芬傳》的一段話。
我讀了法國作家羅曼羅蘭寫的這本書的三個故事都非常感動。
我正在學習鋼琴,鋼琴老師也常常給我彈著名的鋼琴音樂家的作品,好聽極了。我真希望自己也能彈出那么優美動聽的鋼琴曲。老師也告訴我要能吃苦練習,要讀關于音樂家的書才能體會到這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必須下功夫學習和練習。
從《貝多芬傳》這個故事中,我知道了貝多芬出生在一個貧困交加的家庭,但是他有了不起的音樂才華。他爸爸把他當作搖錢樹,打他罵他,讓他彈鋼琴掙錢,貝多芬的童年真不幸。長大以后也是困難重重、挫折失敗不斷,甚至兩耳失聰,搞音樂的人聽不見該多痛苦,但是他勇敢面對一切困難和失敗,憑著這股子頑強的和對音樂的愛完成了100多件舉世聞名的作品。
想想我自己,生活和學習條件這么好,我缺乏的就是貝多芬的毅力和頑強的精神。我明白了:只要有付出,就會有收獲。我會像貝多芬那樣努力的。
☆ 好詞:
情緒高昂 滿心羞愧 過度揮霍 熱情洋溢 出乎意料 深惡痛絕 隨之而來 迂腐
無可置疑 貧病交加 清淡恬靜 嬉笑怒罵 禁錮 睥睨 席卷而來 深邃
☆ 好句:
使人得到幸福的是美德而不是金錢。
利用寒假的時間,我讀了一本課外書,叫《滿滿的正能量—讓我心態更積極的做事》。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故事是《鳥兒學做巢》,講的是:在一座大森林里,住著許多鳥兒,每天刮風下雨,鳥兒們都會羨慕喜鵲的巢,它不僅實用,還很美麗。鳥兒們都想向喜鵲學做巢。喜鵲答應了,讓他們先看自己做一遍。
畫眉、烏鴉、麻雀都沒有認真學習做巢,只學了一部分就以為自己會做巢了,就半途而廢,匆匆飛回去筑巢了。還有兩只斑鳩在旁邊又吵又鬧,根本不愿意學。所以,它們的巢都毛毛糙糙、非常簡陋、亂七八糟、既不擋風遮雨,也不舒適美觀。只有燕子從頭到尾一直認認真真的學,沒有半途而廢,才學到了筑巢的本領。所以,它的巢既能擋風遮雨,而且舒適美觀。
讀了這個故事,我明白了:學習要付出辛苦,不能自滿,不要驕傲,更不能偷懶。要始終以虛心的態度,耐心地從頭到尾認認真真地學,才能學到真本領。如果只求一知半解,剛學到一點兒知識就覺得了不起,那是永遠不會成功的。
其實,在我們身邊,也有一些像斑鳩、畫眉、烏鴉和麻雀這類的人,他們也會樹立目標和理想獲得成功,但在學習的過程中有的偷懶不想學,有淺嘗輒止,沒學到多少東西,就滿足了,認為自己什么都會了。等真要用到知識時,才發現自己只學會了一點點,離目標的實現還遠的很呢。
所以,做事一定要有始有終,堅持不懈才能成功。
讀完《偉人的青少年時代——孫中山》這本書,我深有感觸,孫爺爺的一生都在帶領中國人民從黑暗走向光明而努力著。他一生雖坎坷卻是偉大的,是有價值的一生。文中《最悲壯的起義》這個故事最讓我難以忘懷,他讓我看到孫爺爺的執著與矢志不渝的精神。
孫爺爺和幾名同盟會骨干經過商議,最后經過一致同意,決定在廣州起義。4月13日,起義在周密的計劃下開始了,由于內奸的泄露,計劃只好推辭幾天,就在這時清軍大部隊援增,以軍萬難取勝。在這樣的情況之下,黃興是以軍的最高指揮,他不服率領敢死隊傾巢而出,4月27日下午,黃興的大部隊攻進總督衙門,可進了大門才發現里面空空如也,方知中計。這是的清軍兩面夾攻,以軍幾乎成了甕中捉鱉,最后幾乎全軍覆沒,以以軍的徹底失敗而告終。讀完故事,我深深感嘆,一步走錯,全盤皆輸。但在嘆息的同時我更被他們的英勇斗志所感染,雖然起義沒有勝利,他們的膽識難道不讓人欽佩嗎?
讀了《最悲壯的起義》故事,讓我看到了當時社會的黑暗與腐敗,更讓我了感受到了革命者的英勇,它讓我明白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無數個像孫爺爺這樣的革命者為國捐軀得來的。我們只有好好學習才無愧他們的英魂,努力吧,不要讓我們的人民再任人蹂躪,任人宰割!我們是祖國的接班人,有責任把我們的國家建設得越來越強大,讓我們的人民幸福、安康!
這天,我懷著崇敬的心情,翻開了這本《偉人少年的故事——孫中山》,如饑似渴地閱讀起來。書中那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故事深深地打動了我,使得孫中山這個形象在我心中變得神圣而不可侵犯。
這本書主要講了歷史偉人孫中山雖然出生在一個貧苦的農家小院,但少年時期的他發奮讀書,立志報國。他從六歲起,就經常跟隨姐姐上山砍柴草,去池塘邊撈豬飼料。年紀稍大,便下田除草、排水、放牛;有時還跟外祖父出海。貧困而勤勞的生活,使他懂得了中國勞動人民的苦難。正是這些,才造就了孫中山立志報國的信念。
看到這些,我真為自己感到愧疚。同樣是少年,孫中山過著那種艱苦的生活,而我卻生活在“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環境中,卻還嫌不夠,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呀。如果我到孫中山的那個年代去生活,一定會叫苦連天的。可是,即使生活在那種環境中,孫中山還是不忘發奮讀書,以至于他最后終于圓了他的心愿。再看看我吧,雖然家里堆滿了書,可我基本上沒幾本是看過的,就算有時會看一會,也是被逼無奈。比起孫中山來,我真是差遠了。
《 偉人少年的故事——孫中山》這本書真讓我受益匪淺。我暗下決心﹕處在童年時期的我要學習孫中山孜孜不倦讀書的習慣,到青年時代,我要學習他愛國的情感,長大了,我也要像他那樣做一名祖國的棟梁之材,報效祖國!
暑假里,我讀了一本叫《藍鯨的眼睛》的書,這則故事像有力的胳膊,將我拉進了這場無私奉獻的盛宴。
小女孩的眼睛一天不如一天,年輕人為了小女孩的眼睛,便冒險挖掉了藍鯨的眼睛,因為藍鯨的眼睛是靈魂之光。小女孩的眼睛亮了,可藍鯨的憤怒涌向心頭,開始瘋狂報復漁民,年輕人為了平息藍鯨的憤怒,在藍鯨的面前自殺了。我感動極了,心里十分敬佩年輕人,他勇敢,又擔當,藍鯨報復漁民時,他挺身而出,平息了藍鯨的憤怒。后來藍鯨不在報復漁民,而且還將自己的眼睛獻給了小女孩,藍鯨的包容,寬恕以及無私奉獻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這本書里,《長頭發獅子》這篇故事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故事中的小獅子不顧一切將自己的頭發剪下來,做成棉衣給大家穿,最后,自己卻被凍倒了,他樂于助人,舍己為人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它是我們的榜樣,我們在生活中也要多多幫助他人。
來吧,在別人困難時,去幫助別人。用你那無私奉獻的胸膛!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