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25
這是參觀碑林書畫展作文600字,是優秀的精選作文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今天我和爸爸一起去碑林博物館,參觀了碑林的書畫展。
剛走進館內,我就聞到了一股墨香味,定睛一看,原來是一位慈眉善目老爺爺在那里寫字,望著那工整的八個字------有容乃大,海納百川。我心里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因為那實在是太規范太整齊了。我望著那八個字出神,老爺爺笑呵呵地問我:“小朋友,你幾歲了?”我回答道:“我今年10歲了,上四年級。”就這樣你一言我一語地,我跟老爺爺攀談起來。老爺爺告訴我書法是由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一直演變到楷體,書法是中國漢字特有的一種傳統藝術,老爺爺問我有沒有興趣跟他學書法,我點頭如搗蒜,愉快地答應了。老爺爺先教我認識了筆墨紙硯,告訴我十一收假之后給他打電話。時間不知不覺過了很久,我又和爸爸繼續往里走。
我看到了王羲之、顏真卿、蘇東坡等名人的字,知道了漢字有五種書體: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其中草書代表為顏真卿的肚痛貼,乍一看名字我覺得很好笑,走上前一看,只見肚痛貼上的字跡“亂七八糟”,講解員阿姨告訴我,因為顏真卿當時肚子很痛,所以寫出來了這樣的草書。后來我看到了大詩人蘇東坡的字跡,那字只能用大大方方、整整齊齊來形容了。我想不懂為什么兩種字跡有如此大的差別,后來才知道,原來蘇東坡寫的是楷書。
看了這么多大師的真跡,讓我深知,練好書法很不容易,只有經過反復的練習才能是自己的書法變得出神入化。一幅幅無與倫比的書法背后,是他們流下的無人能及的汗水,是他們艱辛付出才有他們今日輝煌之作。我暗自下了決心:在以后學習中,一定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今天,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參觀了碑林博物館,它坐落在書院門一座古色古香的街上,碑林博物館有著600多年的歷史,有著4000余件石碑,因此有著中國書法和石刻藝術寶庫之稱。
進了碑林博物館,首先映入眼簾的一塊很大的石碑是唐朝皇帝李世民寫的字,字體很大、很豪放,不像漢朝的字很細、很秀氣,雖然這些字很大,但是有一面上面刻的字很小是楷書,其他三面寫的字都是瑤書,這個石碑上的碑額上的裝飾很華麗,上面刻著一條條青龍,因為這個上面刻的字是皇帝寫的字。在博物館里不光有李世民的字,還有王羲之、柳宗元、顏真卿、蘇東坡……等許多名人的字,在王羲之死后的200多年,唐朝要刻一個名叫蘭亭序的石碑,蘭亭序是王羲之寫的,可是當時他已經去世了,唐朝就開始向民間各地搜集他的字,并且花重金收集,因此“一字值千金”就這樣流傳下來。
在往后走,我們來到了一個展廳內,這個展廳有很多石頭做的雕像,都是些十分巨大的猛獸,因為古代人很迷信,皇帝死了以后就要把這些放在他的墳墓前來保護他的墳墓。在這個展廳內,還有6幅雕像都刻得是馬,其中有兩副雕像是復制品,我最喜歡的一匹叫做白提烏。
參觀完碑林博物館,我學到了很多知識,也知道很多書法家,覺得刻在這里的字很漂亮,我以后也要好好練字。
西安碑林博物館院里古樹參天,牌坊、孔廟、碑亭等建筑都是古色古香,很有歷史厚重感。
碑林博物館陳列有從漢到清的各代碑石、墓志共一千多塊,我非常震撼。這里的石碑能保存得如此之好、年代之久遠,真不愧是“碑石之林,書法之魂”。
據介紹,《開成石經》是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它包括《周易》、《尚書》、《詩經》、《禮記》、《春秋左氏傳》、《論語》、《孝經》、《爾雅》等12部中國歷史上最經典的必讀經書。唐朝時為了避免傳抄時出現錯誤,所以刻石經為范本,作為校對的標準。《開成石經》共14石,228面,650252字,是我國自東漢以來保存最完整的一部。
第三陳列室石碑匯集歷代著名書法家的手跡。我才學習書法不久,練習的是楷書,聽說書法家歐陽詢楷書法度嚴謹,筆力險峻,無人可敵,被稱之為唐人楷書第一。《皇甫誕碑》等聞名于世,碑林就有《皇甫誕碑》等作品。我在書法家歐陽詢的手跡前駐步不前,仔細地端詳字的架構和筆畫特點,學習歐陽詢楷書的精妙之處。
人們都說,只有到碑林才能看到真正的歷史記載,才能感受中華文化的悠久綿長。可我才小學生,沒有豐富的歷史、文學知識,感受還不很深刻,還需要繼續努力學習,才可能有大家那樣的感受吧。
10月7日,我和爸爸媽媽來到了我期盼已久的碑林博物館。它坐落在一條古色古香的小街上。到了碑林的門口,我就迫不及待地跑進了碑林博物館。
現在我給大家介紹一下碑林吧:它由碑林、石刻藝術和文物展覽三部分組成,共12個展室,碑室7座、碑廊8座、碑亭8座,最有名的是它里面的石碑作品,上面刻的碑文各個都遠近馳名。其中我最喜歡歐陽詢的《皇甫誕碑》,下面由我來給你們講解一下這個碑文。歐陽詢用了23年完成了《皇甫誕碑》。我為什么喜歡這個碑文呢?因為他寫出來的字剛勁有力,從碑文上都可以看出來歐陽詢寫字時態度非常端正。聽導游姐姐說這個碑文有28行,一行59字,書法用筆、結構和字形具有北齊風格,骨氣勁峭。很可惜的是,碑文早已殘缺不全,聽說碑文在明朝已斷為兩截。
時間如流水,很快我們就游完了碑林。在我的腦海中,不停的回憶著各種各樣的碑文,我暗暗下決心,決定練好書法將來成為有名的書法師。
10月5日下午,我和爸爸媽媽一起游覽了西安碑林博物館,感受了書法藝術的魅力。
西安碑林博物館共有七個碑石陳列室,每一個室都有不同的主題,陳列著不同的碑石。有些石碑呈長方形;有的是豎長方形,頂端還雕刻著精美的圖案或花紋;還有比較特別的棱柱體形狀。為了保護這些石碑上的文字,大多數都被玻璃罩住了。因為年代久遠,游人眾多,很多文字已經被抹平或者損毀,看不清楚了,真是遺憾啊。
這么多室中,我更喜歡第三室。第三室主要陳列的是各種書體的珍貴石碑。有篆書《美原神泉詩序碑》;有隸書《熹平石經》殘石;還有草書《懷素千字文》等等馳名中外的書法碑文。這里面我最喜歡的就是這塊《熹平石經》殘石了。這塊碑被破壞的很嚴重,從背面還能看到膠粘住的痕跡。雖然被玻璃罩住了,無法觸摸,但石碑上的文字挺拔、秀麗,又很整齊,極有氣勢,漂亮極了。石碑的頂端刻著15個大字,豐滿流暢,雄渾有力,我覺得在寫的時候一定用了不少力氣吧!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尤其是像我一樣的小學生,都趴在玻璃上,認真地感受著我國書法藝術的無窮魅力。我們一定要保護好這些石碑,讓書法藝術的魅力一直流傳下去。
參觀碑林,讓我在書法藝術的海洋中遨游,既增長了知識又開拓了視野,這里真是一個好地方。
國慶長假,爸爸媽媽帶著我來到了書法藝術寶庫——西安碑林。它始建于北宋元祐二年(1087),距今已有930年的悠久歷史,以碑石薈萃而著稱。碑林館藏宏富,總藏石4000余方,碑石時代序列完整,被譽為“歷史文化的寶庫,書法藝術的殿堂”。碑刻的種類齊全,書體完備,真草篆隸行均有,居中國古代碑石收藏之冠。
當我面對一件件書法名作,講解者清脆的聲調會幫你更深刻地理解原作的精神;走在古代碑碣刻石之間,講解者郎朗的誦讀聲,會引發內心的懷古幽思。觀賞一件件碑刻碣石,聽著講解就像聆聽一場精彩的演說,聽那些關于哲思、書法、博物一系列娓娓動聽的故事。面對豐碑碣石,仿佛與古人對話,與先賢交流,如同一樹花,增一瓣香,潤一片心,使人們的視野愈加開闊,想象更加豐富斑斕。它展現的不僅是古與今的融合,師與生的融洽,更是心與神的融匯,思與行的融化。
碑林,中華文明的寄托!我愛碑林,我愛我的祖國!
今天早上我們小隊組織我們到碑林博物館參觀。
我們進去之后先參觀了景云鐘,它重達6噸,是公元711年完成的,距今快1300的歷史,上面還有一些動物的圖案和字,可惜印刷不上去,所以是刻的。我們走著走著看見了寫有(【林碑】)兩個大字,這時我就奇怪了,心想:不是碑林嗎?怎么又變成林碑了?正當我奇怪的時候老媽好像看出了我的心事,于是說:“古代人一般都是從右往左念得,”噢我們白了,我又從右往左念了念對了。”這時我仔細看又看見碑字少了一(丿),講解員講解道:“因為古代一個將軍在戰場上丟了自己心愛的頭盔,所以就在這石碑上少寫了一撇。”我們往里一看怎么立著一塊大石頭?這時講解員講解道:“這是《石臺孝經》,它是李隆基寫的,而且是空心的!”我們往前走了一段路來到了一棟房子,房子里有好多好多的石碑,我們先看了同州三藏圣教序碑、多寶塔感應碑這兩個碑而且都是顏真卿寫的,多寶塔感應碑是楷書的典范人稱“學書先學楷,學楷先學顏,學顏先學多寶塔”。我們又去看了關帝詩竹碑,我們第一眼只看見兩根竹子,第二眼才看見了少數的竹子“偽裝”成的漢字,最后講解員一一把那些字都給講解出來了。講解員又說:“其實這是一首詩!”
關帝詩竹
不謝東君意,
丹青獨立名。
莫嫌孤葉淡,
終久不凋零。
這次活動讓我知道了,歷史的永久性,而且還讓我學到了一首詩,收獲可真大呀!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