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22
這是大班優質課教案一等獎優秀,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1.學習如何運用白描和擬人的手法來描繪小溪與森林的各種意象。
2.能夠正確流暢地朗讀課文,品味語言。學習本文情景交融、一氣呵成的寫作特色。
3.理解領悟小溪所顯示出的生命力量,理解作者的人生信念。
【教學重難點】
1.如何理解小溪與其他各種意象的象征意義。在反復誦讀中,能夠重點領略小溪所顯示出的生命力量和大自然意象的含義,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脈絡,理解作者的人生信念。
2.重點領略大自然的紛繁多樣和小溪所顯示的生命力。如何理解作者在字里行間所蘊含的人生理想與追求。
【課時安排】二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播放畫面,激情導入
(播放有關小溪的畫面。)
自然界中的一切無不都在向我們預示著什么:高山無語,顯示出自己的沉穩偉岸;碧海揚波,顯示出自己的磅礴浩大;流云變遷,顯示出自己的紛繁多樣。大家看看畫面上的小溪,脈脈細流,無聲無息,卻一往無前,這是不是也象征著一種精神?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前蘇聯作家普里什文的一篇詩體隨筆——《林中小溪》,看看在作者的筆下,小溪又象征著什么。
二、簡介作者,了解文體
(學生交流課前預習,介紹作者。)
教師補充:
米哈依爾米哈依洛維奇普里什文(1873—1954),前蘇聯作家。1897年因參加馬克思革命小組活動被捕入獄。刑滿后,去德國萊比錫大學學習農藝,學成后歸國,在莫斯科附近當農藝師,寫過《大田作物與蔬菜作物的馬鈴薯》等專業著作。1907年,發表文學處女作《在鳥不受驚的地方》一舉成名。他的作品主要是通過對大自然的詩一般的感受,展示人的精神生活,歌頌人的創造力。主要作品收入《普里什文文集》(八卷本)。
關于詩體隨筆,普里什文發表過自己的見解,他說:“所謂隨筆,我們以為是作家以他獨特的態度處理他的材料,借以抒發情懷而創作的作品。”
三、整體感知,梳理歸納
1.教師配樂朗讀,聽后學生相互交流,談談對本文的感受。
要求:把自己感興趣的文句畫出來,在書上寫出自己的感悟體會。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找出文中自己認為優美或含義深刻的語句。把自己喜歡的段落多朗讀幾遍。
3.請同學來朗誦課文,其他同學注意聽評。
調動學生朗誦熱情,邊讀邊評。學生多次朗讀,反復吟誦,目的是強化對課文內容的整體感知。
4.梳理,歸納:
(學生讀書、梳理、思考。)
(1)為什么作者在文中反復提到“障礙”一詞?你如何理解?
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找出含有“障礙”一詞的句子,在認真閱讀的基礎上,整體感知,探討歸納,明確:“障礙”一詞借指生活中遇到的種種困難;溪流前進中有分有合,但始終向著共同目標前進,生活同樣也是如此;溪流在前進中越過障礙,要蓄積力量,堅持到底,人生也是如此,要有毅力,對待困難要想方設法地去克服。
(2)畫出文中描寫小溪擬人的句子,并思考這象征著什么。
明確:課文中有很多地方都把小溪當作人來寫,比如“仿佛在避免不了的一場搏斗中收緊肌肉一樣”、“小溪毫不吝嗇地將它灌滿水,并繼續前行,而留下那水塘過它自己的日子”等,這些句子用擬人的手法,把小溪寫得很活潑,而且帶有人的思想感情。
(3)通過上面的分析,請同學們結合全文來概括一下“小溪”身上所蘊含的精神。
學生討論后明確:小溪具有頑強樂觀,不畏艱險,努力奮斗,積極進取的精神。
(4)小溪在林中沖破重重障礙后又奮然前行,這和人生的道路有什么相似之處?
明確:小溪在與障礙搏斗中創造了時間和生活。人生也是如此,如果平平坦坦,沒有遇到什么困難,同樣不會有真正意義上的生活和時間;溪流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創造了美好的生活,我們的人生道路,也如同小溪,在奮斗后也會同樣流入心靈的彼岸。
(5)作者想借小溪在林中沖破重重障礙的描寫表達自己的什么人生感悟?
明確:作者認為生活本身就充滿艱難困苦的,每個人都是為戰勝困難而生,沒有同困難作斗爭的人生是沒有意義的人生。
(學生能說出作者的寓意即可。指導學生在分析語言的含義上聯系生活現實。)
(6)作者除了描寫小溪外,還描寫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的描寫有什么特點?
(同桌相互討論回答,教師補充訂正。)
明確:除小溪外,還寫了春花、春草、春芽;還有水上漂浮的云彩和白楊的種子;還有灰雀、燕雀、杜鵑,各種各樣的昆蟲以及花草樹木的混合味,作者把它們當作有感情、有靈魂、有人格精神的人來表現。這些意象描寫運用白描的手法, 在文中起到一種渲染襯托的作用。
四、歸納拓展
1.作者通過對小溪流過森林全程中表現出來的沖決一切障礙、非到達自由水域不可的頑強精神的描寫,透露了融入自然、親和自然的感情,表現出自己的生活信念和人生理想。
2.課下收集有關普里什文生活和創作經歷與作品特點的資料。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在上一節課,我們通過研究學習,明白了在普里什文的筆下小溪具備的精神與品質,這一節我們繼續來品味本文的語言特點與了解普里什文的思想世界。請同學們想一想,為什么在他的筆下能有這樣的人生感悟。
二、品味感悟
1.找一找,品一品。
(1)把你認為優美的語句畫出來,并說出你認為它優美的原因。
(2)組織學生討論交流,肯定學生的發現與感悟。目的是讓學生與文本對話,學習本文樸實無華卻充滿靈性的語言。
討論并明確:本文的語言活潑自然,帶有作者的個性特征:第一,帶有口語色彩。就像是和你對話似的。比如文章的開頭部分,就像是和一個相識已久的朋友談話,沒有一點做作。第二,直接現實性。高爾基說過,普里什文有“一支生花的妙筆,善于將普普通通的詞匯靈活地搭配起來進行描寫,一切都具有觸摸得到的可感性”。比如他寫水急,并不滿足于湍急、奔流等一類泛泛的字眼,而是把它活化,寫它的情態變化,“水遇到一個又一個障礙,卻毫不在乎,它只是聚集為一股股水流,仿佛在避免不了的一場搏斗中收緊肌肉一樣”,先寫溪水的心態——滿不在乎,再寫它的變化,最后再作比擬。第三,睿智、深沉,字里行間不時透露出靈氣。
2.想一想,談一談。
(1)請同學們結合自己收集的有關普里什文生活資料,想一想,為什么普里什文的文筆這樣清新流暢而又寓含著自然的氣息?
(2)啟發學生結合普里什文的生活經歷來談。
教師點撥后歸納:作為林學家,長期生活在森林里是相當孤獨的,但他能夠仔細觀察生活的原生態,用心與自然對話,在自然中找到對人生的理解與感悟。他的語言含著泥土的芳香與自然的氣味,令人頓悟,開人心智。
3.悟一悟,練一練。
(1)在作者的筆下,小溪已經成為心靈的物化。請大家聯系自己的生活世界,選一種物象,寫出自己對人生的感悟。可自選一種物象,也可參考以下物象:
大海 高山 沙漠 露水
(2)學生感悟、練習。
(3)師生互評。
三、歸納總結
通過這兩節課的學習,我們可以學習到:
(1)本文情景交融,由景生情,由情而悟,一氣呵成,每一種感悟都是由特定的情景暗示出來的。
(2)語言優美,運用白描的手法,字里行間洋溢著對大自然的熱愛,對小溪和森林的贊美。
(3)表現了作者的人生信念與精神追求。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學習擬人手法的運用;體會本文生動的語言;
(2)學習以自我感情變化和思想的深化為線索的寫法;理解情景相生,由情而悟的特點,找出感悟和情景間的對應關系;
2、過程與方法
(1)吟哦諷誦。本文文意淺白,幾乎沒有生僻詞語,生動精妙的語言要靠多讀去體會。
(2)設身處地設置情境,親身感受。可通過音樂欣賞、畫面欣賞甚至將自己置身于真實的林間小溪旁,去聽、去看、去切身體會自然美,去感受水流帶給我們的生命的啟迪。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領略大自然的美和小溪所顯示出的生命力量,堅定生活信念和人生理想。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
文章精美的語言;擬人手法的運用;白描的手法
2、難點
某些場景的象征意義;貫穿始終的作者心理的感悟。
三、課時安排
2課時
四、教與學互動設計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教師介紹“班得瑞”樂園的《仙境》、《寂靜山林》。
有人這樣評價“班得瑞”的音樂:“當演奏聲響起,四下空間便隨著你的心事起伏微妙地變化。空氣變輕了,往事變近了,長久貼在心上的憂傷如今變得連自己也訕笑了。”現在就讓我們來欣賞《寂靜山林》,聽一聽來自原始森林的聲音。
2、學生欣賞《寂靜山林》音樂帶,談自己的感受。
【提示】《寂靜山林》音樂帶中,有來自歐洲原始森林的風聲、鳥鳴和林間溪流的水聲。學生一定會沉醉其中,有所感動。
優美的文字同樣能再現山水的美麗,同樣能引起所無盡的遐想,這節課,就讓我們和普里什文一起,走近林中小溪。
(二)自讀自測,整體把握
1、指導學生積累詞語
顫動(chàn)潺潺(chán)漣漪(yī)粼粼(lín)分道揚鑣(biāo)
干涸(hé)簌簌(sù)愜意(qiè)車轍(zhé)翩翩起舞(piān)
漣漪:細小的波紋。
縈繞:纏繞回旋。
干涸:(河道、池塘等)沒有水。
2、了解作者和他的札記。
普里什文是一位出色的農藝師,豐富的林學知識幫助他讀懂自然界這本大書;他又是一位長期以俄羅斯高加索林區為創作基地,以森林地帶大自然美麗風光為表現對象的作家。他的許多札記是坐在林區的樹樁上寫的,抒發了對自然和俄羅斯祖國的熱愛之情。
3、整體感知
指名學生配樂朗讀課文。其他同學注意聽,完成下列要求:
①說說他讀得好在哪里?有什么不足?
②劃出你認為用得準確生動的詞語。
(三)互學互助,解讀探究
1、我來評價
【學生活動】評價課文朗讀的情況,指出優缺點。
【提示】這是一項開放性的設計。學生要學會肯定他人朗讀的優點,也要學會指出不足。主要從字音的正誤、停頓的把握、語速的快慢、感情是自得體等方面進行評價。如有不足之處,請發言的同學再讀,其余同學仍可再評價。
2、我來推薦。
【學生活動】推薦自己圈點的生動準確的詞語,說說推薦的理由。
【提示】這同樣是一道開放性的設計。可讓學生結合上下文揣摩詞語的語境義,也可讓學生進行改換比較,區別優劣,體會詞語為什么準確生動。
3、我來欣賞。
【學生活動】找出文中的比喻句、擬人句,舉例說說運用該修辭手法的好處。
【點撥】擬人句:
①水遇到一個又一個障礙,卻毫不在乎……
②如果遇到大的障礙,水就嘟嘟噥噥地仿佛表示不滿……
③每一條小溪都深信自己會到達自由的水域……
④許多支有力的水流都流到了一起,匯合成了一股大的水流,彼此間又說話又呼喚…
⑤當春天的小溪還沒有干涸的時候,水總是不倦地反復說著:“我們早晚會流入大洋……。”
比喻句:
①太陽所反映的水上漣漪的影子,像輕煙似的總在樹上和青草上晃動著。
②有一棵大灌木被冬雪壓彎了,現在有許多枝條垂掛到小溪中,煞像一只大蜘蛛……
③小溪在搏斗中竭盡力量,溪中一股股水流像肌肉似的扭動著……
④這兒水中躥出了第一朵小黃花,還有像蜂房似的一片青蛙卵,已經相當成熟了…
(四)課內小結
本課時的主要內容是感知課文語言的優美。文中運用了大量準確生動的詞語,運用了許多形象美妙的比喻句、擬人句。在反復的誦讀中,學生必能初步體會作者融入自然、親和自然的情趣。體味出作者對自然,尤其對小溪的喜愛。
(五)課堂作業
夯實基礎
1、給加點字注音。
顫動()潺潺()漣漪()粼粼()分道揚鑣()
干涸()簌簌()愜意()車轍()翩翩起舞()
2、選出字形全部正確的一組()
A、百花爭艷夢魂瑩繞紋絲不動枝條繁茂
B、毫不在乎不甘示弱瀕瀕點頭不明不白
C、覺得乏味陽光和煦另覓路徑艷陽朗照
D、收緊肌肉淙淙聲響嘟嘟濃濃不甘寂寞
3、填空。
(1)《林中小溪》選自《》,作者是(國別)作家(人名)。
(2)小溪流經樹林的全過程,是一條充滿的道路,就由此而被創造出來。搏斗持續不斷,和就在這持續不斷中形成。
是的,要是每一步沒有這些,水就會立刻流走了,也就根本不會有和了……
能力提升
4、仿照例句按要求造句。
(1)太陽所反映的水上漣漪的影子,像輕煙似的總在樹上和青草上晃動著。(比喻句)
(2)一股股水流在兩岸緊夾中奮力前進,彼此呼喚,說著“早晚”二字。(擬人句)
教學目標:
1、在誦讀中,領略大自然的美和小溪所顯示出的生命力量,把握作者的思
想感情脈絡,理解作者的人生信念。
2、學習由景生情,由情而悟,一氣呵成的寫作方法。找出眼前景與人生感悟兩者之間的對應關系。
3、體會文中蘊含深刻的語言,領悟作者是怎樣化身為小溪去體察的。
4、反復閱讀,進一步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并能有自己獨特的評價。
重點分析:
1、領略大自然的美和小溪所顯示的生命力。
2、在情景交融中感悟作者的人生信念。
難點分析:
1、理解作者的生活信念和人生理想。
教時安排:
二教時
教前準備:
1、讀課文,用圖示法標繪出小溪的流程及沿途的景象。
2、收集有關作者的資料,了解作者的文學風格。
教學思路:
一、導課激趣
指名背誦《鼎湖山聽泉》中,自己所喜歡的精彩文段。美麗奇幻的自然風光不僅可以給我們以美的享受,而且還可以給我們以深刻的人生啟迪和感悟。前蘇聯著名作家普里什文的散文《林中小溪》通過對自然美的描繪,表現了自己的生活信念和人生理想。
二、檢查預習
1、投影出示生字詞,指名認讀。
2、指名分段朗讀課文。其余同學拿出所畫的圖示,靜心聆聽,讓自己雖作者的文筆,一起沿小溪而行。
三、理清思路
聽了同學的朗讀,請對照自己所畫的圖示說一說小溪流經了哪些地方?沿途有怎樣的景象?
【云杉樹根——又淺又闊的地方,狹窄的深水道——靜靜的漩渦(一顆倒樹、幾只小甲蟲),水流匯聚(黃色花蕾,)——一棵樹,溪流中的小草——一片寬闊的洼地(大灌木、云杉和白楊的種子)——兩岸緊夾之中——圓形的水灣——寧靜的地方——小白楊樹林,懸崖落下——沖刷百年云杉——空地(小黃花、青蛙卵、蒼蠅、小甲蟲、姬蜂、黑星黃粉蝶)——分流匯合】
四、研讀賞析
1、隨著這條林間小溪一路流淌,我們對這條小溪已經有了一個較為清晰地認識。請同學們說一說你對這條小溪的認識如何,并結合具體文句談談看法。
自信執著:每一條小溪都深信自己會到達自由的水域,即使遇上額爾布魯士峰一樣的山,也會將它劈開;水總是不倦地反復說著:“我們早晚會流入大洋”。
堅強勇敢:沖著樹根潺潺鳴響;在避免不了的一場搏斗中收緊肌肉;小溪流經樹林的全程,是一條充滿持續搏斗的道路;匯合起來,全力沖擊著被百年云杉的許多粗壯樹根所加固的陡岸。一顆巨大的百年云杉,被小溪沖倒。
樂觀積極:就讓路途當中出現阻塞吧,讓它出現好了,有了障礙,才有生活;
不貪享受: 小溪毫不吝嗇地將它灌滿水,并繼續前行;
2、在小溪流經的途中,是不是所有的事物都像它一樣的積極樂觀執著和堅定呢?那么它們又是怎樣的呢?說說你這樣認為的理由。
(凝滯的、安與平淡地、喪失激情的)
(化為水塘的洼地、被冬雪壓彎了的大灌木的枝條、漂在水中的樹種、困在水灣中的小狗魚、被瀑流沖歪的小白楊等等。)
3、通過小溪這一路的流程,結合上面同學們的解讀,請說一說你從這條小溪身上獲得了怎樣的啟示?
①生命歷程中,總會有這樣那樣的困難和障礙。②戰勝困難要有信心和毅力。③人生奮斗要有遠大的終極的目標。④人要積極迎接挑戰。⑤所有的道路最終都是為了到達終極的目標。等等
4、隨著小溪我們不僅進行了一次自然自旅,而且還進行了一次心靈之旅。在這次旅行中,同學們獲得了豐富而深刻的感受。那么,作者此時的內心情感是否也和我們一樣呢?請同學們大聲齊讀第33——34段。
要理解這里作者的心理情感,我們有必要了解一下作者的背景:普里什文前蘇聯農藝家、作家,長期生活在俄羅斯高加索林區,長期的森林生活是極為孤獨的。結合背景同學討論。
(現在作者在解讀自然中獲得了對生命的思考,領略到幸福的所在,從而找回了自己。就像那奔騰的小溪,最終到達了大洋。)
五、品讀感悟
自由選讀你最喜歡的文段。在誦讀中,表現出你的理解和情感。
六、課外練筆
自然給我們的啟迪真是太多太多了。融入自然、感受自然,去獲取人生的感悟和理想。課外,仔細用心觀察大自然,自然的景致給你的啟迪感悟和體會,用文字表現出來。
【教學總結】
《林中小溪》,文章語言充滿詩意,既不乏優美,又蘊含深刻的哲理,很有詩的味道。語文學習從一定意義上說是對生活的體驗。在第一課時里,我安排學生初讀課文,理解詞語,正確流利朗讀課文,感知內容,但感覺是不理想的。學生沒有興趣,課堂的氛圍是沉悶。
我想主要的原因應該是:我預設的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學習需求不吻合。我預設的教學目標是:1、了解課文各自然段的意思,大概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2、理解部分詞語的意思。3、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第一、從學生的學情以及表現出來的狀態來看,了解課文的大意,掌握分段的技巧,他們是不感興趣的。因為之前不少課的第一課時,我基本上也在側重這方面的訓練,所以在教學內容和方法上都沒有新鮮感。而且我也相信大部分同學都已具備這樣的能力。可我總是不放心,還在反復練習,學生當然沒積極性了!
第二、在上課的引入環節,課堂上就讓同學們談一下閱讀感受,體現閱讀感受的多元性。通過這個環節,同學們對小溪有大概的了解。再把視線轉向文章中其他事物的描寫,由此來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與層次安排。到此感覺對文章的理解還不夠深刻,又讓學生帶著這樣的疑問去自讀了一遍課文。然后又按照自己預設的教學思路,讓學生讀生字、讀詞語、讀自然段,并概括段意和主要內容。這樣的做法,置學生的需求于不顧,機械地照搬教案,我想學生一定覺得這樣的課堂對他們是沒有吸引力的。
看來我們的教學設計也不能粗心。作為老師,不能認為:在課堂上不就是學學生字、讀讀詞語、讀熟課文,對課文有整體的了解就行。其實不然,我們的教學,教師也必須了解清楚,學生的閱讀需求是什么,哪些需求是可以為學生解決的。千萬要避免,調動了學生的閱讀興趣,但又滿足不了他們的渴求,這是很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的。其次還要思考,哪些知識、技能是教師想給學生的,而這些知識、技能,學生是不是已經掌握了,或掌握了多少?在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是否適合進行這方面的訓練。如果適合,怎樣訓練?訓練到什么樣的程度?這些問題都應該認真地考慮清楚。
總之,一篇課文的教學設計要綜合學生的學情、課文的特點、單元的訓練點等多方面的因素。讓我們的教學設計與生成達到最佳的效果
教學內容:《林中小溪》
教學目標
1、繼續訓練吟哦諷誦的讀書方法,學會通過朗讀加深對文章的理解,深入體味
作者的情感,并有所感悟。
2、整體感知小溪流向大海的過程,體會情與景交融的美好境界。
3、感受小溪的情感與精神世界,感受小溪的形象,并從中得到有益的人生啟發。
4、吟哦諷誦,把握作者的寫作意圖,理解文章的主旨。
第一課時
教學重點:
1、領略大自然的美和小溪所顯示的生命力量,理解作者的人生信念。
2、欣賞文章由景而情,由情而悟,一氣呵成的寫作特色。
3、用白描和擬人的手法表現小溪和森林之美,領會作者是怎樣化身小溪去體察的。
教學過程:
課前先學:
1、閱讀全文,了解作者寫林中小溪主要寫了什么,是從什么角度寫的?
2、文中的景色描寫形象如畫,抒發的情感激昂而深刻,請選取某些片段吟哦諷誦,認真體會、感悟。
口語訓練:搜集、篩選、組合材料,寫一段介紹家鄉的風景、特產、風俗、民情的話,在課前讀給大家聽(鼓勵脫稿)
導學讀標:
1、能夠正確、流暢而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能夠運用吟哦諷誦的讀書方法,把讀、思、悟結合起來,有所收益。
3、體會文章寫景的特點,理解作者一些激情洋溢的抒情、議論性句子的含義。把文章初步讀懂。
釋疑解難:學生自由提問,教師組織學生有選擇地討論、解決。
精讀探究:教師:同學們,你們的家鄉有小溪嗎?你心目中的小溪是什么樣的呢?蘇聯作家普里什文用他那細致而飽含熱情的文筆,把大自然中森林的美和小溪的活力和展現在我們面前,他賦予了大自然以靈魂和生命,讓我們一起走進他用文字為我們編織的神奇的藝術世界吧!請同學們先講講了解作者寫林中小溪主要寫了什么,是從什么角度寫的?
(主要寫了小溪向大海奔流的過程,寫作的角度是小溪克服了重重困難終于實現了自己的目標)
教師:文中的景色描寫形象如畫,抒發的情感激昂而深刻,請選取片段吟哦諷誦,并說出自己的體會、感悟。
(教師應在學生閱讀與談感受時明確文中所反應的大自然的美和小溪所體現出來的活力和精神品質,明確文中使用的白描手法和擬人手法。這個教學環節要讓學生充分地閱讀、談論心理感受,不可匆忙揭過去。白描手法可向學生略做解釋,即抓住事物特征進行簡筆勾勒。)
拓展延伸:文中寫到了“蜂房似的一片青蛙卵”“淺藍色的蒼蠅”,你覺得這是否破壞了大自然的美?作者為什么寫這些我們習慣上覺得不潔凈的東西?
板書設計:
林中小溪
白描手法,抓住事物特征簡筆勾勒。
擬人化手法:把事物寫得富有生氣,揭示出小溪的性格特征和情感世界,更有情態美和感染力。
啟發意義(答題思路):引用原文—蘊涵哲理—生活實踐—領悟反思
第二課時
教學重點:
1、把握小溪的形象,從小溪奮斗的過程中得到有益的人生啟示。
2、吟哦諷誦部分段落,把握作者的寫作意圖,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學過程:
課前先學:
1、熟讀文章表現小溪沖破重重阻礙、奪路而出的段落;熟讀課文末尾幾段,體會“我”和小溪進行心靈對話的過程。
2、閱讀蘇雪林的《溪水》,比較二者的不同之處。
口語訓練:看課件小溪流淌的畫面,隨感而發,自由抒發對小溪的感情。
導學讀標:
1、把握小溪的形象,從小溪奮斗的過程中得到有益的人生啟示。
2、吟哦諷誦,把握作者的寫作意圖,理解文章的主旨。
釋疑解難:學生自由提問,教師組織學生有選擇地討論、解決。
精讀探究:教師:小溪在向大海奔流、進發的過程中,經歷了哪些阻礙?請把相關的話讀出來,并加以概括。并請思考:小溪憑借什么沖破了這些阻礙?)
(有云杉樹根、又淺又闊的洼地、一棵倒樹橫在溪面上……從文中得知,小溪憑借的.是:遠大的理想使它產生了巨大的動力;它對自己的能力深信不疑,充滿自信和樂觀,不斷地自我激勵;能和其他的小溪合流產生更大的力量……
(教師)你從小溪的奮斗歷程中感悟到了什么人生哲理?請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談談。
(學生可以從樹立理想、堅強意志、健康心態等方面上去探索人生之路,不設立固定答案;答題時可以只就小溪某個方面的特點進行解說,如“執著”,答題的思路是:可以從小溪從不妥協,絕不放棄中感受到他的“執著”,他越過了一道道溝坎,一棵棵傾倒的樹木,他始終樂觀,堅信自己“早晚會流入大洋”,他還學會了繞過障礙,和其他溪流合而為一,奮力前進,最終到達了目的,他的這種執著的精神是非常值得人們學習的,人們可以用自己的生活實踐去印證執著的重要性,以反思不足,激勵自我。)
拓展延伸:請認真閱讀課文最后幾段,體會“我”和小溪“心靈對話”的過程,兩個同學合作,把彼此的對話表演出來。完了老師可以采訪“我”或者小溪,請他們談談。難點是:理解“原是大地上最后一名的我,最先進入了百花爭艷的世界”的含義。
板書設計:
林中小溪
小溪 有遠大理想
有毅力
有智慧
樂觀自信
達標檢測:
一、請給下列加點字注音或者根據拼音寫出漢字:
溪水chán chán ( ) 水shān ( ) 顫動 ( )
忽閃( ) 嘟噥 ( ) 水波lín lín ( )
Lián yī ( ) 花lěi ( ) 吝嗇 ( )
枯葉 sǜ sǜ ( ) 躥出 ( ) 尋覓 ( )
二、理解下面的話的意思:
第1到3題見課文后練習三
4、當最后一滴水還沒有流完,當春天的小溪還沒有干涸的時候,水總是不倦地反復說著:“我們早晚會流進大洋。”
這里的“早晚”有什么意味?
(這里,作者用擬人化手法描寫溪水不斷地對自己說:“我們早晚會、流進大洋,表現小溪充分認識到了前進道路上的艱辛,對自己最終能夠戰勝困難,到達目的地,實現遠大理想充滿了信心,這句話同時也是對自己的鼓勵。
5、我的小溪到達了大洋。
為什么要說“我的小溪”呢?
(作者從小溪身上領悟到了人生的哲理,小溪的勇敢、執著、毅力非凡,堅定樂觀的性格是作者所追求的性格,小溪的形象也正作者心中是理想人格的寫照。)
三、閱讀蘇雪林的《溪水》,然后答題:
溪水
蘇雪林
我們攜著手走進林子,溪水漾著笑渦,似乎歡迎我們的雙影。這道溪流,本來溫柔得像少女般可愛,但不知何時流入深林,她的身體便被囚禁在重疊的濃翠中間。
早晨時她不能面向玫瑰色的朝陽微笑,夜深時不能和娟娟的月兒談心,她的明澈瑩晶的眼波,漸漸變成憂郁的深藍色,時時凄咽著的憂傷的調子,她是如何的沉悶呵!在夏天的時候。
幾番秋雨之后,溪水長了幾篙;早凋的梧楸,飛盡了翠葉;黃金色的曉霞,從杈枒樹隙里,深入溪中;潑靛的波面,便泛出彩虹似的光。
現在,水恢復從前活潑和快樂了,一面疾忙地向前走著,一面還要沿途和遇見的落葉、枯枝淘氣。
一張小小的紅葉兒,聽了狡獪的西風勸告,私下離開母親出來頑玩,直到半路上,風兒偷偷兒地溜走了,他便一跤跌在溪水里。
水是怎樣的開心呵,好將那可憐的失路的小紅葉兒,推推擠擠地推到一個漩渦里,使他滴滴溜溜地打圓轉兒;那葉向前不得,向后不能,急得幾乎哭出來;水笑嘻嘻地將手一松,他才一溜煙地逃走了。
水是這樣歡喜捉弄人的,但流到壩塘邊,她自己的魔難也來了。你記得么?壩下邊不是有許多大石頭,阻住水的去路?
水初流到石邊時,還是不經意地涎著臉撒嬌撒癡地要求石頭放行,但石頭卻像沒有耳朵似的,板著冷靜的面孔,一點兒不理。于是水開始嬌嗔起來了,拼命向石頭沖突過去;沖突激烈時,淺碧的衣裳袒開了,露出雪白的胸臂,肺葉收放,呼吸極其急促,發出怒吼的聲音來,縷縷銀絲頭發,四散飛起。
劈劈拍拍,溫柔的巴掌,盡打在石頭皺紋深陷的頰邊,——她真地怒了,不是兒戲。
誰說大石頭是始終頑固呢?巴掌來得狠了,也不得不低頭躲避。于是水安然渡過難關了。
她雖然得勝了,然而弄得異常疲倦,曳了淺碧的衣裳去時,我們還聽見她斷續的喘息聲。
我們到這樹林中來,總要到這壩塘邊參觀水石的爭執,一坐總是一兩個鐘頭。
1、《林中小溪》和《溪水》的性格上有什么相似點和不同點?請舉例說明。
(普列什文筆下的小溪充滿活力,有理想,有毅力,有智慧,樂觀自信;蘇雪林筆下的溪水活潑可愛,有點任性,不達目的不罷休)
2、本文是篇美文,語辭美、描敘美、情趣美,請任選一方面感受,加以說明。
如:“水初流到石邊時,還是不經意地涎著臉撒嬌撒癡地要求石頭放行,但石頭卻像沒有耳朵似的,板著冷靜的面孔,一點兒不理。于是水開始嬌嗔起來了,拼命向石頭沖突過去;沖突激烈時,淺碧的衣裳袒開了,露出雪白的胸臂,肺葉收放,呼吸極其急促,發出怒吼的聲音來,縷縷銀絲頭發,四散飛起。……劈劈拍拍,溫柔的巴掌,盡打在石頭皺紋深陷的頰邊,——她真地怒了,不是兒戲。”運用了擬人化手法,從“涎著臉撒嬌撒癡地要求石頭放行”到“開始嬌嗔起來了,拼命向石頭沖突”再到“劈劈拍拍,溫柔的巴掌,盡打在石頭皺紋深陷的頰邊”細膩、生動地寫出了溪水由緩到急沖擊大石的過程,充滿了趣味,給人以美的享受。
3、“我們到這樹林中來,總要到這壩塘邊參觀水石的爭執,一坐總是一兩個鐘頭。”你知道作者坐在溪邊感悟到了什么嗎?
(本題不設固定答案,只要答得合理即可,但答案必須圍繞《溪水》來組織。)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