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31
這是中學美術優質課教案一等獎,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奇妙的爬行
教材分析:
本課設計的目的是引導學生觀察爬行動物的特點,體會其美感,能夠大膽想象、創作,并充滿畫面作畫。通過看一看、說一說、議一議、畫一畫的教學環節,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體驗細微之間蘊涵的美,培養學生細致認真的作畫習慣,同時培養學生對未知世界勇于探究的精神。
教學內容與目標:
(1)顯性內容與目標:A.觀察、分析生活中爬行動物的特點并體會美感,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想象創作能力。B.了解爬行動物特點,培養學生跨學科學習的能力。C.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合作學習的能力。
(2)隱性內容與目標:A.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的情感。B.培養學生細致認真、大膽作畫的習慣。C.培養學生對未知世界勇于探究的精神。
教學重點與難點:
(1)重點: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爬行動物的習性,并發揮自己的現象能力,創作出富有情趣的、奇妙的爬行畫面。
(2)難點:如何抓住爬行動物的特點大膽表現,并充滿畫面。
學習材料:
關于奇妙的微觀世界的音像、圖片小動物(小昆蟲)的標本,動畫、作業紙。
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1.學生介紹課前收集的有關爬行動物的資料、圖片。
2.觀察、回憶不同種類爬行動物的外形特點。
欣賞爬蟲及爬行動物的錄像或圖片以及教材中的內容。
思考:
①你認識這些爬行動物嗎?
②你能給大家介紹一下它長得什么樣子嗎?
③它們給你們帶來什么樣的美感?
④你能把你看到的爬行動物畫下來嗎?
3.接龍游戲:各小組將你們觀察到的爬行動物的外貌特點畫在黑板或紙上,比一比哪個組畫得又大又美。
4.如果你是一只小爬蟲,你會爬到什么地方呢?怎么樣爬才能到達目的地呢?
(1)教師出示樹葉、木頭、石塊等模型,請學生描述或表演爬行的情景動作。
(2)啟發學生談一談爬行動物們還會碰到什么有趣的現象。
5.作業要求:
每組設計爬行動物的頭飾或服裝以及爬行的背景,可以用彩紙、報紙、彩筆等多種材料進行繪制、剪貼制作,比一比誰畫的爬行動物又大又美,設計的旅行又奇妙又有趣,最后表演《爬蟲一家的奇妙之旅》。
6.分工合作:
小組討論:誰畫頭飾、誰畫背景?每個人如何分工?
7.小組創作,教師巡視指導。
8.課后小結:
(1)以小組為單位表演,給同學們介紹奇妙的爬行。
(2)學生自評、互評。
(3)教師小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今后你還想了解哪方面的知識呢?
9.課后拓展:你掌握了哪些知識?回家后觀察身邊的爬行動物,看一看它們是怎樣生活的?如果你有興趣還可以將它們寫生下來。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實踐的操作掌握基本的泥塑、泥條盤筑等方法制作陶藝作品。提高學生的形體塑造能力。
2、通過泥塑創作活動,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思維能力、實際操作的動手能力,促進學生興趣愛好和特長的發展,提高學生的綜合藝術素養。
3、通過小組合作,培養學生合作意識、積極參加實踐活動在有限的時間內制作出一件自己滿意的陶藝作品。體會玩陶的樂趣,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和行為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在活動中讓學生放飛其創造欲,提高動手能力和審美意識,讓同學們在動手中找到童趣。
難點:學習、運用泥塑、泥條盤筑的方法制作出完美的形象,在完美的基礎上體現其設計思想,真正在制作過程中體驗創造的快樂。
教學準備:
1、教師收集學生泥塑作品。
2、布置學生到附近公共場所觀察和了解一些雕塑設計。
3、準備雕塑泥、泥塑工具、墊板,刻畫工具等。
教學設計:
一、課前組織:
學生按順序進入教室,強調一下活動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二、興趣導入:
1、創設情景:咱們看看這些小朋友在玩什么呢?
(課件:人們制作泥塑的場面)
2、交流感想:
(1)、同桌說說,看了他們的制作的情景有什么感受嗎?誰跟大家談談你的想法?
(2)、適時給予評價,并有目的地進行引導——玩泥巴真有趣
3、確定主題:(課件:電子板書《捏泥巴》)
三、欣賞感受:
1、老師匯報資料:
老師通過網絡搜集并整理了一些信息,請大家看一下。
(課件:泥塑圖片)
2、泥塑基本技法:
(1)、感受泥性,探究泥的特性。
(可塑性、結合性、收縮性、燒結性和耐高溫性。)
(2)、教師介紹塑造的五個基本方法:
如何運用基本的泥塑技法
(課件:板書揉、搓、壓、粘、捏、刻)
(3)、演示幾種泥塑基本技法
(課件:盤泥條步驟圖)
四、合作探究動手實踐:
1、想一想,玩一玩:
泥巴可以手捏成形,還可以搓泥條盤筑。
2、明確題材范圍,以組為單位分工合作。
可以自己選主題,進行創意制作。
3、學生在制作過程中,老師根據學生做的進度進行巡回指導。
4、在《泥娃娃》音樂的伴奏下,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造型表現。
五、作品展評
(1)學生互賞作品,邊看邊說出自己看了作品后的想法和感受。
(2)泥塑大賽最佳設計獎最佳超速獎
(3)拍攝作品
六、活動總結、拓展延伸
一、教學目標:
(一)看一看:體驗雨給人和動物帶來的不同感受,回憶下雨
時的場景。
(二)畫一畫:用點、線、色表達出自己對下雨時的感受。
(三)說一說:通過描繪下雨時的場景,自己對生活有什么樣
的感受。
二、教學重點、難點:
(一)用長短、粗細、疏密不同的線條以及線狀和色彩來描繪下雨時的場景。
(二)引導學生回憶下雨時的場景,感受人間親情,友情以及人與自然的關系。
三、教具:
多媒體、雨衣、雨傘、范畫、油畫棒、水彩筆
四、教學內容:
(一)
1.激情導入:動畫片故事(下雨啦),引導學生直觀的進入課題,并且問學生你從動畫中看到了什么?有哪些動物?——出示課題《下雨啦》
2.自設情景:礦泉水瓶制造下雨時的場景,讓學生能身臨其境的感受和體會到生活中的雨。
(二)我學會:
1.看一看:體驗雨給人和動物帶來的不同感受,回憶下雨時的場景。
2.畫一畫:用點、線、色表達出自己對下雨時的感受。
3.說一說:通過描繪下雨時的場景,自己對生活有什么樣的感受。
(三)師生互動:
1.學生通過聽音樂和看老師的表演,能聽出這是什么聲音嗎?——雨(多媒體課件)
2.說一說:不同脾氣雨他們的性格是不一樣的,就像我們一樣有高興和傷心,那你們知道他們的名字嗎,現在就讓我們一起看一下吧。(多媒體課件)有大雨、小雨、雷陣雨、暴雨、太陽雨,引導學生認識雨的名字并且知道雨的特點,重點是掌握雨的形狀,并且知道雷陣雨的時天氣陰暗,講解閃電的形狀。(細細長長的線條)
3.欣賞各種雨的圖片,加深對雨形狀的描繪。(大雨密密麻麻,小雨滴滴答答,雷陣雨轟隆隆)
4.出出示下雨時的圖片,請同學們觀察下雨時都有些什么人和物,他們的表情是什么樣的?(有樹、房屋,并且都穿著雨衣或者打著雨傘)
5.教師出示下雨時所需的雨傘和雨衣,并且講解他們的形狀和顏色。
五、教師示范:
(一)拿出事先畫好的一幅下雨時的圖畫,讓同學們觀察你從
中看到了什么?
(二)在另一張圖畫紙上再次強調下雨時所出現的事物
六、欣賞優秀學生作品:(多媒體課件)
七、學生創作:(播放輕音樂)
(一)畫一幅完整的下雨天的畫,注意下雨天的特點,要有打
傘或者穿雨衣的人,還要有雨線。
(二)注意保持環境衛生,保持安靜,畫面飽滿
八、展評(教師點評和互評,給予小星星作為獎勵,由于全班同學表現優秀,獎勵一顆大的五角星)
九、魅力精講:
本課是“造型表現”領域里的一課,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觀察、感受、回憶下雨時的情景,并引導學生感受人間的親情、友情。我們要學會熱愛大自然,關愛大自然。
十、板書設計
下雨啦
范畫課上范畫
十一、課后練習題處理:
課上未完成的作品下課完成后收好。并自行整齊的擺放在柜臺上。
十二、教后記:
《下雨啦》是一節“造型表現”領域的課程,下雨是一件非常常見的事情,所以這節課對于一年級的小朋友來說并不陌生,這堂課主要是教孩子們學會用點、線、色來描繪生活中的雨,通過播放動畫片孩子們很快的融入到了課堂氣氛,進入到了老師預設的情景當中,線條的長短、粗細、疏密不一可以來表達雨的大小,通過圖片的比較和老師的講解,學生的觀察,孩子們靈活多變的把這節課掌握了,對于美術來說,我們更重要的是把知識更”活泛”,通過學生的作品來看,學生們的掌握情況很好。對于我來說,更要加強書面語的運用,減少自己的口頭語。
教學目的
1、學習紙偶的裝飾方法。
2、培養學生美化生活的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提高學的綜合素質。
3、采用造型游戲的方式,結合語文、音樂等課程內容,進行美術創作、表演和展示,并發表己的創作意圖。
教學重點
紙偶的裝飾。
教學難點
紙偶的裝飾方法。
教學準備
彩紙、各種各樣的紙偶提線紙偶。
教學過程:
一、欣賞
出示圖片,引導學生進行討論欣賞。
二、新課
1、出示小紙偶,問,它是用什么材料裝飾的?它是用什么方法裝飾的?(板書:方法)還有一個問題是考考你們聰不聰明的:你能用不同的方法把它裝飾得更好嗎?
2、課件展示:
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裝飾。
用五顏六色的糖果紙裝飾,用粘、綁的方法。
用彩色的易拉罐裝飾,用剪、貼的方法。
用五彩的毛線裝飾,用編、纏、粘的方法。
3、討論:你們還有更好的方法嗎?
材料:布、電線、包裝紙、棉絮提線紙偶
方法:綁、粘、剪貼、編.......。
三、小組合作
請與小組同學合作編個故事,進行角色分工后,提線紙偶用各種彩紙制作紙偶,并準備簡單的背景、道具。然后,演給其他組的同學看。學生表演紙偶戲。
四、小結
讓同學們用互評的方式評出優秀小組。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