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16
這是人教版圓的面積教案一等獎,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內容
教材33頁、34頁例1、例2、例3及做一做,練習七第2-5題。
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理解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的含義。
2.掌握圓柱側面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3.會正確計算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
(二)能力訓練點
能靈活運用求表面積、側面積的有關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
理解求表面積、側面積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進行計算。
教學難點
能靈活運用表面積、側面積的有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具學具準備
1.教師、學生每人用硬紙做一個圓柱體模型。
2.投影片。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1.口答下列各題(只列式不計算)。
(1)圓的半徑是5厘米,周長是多少?面積是多少?
(2)圓的直徑是3分米,周長是多少?面積是多少?
2.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是什么?
3.教師出示圓柱體模型,指同學說出它有什么特征?
二、探究新知
1.利用圓柱體模型的側面展開圖,引導學生概括出圓柱側面積的計算方法。
(1)讓學生觀察議論:圓柱的側面展開圖(是長方形)的長與寬分別和圓柱底面周長與高的關系。
(2)引導學生概括出:因為長方形的面積等于長×寬,而這個長方形的長等于圓柱的底面周長,寬等于圓柱的高,長方形的面積就是圓柱的側面積,所以圓柱的側面積等于底面周長乘以高。
2.教學例1
(1)出示例1,指同學讀題,找出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
學生獨立解答,并把計算步驟填在課本50頁例1下面的空白處,然后訂正。
板書:3.14×0.5×1.8
=1.75×1.8
≈2.83(平方米)
答:它的側面積約是2.83平方米。
(2)反饋練習:完成做一做41頁第1題。
學生獨立解答,然后訂正。
3.教學圓柱的表面積
(1)教師說明:圓柱的側面積加上兩個底面積就是圓柱的表面積。
(2)讓學生利用圓柱體模型展開圖進行比較、區別,從而使學生清楚:圓柱的表面積是指圓柱表面的面積,是側面積加上兩個底面積,而側面積是指圓柱側面的面積;表面積包含著側面積。
4.教學例2
(1)投影片出示例題2、圓柱的幾何圖形和表面積的展圖。
(2)指同學讀題,找出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
(3)讓學生觀察圓柱表面積的展開圖,并小組議論:讓學生理解圓柱表面積的組成部分,再按順序說出求表面積的具體過程。具體計算由學生完成。
(4)指學生板演,其他同學在練習本上做,并把計算結果填在書上。
教師巡視指導,注意檢查學生的計算結果和計量單位是否正確。
做完后訂正,訂正時讓學生說出有關的計算公式。
(5)反饋練習:完成做一做第2題。
指一名學生在小黑板上做,其他在練習本上做,然后訂正,訂正時讓學生講解題方法。
5.教學例3
(1)出示例3,指名讀題,找出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
(2)教師提示:解答這道題應注意什么?
啟發學生說出:這道題是求做這個水桶要用鐵皮多少平方厘米。實際上是求這個圓柱形水桶的表面積。題里告訴我們的“一個沒有蓋的圓柱形鐵皮水桶”,計算時就是用側面積加上一個底面積。
(3)學生在練習本上做,教師巡視指導,注意檢查學生的計算結果。如果發現計算結果是1800平方厘米的讓該生上黑板上做。
(4)訂正,讓板演的學生講解題的思路和計算結果取近似值的方法。
(5)教師說明:這里不能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在實際中,制作水桶使用的材料要比計算得到的數多一些,這樣才能保證原材料夠用。那么保留整百平方厘米時,十位上即使是4或比4小,也要向前一位進1。這種取近似值的方法叫做進一法,所以這題的計算結果應是1900平方厘米。
(6)“四舍五入”法與“進一法”有什么不同。
通過比較,使學生明白:“四舍五入”法在取近似值時,看要保留位數的后一位,是5或比5大的舍去尾數后向前一位進一,是4或比4小的舍去。而進一法也是看要保留位數的后一位,是4或比4小的舍去尾數后都向前一位進一。
6.閱讀課本33頁、34頁。
三、鞏固發展
1.完成練習七第2題。
指兩名學生板演,教師巡視指導,然后訂正。
2.完成練習七第3題的前兩題。
學生在練習本上做,教師巡視指導,然后訂正。
3.完成練習七第5題。
(1)每組一個茶葉筒,學生分組進行測量。
(2)教師巡視,指導學生測量的方法。
(3)學生獨立解答。(讓學生分別計算出有蓋的和無蓋的茶葉筒的表面積)然后訂正。
四、全課小結
教師:這節課我們所研究的例1、例2、例3都是有關圓柱表面積的計算問題。(教師板書課題:圓柱的表面積)圓柱的表面積在實際應用時要注意什么呢?
教師引導學生歸納出:圓柱的表面積,在實際應用時,要根據實際需要計算各部分的面積,必須靈活掌握。如油桶的表面積是側面積加上兩個底面積;無蓋的水桶的表面積是側面積加上一個底面積;煙筒的表面積只求一個側面積。另外,在生產中備料多少,一般采用進一法,就是為了保證原材料夠用。
五、布置作業練習七第3題的第3小題、第4題。
課后反思:本課時的教學通過師生的共同參與,讓學生體驗了數學的探索性和挑戰性。
教學目標
1.經歷認識圓柱展開圖和探索表面積計算方法的過程。
2.認識圓柱展開圖,掌握圓柱表面積的計算方法,會計算圓柱的表面積。
3.積極參加數學活動,建立展開圖與圓柱側面、底面的聯系,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圓柱體表面積公式的推導。
教學難點
運用表面積公式計算實際圖形的表面積。
教具準備
圓柱表面展開示意圖。
教學過程
一、讀題導入
1.齊讀課題。
師:看到這個課題,你們想到了哪些與之相關的知識。
生: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圓柱的底面和側面。
2.復習相關知識
(1)什么是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它們是怎么計算的?
二、探索新知
1.課件出示圓柱,揭示圓柱的表面積公式
師:根據剛才的討論,你能說說應該要求出圓住的表面積,必須哪些條件嗎?并說說理由。
生:因為圓柱的表面有一個側面和兩個底面。所以用一個側面積加上兩個底面積。
2.教學圓柱的表面積
(1)師:(課件出示上堂課中圓柱的側面展開圖),上堂課,我們研究了圓柱的側面展開圖,以及圓柱側面積的計算方法,今天我們來進一步討論圓柱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2)誰還記得圓柱側面積的計算公式。
學生:圓柱的側面積=底面周長高
(3)拿一個圓柱形的紙盒,指出它的側面和兩個底面。然后展開,使學生直觀看到圓柱展開圖是兩個同樣大的圓和一個長方形。
(4)議一議:怎樣求圓柱的表面積?學生討論。
學生:圓柱的表面積就是用圓柱的側面積加上兩個底面積。
(4)教學例題:
出示教材中圓柱示意圖,讓學生了解圓柱的高和半徑,鼓勵學生自己嘗試計算。
(5)交流學生計算的方法和結果。如果出現列綜合算式的,要給予表揚。如果沒有。提出兔博士的話,鼓勵學生嘗試,老師可進行必要的指導。
三、練習
試一試
(1)提出試一試的問題,讓學生嘗試計算。
(2)交流計算的過程和結果。重點說說計算的過程和方法,注意本題中給出已知條件是圓柱的底直徑。
四、鞏固
練一練1:則由學生獨立完成。
練一練2:此題是一個半圓柱體,應該怎樣理解它的表面積,學生充分發表意見后再讓學生自己來完成。
練一練3:先指導學生明確解決問題的思路,再自主解答。
五、家庭作業
自己找一個圓柱體的物體,來測量它的數據并計算出它的表面積。
教學內容:
圓的面積。
教學目標:
1. 通過操作,引導學生推導出圓面積的計算公式,并能運用公式解答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 激發學生參與整個課堂教學活動的學習興趣, 培養學生的分析、觀察和概括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 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和極限思想。
教學重點:
正確計算圓的面積。
教學難點:
圓面積公式的推導。
學情分析:
本課是在學生掌握了面積的含義及長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認識了圓,會計算圓的周長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學時要注意遵循學生的認識規律,重視學生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
學法指導:
教學本課時,重點引導學生提出將圓割拼成已學過的圖形,組織學生動手操作,讓學生主動參與知識形成的過程,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實踐能力,并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圓片。
學具準備:
把圓片分成十六等分,并按課本圖所示,剪拼并貼成近似長方形。
教學設計: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1. 前面我們學習了圓、圓的周長。如果圓的半徑用r表示,周長怎樣表示?(2πr)周長的一半怎樣表示?(πr)
2. 課件:出示一塊圓形的桌布。如果要給這塊桌布的邊縫上花邊,是求什么?(圓形桌布的周長)
3.件:出示一塊圓形的鏡框。如果要鏡框配一塊玻璃,至少需要多大?是求什么?(圓的面積)誰能指出這個圓的面積?誰能概括一下什么是圓的面積?請同學們用手摸出學具圓的面積。
提問:如果圓的半徑是2分米,你能猜猜這塊玻璃到底有多大?(同學們紛紛地猜測,有的學生可能說這個圓面小于所在的正方形面積)
這塊圓形玻璃有多大,就是要求圓形的面積,這節課我們一起來研究怎樣計算圓的面積。(板書課題:圓的`面積)
二、動手操作,探索新知
1. 回憶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面積計算公式推導過程。
(1)以前我們學習了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請同學們回想一下,這些圖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是怎樣推導出來的?(學生回答,師用課件演示。)
(2)通過回憶這三種平面圖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你發現了什么?(發現這三種平面圖形都是轉化為學過的圖形來推導出它們的面積計算公式。)
(3)能不能把圓轉化為學過的圖形來推導出它的面積計算公式呢?那么同學們想一想,圓可能轉化為什么平面圖形來計算呢?
2. 推導圓面積的計算公式。
(1)拿出已準備好的學具,說說你把圓剪拼成了什么圖形?
(2)學生小組討論。
看拼成的長方形與圓有什么聯系?
學生匯報討論結果。
(3)課件演示:請看大屏幕,把圓分成16等份,拼成了近似平行四邊形,再分成32等份,拼成近似的平行四邊形,再分成64等份,拼成近似長方形,你發現什么?(如果分的份數越多,每一份就會越細,拼成的圖形就會越接近于長方形。)
(4)你能根據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推導出圓的面積計算公式嗎?小組討論一下。
生邊答師邊演示課件。
生答:因為拼成的長方形的面積與圓的面積相等,長方形的長相當于圓周長的一半,寬相當于半徑。
因為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所以圓的面積=周長的一半×半徑
S=πr × r S=πr2 師小結公式
S=πr2,讓學生小組內說說圓的面積是怎樣推導出來的?
(5)讀公式并理解記憶。
(6)要求圓的面積必須知道什么?(半徑)
3. 利用公式計算。
(1)用新的方法算一算:剛才的玻璃到底有多大?看誰剛才猜得較接近。(學生計算并匯報)
(2)出示例3,學生嘗試練習,反饋評價。
提問:如果這道題告訴的不是圓的半徑,而是直徑,該怎樣解答?不計算,誰知道結果是多少嗎?
(3)完成第95頁做一做的第1題。
(4)看書質疑。
三、運用新知,解決問題
1. 求下面各圓的面積,只列式不計算。(CAI課件出示)
2. 測量一個圓形實物的直徑,計算它的周長及面積。
3. 課件演示
用一根繩子把羊栓在木樁上,演示羊邊吃草邊走的情景。(生看完提問題并計算)(羊吃到草的最大面積即最大圓面積是多少?)
四、全課小結
這節課你自己運用了什么方法,學到了哪些知識?
五、布置作業
1. 第97頁的第3題和第4題。
2. 找出身邊的圓,同桌合作量一量半徑,算一算面積(完成實驗報告單)
測量物、直徑(厘米)、半徑(厘米)、面積(平方厘米)
板書設計:
圓的面積
長方形的面積= 長× 寬
圓的面積=周長的一半×半徑
S=πr×r
S=πr2
教學目標
1.經歷靈活運用知識自主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
2.能靈活運用圓柱表面積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實際問題。
3.體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培養應用意識。
教學重點
運用圓柱表面積公式計算水桶的表面積。
教學難點
注意水桶的表面積只有一個底面積。
教學過程
一、新授
觀察教材中無蓋圓柱形鐵皮水桶示意圖,了解提供的信息。
師:讀題之后,你有什么想對同學們說的?
生:這道題是求做這個水桶要用鐵皮多少平方厘米,實際上是求這個圓柱形水桶的表面積。題里告訴我們的一個沒有蓋的圓柱形鐵皮水桶,計算時就是用側面積加上一個底面積。
多人板演,一人說想法。
水桶的側面積:3.143035=3297(平方厘米)
水桶的底面積:3.14(302)2
=3.14152
=3.14225
=706.5(平方厘米)
需要鐵皮:3297+706.5=4003.5(平方厘米)
答:做這個水桶要用4003.5平方厘米。
二、嘗試:試一試
1)讀題理解題意。先討論一下:畫水桶用料的示意圖,應該畫什么?再讓學生自己計算并畫出水桶示意圖。
注意水桶底面直徑和高都是20厘米,怎樣在圖上畫出來。
有的學生可能會說運用比例尺,老師要加以表揚。
2)交流學生畫圖的過程和結果。
三、鞏固:練一練
1.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交流。
選擇哪一個蛋糕盒,說一說自己選擇蛋糕盒的合理性。
2.讀題,使學生了解木墩的底面不漆。
3.讀題,幫助學生理解題意,接縫處按1厘米計算怎樣運用到題中,也就是怎樣處理。學生可能不理解,這時老師可進行提示,把這一厘米應該加在底面周長上,也就是計算出底面周長后再加上1厘米,再去乘高,才是一節煙囪的側面積。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所研究的是有關圓柱表面積的計算問題,圓柱的表面積在實際應用時要注意什么呢?
歸納:圓柱的表面積,在實際應用時,要根據實際需要計算各部分的面積,必須靈活掌握。如油桶的表面積是側面積加上兩個底面積;無蓋的水桶的表面積是側面積加上一個底面積;煙筒的表面積只求側面積。另外,在生產中備料多少,一般采用進一法,就是為了保證原材料夠用。
五、家庭作業
(一)求出下面各圓柱的側面積。
1.底面周長是1.6米,高是0.7米。
2.底面半徑是3.2分米,高是5分米。
(二)拿一個茶葉桶,實際量一下底面直徑和高,算出它的表面積。(有蓋和無蓋兩種)
(三)練一練第3小題。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