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11
這是武陵春優秀教案設計一等獎,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目標
著重引導學生朗誦,從而把握李清照《醉花陰》詞的詩意情感,達到背誦的目標。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1、反復誦讀,背誦;
2、引導學生養成合作探討的習慣,培養其合作意識與團隊精神。
三、情感與價值觀
體味詞作中的愁情。
【教學重難點】
體味詞作中的愁情。
【教學方法】朗讀、探究學習、課堂訓練
【教學用具】多媒體PPT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詩人汪國真:思念別人是一種美麗,被人思念是一種幸福。從這一句詩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彼此的思念就像這玫瑰花(圖片展示)一樣溫馨而浪漫,可除此之外,思念還會讓我們感到孤單寂寞,飽嘗離別之苦。常人尚有如此之感,更何況是感情細膩的宋代才女李清照呢?今天我們來學習《漱玉集》中的一篇重要作品《醉花陰》。
PPT展示課題:一個人的《醉花陰》
過度:有目標人才有前進的動力和方向,我們先來看一下本節課的學習目標。
二、學習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體會,吟誦這首詞。
2、通過意象細品李清照的愁情。
三、預習檢查
過度:我們先來看看大家的預習情況。第一組的組長來談談這首詞的寫作背景。(好,這位同學收集的資料非常的豐富,我們一起來看下《醉花陰》的背景。)
寫作背景:這首詞是前期的懷人之作。婚后不久,丈夫趙明誠便調官異地,深閨寂寞,她深深思念著遠行的丈夫。這年,時屆重九,人逢佳節倍思親,便寫了這首詞寄給趙明誠。
四、走進文本
過度:大家有沒有注意到老師剛才展示的課題:一個人的《醉花陰》。強調“一個人”,誰?當然是李清照。為什么她一個人在花陰中獨醉呢?有同學說的非常準確,因為一個“愁”字。
愁是古典詩詞中常見的情感,許多名家大家都有寫愁的詩句:
李白 白發三千丈,緣愁是個長。(這是有長度的愁)
杜甫 一片飛花減卻春,風飄萬點正愁人。(這是有數量的愁)
秦觀 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這是既有數量,又有深度的愁)
有如此眾多的寫愁高手站在李清照面前,李清照如何寫愁才能在文學史上留下一席之地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李清照一個人的“愁”。
分四個小環節:
(一)初讀---找愁
1、集體朗讀,整體感知。(注意讀出停頓、節奏與語氣。)
2、學生自由朗讀,結合注釋,了解字詞意,同桌之間討論交流。
3、學生概述了解整首詞的大意,教師指正。
(二)細讀---析愁
李清照在詞中是如何表現自己的“愁”情的?
(三)品讀---品愁
賞讀詞作,品味美的語言、美的構思、美的意境。
愁和瘦是什么關系?(因果,愁是瘦的原因;瘦是愁的結果)
(四)感悟---議愁
李清照的愁有何特特點?(大家結合自己的理解,各抒己見)
明確:閨愁、香愁,溫潤柔軟的愁,細膩的愁
小結:全詞開篇點“愁”,結句言“瘦”。“愁”是“瘦”的原因,“瘦”是“愁”的結果。貫穿全詞的愁緒因“瘦”而得到了最集中最形象的體現。可以說全篇畫龍,結句點睛,巧妙結合相映成輝,創設出了“情深深,愁濃濃”的情境。
五、當堂訓練
如果你是李清照,你將如何消愁?
六、全文小結
李清照的《醉花陰》,一個人的《醉花陰》!
千古才女,一腔閨怨,滿腹情愁,真誠表白。
婉約而細膩,淺俗而清新,不言而明的愛,呼喚出一個清瘦的相思女子。
七、作業布置
讓我們走近李清照,你想對她說什么?請以“李清照,我想對你說”為開頭寫一段話。
八、板書設計
重陽佳節
永晝 半夜 黃昏
《醉花陰》教學設計薄霧濃云 愁 —瘦—— 一個相思的女子
瑞腦消金獸
酒 西風 黃花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并通過作品初步了解其創作主題及風格。
2、了解個人的生活遭遇和創作的密切關系,知人論世。
3、感受婉約詞的特點,能讀出詞的意境,能想景悟情。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誦讀,感受李清照婉約的詞風。
2.把握詞人的思想情懷,體會用語精美、淺俗、清新的藝術特色。
3.通過本詞的學習,掌握鑒賞詞的一般方法,并學會運用。
情感態度
與價值觀
培養熱愛古典詩詞的思想感情,提高道德修養、審美情趣和文化品位。
教學
重點難點
1、鑒賞詞的意境美,詞中蘊含的細膩情感,培養自己的情感體驗;
2、品味詩詞語言美、音樂美,掌握藝術手法。
教學環節
教 學 內 容
一、導入
郭沫若先生有一副對聯是這樣寫的“大明湖畔,趵突泉邊,故居在垂楊深處, 漱玉集中,金石錄里,文采有后主遺風。 ”寫的是誰?
沈謙《古今詞話》說,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極是當行本色。二李是婉約詞杰出代表,我們來學習李易安的《李清照詞兩首》。
二、朗讀·體悟
教師配樂朗誦,使學生進入詞的意境當中。
再由學生集體朗讀,師生點評。
作者介紹(略)學生自主預習
寫作背景:
宋徽宗大觀二年重陽節,趙明誠至仰天山羅漢洞觀月,流連忘返;李清照獨居青州歸來堂,重陽賞菊,無人相伴,故作此詞,以抒發寂寞無聊之感。
醉 花 陰
李清照
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銷金獸。 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四.賞析文本
(學生賞析展示老師訂正、點撥、補充。)
導學案設置的問題由學生展示,教師點評
第一組:1.全詞的詞眼是什么?
明確: 愁 學生作簡要分析
第二組:2.你認為本詞中哪些句子能傳達出詞人的“愁”情,試分析。 (此題是一個開放性的問題,學生自由找相對應詞句,并能作出對詞句的賞析。)
絕大多數學生找的是第一句、第二句、第四句。能抓住關鍵詞和一些具體的意象(如“薄霧濃云” “涼初透” “黃花瘦” 等)進行分析。教師適時進行點撥,為什么沒人選第三句?引出第三組對第三個問題的回答。
第三組:3.“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一句寫的是佳景還是愁景?何以見得?
明確:佳景襯愁情
第四組:4.關于《醉花陰》有這樣一個故事:“易安以重陽《醉花陰》詞函致明誠。明誠嘆賞,自愧弗逮,務欲勝之,一切謝客,忘食忘寢者三日夜,得五十闋,雜易安作以示友人陸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絕佳’。明誠詰之,答曰:‘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正易安作也”。這首詞以“愁”字開頭,以“瘦”字結尾,請簡單分析一下這句詞好在哪里?
明確:重點在對“人比黃花瘦”的分析。此處是運用比喻,以人喻花。菊外形上纖細,被秋風吹落恰與女詞人憔悴神傷的形象吻合。詞人用“瘦”把愁表現得淋漓盡致,愁思本來應該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但詞人卻巧妙地用黃花這種真實可感的形象把抽象的“愁”表現出來,可以說愁是瘦原因,瘦是愁的結果。
古詩詞中以花喻人瘦的作品屢見不鮮,如:
如“人與綠楊俱瘦”(宋無名氏《如夢令》)
“人瘦也,比梅花、瘦幾分?”(宋程垓《攤破江城子》)
“天還知道,和天也瘦。”(秦觀《水龍吟》)等等。
讓學生試比較哪一句最佳?
但比較起來卻均未及李清照本篇寫得這樣成功。
原因是,這首詞的比喻與全詞的整體形象結合得十分緊密,極切合女詞人的身份和情致,讀之親切
第五組:5本詞的藝術手法都有哪些?
明確:
1. 移情于物。 “物皆著我之色彩”, 所有意象無不涂上一層愁苦的感情色彩。
2. 個性化修辭。如 “人比黃花瘦”一句,一個衣帶漸寬,腰肢瘦損。一個日夜思念丈夫,愁情滿懷的少婦形象躍然紙上,筆調婉轉含蓄。
3.善于用典。佳節又重陽、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
運用比較法和誦讀法
指定一名學生讀李清照《聲聲慢》師生點評討論,如何讀才能讀出感情來。學生集體再有感情誦讀
五.情讀·悟情
在理解內涵的基礎上,再讓學生朗讀,可謂水到渠成,我們經常會抱怨學生讀得不好,沒有感情,說他們不會讀書,其實他們不是不會讀而是沒有讀懂,他連其中的感情都不清楚,你讓他怎么讀出感情呢?所以要想讀出感情必須建立在學生徹底領悟文章的基礎上,真是磨刀不誤砍柴工。
能力提升:
聲 聲 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第六組:1、《醉花陰》《聲聲慢》的共有意象是什么?請簡要分析
明確:(1)酒:東籬把酒黃昏后
三杯兩盞淡酒
(2)風:簾卷西風
晚來風急?
(3)黃昏:東籬把酒黃昏后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4)黃花: 人比黃花瘦。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逐個分析意象
(1)酒
《醉花陰》中,詞人是在日落黃昏時飲酒,她把酒作為傾訴相思的載體。酒要對飲才有韻味, 而她的丈夫不在身邊, 詞人在獨酌中品味相思之情,真可謂是“舉杯澆愁愁更愁”,表達一位年輕貴族女子的閑愁。
《聲聲慢》中的“ 酒”, 詞人是想借酒暖身, 借酒澆愁。詞人晚年生活在“愁”的世界里, 承載不住國破、家亡、夫死的愁苦,每每借酒消愁。可是酒入愁腸愁更愁, 酒力和心愁相比, 心愁太重了, 酒消解不了詞人的凄涼和愁苦。
(2)風
《醉花陰》中西風似解人意,卷起珠簾,露出深居閨中的思婦的模樣:玉容因閑居而寂寞,腰身因思念而清瘦。詞人借西風,道出對丈夫的相思之愁。
《聲聲慢》中三杯兩盞的淡酒,抵擋不住晚來的急風。這急風,不僅帶來深秋的寒意,使得詞人在這種氣候中難以將息。也帶來詞人心中的寒冷:故國淪亡敵手,此身漂泊無寄;丈夫英年早逝,只剩自己煢煢孑立;自己才高于世,卻遭遇種種的政治壓力;如今年將老邁,只能憑借記憶苦熬度日。這急風,道出了詞人無限痛楚抑郁之愁。
(3)黃昏
《醉花陰》中,詞人百無聊賴地挨到黃昏,獨自一人來到東籬邊飲酒賞菊,襟袖間立刻盈滿了暗香。此時的黃昏,雖詞人獨處,略感寂寞,卻尚存一絲對美好愛情的眷戀。
《聲聲慢》中,詞人“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是說時光難捱,又加上梧葉紛紛,細雨霏霏,好不容易才熬到了黃昏,但又要怎樣繼續熬過黑夜,則又是更深的痛苦,更大的煎熬。可見,《聲聲慢》中的黃昏,充滿了冰冷和絕望。注:錢鐘書說:“蓋死別生離,傷逝懷遠,皆于黃昏時分,觸緒紛來,所謂最難消遣。”
(4)黃花
《醉花陰》中詞人以“ 有暗香盈袖” 的黃花, 象征自己的青春年華。東籬菊花纖瘦, 但珠簾內“ 人比黃花瘦”。究其原因,是丈夫游宦在外而夫妻不得相聚引發的深深離愁。思婦容易睹物思人, 在該詞中, 她把花和人聯系起來, 表達自己的相思之苦、閑愁之深。
《聲聲慢》中 “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 如今有誰堪摘? ” 詞中由景入情,滿地菊花盛開,而自己卻憔悴瘦損。更何況丈夫已經辭世, 沒人摘花送給自己, 只能任由菊花枯萎在枝頭。 這里既隱含著對生命將逝的悲哀, 又和作者晚年孤苦飄零的處境相吻合。
第七組:2、兩首詞同樣寫愁但有什么不同之處?
明確:“愁” 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銷金獸。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醉花陰》之“愁”: 百無聊賴的閑愁
重陽獨酌的清愁
刻骨相思的離愁
《聲聲慢》之“愁”: 孀居之悲
年邁之嘆
飄零之苦
亡國之痛
六.課堂總結
嘗試著教給學生一個閱讀方法,并適當進行總結,希望他們能夠用這把鑰匙打開更多的文學之門。這對于老師來說,將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說說學完這首詞的感受或收獲?(時間充裕情況下可做)
1.在描寫中注入深情。
2.用形象化的手法。
3.詞語不僅有字面意義,還有隱含意義,我們要善于提問,善于挖掘。
4.要想讀好詩,必須先理解好。
師:培根說:“讀一本好書就像和一個偉人在談話”,其實讀一首好詞也就認識了一個詞人,希望大家用我們學到的方法多讀多問多挖,認識更多的詞人,詩人,偉人。
結語: 李清照在那樣的一個封建社會,她卻能真誠地、坦白地、勇敢地、自由地去寫她對丈夫的思念、對國家、對社會的愛恨情仇。
我們感謝李清照!我們要向她一樣做一個真誠的人、做一個勇敢的人、做一個自由的人。
同樣用一副對聯作為我們這節課的結語:我們大聲把它讀出來“大河百代,眾浪齊奔,淘盡萬古英雄漢, 詞苑千載,群芳競秀,盛開一枝女兒花。”
作業:自選一首李清照的詞,結合對作品的賞析,談談你對婉約派創作風格的理解。
教學后記
一、導入
大家還記得我們初一時候學習的李清照的《如夢令》嗎?還會背嗎?齊背——“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這首詞表達的是什么情感呢?——生答。
沒錯,這首詞寫的是她少女時期的生活情趣和心境,境界優美宜人。讓人不由得想隨她一道荷叢泛舟,沉醉不歸。那么,李清照所有的作品的感情基調都是如此輕快明麗的嗎?這節課讓我們一起走進《醉花陰》,再次走進她的內心世界。(課件1:醉花陰)
二、初讀悟“愁”
1、下面,請同學們將詞自由朗讀兩遍,讀第一遍的時候注意字音,爭取讀得準確;讀第二遍的時候注意節奏,力爭讀得通順。
讀完請一個同學試讀,其他同學從讀音和節奏方面進行點評。
2、齊讀全詞。
3、我發現同學們讀這首詞讀的比較低沉,能說說原因嗎?
請一個同學來說說原因。
4、如果我們要用詞中的一個字來概括詞人的感情,會是哪一個字?
明確:愁(詞眼)(板書1:愁)
方法指導:愁就是這首詞的“詞眼”。我們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透過詞眼我們可以觸摸到作者豐富的內心世界。
5、詞人為何而“愁”?請同學們再去讀一讀這首詞,看看能不能有什么發現?
佳節又重陽。——有何弦外之音?(讀一讀,品一品)
對于像中秋和重陽一類的佳節我們會懷著這樣的心情?“又”說明什么?(獨自一人過節不止一年了;有復雜的情感,不希望重陽節的到來。)
背景1:李清照十八歲嫁宰相趙挺之幼子趙明誠,趙明誠歷任州郡行政長官,是金石收藏家和考據家。李清照與丈夫志同道合,感情深厚,常一起校勘金石,鑒賞書畫,唱和詩詞,夫妻婚后生活融洽。
《醉花陰》寫于夫妻倆婚后不久。其時,趙明誠宦游在外,李清照生活孤寂,因思念遠行的丈夫,在重九當日,便寫下這首詞寄給趙明誠。(課件2:背景1)
請一個同學來讀背景材料。
三、朗讀析“愁”
1、請同學們再次自由朗讀詩歌,想一想:你具體從哪些詞句感受到這種愁情的?請作簡要分析。(課件3:你具體從哪些詞句感受到這種愁情的?請作簡要分析。)
(1)薄霧濃云愁永晝
薄霧濃云給人什么感覺?(惆悵凄涼,寂寞無聊,讓人傷感)你有沒有覺得這句詞里哪個字特別傳神?(永:時間難熬,獨守空閨,度日如年,何時才是盡頭啊!)
(2)瑞腦消金獸
“消”字怎么理解?(消融)為何要寫香爐里的香料?(1、閨中少婦百無聊賴,盯著香爐,看著香料漸漸燃燒,豈不見出作者的寂寞無聊。2、香爐的香煙彌漫,飄散,自己的心情也跟著飄忽,沒有著落。)
(3)佳節又重陽
重陽是什么日子?親人團聚,登高,賞菊。有什么弦外之音嗎?——如此佳節,丈夫不在身邊。(每逢佳節倍思親)
(4)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玉枕紗廚”給你什么感覺?什么時間?(半夜,孤枕難眠)你特別會注意哪一個字?(涼:身涼,心涼)
(5)東籬把酒黃昏后
讀到這里,你可能會想到誰?(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飲酒》(其五))
這不挺好的嗎?重陽佳節,菊園獨酌,多有閑情雅致呀!(曹操:“何以解憂,唯有杜康。”范仲淹:“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李白:“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6)有暗香盈袖
《古詩十九首》:“庭中有奇樹,綠葉發華滋。攀條折其榮,將以遺所思。馨香盈懷袖,路遠莫致之。此物何足貴?但感別經時。”這詩寫一個婦女對遠行的丈夫的深切的懷念之情。
(7)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意象解析:
西風——“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黃花——“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李清照《聲聲慢》)
黃花本身沒有什么人格象征意義,在古代詩詞中多用凋零的黃花來創設一種深秋悲涼冷清孤寂的意境,這里的黃花,指的是菊花。
古人喜歡用花來形容女子的美貌。李清照卻以憔悴的“黃花”自指,此為獨創。李詞用簾外之黃花之瘦比喻人之形體消魂,創意極美。
用簾外之黃花之瘦比喻人之形體消魂,多么生動形象啊!我們腦海里所積累的用這樣形象的方式表現“愁”的名句有哪些?
“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秋浦歌》(李白)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虞美人》(李煜)
“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武陵春》(李清照)
你覺得哪個字特別傳神?“瘦”!
“瘦”的解析:
因“瘦”有三詞句最為膾炙人口,李清照因此被戲稱為“李三瘦”。第一瘦:“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第二瘦:“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第三瘦:“新來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可謂萬般情語皆有“瘦”。(課件4:李三瘦)
小結:全詞只一個愁字,卻無處不見愁緒,無處不見愁情,詞人是如何做到的呢?
詞人將她豐富真摯的情感寄托在了這些意象上,從而達到了寓情于物,托物言志的效果。(課件5:意象)因為詩人心中有愁情,所以她筆下的諸多意象也都穿上了一件“愁”的外衣。
請同學們再次自由朗讀,讀出這種愁情來吧。
四、再讀品“愁”
1、下面,我想請一個同學來示范讀一讀這首詞,(配樂)其他同學閉上眼睛,調動我們的聯想和想象,說說你腦海里浮現了怎樣的畫面?
生配樂范讀,讀后請同學說腦海里浮現的畫面。
2、聽著同學們的描述,一個獨守深閨的孤獨寂寞的思婦似乎就在
我們的眼前,萬家團圓的重陽佳節,詞人只能“東籬把酒黃昏后”,這杯酒是什么味道啊?(苦)此時此刻,她會想些什么?
(1)3-4個同學談后,設問引導:
如此重陽佳節,李清照夫婦以前是怎樣的生活狀態?這杯酒里有什么味道?(回憶)
丈夫此時不在眼前,而是身在他鄉?這杯酒里有什么味道?(思念、憧憬)這種思念是一種什么味道?(幸福)
如果身處異地的丈夫看到這首次,他會是什么感覺?這又是一種什么味道?(幸福)
3、進行《醉花陰》和《武陵春》的對比閱讀,比較兩首詞在情感表達上的異同。(課件6:《醉花陰》《武陵春》)
預設:都是寫愁,但“愁”的程度不一樣。
(2)插入相關背景介紹。
背景2:靖康之變破壞了她的美滿生活,夫婦隨宋室倉皇南渡,避亂江南。不久趙明誠去世,他們苦心搜集的金石書畫也在流亡途中喪失殆盡。李清照只身漂泊在杭州、越州、金華一帶,在凄涼孤苦的生活中度過了晚年。由于一連串變故,她的性格也由開朗變得憂郁,在詞作《永遇樂》、《武陵春》、《聲聲慢》等詞中得到體現。死時年歲不可考,大約七十多歲。(課件7:背景2)
小結:如果說《武陵春》、《聲聲慢》表現的是一種綿綿無盡的,深深的,濃濃的愁的話,那么《醉花陰》表現的是什么愁?《一剪梅》云:“一種相思,兩處閑愁。”(課件8: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醉花陰》之“愁”: 百無聊賴的閑愁、重陽獨酌的清愁、刻骨相思的離愁。
(板書2:思念、回憶、憧憬、幸福——閑愁)
(4)下面,請大家讀出這種感傷而不絕望的味道來。
五、 課堂小結
一杯濁酒,幾多滋味。事實上,李清照的作品無論是寫少女情懷,思婦幽怨,流離凄苦,亡國悲憤,無不充溢著真摯的情感。當我們驀然回望千年前的風雨時,總能看見那個立于秋風黃花中“把酒黃昏”的亂世美神。下來之后,多去讀一讀她的作品吧,你定會沉醉不知歸路的!
教學目標
語言建構與運用 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及風格;初步感受婉約詞的特點,能讀出詞的意境,能想景悟情。
思維發展與提升 疏通“詞”義,理清思路,感受李清照婉約的詞風;把握詞人的思想情懷,體會用語精美、淺俗、清新的藝術特色;掌握鑒賞詞的一般方法,并學會運用。
審美鑒賞與創造 鑒賞詩詞的意境美、語言美、情感美。
文化傳承與理解體會 培養熱愛古典詩詞的思想感情,提高道德修養、審美情趣和文化品位。
02
教學重點
品味“酒”“黃花”等意象,體悟詞人的感情“愁”。
03
教學難點
如何理解“酒”“黃花”等意象和結合詩句感受詞人的情感。
04
教學過程
一、知人論世
1.導入課題。
她是臨水照花的亂世美神;她是憂時傷世的赤子精魂;她是登峰造極的滄海愁人;她是曠古絕今的詞壇奇女。你知道她是誰嗎?
兩世之交最偉大的詞作家,也是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女詞人,在女作家中可謂“空前絕后”,“不徒俯視巾幗,直欲壓倒須眉”。——李清照。
2.李清照,字漱玉,號易安居士,山東濟南人,宋代婉約派詞人的代表之一。留有作品集《漱玉詞》。李清照(1084-約1155),宋代著名婉約派女詞人,被譽為“婉約正宗”。詞自成一家,被稱為“易安體”。
李清照現存詞近50首,其詞以南渡為界分為前后兩個時期。
南渡前:描寫少女、少婦時期的生活,閨情、離愁--清麗婉轉。
南渡后:表現思夫、思國、思鄉,濃愁、哀愁--沉郁凄凉。
其詞感情色彩濃烈,善于運用鋪敘、白描和移情于物等多種表現手法寫細膩的感情變化。語言清新樸素,雅俗共賞。
3. 李清照大事記:
父親李格非為當時著名學者兼散文家,母親出身于官宦人家,也有文學才能。 夫趙明誠為金石考據家。早期生活優裕,與明誠共同致力于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后,流寓南方,明誠病死,境遇孤苦。
18-42歲:與趙明誠結婚,婚后融洽歡娛,度過了這生中最安寧、幸福的日子。
42歲: 北宋末日,朝廷腐敗,金兵入侵,圍困京師。
43歲:金滅北宋,二人所存的十余屋金石書畫在戰火中焚為灰燼。
46歲:趙明誠孤身赴任,身染重病,八月十八日去世,終年49歲。
47歲:寄居浙江會稽,又逢盜賊,重病纏身,幾欲喪命。
48歲:再嫁張汝舟不足百日便訴訟離婚。
50歲:整理完成趙明誠遺著《金石錄》。
67—71歲:李清照沒有子嗣,凄然一身,悲苦地離開人世。無人知道死于何時,葬于何處。
圖片
二、誦讀感知
1.中國的古典詩詞情深意切、意蘊綿長,以“愁”為母題的詩詞比比皆是。崔灝如此說思鄉之愁: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秦觀如此說寂寞之愁: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李煜如此說亡國之愁: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蘇軾如此說生死離別之愁: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那么,李清照要表達的是一種什么樣的愁?先請同學們自由朗讀,獨自初步感受一下詞的意蘊。
學生自由朗讀,談感受。
這首詞表達了詞人怎樣的心情?(在詞中找)——愁。
應該用什么樣的語調來讀?語調低沉緩慢,感情哀傷。
2.學生代表范讀,師生點評。
3.文中具體表達什么愁,需要結合寫作背景。
宋徽宗大觀二年,趙明誠到仰天山羅漢洞賞月流連忘返,李清照獨自在青州歸來堂重陽賞菊,因寫這首詞贈給趙明誠以解愁緒。
因為是重陽節的作品,后來黃升(宋)在《花庵詞選》中題為《醉花陰·九日》。
由此可見,作品表達的是相思之愁,思念丈夫,南渡前,寂寞無聊之感。全詞意境凄涼寂寥,感情寂寞憂郁,上片寫重陽思親(寫愁) , 下片寫飲酒賞菊(寫瘦),通過多方渲染烘托,刻畫了一個日夜想念丈夫,愁情滿懷的少婦形象。
4.教師范讀。
5.學生齊讀。
圖片
三、合作探究
1.翻譯全詞。
從清晨稀薄的霧氣到傍晚濃厚的云層,這漫長的白晝,陰沉沉的天氣真使人愁悶。那金獸爐中的龍腦香早已燒完了,(我的憂愁卻不見半點消減)。又到重陽佳節了,我在輕薄的床紗中枕著玉枕,感到半夜的涼氣浸透了我的肌膚。
在東籬(菊圃)飲酒直飲到黃昏也難消憂愁,那菊花淡淡的芳香飄滿雙袖。別說不憂愁,瑟瑟西風卷起珠簾,閨中少婦(我)比黃花更加消瘦。
2.一個“愁”字貫穿整首詞,也就是所謂的詞眼。那么,詞中哪些意象體現出愁呢?
薄霧、濃云、西風、黃花、酒、暗香、東籬等。
3.意象鑒賞。
⑴教師示范分析“酒”的意象。
“酒”:麻木神經,或助興,或消愁。酒在古代的生活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在文學中的意象也是豐富多彩。我們來回顧一下我們學多的關于“酒”的詩句:
別時,王維“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大醉一場;
喜時,杜甫“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欣喜若狂;
感懷時,曹操“對酒當歌,人生幾何”,感嘆人生苦短;
孤獨時,李白“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憂愁時,李白“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消愁不成反添愁。
李清照喜歡飲酒,借酒消愁,“沉醉不知歸路”“濃睡不消殘酒”“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然而愁哪是那么容易消除的?“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愁上加愁。酒,對李清照而言,似乎已經附帶一種化不開的愁緒。
⑵學生分小組合作探究其他意象。
4.除了具體意象之外,作者還通過哪些方法來寫自己的愁情?
5.小結:整首詞,“愁”是全詞的感情基調,詞人在詞中是通過這些體現的:
意象:薄霧、濃云、酒、東籬、暗香、黃花、西風。
時間:永晝、佳節、重陽、半夜、黃昏后。
感受:涼、透、瘦。
許許多多的意象營造出一個凄涼的環境,這樣特定的環境塑造的是一個多愁善感、相思成愁、憔悴瘦削的女子,如此惹人憐惜。用一首小詩在總結:
自是花中第一流,怎奈愁情恨悠悠。
漱玉飄香天地間,獨領風騷萬古流。
圖片
四、拓展提升
1.古代詩人因“愁”而“瘦”的詩句賞析。
“人與綠楊俱瘦。”( 宋·無名氏《如夢令》)
“人瘦也,比梅花,瘦幾分?”(宋·程垓《攤破江城子》)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鳳棲梧》)
“終日兩相思,為君憔悴盡,百花時。”(溫庭筠《南空子》)
“意似癡,心如醉,昨宵今日,清減了小腰圍。”(王實甫《西廂記》)
李清照“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新來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因這些出名的詩句被稱為“李三瘦”。《嫏嬛記》的故事,“只三句絕佳”,是千古名句。
2.課堂討論(兩個題目任選一個)。
⑴你最喜歡《醉花陰》的哪一句?請談談你的看法。
⑵《醉花陰》塑造了一個在重陽佳節獨自賞菊、相思成愁的女子形象,請你發揮想象,用第一人稱把這首詞的內容改寫成散文片段。
3.布置作業。
比較鑒賞、感受愁情:和《聲聲慢》相比,這兩首詞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又有怎樣的不同?從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作者的深愁?你能找出有關意象嗎?
共有意象:
酒:東籬把酒黃昏后 三杯兩盞淡酒
風:簾卷西風 晚來風急?
黃昏:東籬把酒黃昏后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黃花:人比黃花瘦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不同之處:
“愁” 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銷金獸。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醉花陰》之“愁”:百無聊賴的閑愁,重陽獨酌的清愁,刻骨相思的離愁。
《聲聲慢》之“愁”:孀居之悲,年邁之嘆,飄零之苦,亡國之痛。
(教學設計內容不齊全,詳細內容請去學科網查看)
第二部分 教學課件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