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23
這是江城子十年教案一等獎,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小軒窗,正梳妝
看似夢境記實,實際是恩愛夫妻平居生活的生動寫照。往時,不知有過多少次,愛妻在小軒中臨窗梳妝,詩人一旁懷著愉悅的心情觀看、欣賞,或許還指點評說呢。詩人抓住了這一具有典型特征的生活片斷,寫出了一對年輕夫妻相親相愛的和美關系和幸福生活的情景。
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
十年死別,思念至苦,一旦相見,該有千種哀愁、萬種凄涼要向對方傾訴;然而,你看著我,我看著你,淚流滿面,卻是連一句話也說不出來。無言勝過有言,四目相視,兩心相印,萬千思緒盡在其中了。
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三句總束全詞,是感情發展的高潮。
短松岡;是說種著矮小松樹的山岡,承上片“千里孤墳”,指亡妻的墳墓。據《本事詩》:唐開元年間,有一位姓張的幽州衙將,妻死后留下五子,受后妻虐待,亡妻忽從冢中出,題詩告張說:“死生今有隔,相見永無因。……欲知斷腸處,明月照松岡。”蘇軾在此化用其意,卻十分貼切、自然,不露痕跡。
料得:料想、猜想,推測之詞,語氣卻又十分肯定。
年年:是年復一年,既指已經過去的漫長的十年,亦指未來的無盡的歲月。夢中情景,何等真切,醒來卻一切化為烏有,便又重陷入生死相隔、渺茫不見的深沉的悲哀。遙隔千里,松岡之下,亡人長眠地底,冷月清光灑滿大地,這是一種怎樣孤寂凄哀的情景啊!身處此情此景之中的亡妻自然是悲痛難言,而念及此情此景的詩人亦不免肝腸寸斷。
腸斷處:指亡妻的孤墳,“斷腸人”則是概指生者與死者。遙承開頭“十年生死兩茫茫”之意,首尾相接,全詩渾然融為一體,使感情得到充分的發展、強化。
學習了這首詞之后,大家是不是明白:轟轟烈烈是愛,平平常常也是愛,海誓山盟是愛,情藏心底也是愛,然而轟轟烈烈者能有幾人?所以,平凡的人們,還是過著財米油鹽的生活,釀成真摯的愛。
六;藝術特色
以虛映實,虛中見實
夢是虛幻的、縹緲的,然而夢中人的感情卻顯得那么真摯、深沉,實實在在。或者可以說,正是因為借助于夢境的虛幻與縹緲,才格外地顯得情真意切。
以情動人
這首詞如春蠶吐絲,如幽山流泉,從詩人胸臆間瀉出,質樸自然。無矯飾之情,無故作之態,不以使事用典取勝,亦不以鍛煉詞句生色,純以平常語出之。然而千百年來卻引起了無數讀者的共鳴。
七:發揮想象力,把這首詞擴寫成一篇現代文,字數不限。
教學反思:
這次我講的家常課是蘇軾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講課之前,免不了要緊張很長時間,講完之后,也知道緊張的情緒給我的講課造成了些問題。現將從備課到上課中的一些自己的體會及出現的問題總結如下。
其一,選擇宋詞本就是個挑戰。要上好宋詞自己本身要有比較深厚的功力和底蘊,我有些底氣不足,所以自己也在不斷地積累,不停地學習。我一遍又一遍地重溫著宋代歷史和宋代文化,走進各種流派的詞人和他們的詞,甚至饒有興致地研究著一首首詞背后的故事。這個過程讓我覺得自己比起學生時代機械式地學習古代文學多了許多樂趣,也真正做到了學以致用,這份快樂是發自內心的。老師也需要在教中學,在學中教。
其二,什么樣的教案才是一份高質量的教案,才是對駕馭課堂真正有效的教案,這是我從這次家常課中再次進行的思考。我們自己在設計教案時常常以一種居高臨下的姿態去考慮課堂,設計的問題常常是利于自己在課堂上展開。而對于學生方面卻常常有所忽略或者估計不足。
譬如:在這【第課文備課的過程中,我花了大量的時間去吃透文本,甚至對每句話都作了詳盡的分析,但另一方面我又開始犯難了,學生不可能做到我這樣把課文讀得那么透,講得那么全面,那在帶領學生解讀文本的過程中我該如何引導,如何取舍?如果學生答不到點,我是該替他們說出來還是一步步引導?那時間呢怎么控制?我是追求答案的盡善盡美還是允許學生點到為止?等等,這些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到課堂結束。自己雖在課前做過思考和預設但在真正的課堂上還是顯得備課文有余備學生不足。我太急于推進課堂而忘了自己并不是主角而是導演。我想一個真正高效的課堂應該不只是追求過程的完整,而更多的是真正讓學生有自己的思考,真正被激活思維。那一份高效的教案恐怕也不能只備課文而不備學生。
其三,聚焦課堂,這次公開課給我最深的一點體會是教師一定要對自己充滿自信。其實這堂課我花了挺長一段時間準備的,可以說對整篇課文早已了熟于心了,可真正到了課堂上我總害怕自己會出錯,所以一直不敢大膽的放下課本與學生輕松的進入文本。結果整堂課自己總進不了狀態,自然也沒辦法完全調動起自己的激情,也找不到平時與學生在課堂上的那種默契了。所以這堂課也讓我更為深刻地體會到課堂是多變的,流動的,我不能強制學生非得按我說期望的方向發展,我應該完全融入課堂適時地調整自己的思路,唯有如此課堂才會擦出火花,才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產生。而要做到這一點除了自己在課前備課要充分還要對自己充滿信心,相信自己能夠很好的駕馭課堂,自如的應對各種變化。
其四,學生的朗讀訓練還需要繼續下工夫。怎么才能通過朗讀讓學生讀出這首詞的味道,
即讀出蘇軾對王弗的濃重的愛戀和深沉的思念,我想過很多辦法。我自己很投入地帶著他們讀,希望能用自己的激情感染他們,倒也有點效果。但在具體的朗讀指導上自己做的還很不夠,這也是我在積極思考和嘗試的。
一、導入(片頭音《關山月》漸小)
一句大江東去唱紅了關西大漢的臉,手上的剛鈸鏗鏘作響,歷史的巨浪淘盡了古今多少王侯公卿,才子佳人,卻淘不他那橫空出世般的亙古曠達。他,就是開創我國豪放派詞風的詩人──蘇軾!今天就讓我們從走近這位特立獨行的文學家開始這趟精神之旅吧。
二、走近蘇軾(進入“走近蘇軾”界面,蘇軾的字畫書像連續出現)
耳熟能詳的他,同學們一定了解不少。請你們介紹你所了解的蘇軾。
三、整體感知詩詞
1、蘇軾的確是不朽的文學精靈,就讓我們在吟誦他的千古絕唱中,使心靈得到凈化與超脫吧!
2、請欣賞──(進入《江城子》界面)
范讀課文。(配樂《霸王卸甲》片段剪輯)
3、說說聽后的感受。
4、你也來試試,以你喜歡的方式讀。(朗讀、吟誦、互讀)(播放背景音樂《十里埋伏》)
5、每組推薦一個學生來讀。注意讀準字音、重音和節奏。學生評價。(我認為他哪里處理得比較好)
6、跟錄音讀。(播放錄音)
四、課文分析
1、上闋:(出現課文內容)
⑴先看上闋。自由讀,結合注釋和資料理解詩意。(合作學習)
⑵指名讀。(你讀了試試。)你有什么感覺?(大氣!令人振奮!等)你也會讀詩!你也來試試!學生評價。
⑶自讀。哪些句子或詞語你特別喜歡?找出來賞讀。
找──賞──讀(還有補充的嗎?)
“卷”──“到,過”?(剪輯《英雄》片段)
“聊發少年狂”。(出現蘇軾打獵場景圖片)
“親射虎,看孫郎”(出現射弓圖片)
你讀了試試?自己先閉目想象當時情景,品味蘇軾語言,帶著這種感覺讀出來。
⑷作者在什么情況下出去打獵的?他的心境如何?(結合課前發的背景材料)
飽經滄桑的年老的他,常年被貶職──有憂郁、感傷、憤怒了嗎?──而是放浪于形骸,找到一種寄托來渲泄──(打獵)──這是多么好的心態啊,狂以忘憂嘛!(“老夫聊發少年狂”!讀了試試看)──好一個“狂”字!最能體現出他的豪邁的氣概──讀出“狂氣”來──讀──怎么表現?──(狩獵的場面)──指名讀──他相信自己長風破浪會有時!這是一種超然、超脫
⑸于此,我們不禁也慷慨激昂,豪情滿懷了,那就讓我們到這舞臺上來也瀟灑走一回吧。讀出蘇軾的心境和情懷。加上身體語言!
⑹背誦。接龍!
⑺總結學習的方法。
①理解詩意。
②體會詩境界。
③領悟詩情(出現學習策略界面)
2、下闋:
⑴導入:與同官凱旋歸來,設酒擺宴犒勞群雄。豪情洋溢的蘇軾又唱出了什么呢?
⑵根據剛才總結的方法,你來嘗試讀讀下闋!合作學習
⑶推薦一名同學來組織一下。你來當老師!!
⑷我來補充一點:下闋抒發的感情不完全是“狂”所能概括的。可以用什么概括他此時的情懷呢?豪(豪放不羈的個性,豪情洋溢的壯志)
⑸落腳點在哪里?(適當點撥難點)
⑹你還有補充的嗎?
⑺齊讀本闋,讀出感情!背誦。
⑻誦讀!指名。你認為平時背得慢的,今天提高了效率,請勇敢地亮出自己的風采!
五、拓展閱讀
同學們,在人生中比成功和幸福更重要的',就是凌駕于一切成敗禍福之上的豁達胸懷,在他最應該悲觀的時候仍然能夠笑出來。燃燒于蘇軾慷慨激昂的詩詞中的,正是他那顆種執著而豪邁曠達的心靈。
請你們從課前發的另一張材料中挑選與此詞風格氣勢相當的句子反復吟誦。
蘇軾詞中還有不少這樣的詞,請你用一個詞語概括一下這種風格:豪放派。
而同時代的盛行崇尚的是什么呢?如柳永的“楊柳岸,曉風殘月”之類的詞。就顯得陰柔多了。蘇軾正是以他廣闊的胸懷和豪邁的性格,給當時的詞壇帶去了新鮮的空氣。他的詞可令我們鼓掌、跺腳敲節奏去朗讀。就讓我們以這種方式來朗讀這幾首詞吧!!(全體起立)
六、結束語
總有一種激情讓我們感動,總有一種生活讓我們思考,總有一種力量讓我們奮進,總有一種精神讓我們昂揚。同學們,蘇軾的詩詞不僅是他自己心靈的家園,更應該成為“世界的回聲”,讓這回聲歷久彌新,在我們心中永遠激蕩!
(出現畫面并顯現“謝謝大家”配樂《關山月》)
一、課文分析
1、集體背誦。
2、蘇詞背景介紹。(以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豪放派的詞風)蘇東坡是北宋詞壇的大革新家,他作詞時,正當柳詞風靡一時之際,他有志于改變《花間》以來柔媚的詞風。宋神宗熙寧八年,東坡任密州知州,曾因旱去常山祈雨,歸途中與同官梅戶曹會獵于鐵溝,寫下了這首出獵詞。他因自己的詞有別于“柳七郎風味”而頗為得意。曾致書鮮于子駿表達自己的這種自喜:“近卻頗作小詞,雖無柳七郎風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數日前獵于郊外,所獲頗多。作得一闋,令東州壯,士抵掌頓足而歌之,吹笛擊鼓以為節,頗壯觀也。”
3、補充注釋與典故分析:
⑴太守:即蘇東坡,作者自稱。寫本詞時,作者任密州知州。
⑵孫郎:即孫權。《三國志·吳志》載:“權將如吳,親乘馬射虎于廢亭,馬為虎所傷,權投以雙戟,虎卻廢。”
⑶遣馮唐:漢文帝時云中太守魏尚抗擊匈奴有功,但因報功不實,獲罪削職。后來文帝聽了馮唐的話,派馮唐持節去赦免魏尚,仍叫他當云中太守。這里東坡借以表示希望朝廷委以邊任,到邊疆抗敵。
⑷射天狼:天狼,星名,一名犬星,“主侵掠”,這里指代西夏軍隊。
4、內容與形象分析:
⑴由典故運用,我們可以看出,詞人蘇軾在作品中塑造了一個怎樣的形象?
明確:雄心勃勃、英武豪邁、挽弓勁射、保家衛國、征戰沙場的英雄形象。
⑵再來分析詞的內容,看作者是怎樣塑造這個英雄形象的。
明確:
在這首詞中,上闋寫出獵,下闋寫請戰,場面熱烈,情豪志壯,大有“橫槊賦詩”的氣概,把詞中歷來香艷軟媚的兒女情,換成了報國立叻、剛強壯武的英雄氣了。
上闋:“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好一幅威武的群雄出獵圖,勾畫出一個狂飚式的人物形象:太守出獵而“報”知人民跟隨去看,其狂一也;出看而須“傾城”,其狂二也;獵必射虎,其狂三也;自比孫郎,其狂四也。
下闋:“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好一個豪放不羈的個性,好一腔豪情洋溢的壯志:鬢微霜,又何妨,此豪一也;持節云中,此豪二也;會挽雕弓;此豪三也;西北望,射天狼,此豪四也。
5、以本詞為例,概括豪放詞風格。
(課后記:學習這首詞,不能撇開詞本身去分析豪放派的.特點,而要緊緊圍繞詞,讓學生從詞出發,去體會,去感悟。)
6、聯系學習《江城子》。
二、課堂訓練
1、熟背二詞。(讓學生再體會、感悟豪放派和婉約派的不同詞風。)
2、根據《浣溪沙》《江城子》的句數、字數、調數,任選其中一個詞牌試著填詞一首。
三、課堂小結
這一節課我們進一步走近宋詞,初步接觸風格迥異的宋詞兩大流派,對詩詞的意境、形象、風格的分析方法有了更多的了解,希望大家下去以后廣泛閱讀,深入思考,認真分析,對中國文學史上的兩座豐碑有更深刻的了解和認識。
四、布置作業
聯系辛棄疾的生平、思想、風格自學《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課后記:訓練1要求全體學生必須做到;訓練2只要求有能力有興趣者完成即可。)
活動目標
1、在說說、唱唱、玩玩的過程中感受靖江方言歌唱的情趣。
2、學會用靖江方言唱歌,并能隨音樂節拍做炒豆子、翻豆子的游戲。
3、體驗與同伴、老師共同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場景布置(在地面上畫有一個“大鍋”寓游戲于情境中)
2、幼兒會說靖江民謠“炒豆子”
3、自制圖譜、鼓、游戲用“鏟子”一個、圍裙(口袋內有“紅豆、綠豆、扁豆、毛豆”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以“抬豆子”的形式,進行節奏練習。
教師:孩子們,快把豆子抬進來羅。(來羅)
(通過老師的語言提示,幼兒“抬豆子”狀三三兩兩隨著鼓聲的強弱、快慢打著號子“嘿喲、嘿喲”進入室內,巧妙地將音樂節奏練習融入在語言情境中)
二、在邊說邊玩的氛圍中感受靖江民間游戲的快樂。
1、教師隨機互動:“哇,抬了這么多的豆子呀。”“你抬的是什么豆子呀。”“頭上都冒汗了,我幫你擦擦吧。”
2、教師帶領幼兒兩兩結伴邊說民謠邊玩游戲。
教師:讓我們一起來玩一玩奶奶小時侯有趣的游戲“炒豆子”。
幼兒:炒蠶豆,炒豇豆,噼里啪啦翻跟頭。
教師:我們再來炒炒“紅豆”、“綠豆”。
幼兒:炒紅豆、炒綠豆,噼里啪啦翻跟頭。
教師:還有扁豆、毛豆沒炒呢。
幼兒:炒扁豆、炒毛豆,噼里啪啦翻跟頭。
(這個環節不僅激發了幼兒游戲的興趣,還為下面幼兒區分歌與歌曲內容的不同埋下了伏筆)
三、借助圖譜,自主學唱歌曲。
1、教師清唱歌曲
“你們是邊說兒歌邊玩游戲的,我呀還可以一邊唱一邊玩這個游戲呢,你們聽?”(請一個幼兒配合)
2、幼兒說說歌曲與民謠的不同之處
“老師唱的這首歌曲和小朋友說的民謠有什么地方不一樣?”
3、 根據幼兒的回答揭開相應圖案,形成圖譜。
(1)用拳頭表示“嗬嘿”
“歌曲中有嗬嘿,伸出我們的小拳頭來試一試。”
(2)區分4個“翻跟頭”
“前面兩個翻跟頭跟后面兩個翻跟頭有什么地方不一樣?”
4、 指導幼兒自主學唱歌曲幼兒教育網()
教師:“接下來就讓我們聽著旋律試著唱一唱吧!”
突出重難點練習:你覺得歌曲中哪些地方比較難唱。
(圖譜能形象地展現歌曲的內容,幫助幼兒理解記憶歌詞的教育功能。教師先清唱歌曲,讓幼兒聽清歌詞,然后引導他們比較一下歌曲和民謠的異同,與此同時,幼兒說什么教師就揭開相應的圖案,最后形成圖譜。這個學唱的過程始終以幼兒為主體,變過去的“要我學”為現在的“我要學”。)
四、隨琴聲采用輕、重、跳躍的方法邊唱歌邊玩游戲。
1、輕輕地玩“炒豆子”的游戲。
“小豆子說話了,它想讓小朋友輕輕地炒一炒。”
第一遍游戲后,教師提問:有的小朋友先翻跟頭,有的小朋友后翻跟頭,這樣看起來不整齊,怎么辦呢?通過討論制定游戲規則:幼兒兩兩結對,手拉手邊唱歌邊“炒豆”,學唱到“噼里啪啦翻跟頭”時,做翻身動作。
2、 重重地玩“炒豆子”游戲
“小豆子讓大家使點勁羅!”
3、 跳躍地玩“炒豆子”游戲
“小豆子可開心了,都快樂地跳起來啦。”
(采用輕、重、跳躍的方法邊演唱邊游戲,使幼兒“學中有玩,玩中有學”,愉快地投入到活動中。)
五、在“大鍋”中扮演角色進行游戲,將活動推向**。
1、教師扮演廚師穿圍裙,手持大鏟子說:你們是快樂的小豆子,我是快樂的大廚師,我要來炒炒你們了。(音樂起)
2、提升要求,想象不同的翻身方法
“看樣子,我的火力還不夠,豆子們都是兩個在一起翻身的,還可以怎樣翻身呢?”
3、 遷移已有民謠經驗,替代“豆子”進行游戲。
(1)教師從圍裙口袋中將紅豆、綠豆的圖片貼在自己的左臂和右臂上,說:“蠶豆、豇豆炒熟了,我還要來炒一炒“紅豆、綠豆”。
(2)根據幼兒的回答,教師再將扁豆、毛豆貼在胸前及背后,請幼兒一起來變變變,擺個有趣的造型。教師做叫喚狀:扁豆、毛豆。幼兒答:哎。游戲再次進行。
4、 自然結束
“讓我們把這個有趣的游戲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分享吧!”(離開活動室)
(當代教育論認為教育過程就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一方面,幼兒扮演“豆子”積極參與到音樂游戲中,大膽表達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另一方面,教師是幼兒主動學習的引導者,參與者與促進者,教師扮演成“小廚師”帶著鼓勵自覺不自覺地把期望傳遞給幼兒,這樣幼兒游戲的主動性、積極性都得到充分的發揮,也將活動推向了**,同時和第二環節起到了前呼后應的作用。
教學反思
1、注意教的定位,在幼兒學習中扮演著多元角色
教師要尊重兒童,在平等的師幼關系中支持兒童的發展。為此,教師必須按照《綱要》的基本要求,對自己角色定位進行調整。在幼兒的主動學習中,教師絕不是簡單的管理者、指揮者或裁決者,更不是機械的灌輸者或傳授者,而應是多元的角色。如良好的師幼互動環境的創設者。簡單的用顏料在地上畫一個圈就是一個“大鍋”;互動的組織者與引導者。如孩子將“豆子”抬進教室,教師就隨機互動“呦,頭上都冒汗了,我幫你擦擦汗吧”“你抬的是什么呀”等等;兒童發展的支持者、促進者、指導者,幼兒游戲的合作者。如在活動中,我把自己融入到孩子們當中,扮演成大廚師,與幼兒扮演的“豆子”零距離接觸,讓孩子感受一種輕松、和諧的'氛圍,整個活動有滋有味,情緒飽滿。教師只有對自己的角色進行如此定位,幼兒的主動學習才有機會形成。
2、 注意教的時機,應善于引發幼兒認知沖突
幼兒在學習的過程中,肯定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教師要抓住這個時機,使幼兒能發現問題并產生解決問題的內在愿望,明確幼兒學習新經驗的要求動機,同時對孩子進行適當的點撥和引導,抓住問題的要害,如在幼兒學唱歌曲時,出現了這么一幕,師:你的小耳朵真靈!聽到了“翻跟頭”,那究竟有幾個“翻跟頭”呢?幼兒(猜測):有4個,有5個…師(笑):還是讓有趣的圖譜來告訴大家吧!一語道破天機,使孩子在渴望的心理狀態下,明晰事理,孩子一下子明白:噢,原來有4個翻跟頭,這樣,受到教與學的高效。
3、注意教的藝術,應讓幼兒在主動活動中學習
教師在教學中,不應再是直接的講授,將自己的思維強加給孩子,而是要善于合理運用間接引導,啟發孩子學習,引發孩子思考。通過問題的巧妙設置,讓孩子在主動活動中學習。因此,教師在教的過程中要講究教的藝術,精心設置,創設具有多樣性、針對性、呈現梯度的問題情境,從而使幼兒獲得真正的發展,如在師幼扮演角色玩游戲中,教師提示幼兒“看樣子,我的火力還不夠,豆子們都是兩個在一起翻身的,還可以怎樣翻身呢?”來鼓勵孩子充分想象各種翻身的動作,這樣就把學習技能和訓練創造性思維融為一體,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老師還應以積極的情感策略支持幼兒的主動學習,通過動作、語言、神態等方式讓孩子深切地感受到情感氛圍,也使學習的動機更強,效果更好,做到“親其師而信其道。”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