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05
這是石灰吟一等獎教案6s模式,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材說明:
本課選了三首古詩,三首詩都是詠物言志詩。它們所寫的事物不同,但都抒發了詩人做一個高尚正直的人的堅定志向。
《墨梅》是一首題畫詩,是詩人為自己所畫的墨梅而題寫的。詩的大意是:我平常畫畫洗硯的水池邊上有一顆梅樹,那一朵朵盛開的梅花,是用淡淡的墨汁點化而成。它不需要人們夸贊它的顏色鮮艷,只求在天地間留下清香的正氣。全詩表現了詩人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堅貞純潔品格。
《竹石》也是一首題畫詩,是詩人為自己所畫的竹石畫而題寫的.。詩的大意是:竹子抓住青山毫不放松,它的根牢牢扎在巖石縫中。千種磨難萬種打擊仍然堅忍不拔,不管你刮的是什么風,。全詩表現了詩人那種剛烈、堅韌,不畏任何艱險、不怕任何打擊的硬骨頭精神。
《石灰吟》的大意是:經過千錘萬鑿從深山里開采出來的石頭,對烈火的焚燒看得平平常常。只要能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世界上,粉身碎骨也不怕。全詩表現了詩人不畏艱險、不怕犧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教學目標:
1、學會3個生字,認識“乾、坤”兩個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焚燒、千磨萬擊、千錘萬鑿。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并默寫課文。
3、了解詩歌的大意,感悟詩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懷,領悟本課借物言志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教學難點:
學習詠物言志的寫法。
教學設計:
一、導入
1、憶古詩,激發興趣。
同學們,古詩是我國古代文化中的一塊瑰寶,那么你都會背誦哪些古詩句呢?
2、憶學法,遷移舊知,為自學古詩做好鋪墊。
今天我們再來學習幾首古詩。先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以前是怎樣學習古詩的?
知詩人,解詩題;抓字眼,曉詩意;入意境,悟詩情。
二、授新
(一)《墨梅》
1、個人自學
依照學法自學《墨梅》
2、小組交流
學生在小組內進行自學合作探究,提出不懂得問題。教師深入小組,適當指導。
3、大組匯報
學生按照剛才總結的學法,依次匯報。結合查閱的資料、結合插圖等等,尤其是對重點字意詩意,說一說、議一議,互動補充。
4、誦讀感悟
在理解詩句含義、初步體會思想感情的基礎上,指導有感情的朗讀。先自由練讀,再指名糾正示范,然后再試讀。使得熟讀成誦,并能有感情的背誦。
(二)《竹石》《石灰吟》
在有了學習《墨梅》的經驗方法的基礎上,自學并匯報這兩首古詩。
(三)寫法
引導學生學習借物言志的寫法:綜合來看這三首詩,都是寫物的,作者分別描寫了它們的什么特點?僅僅是贊美它們嗎?作者借這個物抒發怎樣的情感、贊美怎樣的精神?
三、鞏固
用不同形式背誦三首古詩,注意難寫易錯字和標點符號。
四、拓展
搜集交流托物言志詩,如《青松》(陳毅)、《梅花》(王安石)等。
教學反思:
1、讓學生在課前按照學法進行充分的預習,這樣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直接把三首古詩一起交流,節省時間,提高課堂效率。
2、在理解古詩詩意的時候,不要求逐字逐句的解釋,只要說出大意即可。
3、在交流匯報的時候,形式不要過于單一、三首詩同一個模式匯報下來,要讓學生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交流匯報。
4、對古詩的朗讀練習還不夠到位,一定要保證充分的讀的時間,多讀、熟讀、有感情的讀、有感情的背誦。
5、朗讀、背誦古詩的形式也要靈活多樣。
6、可以擴展第二課時作為古詩背誦大賽,摘抄積累,模仿創作,激發學生對古詩產生濃厚的興趣。
教學目標
①有感情地誦讀課文,把握內容,體會感情。
②理清結構,展開合理聯想與想像。
③ 增強求知欲,培養科學精神與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
○教學重點
體會詩歌表達的豐富感情,通過朗讀體會詩歌的韻律美,發揮聯想與想像,認識科學的神奇與 人類的偉大。
○課前準備
教師可利用網絡或書籍查閱有關化石的資料,并指導學生搜集有關資料;有條件的地方可組織學生參觀相關展覽,進一步了解生物進化的過程,為學習本課做準備。
○教學內容
《化石吟》是一首科學抒情詩,展示了人類對化石的研究成果,再現了億萬年前的神奇景象,從而贊美科學的神奇與人類的偉大。詩中一系列的疑問將人們帶入奇幻的神話般的生物世界,又用優美的語言富有感情地贊頌了會講話的奇異的化石。學習這首詩,讓同學們展開豐富的聯想與想像來理解詩中的內容,體會詩人的.感情。
○教學設計
精心導入
①可采用多媒體電教手段用大屏幕展放有關化石的圖片,并配以音樂、旁白解 說,引起學生閱讀的興趣。
②也可用音樂導入:《木魚石的傳說》“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精美的石頭會唱歌……它訴說善良……講述美好……”同學們聽了歌曲,也會想像到,精美的石頭怎么會唱歌呢?它怎樣講述著善良與美好呢?有詩歌寫 道:“逝去萬載的世界可會重現,沉睡億年的石頭能否說話?長眠地下剛蘇醒的化石啊,請向我一一講述那奇幻的神話。”石頭真的能向我們講述神奇的故事嗎?讓我們共同研讀一首科學抒情詩《化石吟》。
出示課題及學習目標。
感知內容
在聽讀前,檢查預習練習:讀一讀,寫一寫。
(過渡)《化石吟》是一首生動優美的科學抒情詩,它向我們展示了億萬年前的神奇景象,并贊美了科學的神奇與人類的偉大。本詩前后呼應,節奏鮮明,音樂性強,易于誦讀,在誦讀中能體會詩人的感情。請聽老師范讀。(配樂范讀課文)
有感知才有思考,請同學們跟讀課文(跟教師朗讀一次)。好詩不厭百回讀,請同學們自由朗讀,并在朗讀中思考問題。
[問題組](大屏幕投影出示):
a.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詩的主要內容。
b.本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c.本詩可分為幾層,試概括大意。
學生可在自由誦讀中 思考,然后討論,討論時要給予充分的時間。討論后教師引導學生明確:
a.本詩寫科學家通過研究化石展現了億萬年前的神奇景象。
b.詩歌表達了作者對科學神奇與人類偉大的贊美之情。
c.詩歌分為三層:1—2節通 過發問,引發聯想;3—6節具體抒寫,無限遐思;7節回應發問,照應開頭。
學生討論,教師明確后,可以再次指導朗讀,為進一步理解詩歌做鋪墊。
研讀賞析
①教師導學:對文章的大體內容與作者的思想感情基本了解,還應學會細致研究好的章節、詞語,以便把握文章的主旨。
②自主探究
(大屏幕出示問題組, 學生思考并體味)
問題組:研讀3—6節,思考下列問題。
a.“你把我的思緒引向遠古”一句在全詩中起什么作用?
b.怎樣理解“黑色的軀殼裹藏著生命的信息,為歷史留下一本珍貴的密碼”一句?
c.“時光在你臉上刻下道道皺紋,猶如把生命的檔案細細描畫”是寫人嗎?你是怎樣理解的?
d.當你面對復原的恐龍、猛犸時,你有何感想?(此時可以出示一組圖片,也可以利用課本的圖片。)
e.從詩中找出你喜歡的一句,品味賞析一下,說說你喜歡的理由。
以上內容在朗 讀后由四人小組討論。每組討論一個題,e題每組都要討論。發言時可以展開小組競 賽,比比哪個小組思考的最深刻,最有啟迪意義。
學生發言可以暢所欲言。假如學生希望教師指點或總結時,教師可做指示:文中的思緒引向遠古,既引起了下文,又表現了作者的思路。之所以是“一本珍貴的密碼”,是因為在 化石中,作為生命基本物質的有機化合物還保留著,為科學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條件。“刻下道道皺紋”寫的是化石,這是一種比喻,人臉皺紋是生命歷程的寫真,而把化石比 作人臉皺紋,不正是地球古生物的檔案嗎?其余的內容,只要想像合理,賞析到位即可 。
③學法指導
好詩閱讀有節奏, 反復吟誦感悟深,重點詞句細品味,聯想想像悟中心。
簡單的內容歸結、板書:
發問想像——遐思飛躍——回答呼應
神奇景色——人類偉大——贊美科學
④合作探究
通過導學、探究、學法指導的學習過程,學生可以繼續進行合作、探究式學習,可以調動學生的想像力與從小積累的一些生物知識,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展開聯想與想像,注意將語文知識與自然知識結合。如:“沉睡千年的石頭說了話”能說些什么呢?除課文之外,還能想像些什么?
a.質疑交流
研讀文章有哪些思考與體驗,或有哪些疑問?教師與學生可以相互質疑,形成參與式討論。
b.拓展延伸
教師出示錄像或圖片,介紹某種古生物。
學生也可展示自己搜集的材料,做口頭介紹。
延伸作業
參觀或查閱資料后,寫一點感想,題目可定為《遠古的遐思-------讀(觀)××有感》
點 評
此教案符合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精彩的導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對科學抒情詩產生了探究的欲望;同時在教學中注重了詩歌韻律的教學,在理解的過程中加強朗讀,在朗讀的過程中加深理解。特別在賞析研讀與拓展延伸中,鮮明地體現了想像的層次性。如“當你面對復原的恐龍、猛犸時,你有何感想?”“你最喜歡哪一句?品味賞析一下,說說理由”,這些內容激活了學生的求異思維,讓學生暢所欲言,明確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思想。值得一提的是,此教案在注重人文性的同時,還注重了語文的工具性的特點,使人文性與工具性有機地結合 ,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另外,板書設計方面也有較強的概括性與藝術性。
教材分析:
體會詩人不同流合污,堅決同惡勢力斗爭到底的思想感情,以及鄙視流俗、貞節自守的高尚情操。
教學目標: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學會本課2個生字。理解詩句中的詞語,并說說詩句的意思。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并受到自然美和藝術美的熏陶。
教學重難點:
理解古詩的同時,想象意境,體會作者的感情。體會兩首詩在寫作上的特點。
教學構想:
品讀古詩,指導學生朗讀古詩,體會古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電腦課件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學習《石灰吟》、《墨梅》。
學生學習過程:
一、談話引入,接題解題
1、你記得我們學過哪些古詩?背給大家聽一聽。今天我們要來學習兩首新的古詩。明代詩人于謙寫的《石灰吟》和元代詩人、書畫家王冕寫的《墨梅》。
2、老師布置你們搜集了于謙和王冕的資料,我們一齊來交流一下。
3、解題
《石灰吟》題中“吟”是古典詩歌的一種形式。相傳有一天,于謙在石灰窯前看師傅們煅燒石灰,只見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經過熊熊烈火焚燒后變成了白色的石灰,他深有感觸,便吟出了《石灰吟》這首膾炙人口的詩篇。那年于謙才12歲。《墨梅》是詩人的一首題畫詩,即題詠自己所畫梅花的詩作。墨梅指只有水墨不用顏色畫成的梅花,看上去十分高雅大方。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詩,要求讀準字音
2、檢查自讀情況
三、理解詩意,品讀吟誦《石灰吟》
1、小組合作學習,可借助工具書或其他參考書初步弄懂詞句及詩的意思,不理解的作上記號。
2、小組匯報交流
3、看圖想象意境,體會作者感情
(1)山石承受千錘萬擊以及烈火焚燒的情景是怎樣的?
(2)作者見此情景有什么表現?會怎么想?怎么說?怎么做呢?
4、指導朗讀
石頭是那樣不畏“千錘萬擊”和“烈火焚燒”,縱然粉身碎骨也要在世間留下潔白干凈的石灰。想一想,詩人借石頭表明自己怎樣的志向?應用什么語氣讀?(詩人借石頭表明自己不同流合污的志向。堅定的語氣朗讀。
5、練讀,個人展示評議,集體朗讀。
6、小結。
四、總結學法,自學《墨梅》
1、總結《石灰吟》的學習方法。
2、《墨梅》這首詩由生自學,教師巡視指導
3、師生交流討論
(1)吾:我 淡墨痕:淡淡的'水墨痕跡
清氣:清香的氣味 乾坤:天地
(2)看圖想象,作者畫的梅花有什么特點?為什么他畫梅花“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在梅花身上寄寓了作者怎樣的情操?
(3)熟讀吟誦。
4、小結
作業設計:
背誦古詩,做《同步》。
板書設計:
石灰吟 墨梅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復習鞏固兩首古詩。
學生學習過程:
一、復習檢查
1、指名朗誦《古詩兩首》。指導讀好詩句的節奏和重音。
2、想象古詩意境,提示應用什么語氣來朗讀。
3、說說這兩首詩的大意及表達的感情。
二、熟讀成誦
1、有感情地朗讀,體會作者的感情。
2、這兩首詩在寫法上有什么共同特點?
3、自由練讀,個人展示評議,集體朗讀背誦。
三、拓展詩境
1、出示描寫梅花的詩詞
2、師范讀,指導朗讀
3、嘗試背誦
四、指導書寫生字
作業設計:
完成練習
板書設計:
石灰吟 墨梅
教學目標:
1、學會3個生字,認識“乾、坤”兩個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焚燒、千磨萬擊、千錘萬鑿。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并默寫課文。
3、了解詩歌的大意,感悟詩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懷,領悟本課借物言志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每首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想象詩中描寫的景色,從中感受自然美和情操美。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了解于謙,交流于謙的故事。
二、講讀古詩《石灰吟》。
1.初讀指導,理解字、詞意思和全詩大意。
(1)解題。板書題目。
吟:歌唱。
指名讀題,說說題目的`意思。
(2)教師范讀。
(3)學生試讀。
思考:這首詩寫了什么內容?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4)學生試講,逐句理解。(注意書上的注解。)
2.精讀訓練,連貫講詩意,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1)自由讀全詩,連貫講詩意。
(2)思考議論,加深理解。
①讀詩句“烈火焚燒若等閑”,說一說“若等閑”在這里的作用?
②這首詩運用了擬人的方法,說一說在這里的作用?
(3)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①輕聲自讀,想象詩中送別的情景,說說這首詩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
②這種感情作者是如何表達的?
③有感情地朗讀,想象情景。
三、鞏固練習。
1.讀課文,先理解加粗的詞,再說說詩句的意思。
(1)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2)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2.欣賞三首古詩,有感情地朗讀,加深對詩句的理解。
3.背誦三首古詩。
四、總結:
這兩節課,我們學習了唐代詩人的三首古詩。這三首詩語言質樸,感情真摯。同學們,我們要在讀懂詩句、理解思想內容的基礎上,掌握詩人用語言文字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學習詩人樸實無華的文風。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