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14
這是小學科學說課稿一等獎植物的花,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能提出并識別晝夜對郁金香、合歡樹等的影響以及時差對人的影響,并設法這些問題可能的答案和解決方法;
2、能用圖表記錄晝夜交替對動植物的影響,如用圖表記錄蒲公英的變化;
3、能設計一些調查活動,回答和解決哪些動物適合晝間活動,哪些動物適合夜間活動;
4、會描述生物每天在行為或特征方面的變化,如夜行性動物的行為、某種植物和花的變化。 知識與技能
1、知道有的動物適合晝間生活,如蜜蜂、蜻蜓等;
2、知道有的動物適合夜間生活,如蝙蝠、貓頭鷹等;
3、建立事物之間存在普遍的聯系的初步認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到晝夜交替對生物的奇妙影響,并以一定的方式贊美,如美文等。
教學準備:
有關晝夜對動植物產生影響的圖片或影像資料,明暗對比明顯的紙盒。
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
1、生活中有些現象很奇特,比如:我們到了晚上想睡覺,早上沒人叫卻也會按時醒來,夜來香傍晚時花朵才會綻放,發出陣陣香氣,這一切都與什么有關呢?到底是什么在影響動物和植物的生活呢?
2、學生發表各自意見。
3、今天我們就來一起研究晝夜對動植物的影響。
二、探究晝夜對植物的影響。
1、觀察郁金香、合歡樹、酢槳樹、牽牛花、夜來香等植物在一天中不同時段的圖片(媒體出示)。思考:這些植物在一天中在什么變化?是什么在影響著它們發生變化?
2、學生討論并交流。
3、從這些植物的變化中可以發現什么規律嗎?
4、學生討論并交流。
5、小結:每種植物的生活習性都是受著節律的支配,這種節律有時按24小時變化著,和鐘的周期一樣。這種影響植物的節律我們也稱作生物鐘。
6、正因為晝夜對植物的影響,有位科學家就利用不同植物開花時間的不同做了一個花鐘。(多媒體展示有關花鐘的詳細內容)
7、我們能不能利用晝夜對植物的影響規律來改造植物,比如,讓郁金香在晚上也能開花。
8、學生討論并交流。
三、探究晝夜對動物的影響。
1、既然晝夜對植物有影響,那么對動物也有影響嗎?能不能舉例說明。
2、學生交流各自解釋。
3、多媒體展示:獾、蜻蜓、壁虎、貓頭鷹、刺猬、狐貍,這些動物哪些在晝間活動?哪些在夜間活動?
4、學生交流各自見解。
5、我們可以通過什么途徑了解答案?
6、學生討論、交流各自的研究方法。
7、師生共同確定研究方法并進行調查訪問。
8、交流調查訪問結果。
四、探究蝸牛、螞蟻等動物哪些是在白天活動,哪些是在夜間活動。
1、蝸牛、螞蟻等動物哪些是在白天活動,哪些是在夜間活動。
2、我們可以采用什么樣的方法進行研究?
3、學生討論并交流研究方法。
4、學生探究。
5、交流各自研究發現。
作業:選擇一種夜間活動的動物,查資料了解它為什么喜歡在夜間活動,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下來。
活動目標
1、知道食用蒲瓜有什么功效。
2、全面對蒲瓜進行認識。
活動準備
1、電腦一臺。
2、一個蒲瓜。
3、小紅花若干。
活動過程
一、蒲瓜
1、大家快看這個綠色的是什么啊?
2、你們有說是蔬菜的,說的都不一樣,跟老師用電腦查查,就知道是什么了?
3、大家看是蔬菜,看查出來了,我們把它跟照片對比一下,看看我們查找的對不?
4、看上面顯示叫蒲瓜,電腦聰明不?是不什么都知道啊?那以后在家有什么不會的也可以用電腦查找。
5、我們來仔細的認識蒲瓜吧!
二、對蒲瓜認識
1、我們都知道蒲瓜的名字了,我們看看電腦這幾張圖片,是不都像蒲瓜,看上面怎么寫的,原來蒲瓜的果型能長成7類型,水壺蒲、杓子蒲、長扁蒲(瓠子)、葫蘆蒲(即葫蘆)、海豚蒲、球形蒲、疣廮蒲都是蒲瓜。
2、看蒲瓜秧全株上面都長著軟毛,有卷須能攀爬,葉邊緣有鋸齒,葉面是心形。
3、植物是不先開花后結果,蒲瓜的花只有晚上開,早上就要凋謝了,花朵是白色的。
三、食用蒲瓜功效
1、老師讓你們認識蒲瓜知道為什么嗎?
2、食用蒲瓜對我們身體好,我們要多認識對身體好的蔬菜。
3、蒲瓜有潤心肺、清心熱、除煩渴、消腫等功效,好有很多很多功效。
4、大家要多吃蔬菜對我們的身體有很大好處哦!
5、老師出幾個問題,看大家對本課學得怎么樣,答對的獎勵小紅花。
活動目標:
1、通過游戲讓幼兒初步了解“紙球反彈”是由于空氣的流動產生的。
2、培養幼兒關注周圍生活中的科學現象,并有積極探索的欲望。
活動準備:
1、長頸瓶若干只、紙球若干
2、使用大型積木和圖書搭建“資料室”一間。
活動過程:
一、玩游戲“吹紙團”引出課題。
指導語:小朋友,老師手上有許多的小紙團,想與小朋友來玩“吹紙團”的游戲,想玩嗎?讓我們每個人拿一個紙團吹吹試試看,有什么發現?
?。ㄓ變翰僮鞔导垐F,得出結論:被吹的紙團是向前跑的。)
二、教師提出進一步的疑問,出示細頸瓶,幼兒再次操作。
1、討論:紙團會永遠向前跑嗎?結論:如果前方有障礙,紙團會停留在原位
2、幼兒用細頸瓶和小紙團進行第二次操作。
指導語:如果把小紙團放在瓶口用力吹,你猜它會怎樣?請你們再來試一試。
三、 確立紙球反彈的現象
指導語:有答案了嗎?小紙團會向前跑嗎?會跑進瓶子里去嗎?
?。ńY論:如果不傾斜瓶子,小紙團怎么也吹不進瓶子里)
四、查詢資料,尋找紙球反彈的秘密
指導語:這是什么原因呢?我們一起去資料室找資料好嗎?(查詢資料,尋找答案)
五、活動結束:
繪制小實驗
指導語:這個小實驗好玩嗎?我們一起把它用圖示的方法畫下來,告訴所有的小朋友好嗎?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植物莖在不同生長階段外部形態不同,不同時期的莖生長速度不同;植物的莖具有支撐植物及運輸水分和養料的作用。
過程與方法:運用統計圖表整理觀察記錄的結果;在教師指導下根據統計圖分析植物莖生長的規律;有依據地對植物莖的作用進行猜測;設計實驗,研究植物莖的作用;用適宜的方式描述實驗的結果。
情感態度價值觀:激發學生研究植物的興趣。
【教學重點】:
鳳仙花植物莖的生長變化和植物莖的作用。
【教學難點】:
鳳仙花植物莖的生長變化和植物莖的作用。
【教學準備】:
?。ń處煖蕚洌┥L四周的鳳仙花、植物光合作用的課件。(學生準備)三周前鳳仙花生長記錄單。
【教學過程】:
一、整理有關莖的觀察記錄
1、師:(活動引入)我們已經知道:植物的根能從土壤里吸收水分和礦物質,綠色植物的葉可以制造植物生長所需要的養料。那么,植物的莖在植物的生長過程中有什么作用呢?我們先來看一看,在鳳仙花植物生長的過程中,莖發生了哪些變化。
2、師:(活動指導)①帶領學生整理幼芽出土以來,有關莖生長變化的觀察記錄。重點整理幼芽出土以后一周,鳳仙花莖的顏色、硬度和高度。②利用鳳仙花植株的高度變化的數據,畫出鳳仙花植株高度變化統計圖(學生在教P12頁上畫)。學生畫好后,教師講述柱狀統計圖。柱狀統計圖是科學研究中處理數據常用的方法。③指導學生分析柱狀統計圖,引領學生根據柱狀統計圖預測未來幾周的時間里鳳仙花植株高度將如何變化?
二、植物莖的作用
1、師:(活動因入)植物的莖總是把根和葉連在一起,那么,植物的莖在植物的生長過程中到底起什么作用呢?莖內是什么樣的,能承擔這樣一些功能呢?將你的想法記錄下來。
2、師:(活動指導)①引導學生根據前面學習的根和葉的作用,思考莖的作用的問題。②引領學生想辦法驗證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確。③引領學生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提出問題(莖有什么作用?);對問題的可能答案作出假設(運輸水分和養料);設計實驗(運輸水分的實驗);實驗驗證(通過實驗驗證收集信息);
得出結論(莖有運輸水分和養料的作用)。
3、生:觀看植物光合作用的課件。
4、師:教師總結本節課的學習內容。
三、提醒學生注意
1、師:提醒學生繼續觀察鳳仙花的生長變化情況,做好觀察記錄。
2、師:引導學生關注鳳仙花開花前的征兆。
【作業布置】:
家庭作業:繼續觀察鳳仙花的生長變化情況,做好觀察記錄。
【板書設計】:
5.莖越長越高
科學探究:提出問題、作出假設、設計實驗、實驗驗證、得出結論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