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11
這是敬業樂業一等獎說課稿,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內容:
本課在第22-29頁,‘教案’敬業與樂業(教案)。這是一篇演講詞,作者針對中國傳統文化中"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觀念,從"有業"、"敬業"、"樂業"三個角度,引用古典格言,闡述了自己的觀點:"敬業與樂業是人類生活的不二法門。敬業是責任感,樂業就是興趣。"
教學目標:
1.掌握旁鶩、褻瀆、強聒不舍、斷章取義、不二法門等字詞的讀音和含義。
2.掌握事實論證和道理論證相結合的論證方法。
3.能夠記憶文中引用的古典格言,并理解其意義。
教學方法:
1.通過概括歸納作者引用的格言和故事,學習兩種基本的論證方法:事實論證和道理論證。
2.針對文章觀點,結合時代發展和自身體會,展開討論,拓展學生的思維模式。
教學重、難點:
◆重點
1.全面掌握文章引用的古典格言,了解文中提到的典籍和歷史人物。
2.結合文章題目,掌握總分總的論證結構,以及每個分論點的論證過程。
3.領會演講詞的語言特點。
◆難點
1.理解作者所闡釋的"敬業、樂業"的`觀念。
2.結合自己的認識,從不同角度客觀地審視這個觀念。
教學流程設計:
一、開門見山,直入課文(約分鐘)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調動學生,共同走近梁啟超。
1.結合預習,互相交流,了解作者。
2.點明這是一篇演講稿,提問學生:演
講的對象是誰?從哪里可以看出?
提醒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注意演講詞
的語言特點。
3.解題:"敬業與樂業"是什么短語?
4.點明題目已經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內
容:敬業、樂業,以及二者之間的關
系,也表明作者的態度:敬、樂。
2.回答:演講的對象是學生,節5.點明:
"今日所講,專為現在有職業及現在
正做職業上預備的人--學生現身
說法"。
3.回答:是由兩個動賓短語構成的并列
短語。
4.認真聽講,并且隨時就自己預習時所
遇到的疑難點向教師請教。
二、理清結構。整體把握(約分鐘)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組織學生討論:作者如何展開他的演
講?在聽完學生發言之后,總結文章。
是總一分一總的結構。
2.組織學生自讀課文,概括出全文所列
舉的格言、故事,與學生歸納所論證
的觀點,教案《‘教案’敬業與樂業(教案)》。
a.敬業與樂業是人類生活的不二法
門:《禮記》中的"敬業樂群"和《老子》
中的"安其居,樂其業"。
b.有業的必要性:孔子的"飽食終日,
無所用心,難矣哉"、"群居終日,言不
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以及唐朝
名僧百丈禪師的"一日不做事,一日
不吃飯"及其故事。
c.敬業:朱熹的"主一無適便是敬"、
《莊子》中"隨天地之大,萬物之多,而
惟吾蜩翼之知"、曾國藩的"坐這山,
望那山,一事無成"、莊子的"用志不
分,乃凝于神"、孔子的"素其位而行,
不愿乎其外"。
1.在預習和充分討論的基礎上,概括文
章脈絡:題目的出處--"有業"的必
要--敬業--樂業--總結。
2.積極討論,合作回答:一共列舉了十
二條格言和一個故事。
a.《禮記》中的"敬業樂群"。
b.《老子》中的"安其居,樂其業"。
c.孔子的"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
矣哉"、"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
慧,難矣哉"。
d.唐朝名僧百丈禪師的"一日不做
事,一日不吃飯"及其故事。
e.朱熹的"主一無適便是敬"。
f.《莊子》中"隨天地之大,萬物之多,
而惟吾蜩翼之知"。
g.曾國藩的"坐這山,望那山,一事
無成"。
h.莊子的"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i,孔子時"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j.孔子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
d.樂業:孔子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
之者不如樂之者"、"其為人也,發憤忘
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者不如樂之者"、"其為人也,發憤忘
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三、組織學生,分析"敬業"(約分鐘)
師生活動
1.組織學生泛讀節6和節7,回答:作者是怎樣闡述"敬業"的?
2.引用朱熹的話,表明自己對敬業的理
解是"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將全副精力集中到這事上頭,一點不旁鶩。"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學習經歷, 體會這句話的含義,請學生發言。
3.提問:"業有什么可敬的?為什么該敬呢?"是哪一類問句?
4.結合課文,體會"為生活而勞動"與"為勞動而生活"有什么區別?可以借此提升學生的認識:勞動,不僅是謀生的手段,更是使生活充滿意義的途徑。
5.作者提出"職業的神圣",他是如何論述的?補充講解:在作者眼中,職業
的本質,是勞作,"勞作便是公德,不勞作便是罪惡"。
6.作者認為怎樣才能夠做到敬業?
7。作者列舉了哪些事例?結合學生的回答,總結:四個事例,形成兩組對比,從正面論證"敬業主義,于人生最為必要,又于人生最為有利",將日常事例和名人格言自然結合,強調敬業的重要。
1.邊讀課文,邊做標記:作者先解釋"敬業"的意義,然后分析敬業的原因,接著論述敬業的途徑。
2.認真聽講,同時結合自身的學習體會,談自己對于敬業的理解。
3.回答:這句話是設問句--自問自答。
4.獨立思考,敢于說出自己的理解:為生活而勞動,是出于生存的需要;為勞動而生活,是出于生活的意義。
5.作者運用事實論證和道理論證相結合的方式,列舉大總統和拉黃包車兩種職業,論述職業本身沒有高低貴賤之分,而從事何種職業,是每個人不同的選擇。
6.作者認為,敬業"惟一的秘訣就是忠實"。作者列舉了四個事例:木匠做成好桌子和政治家建設共和國家、挑糞公把馬桶洗干凈和軍隊打勝侵略的敵軍。
學習目標:
1、反復閱讀課文,找出作者的主要觀點,梳理出作者的論證層次。
2、辨別本文采用的舉例論證和道理論證的方法。
3、用制作資料卡片的方法積累文中的經典語句和格言。
4、朗讀課文,體會本文的演講和口語特色。
學習重難點:
1、本文論證層次的梳理和論證方法的辨別。
2、對“敬業與樂業”精神的領悟和文中某些觀點的質疑。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敬業與樂業》是梁啟超七十多年前,對上海中華職業學校學生的一次講演,雖然時間已經過去七十多年了,但梁啟超先生所講的內容對我們仍然很有教育意義。
二、簡介作者
梁啟超(1873—1929),中國近代維新派領袖,學者。字卓如,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廣東新會人。清光緒舉人。和其師康有為一起,倡導變法維新,并稱"康梁"。著述涉及政治、經濟、哲學、歷史、語言、宗教及文化藝術、文字音韻等。其著作編為《飲冰室全集》。
三、介紹演講
演講是以口語表達的方式面對聽眾,就某一問題發表自己觀點,闡述某一事理的活動。演講不僅是宣傳和動員群眾的手段,而且還是闡明理論觀點、發表學術見解的一種手段,同時又是鍛煉和培養青年口才的一種手段。
演講時應注意以下幾方面要求
1、認清對象,確立主旨。
2、思路清晰,節奏明快。
3、感情充沛,例證動人。
4、語言準確,形象生動。
四、介紹議論文常識
五、默讀課文思考:
(1)作者先后談也哪些問題?(有業、敬業、樂業)
(2)你認為這幾個問題的關系是怎么樣的?(有業是前提。敬業是基礎。樂業才是最高境界)
(3)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樂業敬業人生法門)
六、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
第一部分(1)提出中心論點——敬業樂業
第二部分(2~8)論證中心論點。
第一層(第2~5段)提出有業之必要。
第二層(第6~7段)論述“要敬業”。
第三層(第8段)論述“要樂業”。
第三部分(9)歸結全文
七、總結
八、布置作業
板書設計:
第二課時
一、復習上節課講的內容
思考:作者的寫作思路是怎樣的?
二、學習新課
一)默讀課文2至3段思考:作者是怎樣分析“有業之必要”的?舉了哪些例子?
1、先談有業的原因有業是敬業的基礎。
2、無業的害處(反面論證)用孔子的話做理論論據。
3、有業的重要(正面論證)用百丈禪師做事實論據。
二)默讀課文4至5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怎樣論述“敬業”的必要性的?
1、什么叫敬業?(引用朱子的話做理論論據)
2、為什么工敬業?(列舉兩個地位懸殊的職業事例論據)
3、怎樣才能做到敬業?(引用《莊子》、曾文正、孔子和法國學者的論述做理論論據)
三)作者是怎樣論述“樂業”的?
四)請整理作者的行文脈絡
五)探究活動
思考:作者在文章中提出了許多有關敬業和樂業的觀點,你最信服的是哪一點?你有沒有不同意見?說說你持這種意見的理由。
1、"敬業樂業"四個字,是人類生活的不二法門。
2、人類一面為生活而勞動,一面也是為勞動而生活。
3、凡職業沒有不是神圣的。
4、凡職業沒有不是可敬的。
5、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勞作的。
6、勞作便是功德,不勞作便是罪惡。
7、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種勞作做到圓滿,便是天地間第一等人。
8、凡做一件事,便把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無論別的什么好處,到底不肯犧牲我現在做的事來和他交換。
9、敬業主義,于人生最為必要,又于人生最為有利。
10、從勞苦中找出快樂來。
10、凡職業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繼續做下去,趣味自然會發生。
12、每一職業之成就,離不了奮斗。
13、因為每一職業之成就,離不了奮斗。一步一步的奮斗前去,從刻苦中將快樂的分量加增。
14、人生能從自己職業中領略出趣味,生活才有價值。
15、敬業即是責任心,樂業即是趣味。
三、總結
四、作業
教學目標
1、理解“敬業與樂業”的課文主旨,了解作者的人生觀,能結合生活中的事例來證明自己的看法。
2、整理和積累文中用以論證論點的大量經典格言警句,體會演講通俗淺顯的語言風格,培養自己的演講能力。
3、理清文章論證結構,了解作者是如何運用材料證明觀點的,掌握講道理、舉例子兩種論證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體會語言表達通俗淺顯、準確周密、生動有力的特點,理解文章的中心論點,了解“敬業與樂業”的重要性。
教學方法
討論、點撥、訓練。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只有能夠鼓足干勁工作并懂得什么是汗水和疲勞的人,才會理解歡樂的感情”,他告訴我們工作要有一種執著的敬業精神,要以通過自己的勞動為人類創造財富為快樂。今天我們就學習與蘇霍姆林斯基的名字有關的文章《敬業與樂業》(板書)。
二、文題背景及解析
文章題目點明了演講的論題。其中“業”并不是局限于狹義職業,正如作者所言:“凡可以名為一件事的,其性質都是可敬的”。因此“敬業與樂業”的意義,就不限于正式的課主職業,也可以指生活中任何一件有價值的事情。不只限于成人的工作,也可以包括學生的學習。
《敬業與樂業》是梁啟超八十多年前,對上海中華職業學校學生的一次講演,雖然時間以過去八十多年了,但梁啟超先生所講的內容對今天的我們仍然很有教育意義。
三、整體感知課文
1、認真讀課文(結合書下注釋理解字詞)。
2、理解課文層次:
⑴鞏固復習議論文三要素、基本結構:
板書:議論文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
議論文結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⑵概括內容:
本文分為三個部分,總體結構是“總──分──總”:開頭總起全篇,提出中心論點,然后先論述“有業”,再論述“敬業”和“樂業”兩個分論點,最后總結全篇。
第一部分(第1段):釋題,提出中心論點。
第二部分(第2~8段):論述“敬業與樂業”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9):總結全篇,勉勵人敬業、樂業。
3、課文內容研讀:
(學生討論,教師點撥。)
⑴為什么作者先在文首交代論題的來源?有必要嗎?
在文首進行說明,可避免聽者把論題和古籍中的語句原意混淆,又顯示了演講的趣味性。同時提出論題來由,也便于揭示全文的論述要點,使聽者對演講的內容有大致的了解。
⑵講演的目的是“敬業與樂業”,為什么梁啟超在論證論點之前先說“有業”的問題?他是怎樣介紹“有業”的必要的?
“有業”是“敬業”、“樂業”的前提基礎,對“待業”的態度,決定能否“敬業”、“樂業”。
先引用孔子的話,再用事例證明,然后用自己的話從反面論證了“有業”的必要。
⑶如何理解文中的“業”:
對“業”的理解,不應局限于職業成人的工作,可以指學生的學習,課外活動等,可以指自己的興趣愛好,學術研究,也可以指生活中任何一件有意義、有價值的事情。
四、歸納本文在寫作上的特點
1、結構條理清晰:
課文開頭提出論點,中間主體部分分兩層論述“敬業”和“樂業”的必要性,末尾總結全篇,提出希望。
2、論證方法的多樣性:
道理論證使演講富有說服力。舉例論證使演講詞具體生動,吸引聽眾。
3、語言淺顯通俗。
五、課堂訓練
1、精讀6、7段,思考下列問題:
⑴文段中引用了誰得名言?說說表達了什么意思?文中首句有何作用?
引用朱熹的名言“主一無適便是敬”意思是專注于某一項工作就是敬業。名言有權威性。語言簡潔而深刻,指導作用大,用在文中能增強文章的說服力。
⑵文中舉了什么事例?說明什么問題?有什么作用?
把當總統和拉黃包車這兩項職業進行對比,指出職業無高下貴賤之分,凡職業沒有不是可敬的。事例論據能充實議論內容,有力地證明觀點。
2、文中作者所論述的“敬業與樂業”對我們學生的學習有什么啟示?
點撥:本題考查我們讀后的感悟,應結合文中主要觀點,討論我們應以何種態度投入到學習之中去。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品味與領悟“敬業與樂業”的精神。
2、摘錄并積累大量經典語句、格言。
3、分析本文結構,學習論證方法。
4、仔細體會演講和口語特色的巧妙結合。
一、解題,介紹作者,
導入新課(簡介作者及寫作背景)
二、指導學生閱讀課文
重點是疏通生字詞,了解文言句子大意。。
三、引導學生理清文章的結構。
1.先請學生講一講自己歸納的段落大意,然后發動學生評議。2.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教師小結。
(1)這是一篇講演稿,是梁啟超先生在七十多年前,對上海中華職業學校學生的一次講演,但所講的內容對我們今天立足本職多作貢獻,愛崗敬業精神的培養還是大有幫助的。
(2)總結議論文文體知識。議論文三要素。
(3)介紹演講的基本知識。演講是以口語表達的方式面對聽眾,就某一問題發表自己觀點,闡述某一事理的活動。演講不僅是宣傳和動員群眾的手段,而且還是闡明理論觀點、發表學術見解的一種手段,同時又是鍛煉和培養青年口才的一種手段。演講時應注意以下幾方面要求:①認清對象,確立主旨。這里講的是針對性。演講是直接面對聽眾交流思想和感情,所以必須了解聽眾對象,認清環境場合,明確演講的主旨。“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對于演講尤為重要。②思路清晰,節奏明快。③感情充沛,例證動人。④語言準確,形象生動。
(4)在學生概括的基礎上,教者總括:9段文字,按議論文的一般論證結構,文章可劃分為三大部分:第1段是一部分,提出本文的中心論點;第二部分是2~8段,論證中心論點;第三部分是第9段,歸結全文。演講是以口語表達的方式面對聽眾,就某一問題發表自己觀點,闡述某一事理的活動。演講不僅是宣傳和動員群眾的手段,而且還是闡明理論觀點、發表學術見解的一種手段,同時又是鍛煉和培養青年口才的一種手段。
四、小結。
五、布置作業。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品味與領悟“敬業與樂業”的精神。
2、摘錄并積累大量經典語句、格言。
3、分析本文結構,學習論證方法。
4、仔細體會演講和口語特色的巧妙結合。
教學重難點 重點難點的分析可落在論點和論據的關系
一、導入新課。
由看圖選擇職業導入“敬業與樂業”。
二、復習議論文知識點。
1、議論文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方法。
2、論證方法有:舉例論證 道理論證 (引用論證) 對比論證 比喻論證
三、溫故知新
1、找出本文的中心論點。
2、作者先后談論了哪幾個問題?
3、你認為這幾個問題的關系怎樣?
四、教師小結各知識點。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