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23
這是怒吼吧黃河說課稿一等獎,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讓學生在多次讀文的過程中認識8個生字,并了解黃河變化的過程和原因。在學習過程中能學會學習方法和寫作方法,增強環保意識。
教學重、難點:了解黃河變化的原因,從中受到啟示。
教學過程設計: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師:保護環境維護生態平衡已經是擺在人類面前的焦點問題了,因為如果不按照自然規律辦事,就會受到大自然的懲罰,所以從1999年開始,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就發起了“保護母親河”的行動,(板書母親河)同學們,你們知道母親河是指那條河嗎?
生:母親河指黃河(師板書:黃河)
師:你們知道的可真多,的確指的是黃河(繼續板書是怎樣變化的)看過黃河嗎?(沒有)今天老師就帶你們一起去看看黃河,看看它是怎樣變化的(手指課題,并齊讀課題)想看嗎?
生:想
師:(播放課件)古老的黃河在中華民族歷史上有著輝煌的篇章,撫今追昔,在泱泱中華大地上,在億萬民眾的心理。黃河有著那么多動人的傳說。黃河不僅是中國的第二大河,而且早在數千年乃至數萬年前,那里的自然條件就十分優越,我們的祖先就選擇再那里繁衍聲息,黃河全長5464千米,流域面積為 75.24萬平方千米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曾經寫過這樣的詩句“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黃河起源于青海省巴額喀卡山脈,自東流傳青海、四川、山東等九個省區,最后在山東省內注入渤海,黃河上游多流經峽谷,水力資源豐富,可供發電,中游絕大部分分流傳黃土高原,年平均注入黃河的泥沙約16 億噸。黃河水色渾黃,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下游進入華北平原,每年沉積在河底的淤沙有40億萬噸之多,致使河床每年平均升高10厘米,極易造成水災。
師:(停止課件)聽了老師剛才的介紹,你知道黃河除了叫母親河,還有其他的什么名字嗎?
生:不知道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悟
師:那么就請同學們打開課文,大聲自由地朗讀課文,同時思考這個問題,并解決生字新詞。
生:大聲朗讀課文
師:誰能來回答老師剛才提出的問題?(黃河還叫什么河?)
生:多災多難的禍河……
師:說的很對,能再簡練些嗎?
生:禍河
師:(板書)看著這兩個名字,你會有什么問題嗎?
生:黃河怎么由母親河變成禍河了呢?
師:這位同學問題提得非常好,你們看如果把你問題中的問號去掉,母親河和禍河由一個詞“黃河”來代替,這不就是課文的課題嗎?能抓這文章來提問,非常棒,今天老師再教你們一招,如何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出示課件)
按課文內容提問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提問:
指兩名學生讀{ 可以緊扣課題,也可以緊扣中心提問,還可以緊扣課文重點、難點內容提問。另外,提問時還要注意根據課文的學習要求來提問。}
三、細讀課文,品味精華
師:現在請同學們默讀,閱讀提示和課文,看一看還有那些問題你不能解決?
生:默讀
師:誰有不能解決的問題?(生邊說、師邊板書)
生:黃河發生了那些變化?
師:你的問題提的很好,也很有價值,能夠圍繞課文的主要內容來提問,還有問題嗎?
生:引起黃河發生變化的原因是什么?
師:你也很會學習,能抓住課文的重、難點進行提問,還有嗎?
生:怎樣才能治理黃河?
師:你真是個有愛心的好孩子,知道保護環境,希望你能為治理黃河提出一點合理化的建議。
師:還有問題嗎?沒有了,那好,現在我們就一起來解決這三個問題,看第一問題,要想知道黃河發生了那些變化,就必須知道變化前及變化后的黃河各是什么樣的,對嗎?(板書:前后)
生:對
師:變化前的黃河是什么樣的?
生:森林茂盛,土地肥沃
師:那么書中又是怎么寫的那?你能讀一讀嗎?
生:“在數千年……自條件更好”(p39~3)
師:非常準確,課文通過與淮河流域作比較寫出了黃河變化前的樣子,正是作者用作比較的說明方法,巧妙的寫出了黃河變化前的自然狀況,你們想看一看今日的江淮流域往日的黃河嗎?
生:想
師:(播放課件)一邊看一邊想,今日的江淮流域是什么樣的?
生:氣候溫暖,森林茂密
河水清澈,土地肥沃
師:美嗎?
生:美
四、精讀課文,掌握寫作方法
師:原來的黃河也是這樣的美,所以我們的祖先才選擇在這里聲息繁衍,所以我們才稱它為母親河,那么黃河又發生了那些變化呢?請同學默讀課文1——5自然段。
生:默讀課文
師:黃河發生了那些變化?
生:“黃河在近20xx年……苦難”
師:20xx年1500多次,改道26次,多么驚人的數字,黃河每次決口改道都會給兩岸人民帶來巨大的損失,,深重的災難,在這里,作者用了“20xx年、1500次,改道26次”這種列數字的方法讓我們具體而深刻地感受到了黃河給人們的災難,還有嗎?
生:泥沙最大
師:大到那種程度?能用書上的文字說一說嗎?
生:“黃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下游河道中”
師:找得很準確,那么,在這一段文字中,作者列舉了很多數字:68倍、16億噸、12億噸,具體而形象地說明了泥沙大,作者運用了那種說明方法?
生:列數字
師:對,唐代劉禹錫也曾也過這樣的詩句來說明黃河含沙量大“九曲黃河萬里沙”
師:黃河還發生了那些變化?
生:問題就出在這4億噸……懸河
師:也就是說黃河變成了懸河,那么,什么是懸河呢?(播放課件)解釋:河床高于地面,原員看去就像懸在地上一樣,故稱懸河
師:黃河發生了這么大的變化,給兩岸人民帶來了深重的苦難,因而現在人們有稱它為禍河,那么,黃河發生這么大的變化的原因又是什么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第6自然段
生:默讀課文第6自然段
師:誰來說一說,黃河變化的原因是什么?
生:……
師:引導總結:①社會②自然
師:要想“維持黃河健康生命”我們關鍵要把什么管住?生:把泥沙管住
五、整體讀文,自由練筆
師:新中國成立后,科學家們為治理黃河設計了那些方案?默讀課文第7自然段。
生;讀并回答問題(師板書后出示課件①②③)
師:如果你是科學家,你會設計怎樣的治理方案呢?
生想、說、寫、讀
六、總結全文
總結:1、通過本節課你知道了那些有關黃河的知識?
2、學了本課后,你打算今后怎么做?
3、同學們的收獲可真不少,但老師更希望你們在今后寫說明文的時候也像作者這樣能和用做比較,列數字、舉例子的方法來說明事物變化的過程和原因。老師相信你們一定能做到,有信心嗎?那就多找一找有關說明文體裁的文章讀一讀吧!
七、板書設計;
< 治理方案
母親河 禍河
(前) > (后)
自然 社會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認識“呂、濤、駭、禹、摯、窯”6個生字,會寫“階、陜、壺、呂、濤、駭、嘯、禹、鏗、鏘、窯、濁”12個生字,掌握“階段、陜西、驚濤駭浪、虎嘯龍吟、大禹、鏗鏘有力、窯洞、濁浪”,理解“如雷貫耳、心潮澎湃、刮目相看”等詞語。
2、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了解《黃河大合唱》的創作背景和經過,感悟光未然、冼星海熱愛祖國、熱愛中華民族,充滿革命激情的革命精神。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感悟光未然、冼星海熱愛祖國、熱愛中華民族,充滿革命激情的革命精神。
教學難點:
了解創作《黃河大合唱》的重大意義。
教學準備:
查閱《黃河大合唱》的資料及光未然、冼星海的資料。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認識“呂、濤、駭、禹、摯、窯”6個生字,會寫“階、陜、壺、呂、濤、駭、嘯、禹、鏗、鏘、窯、濁”12個生字,掌握“階段、陜西、驚濤駭浪、虎嘯龍吟、大禹、鏗鏘有力、窯洞、濁浪”,理解“如雷貫耳、心潮澎湃、刮目相看”等詞語。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捋清作者思路。
3、學習1——3自然段
教學重點、難點: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捋清作者思路。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你們聽,(放《黃河大合唱》的錄音)這部音樂作品,以其磅礴的氣勢,
激發起人們澎湃的抗日斗志。你們想知道這樣一部作品是怎樣創作出來的嗎?今天讓我們走進《怒吼吧,黃河》,了解這部作品的創作經歷,感受詞、曲作家對祖國的深厚情感。
二、新課
1、檢查自學情況:
(1)檢查生字詞的自學情況:
昨天,同學們已經預習了19課《怒吼吧,黃河》。我們先來看生字詞。
①出示:
階段、陜西、驚濤駭浪、虎嘯龍吟、大禹、鏗鏘有力、窯洞、濁浪
②自己讀、指名讀。
把生字變紅。你認為這些生字中,哪個字音最容易讀錯,需要提醒大家;如果老師聽寫,哪個字的字形需要提醒大家注意;哪個詞語的意思你不懂?
③同學交流:
字音:濁浪(zhuó)混濁、污濁
字形:
最容易寫錯的是:
窯:易與窖混。窯(穴字頭。表洞穴)
形近字組詞:
駭()嘯()壺()窯()
咳()蕭()壹()窖()
詞義:
在這些詞語中,哪些詞語你不明白?(生生互動,質疑解疑)
虎嘯龍吟:
你能說出幾個用動物打頭的詞語嗎?
如:虎頭蛇尾、牛頭馬面、狼心狗肺等
拓展學習
(1)關注詞語:
文中還有不懂的詞語嗎?
課文中還有一些四字詞語,快找出來讀一讀,積累下來:
如:如雷貫耳、心潮澎湃、刮目相看、震天動地、竭盡全力、
披荊斬棘、所向無敵、低回婉轉、抑揚頓挫、斬釘截鐵、意氣風發等
(2)關注句子:
關注標點
首次演出的地點是延安最大的禮堂——陜北公學禮堂。
“——”在這句中的作用?
關注表達
A、“那隆隆的巨響,不正是軒轅黃帝披荊斬棘、所向無敵的戰車轟鳴嗎?”這句話有什么特點?
反問句表達肯定的意思。
換成陳述句:
那隆隆的巨響,正是軒轅黃帝披荊斬棘、所向無敵的戰車轟鳴。
朗讀。體會兩種表達方法在表達方面語氣的不同。
B、出示:
那隆隆的巨響,不正是軒轅黃帝披荊斬棘、所向無敵的戰車轟鳴嗎?那壺口瀑布的百丈云煙,不正是與洪水搏斗、殺出生路的大禹精神嗎?
這兩句話放在一起,有什么特點?(排比句)
感受排比句在文中的作用。
文中還有排比句嗎?(找到文章第4自然段的排比句,讀一讀。)
2、整體把握課文內容,提出不懂問題。
(1)讀課文,思考這篇文章講的是什么?
(2)捋出思路:
①課文圍繞《黃河大合唱》這部作品,介紹了哪些內容?
光未然在黃河目睹船夫與狂風巨浪搏斗被震撼,產生寫長詩歌頌祖國,描繪斗爭與光明的想法,并希冀與冼星海再度合作。(1——3)板書:震撼
光未然朗誦自己的《黃河大合唱》歌詞,冼星海異常興奮,只用六天就完成這部音樂史詩。(4——6)板書:充滿激情、異常艱苦。
這部作品正式公演,引起巨大反響。(7——8)板書:巨大反響
(3)默讀課文,思考:光未然、冼星海是怎樣的人?(旺盛的革命激情與熱愛偉大祖國、熱愛中華民族的革命情懷。)你從哪些語句中感受到的?
3、學習課文第一部分(1——3自然段)
從這部分那些介紹中,你感受到光未然旺盛的革命激情與熱愛偉大祖國、熱愛中華民族的革命情懷?
抓他的想法,感受光未然的愛國精神。
“那隆隆的巨響,不正是軒轅黃帝披荊斬棘、所向無敵的戰車轟鳴嗎?那壺口瀑布的百丈云煙,不正是與洪水搏斗、殺出生路的大禹精神嗎?他腦海里突然閃過一個想法:他要寫一首長詩,來歌頌祖國的母親河,來書寫民族的苦難,描繪斗爭與光明。”
引導學生體會出:
軒轅、大禹是中華民族的始祖,正是他們不斷努力,才建立了華夏,他們身上的斗爭精神,正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不屈精神。
結合時代背景,抗日戰爭使中國陷入深重的災難之中。日本帝國主義在中國燒殺搶掠,犯下重重罪行。中國人民奮起反抗,不屈不撓。光未然要寫這樣一首詩,來歌頌祖國的母親河,來書寫民族的苦難,描繪斗爭與光明,表現了詩人熾熱的愛國精神與強烈的責任感。
指導朗讀。
自己讀,指名讀。
教師引讀。
小結:黃河船夫們與狂風惡浪搏斗的情景,深深打動了光未然,使他產生了寫一首詩來歌頌祖國的母親河,來書寫民族的苦難,描繪斗爭與光明,讓我們感受到詩人旺盛的革命激情與熱愛偉大祖國、熱愛中華民族的革命情懷。
作業:讀書、寫生字詞。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了解《黃河大合唱》的創作背景和經過,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2、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引導學生感悟光未然、冼星海熱愛祖國、熱愛中華民族,充滿革命激情的革命精神。
3、有感情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感悟光未然、冼星海熱愛祖國、熱愛中華民族,充滿革命激情的革命精神。
教學難點:
了解創作《黃河大合唱》的重大意義。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上節課,通過自學,同學們感受到光未然、冼星海的愛國情懷。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
二、新課:
1、學習第二部分:
①重點學第4自然段,感受光未然的愛國
他的聲音時而鏗鏘有力,充滿激情,如同噴薄而出的朝陽;時而低回婉轉,無比哀傷,如同暴風雨中折翅的小鳥;時而行云流水,歡快流淌,如同黎明中穿過霧靄的林間小溪;時而氣勢雄偉,蒼涼悲壯,如同那濁浪排空的怒吼中的黃河……
出示:鏈接的文章《黃河大合唱》的第八章《怒吼吧,黃河》。讓學生自己讀,感受光未然的情感變化。他讀的時候為什么聲音會發生這么大的變化?
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用噴薄而出的朝陽、暴風中折翅的小鳥、黎明中穿越暮靄的.林間小溪、濁浪排空的怒吼的黃河……表現出光未然時而慷慨激昂,為中華民族而自豪;時而無比悲傷,表達著對祖國飽受日寇的侵略而無比痛苦;時而歡快,時而悲壯,表達著詩人對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精神的贊美,表現我們民族的五千年歷史蘊含的偉大精神和不可戰勝力量。
朗讀。指名讀
②讀中感悟5、6自然段
A、教師引讀,學生接讀,并對文本補白。(“——”后為學生齊讀內容)。
在一間寬敞的窯洞里,擠滿了人。光未然正在為大家朗誦他剛寫完的《黃河大合唱》歌詞。他坐在靠窗戶的土炕上,面前擺了一張桌子,上面幾盞油燈的火焰照亮了他手里的歌詞稿。他的聲音時而——時而——;時而——;時而——;時而——(補白,可以多叫幾位同學。)抗敵演劇隊隊員們的每一顆心,都隨著抑揚頓挫的詩句節奏跳動著。當聽完最后一句“向著全世界勞動的人民,發出戰斗的警號”,整個窯洞——。掌聲中,一直坐在門邊的——,斬釘截鐵地說——(如學生讀得態度不夠堅定,再次強調“斬釘截鐵”,體會詞語意思,讀出相應的語氣。)譜曲的過程異常艱苦。但是,——(讀到第6自然段完)
B、想象當時的情景,在這短短的六天中,冼星海是怎樣克服重重困難,譜寫出這部中國音樂史上的著名作品的全曲?
學生可以想象體會“異常艱苦”:
他趴在一盞昏黃的油燈下,時而凝思苦想,時而奮筆疾書,時而低吟,時而振臂高歌……
他顧不上吃飯,顧不上喝水,頭發蓬亂,全身心地投入到創作中,一干就是六天。
沒有鋼琴,他就想象著和聲的效果,一遍又一遍地修改著,一個小節一個小節地反復吟唱,直到和諧、達到滿意的效果。
……
教師:為什么他能如此投入?(愛國激情)
指名讀第6自然段。
2、學習第三部分。
角色換位,對話中體會《黃河大合唱》的作用。
現在,我們來到陜北公學禮堂,親眼目睹這一盛況,親耳聆聽這激動人心的樂章。(放一段《黃河大合唱》的片斷。)在抗戰最為艱苦的時候,在日寇燒殺搶掠最為猖獗、慘烈的時候,聽著這《黃河大合唱》,你們有什么感受?(指多名同學回答)
齊讀課文最后一段。
總結:聽著著激動人心的《黃河大合唱》,無數民眾拿起武器,沖向抗日的戰場,用鮮血與生命,換來抗日戰爭最后的勝利。同學們,在這篇課文里,作者又是怎樣表現光未然、冼星海的人物品質的呢?(在具體事例中展現人物品質。)學了課文,你覺得這課的民族魂指的是什么?
教學目的
1、了解黃河演變的過程和變化的原因,培養學生保護大自然的意識。
2、了解黃河發生變化給人類怎樣的教訓。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了解黃河演變的過程和變化的原因。
教具準備
幻燈片、投影儀、錄像
課前讓學生搜集有關黃河的資料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
1、預習課文,你知道了什么?指名回答。
2、指名朗讀課文,別的同學當“小老師”,指出字音及句子方面的問題。
3、投影出示20xx年前黃河及兩岸情況圖片,師配樂讀第三自然段。
4、放實景錄像,黃河流域的近況
5、體會“搖籃”與禍河的含義,產生“大吃一驚‘的切身體會。
二、學習第二部分
1、4——6自然段,邊讀邊思考以下問題:
(1)具體說出黃河變化兩方面的原因。
(2)這兩個原因有什么關系。
(3)如果不制止,后果會怎樣?
2、導讀第6自然段。
3、學生交流學完第6自然段后理解的黃河變化的兩個原因是什么?
4、同桌協作,完成下表。
黃河變化的原因 兩大原因的關系 嚴重后果 治理方案
自然原因
人類的破壞
5、流所填表格。
三、品讀:揭示中心,試談體會
1、品讀回顧全文,理出文章脈絡:變化原因治理。
2、根據文章層次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3、“環保小隊”上臺匯報:西安環境保護方面還存在哪些問題,原因何在。
4、師:從黃河的變化中我們應該吸取什么教訓,應該怎樣保護環境?應在小組中就西安環保問題提出建議。
5、在班中集體交流自己小組擬訂的環保建議。
四、作業。
請同學們將自己調查的西安地區環境問題及建議寫下來,寄給省政府有關部門。
板書設計
10 黃河是怎樣變化的
20xx年中 決口1500多次 改道26次…… 數據
數千年前 氣候溫暖 森林茂密
后來 含沙最大 是長江68倍 查資料
原因 氣候變寒 暴雨集中
開墾放牧 森林草原
治理 保護森林資源 規劃用地 修筑水
教學目的:
1、了解黃河的自然情況,感受黃河的美麗景觀。
2、激發學生對黃河的熱愛,進而保護自然生態平衡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以朗讀感受黃河的雄偉壯麗,體會作者對黃河的贊美之情。
教學難點:
1、用空間與時間順序來介紹事物的方法。
2、學寫解說詞。
一、導入:
聽《黃河大合唱》的2、3等片斷,借助音樂來感受黃河的強烈的氣勢,激起心靈的共鳴,導入新課。
二、講新課:
1、交流資料。
黃河,中國第二大河,是聞名世界的萬里巨川。中國古代的《山海經》《禹貢》和《水經注》等書,皆稱之為“河”。河水經黃土高原,遂成黃色,故得名“黃河”。
黃河全長5464千米。從源頭的涓涓細流,沿途匯集了40多條主要支流和成千上萬條溪川,形成每年平均約480億立方米水量的滾滾洪流,一瀉千里。他源出青海省巴顏喀拉山北麓的約古宗列盆地,由此東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山西、陜西、河南、山東9個省區,在山東省墾利縣注入渤海。其間,有水草豐美的天然牧場,有風光綺麗的崇山峻嶺,有廣闊無垠的肥土沃壤,有雄渾粗獷的黃土高原,有一馬平川的關中平原,有歷史悠久的三大文明古都,有豐富的物產和地下寶藏。整個黃河流域,生息著1.1億各族兒女。
2、初讀課文,交流字詞。
汩汩gǔ 北麓lù 湍急tuān 穿梭suō 塑造sù 樞紐shū 氣勢磅礴pángbó 溝壑hè 步履lǚ 積淀diàn 清澈chè 繁衍yǎn
3、再讀課文,交流探究:
(1)你認為本文哪一部分最精彩,為什么?
(2)這篇課文是按照什么順序來寫黃河的?
(3)面對黃河目前的狀況,你有什么感想?
(4)本文運用了大量的修辭,你能找出并說出它的作用嗎?
(5)交流學習本文的感受。
(答:本文由黃河的源頭開始,分上游、中游、下游三段,全面介紹了黃河。)
三、課外活動
1、你還知道哪些關于黃河的詩詞,與同學們交流一下。
2、讓學生收集有關黃河的資料和圖片,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評比然后選擇有代表性的作品,布置一次展覽。每個小組推薦一名小導游,為大家解說。
3、隨著黃河輸入下游的泥沙不斷增多,在下游的一些城市已經出現了“地上懸河”現象,如河南省開封市。針對這種日益嚴重的情況,請你查找有關資料,幫助解決這一問題。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