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15
這是神州謠第二課時說課稿一等獎,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設計意圖:
本文是一篇韻文,每一句都氣勢磅礴,擲地有聲。因此,本節課我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感受其中的韻律美和祖國的山川美,并以圖片啟發學生想象,感受黃河奔騰、長江洶涌、長城蜿蜒、珠峰高聳的壯美。從而調動學生的情智與文本對話,與作者情感進行交流。識字、寫字是第一學段的教學重點,本板塊主題是識字,所以本課設計重點是識字、寫字,教學中重點引導學生運用多種方法進行識字,同時以課件輔助理解文中的“涌”“州”等新接觸的、難以理解的字詞,提高識字寫字的效率。
教學目標:
1、認識“涌、峰、聳、州”等字,會寫“州、島、民、族”四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韻律美。
3、想象畫面,抓關鍵詞感受黃河、長江、長城、珠峰的美。模仿寫法編歌謠。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識記“州”字
1、師:瞧,這是什么?(出示中國地圖)它像什么?(一只大公雞)
是啊,我們偉大的祖國就像一只昂首挺胸的大公雞,它還有一個響亮的名字,叫“神州”。“州”是翹舌音,誰來讀。(正音)
2、師: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一首歌謠——《神州謠》,請小朋友們看老師寫課題。(齊讀課題)
3、識記“州”字。
①記字形。“州”和我們以前學過的哪個字比較像?(川)字理識記“州”。川指河流,那些點就是一個個小島,州呀就是水中的一塊陸地。(圖片出示)
②聯系生活組詞。生活中,你還知道哪些地名中有“州”字嗎?(廣州、蘇州、杭州、揚州等,出示圖片)
③書寫“州”字。指導書寫:中間稍短,三點朝向不一。(引導學生發現,三點有什么不一樣呢?)
二、初讀課文,檢查正音
1、出示自讀要求:請小朋友們自由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多讀幾遍。
2、檢查朗讀。
①請四位小朋友分節朗讀,相機正音,難讀的句子再讀一遍:后鼻音“涌、峰、聳”,前鼻音“奮”,“繁榮”。
②同桌互讀。小朋友把一個個難讀的`字都讀準了,現在請你讀給你的同桌聽,要讀得比第一遍更好哦!
三、學習第一節,感知中國美
1、認識別稱。師:小朋友讀第一節,這里藏著中國的另外兩個名字呢,你們找出來了嗎?神州、中華
你還知道中國有別的名字嗎?
出示:華夏兒女神州大地九州風云巍巍中華
師:在這些詞語中也藏著中國的別的名字呢,快來找一找吧!(九州、華夏)一起來讀一讀!
師補充:傳說大禹治水將中國分為九個區域,現在我們稱中國為九州;因為我們的祖國風光秀麗,像人間仙境,所以又被稱為神州。誰能自豪地來讀一讀?
2、感知山川美。師:小朋友再來讀一讀第一節,你還知道了什么?(中國風景很美)你從哪里看出來的?(板書山川美)
理解“山川”:指的是大山和河流。
四、學習第二節,品析山川美
1、過渡:是啊,祖國風景如畫,壯美的山川讓人贊嘆不已,誰來讀第一節?其他小朋友想想課文具體寫了哪些山川呢?
2、生交流反饋:黃河、長江、珠峰。
3、師:山川美,到底美在哪里呢?請大家圈一圈關鍵詞。
4、出示“黃河奔,長江涌”:
①特點“奔”、“涌”,識記“涌”,看圖片猜猜涌字的意思。那誰能來說說黃河、長江的樣子呢?
②出示黃河、長江的圖片,生欣賞。師:這就是“黃河奔,長江涌”,從“奔”和“涌”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黃河奔騰不息,向前流去,濺起水花,長江波濤洶涌……)指導朗讀。多么壯觀啊!誰能讀出他的氣勢?
5、出示“長城長,珠峰聳”:
①過渡:黃河、長江是中國的母親河,我們領略了它們的風采,那你覺得長城長河珠峰聳又是什么樣子呢?生交流。
②出示長城和珠峰的圖片,識記“峰”字,組詞頂峰、山峰。
③珠峰那么高,難怪課文說它是聳,識記“聳”:你有什么方法記住它?從“聳”字你有感受到了什么?(快碰到天了,高聳入云……)指導朗讀。
6、合作讀。神州大地,多么壯美!男女生一起合作讀第二節,把你們對祖國山川美的贊嘆融進去哦!(再交換一遍)試著來背一背好嗎?
7、仿說。小朋友觀察一下第二節,你發現了什么特點?我們也走過很多地方,你能用這樣的三個字的形式夸一夸你游過的地方嗎?如:故宮雄、黃山奇、西湖秀、草原廣(圖片輔助)
出示自編歌謠,讀。
8、小結:這樣的風景真是美如畫啊!齊讀第一、二節。
五、書寫“島、民、族”
1、生觀察字形,交流。
2、師范寫,生書寫、展示。
導入:世界遺產人類文明的足跡
概念:文化遺產問題:我們山西的世界文化遺產有那些?
交流得出:我們山西的遺產有云岡石窟、平遙古城、五臺山
總述平遙:
問題:1、平遙的價值在哪里?(歷史文化價值、藝術價值、建筑特色)
2、尋找最有代表性的事物說明以上問題。
學生分組:
以平遙城的票號為切入點,探尋歷史價值
學生分組:
以雙林寺彩塑為切入點,探尋藝術價值
學生分組:
以平遙城的城墻為切入點,探尋建筑特色
學生分組:
以推光漆器為切入點,探尋藝術價值
交流收集的資料:感受世界文化遺產平遙古城的魅力。
深化問題:發展和保護文物古跡
教師小結:
拓展:平遙的其他知識,以及其他文化遺產的知識
教學內容
1.歌曲《啊!中國的土地》。
2.欣賞《在希望的田野上》(混聲合唱)。
教學準備
鋼琴、錄音機、磁帶、豎笛等。
教學目標
1.學習歌曲《啊!中國的土地》,感受弱起、三連音等特殊節奏,達到節奏基本準確,感受歌曲表達的中華兒女對祖國母親的熱愛和眷戀之情。
2.欣賞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感受歌曲的表現情緒、情感抒發。
教學過程
1.唱歌
(1)可引導學生結合原有的知識,來觀察或聽辨歌曲《啊!中國的土地》在節奏上的特點(有三連音、弱起小節、混合拍子等等);也可引導學生通過聽賞歌曲的情緒特點進行組織教學。
(2)在聽賞歌曲《啊!中國的土地》時,可引導學生先在聽覺上感受三連音、弱起節奏的特點,然后加以練唱,從理性到感性以加深學生對這兩種特殊節奏的了解。
(3)演唱歌曲,可采用隨著伴奏完整地演唱,在演唱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發現學生在演唱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重點解決難點;注意提示學生換氣的位置。(注意教師在解決難點時,不要對學生提出過高的要求,應以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為標準,設定學生能夠達到的.目標)。
(4)學生演唱時,教師要注意提示學生傾聽前奏,能達到準確入唱(教師伴奏的提示拍要明確;學生可借助手打拍子或心中默數拍子的方法感受弱起節奏的特點)。
(5)啟發學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可有感情地朗讀歌詞,并結合范唱或播放錄音引導學生感受歌曲情感)。
(6)有條件的學校可以結合演唱,加入打擊樂、伴奏、演奏、舞蹈等進行綜合性的表演。
2.欣賞
(1)聽賞混聲合唱《在希望的田野上》,以歌曲演唱形式、歌曲的音樂結構、或從歌曲的表現情緒為切入點引導欣賞。(問:你能聽辨出歌曲的演唱形式嗎?請你聽賞歌曲,如果從情緒來劃分,歌曲可以分為幾個部分?)
(2)教師可引導學生隨著伴奏演唱歌曲的第一段。
(3)學生可以用簡單的秧歌舞步為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伴舞;也可引導學生隨著音樂的節拍即興為歌曲伴舞。
(4)復聽歌曲,學生可進行歌表演。
第一課時
一、故事導入,揭示課題
1、簡單講述《嫦娥奔月》的故事。
2、出示課題:我叫“神州號”。讀題。
二、初讀指導
1、配樂朗讀。
2、學生自由讀課文兩遍,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標出自然段的.序號。
3、檢查生字讀音。
4、課文共幾個自然段,正音,指導句間停頓。
三、學習生字
1、出示生字:天飛在你來
2、學習新筆畫“橫折斜鉤、橫鉤”。
3、自學生字。看筆順圖,記憶字形、筆順,并分別給它們找個朋友。交流。
4、指導寫字。
(1)教師范寫。
(2)學生描紅。
(3)學生在《習字冊》上練寫。
四、課后作業
和爸爸媽媽一起搜集有關飛船和家鄉變化的資料。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認讀生字卡。
2、給“天、飛”找朋友。
二、精讀訓練
1、學習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
(2)多媒體演示無人飛船在太空中散步的情景。
(3)嫦娥姐姐對飛船說什么?
出示:小弟弟,你從哪里來?以前怎么沒見過你?
“小弟弟”是誰?“你”是誰?
嫦娥姐姐問了飛船哪兩個問題?她為什么要這樣問?
誰來學嫦娥姐姐問一問?
2、學習第二自然段。
(1)指名讀。
(2)飛船弟弟怎么回答的?
出示:我叫“神州號”,從中國來,科學家派我來作飛行試驗。
討論:從飛船的話中你知道了什么?
交流。
3、學習第三自然段。
(1)指名讀。
(2)嫦娥姐姐怎么說的?
(3)出示:小弟弟,你回去的時候,一定要把我帶上,我真想回家看看。
嫦娥姐姐為什么想回家看看?
誰來學嫦娥姐姐說一說?
三、總結課文
四、分角色朗讀、背誦課文
五、學習生字。
1、出示:問以前的。
2、自學生字。
看筆順圖,記憶字形、筆順,并給“問、以、前”找朋友。
交流。
3、指導寫字。
(1)教師范寫。
(2)學生描紅。
(3)學生在《習字冊》上練寫。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