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06
這是平面構成說課比賽一等獎說課稿,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1、玩中學,樂中悟是這節課一個突出的特點。本節課是通過學生大量的動手操作活動來完成的。在活動中讓學生親自感知、親身體驗。在感知和體驗中進行思考和探索,通過思考和探索來發現新知。這樣做激發了學生的參與興趣,培養了學生的探索意識,使學生嘗到了由于自主學習而獲得新知的喜悅。我注重從感知入手,安排了較長時間的動手操作活動,通過想一想,分一分;摸一摸、猜一猜;印一印、畫一畫和討論、交流、認識平面圖形等活動,使學生們體會到面在體上,獲得對圖形的最直接的體驗。課堂上學生用鉛筆沿立體圖形的一個面的邊畫下來、用立體圖形的一個面蘸上印泥印在紙上,在實踐中獲得了平面圖形。這些活動把操作與思考、探究有機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在操作中進行思考,把操作作為探索知識的手段,不僅教給了學生知識和學習方法,還發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一定程度上激發了他們的創造性思維。通過師生合作,生生合作,進行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結合學生展示。整個課堂上,教師只是一個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
2、通過你們這么聰明他們很不服氣,現在他們藏到我們身邊了,快去找找!創設出有趣的問題情境,讓學生把所學的新知運用到現實生活中,使學生覺得學習數學很有用,數學與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增進了學生對數學的價值和作用的認識,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在學生充分表達的基礎上,我出示了各種交通標志牌,這樣的師生互動,不僅體現了師生在課堂上的平等地位,還讓學生更加深入的了解到圖形在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同時又讓學生了解了一些最基本的交通標志和交通規則,發揮了數學的社會功能,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了人文教育。
3、本節課教學環節環環緊扣,課堂密度較大,新在回想當時課堂上需要很好的掌控各項活動的時間,才能使整節課顯得更為流暢。
“認識平面圖形”是在“認識立體圖形”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平面圖形的認識要比立體圖形抽象。因此,我在設計這節課時從學生的已有知識和生活經驗出發,將體和面有機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再抽象出平面圖形,便于學生較好地理解和把握新知。通過教學,現將反思如下:
一、從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生活情境引入,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由于一年級學生愛玩玩具,抓住學生的這一年齡特征,我將本節課要學的數學知識設計成一輛學生喜歡的動態玩具車,學生看到漂亮的玩具車,馬上對它產生濃厚的興趣。當學生明白這輛車是由一些簡單的圖形組成時,他們覺得這些圖形很神奇,激發學生認識這些圖形的求知欲,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
二、從學生的已有知識出發,將新舊知識有機結合起來。高復習總復習總復習
由于立體圖形學生已認識,請學生從立體圖形中找出平面圖形,并將它畫在紙上,然后同立體圖形進行比較。通過這一系列的數學活動,學生從中深刻領悟到面就在體上以及面和體的不同之處,將面和體有機結合起來。既鞏固了舊知,又能為學習新知做好了鋪墊。
三、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自主探索平面圖形的特征。
由于平面圖形的特征比較抽象,而一年級學生又是以形象思維為主的。因此只有借助直觀、形象的圖形,讓學生通過看一看、數一數、折一折等活動,從中理解平面圖形的特征。這樣組織教學,讓學生親歷新知的形成過程,既能較好地落實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又能使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得到培養。
四、注重數學知識生活化。
學生初步認識了平面圖形的特征之后,組織學生找生活中的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形,將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緊密聯系在一起。這樣,既能鞏固平面圖形的特征,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新知,又能讓學生從中體會到數學就在生活中,學習數學是為生活服務的,幫助學生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認識平面圖形》這個教學內容是在一年級上冊《認識立體圖形》之后進行學習的,它通過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的關系引入教學。因為在現實生活中學生直接接觸的大多是立體圖形,隨時隨地都能看到物體的面。這樣就可以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通過豐富的學習活動幫助其直觀認識常見的平面圖形。這節課我的安排是這樣的:
1、讓學生準備好學具并看書預習。我先讓學生在家找好長方體、正方體等物體,并看書預習,進行摸一摸、畫一畫平面圖形,把自己的發現與父母分享,然后把準備好的學具帶到學校。
2、課堂上我先讓學生復習立體圖形,通過立體圖形引入到本節課要學習的內容――平面圖形。在學習新課的過程中,我又先讓學生觀察立體圖形,并摸一摸、畫一畫這些立體圖形的的面,讓學生經歷從物體上“分離”出面,研究面的形狀,形成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的表象,體會到“面”在“體”上。大部分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勇于探索,感受到了數學就在我們身邊。
3、新課標指出:數學來源于生活又運用于生活。第三個教學環節就是讓學生找一找生活中各個物體的面。在上面的環節中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的能力都得到了鍛煉。學生通過合作操作,在玩中學、學中玩,樂此不疲,把任務完成得比較理想。
4、動手設計美麗的圖案,并且在小組里面說一說自己的設計。學生興致很濃,個個都參與其中,樂此不疲。
整節課學生都在想學樂學的氛圍中輕松地學習,動手操作、小組合作學習、觀察能力等都得到了鍛煉,但學生在說的時候沒有能夠很清楚地表達出自己的想法,說的能力不強。在設計自己喜歡的圖案時僅僅局限于簡單的房子圖,思維還是沒有得到拓展開放。所以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思維能力還需要引導加強。
平面圖形的認識這個單元是在學生初步認識了立體圖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學生對長方形、正方形、圓形、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這些圖形的初步認識,其實學生在生活中已經認識了這些平面圖形,都能正確辨認。
《數學課程標準》中要求“空間與圖形”的內容和課程目標是:突出“空間與圖形”知識的現實背景,把課程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有機地融合,與數學課程中各個分支進行整合,從而拓展“空間與圖形”學習的背景,使學生更好地認識、理解和把握自己賴以生存的空間,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觀念和推理能力……因此個單元的教學目標,要求學生能夠在實際情境中識別這些圖形,對這些幾何形狀的特征有一些了解。這個單元的教學思想是想通過動手操作、游戲等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學得開心、輕松。
教材上還安排了七巧板的初步認識這節課,讓學生能用幾塊板子拼成三角形和長方形,空間觀念強的孩子拼的特別快,例如劉明羲,以前上課很少舉手發言,在這個單元他很活躍,我鼓勵他說,長大了一定是個優秀的工程師。在這節課上,我先讓孩子們欣賞了大量的七巧板拼圖,孩子們非常驚奇,興趣盎然,激發了他們自己動手拼圖的的興趣。孩子們紛紛行動起來,興趣十足的開始拼圖,他們多數拼得很形象,有的孩子自己不會,就照著圖畫拼,也玩得很開心。
對這個單元的教學我有一點困惑:
練習一安排了兩道習題,一道是補墻問題,一道是想一想一個拆開的正方體,哪個面和哪個面相對。在歷年的這個時候,這兩道題都會難道相當一大批孩子,這個單元的主要目的就是讓學生初步認識幾種常見的平面圖形,學生以后還要深入學習內容,現在安排這些題目有必要嗎?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