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4-25
這是江城子蘇軾教學設計一等獎,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1、朗讀詩歌,有感情地誦讀出詩歌內容
2、學習詩詞,理解詩意,體會作者的思想,把握詩人形象,體悟“狂”字情態,理解作者渴望被朝廷重用,報效國家的情感
3、學習用詞用典的方法,學會含蓄雋永地表達感情
重點難點
重點:學習詩歌,理解詩意,體會情感,學習語言表達技巧
難點:體悟詩人形象,明悟詩人心境,領悟詩人報效國家的情感。
教學方法
品讀法、朗讀法、自主合作探究法、點撥法、啟悟法
教學過程
一、導
1、大詞人——蘇軾介紹:《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的作者,詞風豪放、自然灑脫,具有開闊的胸襟和豁達的情懷,是北宋豪放派詞風的開創者和代表人物。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坡仙。美食家,“東坡肉”的創始人,琴棋書畫無一不精,人稱“全才式的藝術巨匠”。
2、背景介紹:本詩寫作于1074年,任密州知州,這是蘇軾人生波折中的第一次波折。受王安石變法影響,因政見不同,自請調離京城,實則變相被貶,首遭朝廷冷落。
3、題解:“江城子”,詞牌名;“密州出獵”:題目,指密州出獵的場景
4、導:被貶密州的蘇軾,為何要出獵,其場景狀況如何,目的如何,請仔細學習《江城子.密州出獵》理解其意。
二、學
(一)、朗讀,注意節奏與情感
1、讀準字音:擎、裘、騎、酣、鬢
擎:qínɡ,舉著;
裘:qiú,毛皮衣服;
騎:jì,騎馬的人(名詞);
酣:hān,盡情地飲酒;
鬢:bìn,鬢角,兩頰兩邊靠近耳朵前面的地方;
2、指名讀,讀出感情。
(二)、理解詩意,解讀句子,體會感情
1、太守出獵的具體場景,表現在哪些詩句中?
明確:太守出獵的場景表現在:
“左牽黃 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通過服飾、動作和氣勢來表現出獵的隆重氣息和盛大的場面,可謂壯闊恢弘,猶如親臨戰場般的聲勢震天。為下闋抒發殺敵報國之情作鋪墊。
品讀“千騎”“卷”:“千騎”指數量,用了夸張的手法,表現出獵人數的壯大。“卷”,是氣勢,人群馳過,狂沙滿地,煙塵四起,寫出了出獵的壯闊場景,充滿昂揚飽滿的激情。
板書:出獵場景——壯闊昂揚
2、詩人借出獵之景,表達怎樣的情感?
明確:詞人借出獵之景,表達殺敵報國之情。這種感情含蓄地體現在最后一句詩中“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西北望”,“望”,指向,拉滿雕弓的箭,正指向。“西北”,指西北邊境的西夏軍隊。“天狼”,星名,傳說天狼星主侵掠(《晉書.天文志》),用典,這里暗指西夏侵擾大宋西北邊境。最后一句詩歌,通過刻畫詩人英雄形象,表達詩人渴望上陣殺敵的情懷抱負,是全詩的主旨句。
(三)、品讀詩句,體悟細節
1、品讀詩句:
①“親射虎,看孫郎”用了什么典故,典故的意義是什么?
明確:用典,出自《三國志.吳書.吳主傳》,孫權親射虎的典故,表達詩人英勇無畏的英雄氣概與激情。
②“鬢微霜,又何妨”,體現詞人怎樣的情懷和胸襟?
明確:表達詩人豪邁、豁達的氣魄與胸襟。
③“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表達怎樣的期待?
明確:用典,出自《〈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以魏尚自比,渴望見著如馮唐一樣的使節,重新得到朝廷的重用。
板書:渴求重新得到朝廷重視,能夠上陣殺敵,報效國家。(雄壯豪邁)
2、思考:“老夫聊發少年狂”的“狂”字表現在哪些地方?有何作用?
明確:“狂”,指狂氣、狂態,也指傲氣、豪氣,年輕人的精氣與情態。“老夫聊發少年狂”,指蘇軾自覺人至中年,早已沒了少年的輕狂,但此次出獵,卻也要做一些少年的豪情之事來。比如打扮隆重而正式,表現出對出獵的狂烈熱情;仍能像少年英主孫權一樣,沖鋒陷陣,馳騁在出獵的前沿,表現出英勇無畏的精神;即使兩鬢斑白,卻心胸豁達、樂觀積極,渴望朝廷重新重用,能夠馳騁沙場,上陣殺敵,為國建功。總之,“狂”字貫穿全文,從姿態,到情懷,都體現了少年一般的豪邁之氣與雄心壯志。它是全文的線索,并統領全文。
小結:本首詩歌,以描寫壯闊恢弘的出獵場景來表達渴望上陣殺敵報效朝廷的雄心與抱負。氣勢雄闊,胸襟開闊,富有激情,是蘇軾豪邁詩詞的代表作。
三、作業練習:
背誦詩詞《漁家傲.秋思》、《江城子.密州出獵》
古詩詞教學必須堅持誦讀為主、整體感知為主、積累為主。在新的課程 標準指導下,古詩詞教學如何才能既體現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又符合 古詩詞教學的基本原則和規律呢?毛秀蓉老師《江城子·密州出獵》一課 作了有益的探索,表現出三個特點:
一、因“放”而活。這堂課開放性很強,老師沒有預先設置套路,引生入 甕,而是讓學生在自己預習教學內容與相關資料的基礎上質疑,在自主 閱讀中生成問題,教師圍繞學生的問題展開教學。這對教師來說,具有 挑戰性,但本堂課的生命力正在于此。在理解詞的主旨和典故這一教學 中心環節里,教師積極鼓勵學生多角度分析,對學生的不同見解,只要 言之成理,就予以肯定,充分尊重學生個性化的閱讀成果。整堂課始終 以學生為中心,活而不亂。這正是課程標準倡導的。
二、因“合”而深。這里的“合”,側重于合作學習,即學生帶著疑問到小 組里進行討論、研究,在思維的相互碰撞中有效地解決問題。毛老師具 有較強的親和力,并充分發揮這一特點,與學生建立良好的關系,整堂 課在生生合作、師生合作的氛圍中展開。學生之間的互問互答、師生之 間的探討和諧自然,教師成為學習的參與者,而不是說教者。由于“合作 ”,對詩歌的挖掘較有深度,學生對問題的思考由表及里,逐步深化。在 “誦讀”這一環節中,教師持合作的態度的“示范”,通過取長補短,師生 共同進步。
三、因“引”而高。詩言志,詞言情。教師如果能引導學生領會詞中的“情 ”,就可以達到詩歌教學的最高目標。課堂教學中,毛教師十分善于引導 ,把學生導向重難點,抓住詞眼,循循善誘,引導學生領會詞的意境。 《江城子·密州出獵》全詞只有70字,但字字珠璣,意境深遠。毛教師通 過背景引導、誦讀引導、詞眼引導、典故引導,拉近了學生與作者的距 離,使學生從感性的層次到理性的高度認識了蘇軾的報國之志,從而落 實三個維度目標。
一、課文分析
1、集體背誦。
2、蘇詞背景介紹。(以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豪放派的詞風)蘇東坡是北宋詞壇的大革新家,他作詞時,正當柳詞風靡一時之際,他有志于改變《花間》以來柔媚的詞風。宋神宗熙寧八年,東坡任密州知州,曾因旱去常山祈雨,歸途中與同官梅戶曹會獵于鐵溝,寫下了這首出獵詞。他因自己的詞有別于“柳七郎風味”而頗為得意。曾致書鮮于子駿表達自己的這種自喜:“近卻頗作小詞,雖無柳七郎風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數日前獵于郊外,所獲頗多。作得一闋,令東州壯,士抵掌頓足而歌之,吹笛擊鼓以為節,頗壯觀也。”
3、補充注釋與典故分析:
⑴太守:即蘇東坡,作者自稱。寫本詞時,作者任密州知州。
⑵孫郎:即孫權。《三國志·吳志》載:“權將如吳,親乘馬射虎于廢亭,馬為虎所傷,權投以雙戟,虎卻廢。”
⑶遣馮唐:漢文帝時云中太守魏尚抗擊匈奴有功,但因報功不實,獲罪削職。后來文帝聽了馮唐的話,派馮唐持節去赦免魏尚,仍叫他當云中太守。這里東坡借以表示希望朝廷委以邊任,到邊疆抗敵。
⑷射天狼:天狼,星名,一名犬星,“主侵掠”,這里指代西夏軍隊。
4、內容與形象分析:
⑴由典故運用,我們可以看出,詞人蘇軾在作品中塑造了一個怎樣的形象?
明確:雄心勃勃、英武豪邁、挽弓勁射、保家衛國、征戰沙場的英雄形象。
⑵再來分析詞的內容,看作者是怎樣塑造這個英雄形象的。
明確:
在這首詞中,上闋寫出獵,下闋寫請戰,場面熱烈,情豪志壯,大有“橫槊賦詩”的.氣概,把詞中歷來香艷軟媚的兒女情,換成了報國立叻、剛強壯武的英雄氣了。
上闋:“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好一幅威武的群雄出獵圖,勾畫出一個狂飚式的人物形象:太守出獵而“報”知人民跟隨去看,其狂一也;出看而須“傾城”,其狂二也;獵必射虎,其狂三也;自比孫郎,其狂四也。
下闋:“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好一個豪放不羈的個性,好一腔豪情洋溢的壯志:鬢微霜,又何妨,此豪一也;持節云中,此豪二也;會挽雕弓;此豪三也;西北望,射天狼,此豪四也。
5、以本詞為例,概括豪放詞風格。
(課后記:學習這首詞,不能撇開詞本身去分析豪放派的特點,而要緊緊圍繞詞,讓學生從詞出發,去體會,去感悟。)
6、聯系學習《江城子》。
二、課堂訓練
1、熟背二詞。(讓學生再體會、感悟豪放派和婉約派的不同詞風。)
2、根據《浣溪沙》《江城子》的句數、字數、調數,任選其中一個詞牌試著填詞一首。
三、課堂小結
這一節課我們進一步走近宋詞,初步接觸風格迥異的宋詞兩大流派,對詩詞的意境、形象、風格的分析方法有了更多的了解,希望大家下去以后廣泛閱讀,深入思考,認真分析,對中國文學史上的兩座豐碑有更深刻的了解和認識。
四、布置作業
聯系辛棄疾的生平、思想、風格自學《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課后記:訓練1要求全體學生必須做到;訓練2只要求有能力有興趣者完成即可。)
為了準備一節公開課,往往是絞盡腦汁,搜腸刮肚,期待也能令人耳目 一新。可最終教案被改得是面目全非,上起來依舊是生澀而牽強,原本 溢光流彩的文本語言立時少了靈性,任憑怎樣咀嚼可愣是上不出那個味 !說到底,大師的課上得如行云流水,渾然天成,決非我們所謂的“精雕 細琢”。
今后在每一堂課上仔細考慮自己的教學設計,在課堂上自我監督—— 進行創造性勞動。當然有一條途徑一定非常管用——讀書!讀書,再讀 書!也許,在不久的將來,我的每一堂課也會生成高效的課堂。打造高 效課堂,從打造高效設計做起,我心向往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