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4-30
這是專家清貧教學設計一等獎,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1、學習方志敏甘于清貧的*精神,正確理解物質生活與精神追求的關系。
2、學習簡明生動地敘述一件事,在敘述中表達自己的觀點。
教學重點:學習方志敏甘于清貧的*精神。
教學難點:正確理解物質生活與精神追求的關系。
教學過程:
一、交流課前收集的信息,對方志敏同志產生初步了解,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1)學生班級范圍內交流,互相補充。
(2)教師補充,強調方志敏同志的為人品質,導入新課。
二、檢查預習,初步把握課文內容。
1、提問:方志敏是一個怎樣的人?
2、板書課題。
3、自由交流。
4、讀課文,初步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突出“清貧”。
三、再讀課文,深入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1、學生帶著問題大聲朗讀課文:
(1)什么是清貧?
(2)文中哪些內容最能凸顯方志敏同志的這一可貴品質。
2、集體反饋交流。
3、畫出富有表現力的句子,圈畫關鍵詞語,在旁邊作恰當的批注。
4、集體交流,教師作適當點撥,注意學習習慣的培養。
5、教師引導學生討論:你讀了這些文字有什么感想?你覺得清貧這一可貴的品質對當時的*有什么意義?
四、分角*朗讀課文,深入理解人物的精神品質。
1、找出“我”與“士兵”的對話內容,同桌分角*朗讀
2、指導同桌朗讀。點評:讀得怎樣?該怎樣讀?為什么要這樣讀?
3、再次朗讀。
五、質疑,培養思維能力
1、學生交流課前和課中產生的問題。
2、互相探討,教師充分肯定學生的質疑精神。
3、教師質疑,落實課文選材教學。
(1)想一想:課文第8小節對方志敏“家底”的補敘有什么表達作用?
(2)志敏為什么要堅持一種“清貧”的生活態度?
六、拓展,辯一辯。
1、辯一辯:在提倡全面小康的時代,清貧還需要嗎?
2、學生充分思考,辯論,教師最后做正確的引導。
七、作業:
1、把文中的一樁趣事說給家長聽。
2、有人說方志敏烈士“清”而不“貧”,你同意嗎?請寫一寫。
《清貧》是一篇自讀課文,在周末的時候請小朋友閱讀了左權的《請戰書》,這個內容選自“十一書”。假期的時候,我觀看了這個節目,特別感人,覺得很適合這個單元的教學。但是作為課外拓展,內容太多不利于小朋友的吸收,所以只選了與日寇做斗爭的左權,希望在這樣一個時代背景之下,對小朋友有些啟發。
上個星期講了要持續關注新聞,今天的開課我便從3月26日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魏鳳和到中國駐南聯盟被炸使館舊址憑吊烈士的事兒講起……
因為沒有預習,我和小朋友們合作著朗讀了課文。課的設計也比較簡單,方志敏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針對印象深刻的部分進行了討論。
課堂上也有兩個地方,小朋友的發言讓我印象深刻。
一個劉宸源小組點評的,方志敏特別厲害,一句話就寫出了國軍士兵的猥瑣。這個句子在課文中一找就能發現。其實第一次讀的時候,小朋友們都在嗤笑,再讀的時候,就開始驚嘆方志敏描寫的精準、到位,小朋友們確實也很會讀書;
第二是,方志敏說話時的語氣,大家緊扣了標點符號,前后進行了對比,還對一處“?!”的聯用產生了好奇。對表達的關注細致入微,也挺不錯的。
下午的時候,跟大家補充講述了這個自白書怎么能帶出監獄的。補充了方志敏思考問題的周全。
這節課的節奏把控不是很好,一方面周一小朋友的情緒需要調動,另外一方面,我一講就講開去了,拉拉雜雜的,下次改進。
教學目標:
1、學習方志敏甘于清貧的革命精神,正確理解物質生活與精神追求的關系。
2、學習通過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的方式刻畫人物。
3、學習簡明生動地敘述一件事,在敘述中表達自己的觀點。
教學重點:
1、學習方志敏甘于清貧的革命精神,正確理解物質生活與精神追求的關系。
2、學習文中通過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刻畫人物的方法。
教學難點:
學習簡明生動地敘述一件事,在敘述中表達自己的觀點。
教學準備:
制作課件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同學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生,有的人庸庸碌碌,有的人充實
幸福。為什么?因為他們對生命價值的思考不同,無私奉獻、珍愛生命、恪盡職守、自尊自信,這些都是生命中最美好的亮點。前幾天我們學習了奧斯特洛夫斯基關于生命意義的精辟論述,今天讓我們一起來感悟一下革命烈士方志敏的精彩人生。
二、 作者介紹:
方志敏:(1899——1935)無產階級革命家。1934年紅軍長征前,奉命率領抗日先譴隊北上,途中遭灣灣黨軍重兵圍困,在突圍時,因叛徒出賣,于1935年1月被捕。在獄中寫下了《可愛的中國》《清貧》《獄中記實》等,1935年8月于南昌就義。
三、 檢查預習:
根據所給意思說出恰當的詞語。
1、 花費大量錢財追求過分享受。(奢侈)
2、莊重謹嚴,絲毫也不馬虎。(矜持不茍)
3、刺激使發怒。(激怒)
4、期盼,希望。(企望)
四、 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
1、方志敏為何將文中之事稱為“趣事”?
(對敵人的蔑視和對自己所獻身事業的自豪)
2、作者在結尾處為何特意補敘了“傳世寶”一事?
(對艱苦生活的樂觀,使作者的“清貧”真實可信,使文中觀點更具說服力和感染力)
3、作者是如何刻畫人物的?
(通過細膩的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來展現人物特點)
4、方志敏為什么要堅持一種“清貧”的生活態度?
五、 精讀課文,感悟作者偉大人格。
1、 分角色朗讀。
2、 你覺得方志敏是個怎樣的人?國方士兵呢?
(心胸坦蕩、樂于無私奉獻、生活清廉、甘于清貧的共產黨人)
(貪得無厭、恐嚇利誘、追求功名利祿)
六、 選擇你認為好的句子加以評點。
七、 拓展閱讀《可愛的中國》
朋友!中國是生育我們的母親。你們覺得這位母親可愛嗎?我想你們是和我一樣的見解,都覺得這位母親是蠻可愛蠻可愛的.。以言氣候,中國處于溫帶,不十分熱,也不十分冷,好像我們母親的體溫,不高不低,最適宜于孩兒們的偎依。以言國土,中國土地廣大,縱橫萬數千里,好像我們的母親是一個身體魁大、胸寬背闊的婦人,不像日本姑娘那樣苗條瘦小。中國許多有名的崇山大嶺,長江巨河,以及大小湖泊,豈不象征著我們母親豐滿堅實的肥膚上之健美的肉紋和肉窩?中國土地的生產力是無限的;地底蘊藏著未開發的寶藏也是無限的;廢置而未曾利用起來的天然力,更是無限的。
教學目標:
1、學習方志敏甘于清貧的*精神,正確理解物質生活與精神追求的關系。
2、學習簡明生動地敘述一件事,在敘述中表達自己的觀點。
教學重點:
學習方志敏甘于清貧的*精神。
教學難點:
正確理解物質生活與精神追求的關系。
教學過程:
一、交流課前收集的信息,對方志敏同志產生初步了解,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1)學生班級范圍內交流,互相補充。
(2)教師補充,強調方志敏同志的為人品質,導入新課。
二、檢查預習,初步把握課文內容。
1、提問:方志敏是一個怎樣的人?
2、板書課題。
3、自由交流。
4、讀課文,初步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突出“清貧”。
二、再讀課文,深入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1、學生帶著問題大聲朗讀課文:
(1)什么是清貧?
(2)文中哪些內容最能凸顯方志敏同志的這一可貴品質。
2、集體反饋交流。
3、畫出富有表現力的句子,圈畫關鍵詞語,在旁邊作恰當的批注。
4、集體交流,教師作適當點撥,注意學習習慣的培養。
5、教師引導學生討論:你讀了這些文字有什么感想?你覺得清貧這一可貴的品質對當時的*有什么意義?
四、分角*朗讀課文,深入理解人物的精神品質。
1、找出“我”與“士兵”的對話內容,同桌分角*朗讀
2、指導同桌朗讀。點評:讀得怎樣?該怎樣讀?為什么要這樣讀?
3、再次朗讀。
五、質疑,培養思維能力
1、學生交流課前和課中產生的問題。
2、互相探討,教師充分肯定學生的質疑精神。
3、教師質疑,落實課文選材教學。
(1)想一想:課文第8小節對方志敏“家底”的補敘有什么表達作用?
(2)志敏為什么要堅持一種“清貧”的生活態度?
六、拓展,辯一辯。
1、辯一辯:在提倡全面小康的時代,清貧還需要嗎?
2、學生充分思考,辯論,教師最后做正確的引導。
七、作業:1、把文中的一樁趣事說給家長聽。
2、有人說方志敏烈士“清”而不“貧”,你同意嗎?請寫一寫。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