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4-30
這是分米的認識一等獎教學設計,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這部分內容主要教學分米和毫米的認識,以及分米與厘米、分米與米、毫米與厘米之間的進率。本節課的重點是認識分米和毫米,建立相應的長度概念是關鍵。要通過豐富而具體的測量和估計活動,幫助學生不斷加深對分米和毫米的認識,強化已經形成的表象。因此,我設計了如下的教學過程:
一、數學日記導入
師:老師知道我們班的同學每天都在堅持寫數學小日記,淘氣最近也在向我們班的同學學習,我們一起來看看他的數學小日記。誰來讀一下:今天早晨我從2厘米長的床上爬起來。走進衛生間拿起2米長的牙刷,刷完牙后,急急忙忙的洗臉、吃早餐。吃完早餐后我背著書包去學校,來到教室,我拿出語文書,在7厘米高的課桌上認真的早讀。
師:老師看到好多同學都在笑,你們在笑什么?
學生說出單位出現了錯誤。
師:那誰能告訴我1厘米有多長?1米有多長?
師:淘氣日記中出現的單位到底該怎么改呢?今天我們繼續來認識新的長度單位。
二、認識分米
1、初步認識
PPT出示鉛筆盒。
師:鉛筆盒是同學們每天都要用到的學習工具,你們知道它的長邊和短邊分別是多長嗎?老師給大家準備了和這個鉛筆盒一樣大小的紙片,同學們估一估它的長邊和短邊的長?
師:你能量一量嗎?看看你估計的準不準。
師:這個鉛筆的長大約是20厘米,寬大約是10厘米。
指出像10厘米、20厘米這樣的長度還可以用新的長度單位“分米”來表示。10厘米是1分米,20厘米是2分米。分米是比厘米大的長度單位。分米也可以用字母來表示,可以用字母“dm”表示。(板書)
追問:這個文具盒的長大約是幾分米?寬呢?
2、認一認
讓學生拿出直尺,按照10厘米是1分米,在直尺上找出1分米的長度,看看有多長。
提問:從直尺上看,1分米是幾厘米?
指出:從直尺上可以看出,1分米正好是10厘米,也就是說,1分米等于10厘米。(板書)
提問:你能用手比畫出1分米有多長嗎?先試一試,在于同學交流。
3、畫一畫
讓學生用直尺畫一條長1分米的線段。
提問:你是怎樣畫的?請同學們互相檢查一下,再看看1分米的線段有多長。
4、找一找
提出要求:找找身邊有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分米,同桌互相說一說。
組織全班交流,進一步感受1分米的實際長度。
5、數一數
讓各小組的同學輪流在直尺上數一數,看1米有幾分米。
三、認識毫米
1、量一量
同桌合作量一量數學書的厚度有幾厘米,冰河同學交流。
提問:數學書的厚度不到1厘米,要準確表示它的厚度,怎么辦?你有什么想法?
提示:直尺上1厘米中間1個小格的長度是1毫米。(板書)這是我們今天要認識的另一個長度單位,毫米可以用字母“mm”表示。請大家觀察直尺,并在直尺上指一指1毫米,看看一毫米有多長?學生活動后,組織交流,明確:直尺上每一個小格的長度都是1毫米。
2、數一數
讓學生用筆尖指著直尺上的小格數一數1厘米有多少個小格。
提問: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板書)
3、看一看
出示一些厚度大約是1毫米的物品,說明他們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然后讓學生在數學書上數出10張紙,量一量它的厚度大約是多少,再讓同桌同學相互比劃1毫米的長。
提問:測量哪些物體的長度或厚度可以用毫米作單位。
四、鞏固提升
1、改正淘氣的數學小日記
2、想想做做第一題
讓學生看圖,同桌互相說一說各是多少毫米。
提問:你是怎樣知道橡皮和回形針的長各是幾毫米的?
再問:你認為怎樣用毫米作單位測量物體的長度?
3、想想做做第二題
出示三角形圖,讓學生指一指三角形的邊,說一說怎樣測量三角形每條邊的長度。
學生獨立完成測量和填空,并交流測量的結果,以及自己的發現。
出示平行四邊形圖,讓學生獨立完成測量和填空,并組織反饋。
提問:通過測量平行四邊形四條邊的長,你有什么發現?
4、想想做做第三題
完成測量后,讓學生說說課桌和板凳的高各接近幾分米,并說說自己是怎樣想的。
5、想想做做第四題
讓學生分別估計數學書和講臺的寬,說一說估計的結果,以及為什么估計數學書的寬要用厘米作單位,而估計講臺的寬度要用分米做單位。
讓學生分別測量數學書和講臺的寬,并記錄測量的結果。
提問:數學書的寬正好是整理米數嗎?比18厘米多幾毫米?可以怎樣表示?
再問:講臺的寬正好是正分米數嗎?可以怎樣表示?
比較:估計時,一般不需要得到十分準確的結果,可以用大約是多少來表示,而測量得到的結果是比較準確的,可以用幾厘米幾毫米或幾分米幾厘米這樣的形式來表示。
6、閱讀“你知道嗎”,并進行交流。
五、交流反饋,全課小結
同學們這節課有什么收獲和體會?
在授課的過程中,發現學生對這一部分內容接受的較快,講解的頁較為流程,學生的反應也很積極。我通過數學小日記的方式進行導入,即建立了數學與生活實際的聯系,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氛圍。在新授的過程中非常注重學生的主體作用,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去思考去交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將課堂交給學生。在評價的部分,我非常注重評價的時效性,給予學生及時肯定的評價,以激勵性的評價為主,即使學生回答不出來我也會給予一定的引導。在練習環節發現部分學生將厘米和毫米兩個單位混淆,在巡視指導時分別進行了個別指導。
教材分析:
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長度單位中的米和厘米,了解了一些有關測量的知識和方法,而且對即將學習的長度單位毫米、分米,許多學生在生活中已經有所了解。因此,學生的數學現實和生活現實是比較豐富的。“毫米的認識”,從知識方面來講有厘米的認識作基礎;從經驗方面來講,學生經常用到學生尺,也有用尺子進行測量的經歷。因此,教材安排了讓學生估、測、議等活動,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進而引出要學習的新知識。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簡單的推理能力。
3、結合具體內容向學生滲透長度單位來源于實踐又應用于實踐的觀點,同時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及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使學生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難點:在建立長度觀念時,對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間的關系易混淆,故教學中應講清它們之間的關系,比較它們之間的關系。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米尺、直尺、一元硬幣、橡皮等。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你們猜一猜,老師的身高是多少?
學生猜完后教師說明:老師的身高是1米58厘米。
師:米和厘米是我們以前學過的兩個長度單位,請大家用手勢比劃一下,1米大約有多 長?量哪些物體的長度一般用米作單位?
師:請大家再用手勢表示一下,1厘米大約有多長?量哪些物體的長度一般用厘米作單位?
師:我們每天上課都要用到數學1號本,你們知道數學課本的長和寬大約是多少厘米嗎?自己量一量。
生:1號本的長比17厘米多,比18厘米少,它的寬比13厘米多,比14厘米少。
師:1號本的寬比13厘米多,比14厘米少,那究竟有多長呢?
要想比較準確地量出1號本的寬,就要用一個比厘米小的長度單位——毫米來量。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毫米的認識。(板書課題)
二、觀察操作,探究新知
1、認識毫米。
?。?)師:1毫米有多長呢?請同學們拿起直尺認真觀察:直尺上除了厘米刻度線以外,還有刻度線嗎?
(還有一些小刻度線,這些小刻度線把1厘米又分成了一些小格。)
教師指出:直尺上的1厘米中間每一個小格的長度就是1毫米。
?。?)看大屏幕上放大的直尺圖。
提問:從0刻度到刻度1是幾厘米?
教師讓學生用筆尖指著直尺上的小格數一數,在刻度0到刻度1之間有多少個小格?
提問:從刻度1到刻度2是幾厘米?數一數,在刻度3到刻度4之間有多少個小格?
提問:這就是說,1厘米中間有多少個小格?
得出:1厘米=10毫米
?。?)教師讓學生量一量1分硬幣的厚度,看夠不夠1毫米。
量完后教師說明:1分硬幣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
師生共同用手勢表示1毫米:先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輕輕地夾住1分硬幣,再用左手慢慢地把硬幣抽出來,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之間有一條小縫,它的長度大約是1毫米。
教師指出:銀行卡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10張紙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
?。?)教師讓學生量一量數學課本的厚度大約是幾毫米。
?。?)說一說,測量生活中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單位。
(6)小組合作,每位組員挑一樣身邊的實物,量一量它的長度。匯報
?。?)共同完成書P45頁(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么數的)。
2、認識分米。
(1)引入分米。
?、賱邮植僮鳎河脤W生尺或米尺量自己的課桌寬是多少?(當學生用“米”做單位量時,課桌寬不夠1米,用“厘米”做單位時,一一地量很麻煩。)
?、讵毩⑻剿鳎耗愀杏X用一個多長的長度單位量課桌的寬比較合適?
?、蹍R報交流,引導學生想象:如果有一個比厘米大而又比米小的長度單位就好了。
?、芙處熣f明:像量課桌這樣的物體長度時用米、厘米或毫米做單位都不合適,我們要創造一個新的長度單位。
?、莼ハ嘤懻摚哼@個單位規定為多少合適?學生討論(得出以“10厘米”為一個單位比較好)匯報并說明理由;從而引出“分米”。”dm”(板書,把課題補充全:分米的認識)
?。?)問: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板書:1分米=10厘米)
用手勢表示出1分米的長度,表示出2分米的長度。
?。?)學生用直尺量1米長的繩子,每1分米做一個記號,問:1米里面有幾個1分米?(板書1米=10分米)
?。?)練習質疑。
討論完成:書本下面部分。
三、 利用知識,解決問題
1、 書本練一練
2、 在( )里填上合適的長度單位。
蠟筆長6( ) 跳繩長2( ) 課桌高7( )
粉筆長75( ) 鋼筆長14( ) 小明的身高是140( )
一塊橡皮厚12( ) 旗桿高9( )
四、 全課總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五、 布置作業
板 書
毫米 分米的認識
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厘米
作 業
1.抄寫“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 5次
2.同桌互量從手腕到中指底部有多長?
3.作業本上畫出1毫米、1厘米、1分米長的線段。
反 思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實踐,使學生意識到量比較長的物體的的長度可以用分米作單位。
2、認識分米,建立1分米的長度概念。
3、培養學生估測意識和能力。
教學重點:
認識分米,建立1 分米的長度概念。
教學難點
選用合適的單位測量物體的長度。
教學過程:
一、學生動手測量課桌的桌面的長、寬。
師:昨天同學和聰聰已經量出了這本數學書的長、寬、厚,你們還想知道哪些物體的長度?
生:……
1、兩人為一組測量桌面的長、寬。
2、全班交流。
3、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引導學生發現量比較長的物體的長度用厘米、毫米作單位來測量不方便。)
二、建立1分米的空間觀念
1、讓學生觀察尺子,尺子上0刻度到刻度10之間的長度就是1分米,請學生數一數幾厘米是1分米。
板出:1分米=10厘米
2、讓學生找一找、比一比在我們身邊,或在我們身上哪些物體的長度約是1分米。
4、用手比劃1分米有多長。
5、閉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有多長。
三、認識幾分米
1、在尺子上認識幾分米。
2、出示課件讓學生認識幾分米
四、用分米量
量繩子的長度(讓學生先估測,然后再測量)。
五、鞏固發展
1、練習一的第三題
2、判斷下列的說法是否正確,正確的打“√ ”,錯誤的打“× ”
?。?)一條褲子長9分米( )
?。?)一張床長5分米 ( )
(3)小明高14分米 ( )
(4)一支毛筆長2分米也就是20厘米 ( )
3、填空:
5分米=( )厘米=( )毫米 30毫米=( )分米
40毫米=( )厘米=( )分米 2米=( )厘米
4、學生獨立完成練習三第4題教和第五題。
5、指導學生完成練習三第六題和第七題。
六、全課小結:
說說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會用分米作單位測量物體的長度,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
2.建立1分米的長度觀念,知道分米與厘米、分米與米之間的關系,并能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
?。ǘ┻^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估測、測量等活動,讓學生體會分米產生的實際意義。
?。ㄈ┣楦袘B度和價值觀
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與他人合作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
二、教學問題診斷分析
學生已經認識了毫米、米和厘米這三個長度單位,本節課是在此基礎上認識分米。課上充分考慮了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學習能力,通過安排大量的實踐活動,運用量一量、畫一畫、數一數、比劃等方式,使學生充分經歷測量常見物體長度的過程,從而學習長度單位分米,讓他們感到分米的產生是日常測量的需要,初步建立起1分米的表象。重視數學學習與生活的聯系,教材中所用物品均來自學生非常熟悉的生活用品,使學生感到親切,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會到學習分米的必要性。通過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使學生初步建立1分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會簡單的換算;會用分米作單位進行測量。
教學難點:建立1分米的長度觀念。
四、教學準備
課件,米尺等。
五、教學過程
?。ㄒ唬土暸f知,導入新課
1.昨天,我們認識了長度單位家族中的一個新朋友——毫米。到現在為止,我們學習過哪幾個長度單位?
2.最大的長度單位是什么?請你用手勢表示一下1米大約有多長?最小的長度單位呢?請你用手勢表示一下1毫米大約有多長?那1厘米呢?
3.想一想,毫米和厘米之間有什么關系?厘米和米呢?
教師:我們已經認識了米、厘米、毫米,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其他的長度單位。
【設計意圖】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有目的,分層次進行鋪墊,為學習新知識打下基礎,也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ǘ┨骄啃轮?,認識分米
1.分米產生的意義。
(1)估一估。
①小組活動:估計課桌的長度。
②你認為用什么單位比較合適?為什么?
?。?)量一量。
?、傩〗M活動:組內四人合作,用自己的尺子測量課桌的長,并思考:你們是怎樣測量的?
②匯報方法。
預設:a.用直尺的最大刻度為一段連續量,最后求出桌子的長是52厘米;
b.用10厘米的長度為一段連續量,一共有5個10厘米,還多出2厘米,最后求出桌子的長是52厘米……
③比較測量方法。
引導學生比較剛才測量的方法,說一說哪種方法比較好,為什么?
?、芤稣n題。
用10厘米來測量很方便,其實它還有一個新的名稱叫分米。(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小組合作測量課桌的長,讓學生在測量中理解和體會長度單位“分米”產生的必要性,加強了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培養了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及小組合作的意識。
2.合作探究,認識分米。
?。?)初步認識1分米。
?、傩〗M討論:關于分米,你知道什么?
②想一想,1分米里有幾個1厘米?(10個1厘米,就是10厘米,也就是1分米)
?、蹚?厘米到多少厘米的一段是1分米呢?(11厘米)
?、軓?厘米到多少厘米的一段是1分米呢?從哪里到哪里又是1分米呢?
?。ㄕn件出示1分米放大圖,教師板書:1分米=10厘米)
⑤課桌的長度里面有幾個整十厘米?(5個)
?、捱@5個10厘米是幾分米?還剩下幾厘米?(5分米,2厘米)
教師:所以我們說,課桌的長度是5分米2厘米。
?。?)進一步認識1分米,建立表象。
①觀察直尺上1分米的長度,試著將大拇指和食指叉開成1分米,再用直尺量一量是否準確。同桌互相看大拇指和食指叉開1分米的大小。(反復兩次)
?、谡埻瑢W們用尺子上在練習本上畫出1分米的線段,畫完后,同桌交換用直尺量一量,看你畫得準不準。
③想一想,在我們身邊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分米?(鋼筆,黑板擦,牛奶盒等)
?。?)教學1米=10分米。
?、傥覀円呀浿懒?分米=10厘米,那么1米有幾個1分米?請同桌兩人觀察軟尺,數一數1米有幾個1分米。
②分小組匯報自己的想法。
③如果給我們學過的長度單位按照從大到小的順序排排隊的話,分米應該在什么位置?(米和厘米之間)
3.自主學習例3。
學生自學例3,獨立完成,交流思維過程,集體訂正。
參考答案:20,2;8,8。
【設計意圖】通過直觀——操作——總結——手勢——測量,使學生的認識逐步加深,在直觀——表象——抽象的思維過程中,使學生形成正確的概念——1分米。教師在新知識的傳授中,通過引導、點撥,充分發揮學生主人翁作用,使每一位學生都處于積極的思維之中。
(三)鞏固練習,深化理解
1.完成教材第23頁“做一做”。
全班交流時要求學生說一說思維過程。
2.完成教材第24頁練習五第3題、第4題和第5題。
【設計意圖】通過有針對性地進行練習,因材施教,面向全體,提高學習質量和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把學過的長度單位混合在一起,讓學生合理地運用和判斷,不僅有利于學生對長度觀念的建立,也有利于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合理建構,從而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ㄋ模┱n堂總結,明確目標
1.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2.你對今天所學的知識還有什么問題?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