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4-27
這是岳陽樓記優質課一等獎教學設計,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1.朗讀、背誦全文
2.學習和積累文言詞匯
3.學習文章把敘事、寫景、抒情和議論巧妙地結合在一起的寫法
4.理解作者所闡述的主要觀點
教
學
重點
(1)朗讀和背誦全文
(2)學習和積累文言詞匯
難點
(1)學習文章把敘事、寫景、抒情和議論巧妙地結合在一起的寫法
(2)理解作者所闡述的主要觀點
方法
1.學習時,學生可在聽課文范讀錄音、看“岳陽樓勝景”的過程中,充分感受本文語言凝練、形象而富有音樂美的特點
2.對文章表現的深刻的思想內容的理解,可在教師的啟發點撥下完成
手段
多媒體
板書設計
岳陽樓記
范仲淹
先 后 敘事: 重修岳陽樓 作文以記
天 天 ↓↓
下 下 寫景: 暗 明
之 之 抒情: 悲 喜
憂 樂 ↑↑
而 而 議論: 不以己悲 不以物喜
憂 樂
學
習
目
標
1.朗讀、背誦全文
2.學習和積累文言詞匯
3.學習文章把敘事、寫景、抒情和議論巧妙地結合在一起的寫法
4.理解作者所闡述的主要觀點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第一課時
一、設置情境,激趣導入
我國有三大名樓,同學們知道是什么嗎?它們為何出名?留下了哪些詩文妙句?學生回答后,接著問:同學們想到岳陽樓一游嗎?那就請XX同學作我們的導游吧!學生以導游身份介紹岳陽樓,把學生帶入了具有濃濃文化氛圍的岳陽樓
然后教師利用名言“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引出課題為了讓學生更好地解讀文本,理解作者感情,我再次設問:范仲淹是怎樣一個人,你知道有關他的故事嗎?學生利用所搜集的資料以“走近范仲淹”為題介紹作者
1.作家作品簡介
《岳陽樓記》選自《范文正公集》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學家他出身貧寒,幼年喪父,對下層人民的痛苦感受較深曾提出十條改革措施,因遭保守派反對罷政,于慶歷五年貶放鄧州,以后還做過杭州、青州的太守后在赴穎州任途中病死死后謚文正有《范文正公集》
岳陽樓樓址在湖南省岳陽市西北的巴丘山下,其前身是三國時期吳國都督魯肅的閱兵臺唐玄宗開元四年(716),張說在閱兵臺舊址建造樓閣,取名“岳陽樓”,常與文人們登樓賦詩
2.解題
1046年,范仲淹的摯友滕子京謫守巴陵郡,重修岳陽樓當時,范仲淹亦被貶在鄧州做官滕子京請范仲淹為重修岳陽樓寫記,并送去一本《洞庭晚秋圖》范仲淹依據此圖,憑著豐富的想象,寫下了千古名篇《岳陽樓記》,表達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胸襟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激勵我們要以天下為己任,樹立崇高的理想,要有寬闊的胸懷
二、出示學習目標,檢查預習
1.朗讀、背誦全文
2. 學習和積累文言詞匯
正音:
謫守(zhé) 朝暉夕陰(huī) 遷客騷人(sāo)
霪雨(yín) 霏霏(fēi) 薄暮冥冥(míng)
潛形(qián) 岸芷汀蘭(zhǐtīng)皓月(hào)
心曠神怡(yí)寵辱偕忘(xié)浩浩湯湯(shāng)
2.朗讀全文,做到基本成誦
3.查字典,對照注釋,試翻譯課文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朗讀時應注意節奏本文駢散結合讀駢句,節奏必須整齊劃一,凡四字句皆兩字一頓,其余按意義劃分,不要讀破句相鄰的兩組駢句之間,要有稍長的停頓
2.請學生翻譯第1段,注意以下詞語的解釋
越明年:到了第二年
政通人和:通,順利和,和樂
百廢具興:具,同“俱”,全,都
增其舊制:制,規模
屬予作文以記之:屬,同“囑”,囑咐
3.請學生翻譯第2段,注意以下詞語的解釋
浩浩湯湯:浩浩蕩蕩
橫無際涯:寬闊無邊涯,邊
得無異乎:得無,表猜度,怎能不會?
4.請學生翻譯第3段,注意以下詞語的解釋
若夫霪雨霏霏:若夫,用在一段話的開頭,表示另提一事,近似“像那”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樣子
連月不開:開,放晴
濁浪排空:排空,沖向天空
日星隱耀:隱耀,隱沒了光輝
山岳潛形:潛形,隱藏了形跡
薄暮冥冥:薄,迫近冥冥,天色昏暗
去國懷鄉:去國,離開國都
憂讒畏譏:讒,讒言,誹謗性話語譏,譏笑,譏諷,挖苦
滿目蕭然:蕭然,蕭條冷落的景象
感極而悲者矣:感,感慨
5.請學生翻譯第4段,注意以下詞語的解釋
波瀾不驚:驚,這里有“起”“動”的意思
上下天光:天光,天色,湖色
而或長煙一空:而或,有時長煙,大片煙霧一空,完全消散一,全
6.請學生翻譯第5段,注意以下詞語的解釋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為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是進亦憂,退亦憂:是,這樣進,指在朝廷上做官退,指不在朝廷上做官
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那一定要說“在天下人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樂之后才樂”吧先,在……之前后,在……之后
微斯人,吾誰與歸:沒有這種人,我同誰在一道呢?微,無、沒有
《岳陽樓記》是人教版八年級一篇文言文。是范仲淹應老友滕子京之請,為新翻修的岳陽樓寫的記文。作者以簡潔的語言,先敘事后寫景,進而由景入情,著重渲染了一悲一喜的情境,又因情而生發議論,提出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崇高境界。在記山記水的背后,蘊含著作者憂國憂民的情懷。其人格魅力,千古傳唱!
根據學生的現狀,我在對本堂課的教學中,通過圖片、視頻以及多媒體課件把知識直接展示給學生,還通過我們生活中最淺顯的事例來引導學生理解課文中對他們來說深奧的道理,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我把這篇課文分為三個課時,第一課時了解課文的時代背景,作者介紹,掃清生字詞的障礙并疏通全文,學生能初步了解課文大意并和老師共同探討了課文的一二段。第二課時讓學生繼續與文本對話,走進作者的心靈世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對主旨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理解,再讓學生聯系自己的實際談談自己的感悟,讓學生融入文本的情境之中。第三課時讓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學習文章記敘、寫景、抒情和議論相結合的寫作方法并背誦全文。今天我上的是第二課時。
本次教學基本達到了我預期的效果,學生與文本對話,與老師互動,掌握了文中的名言警句。從學生今天的發言可以看出,他們能夠緊跟老師的引導進行較為深入的思考,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學習風氣異常濃厚。本節課使我認識到:多媒體教學與教師教學的合理運用,使之圖文并茂,聲情并茂,對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有很大的幫助。但本節課我感受最深的是學生能結合我們今天的時代,談了他們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兩句話的理解。學生的交流和發言出乎我的意料,很有自己的想法,特別談到了:他們也許不能對國家有多大的貢獻,但他們可以對自己的家庭、對關心過自己的朋友,對關心過他們的社會中的愛心人士盡以及比他們更需要關心的人盡自己的綿薄之力。把這種愛心,這種責任更好的傳遞下去,這正好也體現了我們今天的主題“傳遞愛與責任”。使新課程理念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得以實現。
不足之處:
我應該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應該更加完美地利用好課堂生成資源,教學過程還缺乏淡定,有一定的口誤。如果有下次,我會讓教學少點遺憾。
《岳陽樓記》雖然是一篇思想性很強的寫景美文,但由于長期以來古文教學一直是中學語文教學的一大難題,所以如何培養學生自覺學習古文的習慣,提高他們閱讀古文的興趣;并在學習過程中感悟古代優秀作品的美,學習古人積極向上的思想和豐富復雜的感情,就顯得尤其重要。反思自己的教學實際有以下幾點感悟:
一、抓好課前預習
在教學前,運用早讀時間催促先生做好課文預習。而預習的方式就是自主預習和小組合作討論相結合。讓孩子們本人先瀏覽,把一些難解的字詞做上記號,帶著問題去看注解或查閱工具書;而后帶著問題參加到小組探討中去,相互探討。解決不了的問題留待課堂上師生共同討論。所以上課的時候,我只把須要強調的字詞句加以提醒,學生就能基本掌握文章內容。
二、朗讀與品味相結合
古文的教學特點以誦讀為主,我在教學中堅持以讀促品。有自由讀,分組讀,聽錄音跟讀,齊讀,美讀這樣五個環節,根本收到了預期成果。
三、努力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課前通過充分的預習,課堂上句子的翻譯等可以放手讓學生去嘗試自己解決,必要時教師才作相應的指導,課堂上學生活而不亂,緊張有序。
四、理解內容與體會感悟相結合
在實施教學中,可結合具體的時代背景去簡介作者,引導學生了解作者范仲淹的思想、立場和觀點,從而深刻理解文章主旨,作者雖然遭遇被貶,但仍然懷有高尚遠大的政治抱負。討論作者吃苦在前,享樂在后的豪邁胸懷與崇高的憂樂觀,,在明天仍然有很大的意義。但在闡述清積極面同時,引導學生來理解其消極面。進而引導學生明白怎樣面對現實中的困難?我們對困難采取什么樣的態度?
五、不足:
1、因是名篇,備課時參考的資料太多,對教學目標的設定也多,遠遠超過了學生的接受能力,所以導致少部分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和主旨時跟不上,課堂氛圍稍顯沉悶,挫傷了一部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雖然放手讓學生去嘗試翻譯課文,但因缺少相應學法的指導,如翻譯時沒教給學生對于省略的句子成份,古今詞意的變化,詞序的調整上作具體的指導,學生在個別句子翻譯上花費的精力較多。
3、在教學過程中,側重強調學生理解文章主旨,對于語言的品味,尤其是三四兩段的景色描寫這一塊有所忽略,學生缺少對美的感受和體會,在今后教學中要注意。
上周我們學校進行了語文組公開教學,我講的是《岳陽樓記》。它是篇幅較長、內容豐富、思想性很強的名篇,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悟古代優秀作品的美,學習古人積極向上的思想和豐富復雜的感情。經過具體的課堂教學之后,我思考了很多內容,接下來我就談一談講這一課的感受:
一、自主預習與小組討論相結合
在教學過程中,我按照自己的教學安排,利用早讀時間認真督促學生預習。而預習的方式就是自主預習和小組合作討論相結合。讓孩子們先自己閱讀,可以讀給自己聽,也可以讀給他人聽,再把一些難解的字詞做上記號,帶著問題去看注解或查閱工具書,主動解決;然后帶著問題或學習成果參與到小組討論中去,互相探討,力求得出結論;解決不了的問題留待課堂上師生共同探討。所以上課的時候,我只把需要強調的字詞句加以提示,學生就能基本把握文章內容。
二、朗讀與品味意境相結合
古文學習最大的難點在于語句的理解,為突破這一點,我在教學過程中加強了誦讀,以讀促悟,同時借助多種形式進行:通假字、古今異義詞、一詞多義、詞類活用等。句子的翻譯可放手讓學生去嘗試,充分利用學生資源,讓學生自己能解決的問題盡量自己解決,必要時教師才作相應的指導。課堂上,我抓了幾個重點句進行賞析:“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微斯人,吾誰與歸?”既檢測了學習效果,又品味了文章的意境。
三、理解內容與體會感悟相結合
簡介作者時,作者的被貶遭遇與其崇高遠大的政治抱負更有助于學生學習和理解文章主旨,他那種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吃苦在前,享樂在后的曠達胸懷與崇高的憂樂觀,更是探討的重點,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即使在今天依然有很大的現實意義。學完文章之后,我還要求學生在日記上談談自己的學習感受,以便進一步鞏固德育效果。
四、教后反思
學完這篇名篇,我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發現也存在不少的問題:課上我雖然注意了努力放手讓學生去嘗試,但缺少具體學法的指導,如:翻譯時,對于句子中省略的成份、詞序的調整等,沒給學生作具體的指導,這是今后應該注意的。 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我過于注重強調學生理解文章主旨,學習、領會作者的闊大胸襟和政治抱負,對于語言品味,尤其是三四兩段的景色描寫這一塊有所忽略,《岳陽樓記》不僅思想性很強,也是一篇寫景美文,而我忽略了學生對美的感受和體會,減弱了這一名篇的欣賞價值。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