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4-25
這是慈母情深教學設計一等獎答案,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1、認識生字,聯系上下文,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聾、龜裂的意思。
2、了解課文主要內容,學習作者通過人物外貌、語言等描寫來表現人物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深沉的母愛,喚起熱愛母親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導入、揭題
播放閻維文的《母親》,出示歌詞:你入學的新書包有人給你拿,你雨中的花折傘有人給你打,
你愛吃的三鮮餡有人她給你包,你委屈的淚花有人給你擦
你知道這個人是誰嗎?(母親)她就是母親,她就是世界上最愛你的人,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近一位普通的母親,走進著名作家梁曉聲的母愛世界,一起去感悟那份濃濃的慈母情。
出示課題:慈母情深,齊讀。
二、感知家窮
同學們課前都已經預習過課文,我們知道事情的起因只是因為一本價值一元五角的書,請問,對于你而言,買一本一元五角的書容易實現嗎?可對于當年的梁曉聲,買這么一本書容易嗎?(不容易)
請你讀讀課文的1~4自然段,從哪些語句可看出買這么一本書不是件容易的事?
(感知家窮、理解失魂落魄。)
一元五角錢在當時究竟意味著什么呢?那個年代,工人一個月的工資是20幾元,學生一學期的學費是3元,梁曉聲家有兄妹5人,父親去遙遠的大西北工作,為了養活一大家子人,常常一塊臭豆腐要吃
3頓,舍不得吃炒菜,而母親在一個小廠做臨時工,每月工資只有27元,為了省錢,她每天不吃早飯就去上班。由此可見,一元五角錢對于這個貧寒的家實在是一筆不小的數目。所以母親還從來沒有一次給過我這么多錢。我也從來沒有向母親一次要過這么多錢。正因為此但我想有一本《青年近衛軍》,想得整天失魂落魄。
三、感受母愛
1、梁曉聲太想要這本書了,于是他打算鼓起勇氣向母親要錢,讓我們跟隨作者一起去母親工作的地方看看,自由朗讀5~29自然段,把你看到的感人場面用波浪線劃下來,說說你看到了一個(
)的母親?
2、交流:
⑴
我穿過一排排縫紉機,走到那個角落,看見一個極其瘦弱的脊背彎曲著,頭和縫紉機挨得很近。(瘦弱、辛勞)
瘦弱的程度怎樣?這么瘦弱的脊背,仿佛在告訴我們什么?極其瘦弱、脊背彎曲、頭湊近(承受生活重擔,辛苦勞作)。極其瘦弱的脊背彎曲著,令人心碎。
⑵
背直起來了,我的母親。轉過身來了,我的母親。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對眼神疲憊的眼睛吃驚地望著我,我的母親(疲憊)
母親吃驚地望著我,我又何嘗不是吃驚地望著母親,如果我不到母親工作的地方,也許永遠不知道母親是這樣辛苦地賺錢養家。此時,吃驚的僅僅是母親嗎?大家看看作者是用什么方法表達自己的吃驚的?這里連續用了三個我的母親,來反復強調我的那份──吃驚,強調了這就是我親眼看到的母親,她疲憊、勞累。
真想不到這就是我的母親。誰再來讀。
疲憊的眼神告訴你什么?為什么用省略號?
是呀!當我看到母親的時候,我才深深切切地感受到我的母親掙錢是那么辛苦。當你看到你的母親這般勞苦,你的心里感受到了什么?(生答)
是啊,這般勞苦的母親讓你感到了──心酸,讓你感到了──心疼,更是讓你感到了──深深的敬意讓我們再來讀背直起來了,我的母親
⑶
母親說完,立刻又坐下去,立刻又彎曲了背,立刻又將頭俯在縫紉機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辛勞、爭分奪秒、堅強)
讀著,讀著,哪個詞跳入你的腦海,(立刻),立刻出現了幾次?四個立刻可以用一個什么詞來表示?
母親為什么要爭分奪秒地工作?
母親真的不會累、不需要休息嗎?讓我們再來看一段文字(屏幕閱讀)。
課件出示補充資料:
我以為母親天生成就是那樣一個勞碌不停而又不覺累的女人。我以為母親是累不垮的。其實母親累垮過多次。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在我們做夢的時候,好幾回母親癱軟在床上,暗暗恐懼于死神找到她的頭上了。但第二天她總會連她自己也不可思議地掙扎了起來,又去上班
這樣的母親,你還覺得瘦弱嗎?她是堅強的。
讀了這文字,與其說母親是在掙錢,不如說母親是在拼命。
3、面對如此憔悴、疲憊,甚至可憐的母親,我卻來向她要錢,要她辛辛苦苦掙來的血汗錢,要她累死累活一天也掙不來的一元五角錢。我猶豫了,我有點說不出口了,一起來讀讀這段對話:
母親大聲問:你來干什么?
我
有事快說,別耽誤媽干活!
我要錢
我本已不想說出要錢兩個字,可是竟然說出來了!
要錢干什么?
買書
多少錢?
一元五角
母親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皺皺的毛票,用龜裂的手指數著。
龜裂是什么意思?請看一雙龜裂的手。(出示圖片)龜裂的手指使你明白了什么?龜裂的手指曾做過多少活?這雙龜裂的手指仍然在做著什么?皺皺的毛票說明了什么?母親掏出給我的僅僅是普通的錢嗎?(血汗、愛、希望)她希望什么?
4、母親說我挺高興他愛看書的!:
短短的一句話,包含了母親的什么?母親的那句話,時時在我心頭縈繞,時時在我耳畔回旋,時時給我力量,時時催我奮進。
四、總結
慈母情懷是深深的愛,是母親的愛支撐我走上了文學創作的道路,所以滿懷深情地寫下了這篇──再讀課題。
生活中,總有一個人將我們支撐,總有一種愛讓我們心痛。這個人就是母親,這種愛就是母愛。母親的愛,純純若水,綿綿如溪,沉沉似海。再來聽聽這首《母親》,此時此刻,你想對母親說些什么?
一、揭示課題,就題質疑
1、談話導入:
在日常生活中,你從哪些地方感受到媽媽對你的愛?(指名學生說。)今天我們學習的這篇課文,也是講的是一位母親對兒子深沉的愛。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3、就題質疑:
讀了課題,你想知道哪些問題?(學生回答。)然后歸納,主要為:
⑴ 為什么說慈母情深?或從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慈母情深?
⑵ 面對情深的慈母,“我”又是怎樣的?
⑶ 課文是怎樣表現母親的深情的?等等。
二、自讀課文,初步釋疑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課文,讀準生字,讀通課文,想一想課文主要講什么。
2、檢查生字的認讀,說說課文主要講什么內容。(說出大意即可。)
3、再讀課文,看看你能解決同學們提出的哪些問題。
4、初步釋疑:
你能解決什么問題?
(初步解決質疑中的“為什么說慈母情深?或從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慈母情深?”、“面對情深的慈母,“我”又是怎樣的?”等。)
三、研讀課文,深層釋疑
1、談話過渡:
剛才同學們從描寫母親的表現的語句中看出了母親的情深,下面請同學們再讀課文,畫出描寫母親外貌和語言的語句,體會課文是怎樣表現母親的深情的。
2、學生自讀課文后,小組討論。
3、全班交流:
讀一讀所畫的描寫母親外貌和語言的語句,說說從中看出母親怎樣的情感。
4、速讀課文,想一想還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母親的深情。
5、讀后交流:
主要是描寫勞動的環境以及母親勞動動作等語句。
四、角色朗讀,體會情深
1、小組分角色朗讀課文,互相評議。
2、指名小組匯報交流,說說為什么這樣讀。
五、總結升華,拓展學習
1、總結:為什么說慈母情深?課文是怎樣表現母親的深情的?
2、升華:讀了課文,你想對文中的母親或者自己的母親說點什么?
3、拓展閱讀:讀一讀“閱讀鏈接”中的《紙船──寄母親》,交流:自己從中讀懂了什么。
4、拓展表達:在母親節來臨之際,給自己的母親寫一封感謝信;或與自己的母親說說心里話;或給自己的母親送份禮物,來表達自己對母親的愛等。
[教學目標]
1、有感情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母愛的深沉與寬廣,感受母子之間的情感。
3、體會是怎樣通過外貌和語言描寫表現母愛的。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到圖書館借出60年代出版的小說《青年近衛軍》。
學生準備:預習課文,畫出描寫母親外貌和語言的句子,體會課文是怎樣表現母愛的。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流程及設計意圖]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我們剛剛學過了一篇表現深刻父愛的《地震中的父與子》,感受到了在突如其來的災難面前,父親迸發出的巨大力量。在日常生活中,母愛又是何等深沉啊!你們看,(教師出示小說《青年近衛軍》)這是一本在六、七十年代風靡全國的蘇聯小說。在當時,這本小說的價格是1元5角錢。在那個年代人們的生活很貧困,1元5角錢在普通的家庭里就可以維持一天的生活了。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就是以這本小說為線索展開的。
板書課題:慈母情深。
[設計意圖]
出示舊版小說實物,介紹當年的生活水平,提示的線索。
二、初讀課文。
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歸納一下,圍繞著這本《青年近衛軍》,課文寫了哪些事?
學生默讀課文。
教師引導學生歸納課文內容。
[設計意圖]
指導學生歸納主要內容,理解思路,整體感知課文。
三、朗讀感悟,欣賞語言
1、課前同學們已經畫出了描寫母親外貌和語言的語句。現在我們結合你在課前和剛才閱讀的感受再讀課文,抓住最能打動你心靈的句子去讀、去感受,并把你的感受隨時記錄下來。
學生讀書,寫下自己的感受。
2、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
3、學生朗讀自己感受最深刻的語句,讀自己的閱讀感受。
“我穿過一排排縫紉機,走到那個角落,看見一個極其瘦弱的脊背彎曲著,頭和縫紉機挨得很近。”“背直起來了,我的母親。轉過身來了,我的母親。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對眼神疲憊的眼睛吃驚地望著我,我的母親……”(從“我”看見母親的脊背彎曲著到母親背直起來、轉身、吃驚地望著我,這一系列的動作、神態的描寫,讓人感受到母親工作是多么辛苦、勞累。這一段話中三次提到“我的母親”,寫出了“我”心里的感受,母親辛苦工作累得疲憊不堪的情景給作者以深深的震撼。)
“母親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皺皺的毛票,用龜裂的手指數者。”(母親身上帶的錢很少,“揉得皺皺的”說明這些錢在身上帶了很長時間,不曾花掉。看出家境的貧寒與掙錢的辛苦。)
“母親說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彎曲了背,立刻又將頭俯在縫紉機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母親沒有時間跟自己心愛的兒子多說一句話,只是為了多干一點活,多掙出一毛錢!)
“我挺高興他愛看書的!”“你這孩子,誰叫你給我買水果罐頭的!不是你說買書,媽才舍不得給你這么多錢呢!”(只要兒子愛看書學習、只要兒子爭氣,母親從來不吝惜花多少錢,但是如果是為自己花錢,她竟這樣數落自己的兒子。)
……
引導學生在交流、感受的過程中有感情地朗讀好這些句子。
[設計意圖]
母子連心。這其中的感情不須分析,不用講解,學生一讀就懂。這個環節就是讓學生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用心去感受課文中深深的情感,邊讀邊寫出感受,在交流中豐富對課文的理解。
四、練習有感情朗讀全文,體會文中語言、動作、神態描寫中飽含的深深的母愛。
[設計意圖]
將理解和感受融會貫通,將的形象再一次整體顯現,有利于學生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提高。
五、拓展練習
1、練習朗讀冰心的詩《紙船——寄母親》。
2、練習朗讀汪國真的詩《母親的愛》。
[設計意圖]
詩中的情感與文中的真情形成共鳴,激發學生對母愛的認識和思考。
六、布置作業
搜集表現母愛的詩歌或故事,練習朗讀,準備在班會上表演。
[教學建議]
《慈母情深》這篇課文中的每一個字都是用深深的情寫出的。作者用飽蘸感情的筆觸刻畫出一位用含辛茹苦掙來的錢給兒子買書看的母親的形象,表現了母愛的深沉、無私和寬廣。這樣的教學只需要創設條件讓學生去讀,讓學生去感受、去傾聽文中人物內心的聲音,去與文中人物對話。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把閱讀、感悟、表達感受的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地閱讀。當然,教師應在學生閱讀前提出要求,即抓住文中的重點詞句去體會,把自己的閱讀感受記下來,與同學交流等等。學生朗讀、討論、交流的過程就是表達感受、互相啟發、豐富課堂、豐富課文、豐富自己內心世界的過程。總之,在這課書的教學中,教師應將引導閱讀、誘發感悟和指導練習這三項閱讀教學策略結合起來,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強調以讀為主,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1、認讀“魄、抑、頹”等10個生字,讀準1個多音字“龜”,會寫“辭、抑、碌、吊”等12個生字,正確讀寫“連續、廣播、鐵路、辭退”等18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梳理“我”擁有第一本長篇小說的過程。
3、分析文中的場景描寫和細節描寫,了解“我”家境的貧寒、母親的辛勞,從中體會母親的慈愛、善良和母愛的深沉、偉大及“我”對母親的感激與敬重之情。
4、分析文中描寫人物外貌、動作、語言的句子,學習如何運用恰當的描寫手法刻畫人物形象。
重點
1、理解課文內容,注意從反復出現的詞句中感受母親的慈愛、善良和母愛的深沉、偉大以及“我”對母親的感激與敬重之情。
2、分析場景描寫、細節描寫和人物的外貌、動作、語言描寫,學習如何運用恰當的描寫手法表現人物形象。
難點
用恰當的語言描寫人物,表達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1、字詞教學。
本課要求會認10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讀準“龜”這個多音字,重點指導會寫字。會認字中的“魄、抑、頹、紉”特別容易讀錯,“龜”是多音字,容易讀錯,重點強調和指導。12個會寫字中,有的容易讀錯,如“抑、嗓、碌、脊、龜”;有的筆畫比較多,字比較難寫,如“碌、脊、酸”。教師要指導讀法、寫法、用法,最好是把字放到詞語、句子里去學習和理解。
另外,五年級的學生識字能力比較強了,要讓學生自己主動去想辦法識字,如查字典、詢問他人,學會根據漢字的結構特點大膽猜讀、跳讀。
2、閱讀理解。
《慈母情深》講述的是貧窮辛勞的母親不顧同事的勸阻,毫不猶豫地給“我”錢讓“我”買《青年近衛軍》的事。從日常生活小事中表現出了深沉的母愛。文章描寫細膩,情感真摯,語言淺顯易懂。
根據本文特點,學習本課要從語言的角度細讀文本,用一雙敏銳的眼睛,發現文章中運用場景描寫和細節描寫的地方,設身處地地感受其中的深意和情感。找出反復出現的詞句段,剖析其中蘊含的情感。要找出文本中在標點、修辭上的亮點,并將自己解讀到的亮點變成課堂上學生學習的著眼點。
3、表達運用。
落實讀寫訓練點,以讀促悟,悟出真情,再情感遷移,聯系實際,寫自己生活中曾經“鼻子一酸”的經歷。
1、預習提綱
(1)搜集寫作背景,了解當時的社會經濟狀況,幫助理解課文內容。
(2)搜集作者梁曉聲的資料。
(3)初讀課文,自學生字詞。會認字要讀準字音,會寫字不僅要讀準字音,而且要組詞書寫。
(4)再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流利,試著用簡要的語言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2、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1課時
課時目標
1、會認“魄、抑、頹”等10個生字,讀準“龜”1個多音字,會寫“辭、抑、碌”等12個生字,正確讀寫“連續、廣播、鐵路、辭退、壓抑”等18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我”擁有第一本長篇小說的過程。
3、了解“我”家境的貧寒、母親的辛勞,初步感知母親的慈愛、善良和母愛的深沉、偉大。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課件播放歌曲《游子吟》,師生齊唱。
師:同學們唱得太投入、太有感情了,從這首歌中,你們感受到了什么?
生:感受到了母愛的深沉和對母親的感恩之情。
師:很好。今天,我們來學習梁曉聲寫的一篇表現母子情深的文章——《慈母情深》,聽聽他買第一本長篇小說《青年近衛軍》背后的故事。(師板書:慈母情深)
音樂烘托氣氛,創設情境,教師用音樂深情導入,切中主題,為學習課文奠定情感基調。
二、檢查預習。
1、重點字詞。(學生課前總結,教師點撥,當堂識記)
(1)課件出示生字、詞語。(指名讀、開火車讀、帶拼音讀、去掉拼音讀、組詞讀。)教師適時強調讀音,如“魄、抑、頹、龜”等。
(2)教師指導書寫生字。(教師范寫,學生描紅,互相評價)重點指導“辭、抑、碌、脊、酸”的書寫,教師要強調寫這些字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2、作者簡介:
梁曉聲:原名梁紹生,當代著名作家。1949年出生于哈爾濱,祖籍山東榮成,1977年畢業于復旦大學中文系。1979年開始發表作品,著有短篇小說《天若有情》《白樺樹皮燈罩》,中篇小說《人間煙火》,長篇小說《一個紅衛兵的自白》《從復旦到北影》《雪城》等。其短篇小說《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父親》,以及中篇小說《今夜有暴風雪》均獲全國優秀小說獎。
這是對同學們預習成果的檢查,也給同學們提供了展示的機會,同學們有了成就感、收獲感,才會更愿意預習。將集中識字與隨文識字相結合,突出重點,注意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因人施教;注意形象性和直觀性,力求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初讀課文,把課文讀順、讀熟。
1、請同學們利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讀準字音,把課文讀通,不通順的地方多讀幾遍。
2、檢查讀課文,可以抽查、輪讀、小組內讀、分角色讀。學生之間互相糾正,教師要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和評價,對于讀得好的同學及時給予表揚,對于讀得不好的同學要準確地指出他的不足之處,然后加以鼓勵。
熟讀課文是順利完成教學任務的前提,體現以讀促悟的理念。
四、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
2、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這件事突出了母親的哪些特點。生自由發言,展示自己的閱讀所得。
課文講述的是貧窮辛勞的母親不顧同事的勸阻,毫不猶豫地給“我”錢讓“我”買《青年近衛軍》的事。
3、你認為母親是一個怎樣的人?
母親是一個瘦弱、勤勞、善良、慈愛的人。
通過閱讀,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和人物特點,訓練了學生的信息篩選能力和歸納能力,為后面深入地理解課文內容做準備。
五、布置作業。
1、讀寫詞語,小組內交流記憶本課生字的方法。
2、想一想:母親平時是怎樣疼愛、關心你的?選擇印象最深的一個情節寫一寫。
第2課時
課時目標
1、品讀課文,分析文中的細節描寫和場景描寫,從中體會母親的勤勞、慈愛、善良和母愛的深沉、偉大及“我”對母親的感激與敬重之情。
2、學習如何恰當地運用描寫手法刻畫人物,表達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一、檢查作業,導入新課。
師:上節課布置了一項作業——想一想:母親平時是怎樣疼愛、關心你的?選擇印象最深的一個情節寫一寫。下面請同學們講述一個母親疼愛你的情節。(生講述)
師:同學們都講述了自己生活中的真實故事,表現出了母親對你無微不至的關心、照顧。我們可以發現這些事情都是生活中的小事,《慈母情深》這篇課文也寫了一些小事,下面請同學們一起朗讀課文,說說本文寫了哪些小事。
這樣導入新課能把新、舊知識聯系起來,前后銜接密切、自然,使學生溫故而知新。
二、細讀課文,講述情節。
1、仔細默讀課文,思考:本文寫了哪些小事?
2、學生交流匯報。
3、教師小結:課文先寫“我”渴望買一本《青年近衛軍》。然后寫家里太窮,“我”的愿望難以實現。接著寫母親的工作環境極其惡劣,母親工作很艱辛、勞累。再寫母親不顧同事的勸阻,毫不猶豫地給錢讓“我”買書,“我”卻用錢給母親買了罐頭。最后,寫母親又給“我”錢買書,“我”終于有了第一本長篇小說。
過渡:在這些情節中,哪些細節最能表現母愛的偉大、深沉?最能表現“我”的感恩之情?
朗讀是閱讀教學的根本,此環節緊扣教學重點,讓學生在自由誦讀中,進一步感知文章內容,進一步訓練同學們篩選信息和概括文章的能力。
三、分析細節,感受母愛。
1、學生仔細朗讀課文,思考:在這些情節中,哪些細節最能表現母愛的偉大、深沉?最能表現“我”的感恩之情?
2、學生交流匯報。
3、教師適當引導出示:
那時我家的破收音機已經賣了,被我和弟弟妹妹們吃進了肚子里。
(1)從這一細節描寫中,你讀出了什么?
說明了“我們”家連解決溫飽問題都很困難,“我”的家境實在太貧寒了。
母親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皺皺的毛票,用龜裂的手指數著。
(2)母親“掏”錢的這一細節描寫說明了什么?
說明了“我”家很窮,家庭困難,這錢來之不易,母親很珍惜這為數不多的錢。
母親說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彎曲了背,立刻又將頭俯在縫紉機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腳并用的機械忙碌狀態……
(3)這四個“立刻”說明了什么?
“立刻”一詞反復使用,說明了母親工作非常辛苦,掙錢很不容易,完全沒有喘息的時間。
結合生活實際,感悟母親工作環境的惡劣,初步體會母親工作的艱辛。
“母親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皺皺的毛票,用龜裂的手指數著。”“我挺高興他愛看書的!”
(4)師:母親掏錢的動作和說的這句話,與家境的貧窮、勞動的艱辛形成強烈的對比,表明母親在子女的學習上很慷慨,她愛自己的子女,渴望自己的孩子成才、有出息。
小結:通過品讀文中描寫母親外貌、語言、動作的句子,我們深深地感受到母親的慈祥與善良,和母親對孩子深沉的愛。
過渡:母親無私地愛自己的孩子,那么孩子感受到母愛了嗎?孩子的感情是怎樣的?
抓住關鍵詞句體會母親的形象和對“我”深深的愛,讓學生在深入閱讀、充分感悟中品味文字,習得語感。
4、“我”對母親的感情是怎樣的?找出相關語句。
背直起來了,我的母親。轉過身來了,我的母親。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對眼神疲憊的眼睛吃驚地望著我,我的母親的眼睛……
指名朗讀,從反復出現的“我的母親”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作者連用了三個“我的母親”,說明他當時對母親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中工作,既感到悲哀、辛酸、心痛,又深深體會到母親的辛苦、疲憊,同時,更感受到母親的堅強、慈愛、美麗與偉大。)
那一天我第一次發現,母親原來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覺得自己長大了,應該是一個大人了。
我鼻子一酸,攥著錢跑了出去……
那天,我用那一元五角錢給母親買了一聽水果罐頭。
這是“我”的心理描寫、動作描寫,從中可以感受到“我”被母親無私的愛感動了,“我”為不能替母親著想,加重母親的負擔而感到慚愧,“我”知道了要感恩母親,感恩母愛。
此時此刻,你最想說什么?
生1:慈母情深。
生2:母愛是最普通而又最偉大的愛。
生3:“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體會作者對母親的愛,學會知恩、感恩。
四、精要總結,收束課堂。
多媒體課件播放音樂《燭光里的媽媽》。
師總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深深地感受到母愛是慈祥的,母愛是深沉的,母愛也是偉大、無私的。這種愛,作為子女永遠也報答不了,正如唐代詩人孟郊所寫的“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學生齊背《游子吟》)
五、拓展延伸,布置課后作業。
1、寫一篇周記,記錄母親關愛你的事情,表達對母親的感謝之情。
2、課外讀一讀歌頌母親的文章。
由人及己,課堂延伸,感受母愛,喚起學生的感恩之情。
本課的教學中,我緊扣單元教學重點,引導學生梳理場景和細節描寫,利用以讀促悟的方法,讓學生去挖掘、品味文中的語言,指導其抓住文中母親的外貌、語言、動作、神態描寫體會慈母情深,感受到作者對母親的感激、熱愛與崇敬之情。在我的啟發引導下,學生的理解達到一定的高度和深度。在教學過程中,我所提的問題學生們都能夠回答出來,而且都很準確。學生的回答很有個性,見解獨特。學生感情投入,與作者產生了共鳴。很多精彩的答案出乎我的意料。從學生課后的周記練習中我看到了學生內心深處與作者產生的共鳴,對母親的感激之情油然而生。雖然課堂上我認為自己的引導啟發做得比較到位,但是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對于作者的寫作背景,我沒有讓學生花更多的時間去搜集資料,沒有讓學生了解當時普通百姓的家庭生活狀況,沒有讓學生去認識那個時候一分錢都很有用處,知道一元錢可以做很多事情。如果讓學生走近那個時代,感受到那個時代人們生活的艱難,這樣學生就能更好地了解母親掙錢的不易,母親毅然給錢讓“我”買書,足見慈母情深。
在解讀“我鼻子一酸,攥著錢跑了出去”這句時,學生找到了相關的語句,但我沒有組織學生進行深入討論,說出他們獨特的理解,沒有適時引導,做到臺下、臺上互動,凸顯“教育以學生為本”這一理念。
這堂課還有很多的細節處理得太粗糙,還有許多的地方沒有深入研討下去,還有一些情感沒能被激發出來,還有很多的機會沒有留給學生,在以后的教學中需要改進。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