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4-23
這是群詩閱讀一等獎教學設計,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材說明】
本組教材是圍繞友好相處、團結合作這一專題編排的。在《語文》課本上安排了4篇課文:《稱贊》、《藍色的樹葉》、《紙船和風箏》、《從現在開始》。結合本學段孩子的特點,我選擇了《稱贊》、《藍色的樹葉》、《紙船和風箏》、《真正的朋友》《朋友》《螢火蟲找朋友》六篇文章組成一組群文進行教學,著意從“真正的朋友”這一話題入手,讓學生初步學習同一話題下的一組文章的閱讀方法,領悟內容,學會在生活中與他人相處的技能,如何牢固自己與朋友之間的友誼。考慮到二年級的孩子識字水平有限,閱讀能力也不高的具體學情,我把課文《稱贊》、《藍色的樹葉》和《紙船和風箏》作為導入,通過故事內容的回憶,引出“真正的朋友”這一話題,小結三篇課文的主題,讓學生初步明白:真正的朋友應該學會真誠的贊美對方;真正的朋友應該在需要幫助時及時幫助對方;真正的朋友還應該學會寬容、諒解對方。通過這一話題的分析,讓學生帶著這樣的認識,閱讀資料,整理分析,學會在生活中尋找真正的朋友,并學會與朋友相處的方法。
【設計理念】
以“單元整合群文閱讀”策略為指導,在教學本組教材時,注意各部分內容之間的內在聯系,發揮其整合的優勢。每個教學
環節,都有意識地突出本組專題。因為是二年級的學生,如果完全按照“群文閱讀”的模式開展,學生在一節課內根本就不能完成指定的閱讀量,所以,我用學生學過的課文作為“群文”的一部分,引出議題,重點讓學生學習在議題的指導下,自主發現的閱讀方式。這樣的處理,既鞏固溫習了課內知識,并讓知識一體化,又調動了學生課外自主閱讀的積極性,發揮這些故事對學生潛移默化的熏陶作用。課堂上給學生搭設“自讀自悟”的展示平臺,重點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學生交流課外閱讀感受,探討自主閱讀過程中的困惑。
【教學內容】
1、人教課標版教材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第五單元課文:《稱
贊》、《藍色的樹葉》、《紙船和風箏》
2、課外閱讀文章《真正的朋友》《朋友》《螢火蟲找朋友》
【教學重點】
1、對“朋友”有更深的認識和了解,樹立健康、高尚的情
感、態度、價值觀。
2、通過本次活動,讓學生分析身邊的朋友,自查自己與人
相處時的行為,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及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教具準備】
1、多媒體課件(ppt附后)
2、閱讀材料單
【教學步驟】
一、導入談話
同學們,大家好!今天能來給你們上課,我非常高興。先來自我介紹一下,我叫李楊,你們可以叫我——李老師。現在,你們已經認識了我,而我也知道你們是二年級班的孩子。那就讓我們從這節課開始成為朋友,好嗎?
朋友——一個讓人感到溫暖的詞語。生活中,處處都離不開
朋友,困難時,離不開幫助我們的朋友;悲傷時,離不開安慰我們的朋友;高興時,離不開與我同樂的朋友??這節課,就讓我們以“朋友”為話題,走進課文,體會什么是“朋友”,該怎樣與朋友相處?
【設計理念:通過談話揭示本節課的主題,營造讀書交流的氛圍,激發學生的興趣。】
二、主題回顧
1、在我們課本的第五單元,也寫了關于朋友的故事,他們是誰呢?我先來考考大家。(ppt展示)。
對,他們分別是:小刺猬——小獾、李麗——林園園、松鼠
——小熊,他們出自第五單元的課文《稱贊》、《藍色的樹葉》、《紙船和風箏》。
同學們說得真準確,看來課文學得很認真。那我們現在就來回憶一下這三篇課文的主要內容,用簡短的詞語來概括它們的主題。
2、生根據課文自由回答。
3、根據生的回答情況,引導生概括課文的主題。
《稱贊》──真心贊美;
《藍色的樹葉》──互幫互助;
《紙船和風箏》──寬容諒解
同學們理解得很好,通過這幾篇課文,我們知道了,什么才是真正的朋友,學生練習用這樣的句式說話: 《稱贊》這篇課文告訴我們,真正的朋友應該會真心地贊美對方; 《藍色的樹葉》這篇課文告訴我們,真正的朋友應該互幫互助; 《紙船和風箏》這篇課文告訴我們,真正的朋友應該學會寬容諒解對方。
【設計理念:本環節旨在通過回憶課文內容的方式,幫助學生快速提煉出共同的主題,并引導學生學會總結、概括。】
三、課外閱讀
生活中,我們身邊都不缺少朋友,一個、兩個??甚至更多個,但誰是我們真正的朋友呢?學了這些課文,我想同學們一定已經有了一把衡量好朋友的“尺子”,現在,就讓我們帶著這把“尺子”一起再來找尋真正的朋友。
1、打開資料,閱讀資料里的故事,要讀通順,理解故事主要內容。
2、邊讀邊按照“閱讀指南”上的方法進行批注或勾畫。(ppt)
3、交流匯報:(練習用下面的句式回答:)
我從《》這個故事中體會到了真正的朋友應該 。
一、基本理論
1. 含義:在課堂教學的單位時間內,呈現多篇文章,多到四五篇,甚至七八篇,圍繞同一個議題展開的探究性閱讀教學。
2. 特征:同一議題、多個文本、探索性教學
3. 研究者:趙鏡中、吳敏而、王林、蔣軍晶、孫雙金、余映潮、郭初陽
4.意義:讓師生回歸到“閱讀”的本原;對真實閱讀情狀的模擬;讓學生自己去讀,在閱讀中學會閱讀;依憑“多文本”優勢,發揮閱讀策略(連讀、重讀、比較…);引發學生的自由探究
二、設計要領
1. 改變教師的教學習慣
A 王林:先做減法,再做加法!
減什么?繁瑣的課文分析;大量的無謂的朗讀;枯燥無益的語文作業;似是而非的語文知識;對課文人文內涵的過度挖掘……
加什么?不同角度切入的群文;真實生活中的閱讀策略;靈活有效的教學活動……
B蔣軍晶:教師 “讓學”,讓學生自己在閱讀中學習閱讀;教師對課堂結構的藝術性不能有太多苛求;教師不可能這么深、這么細、這么透地講析文章;教師不能按部就班地從字詞-句式-篇章結構-內容探討進行教學,要學會放棄,抓住重點,突出要點,把握難點;教師不能將“朗讀”、 “有感情朗讀”無限放大,必須根據讀物性質,更多地嘗試略讀 、瀏覽、跳讀等閱讀方式,嘗試生活化閱讀
普通一線教師——“編者”,擁有“選擇”的自由與責任!
2. 結構化安排選文
1) 選文類型豐富
文學類文本,例如神話、故事、寓言、散文、童話、詩歌、小說、傳記;
實用性文本,例如新聞報道、說明書、廣告、通告;
盡量選用多種行文特色和敘事風格的作品。
2) 保持選文原貌
“教材體”文章,保留原文的文字風格,保留敘述的復雜性。
3) “群文”組織的 “結構性”
a 線索更加豐富多元——人文;作者;體裁;表達形式;觀點……
b組文線索意圖非常明確——引發認知沖突;強化生某種認識;豐富學生多元理解;領會讀某類文本的方法……
c 群文之間邏輯性強——多角度、全方位
(孫雙金《送別組詩》、余映潮《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三、閱讀方法
單篇精讀,強調逐字閱讀、朗讀和美讀;
除此之外,還有默讀、速讀 (掃讀、略讀、跳讀和技巧閱讀)、批判式閱讀、休閑式閱讀、研究式閱讀、校對式閱讀以及其他各類閱讀方式。
第5篇高中古詩群文閱讀一等獎教學設計
展示課型:群文閱讀課 單元主題:父母的愛 議題:如何通過生活瑣事的對比寫法突出母愛。 一、導入:(2分鐘)
同學們,關于母愛是個永恒的話題,她是一首永遠唱不完的歌,是一部永遠拍不完的電影,她值得我們用一輩子去欣賞、去品味、去敬仰。今天“群文閱讀課”我們要欣賞三篇文章。第一是梁曉聲的《慈母情深》,第二是林夕的《母親的存折》,第三是畢淑敏的《孩子,媽媽為什么打你》。看這三篇文章怎樣表現母愛的。 二、讀文(18分鐘) (一)讀《慈母情深》 1.簡介梁曉聲。
2.自主默讀文本,用雙色筆標注。你讀出一個()的母親。 (1)通過哪些事例表現母愛的? (2)表現母愛的關鍵句子,簡單批注。 (3)解讀我被母愛感動的關鍵詞(鼻子一酸) 3.閱讀展示
(1)背直起來了,我的母親。轉過身來了,我的母親。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對眼神疲憊的眼睛吃驚地望著我,我的母親……
(2)母親說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彎曲了背,立刻又將頭俯在縫紉機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4.遷移訓練
……我的母親。……我的母親。……我的母親。 ……立刻又……,……立刻又……,……立刻又……。 (二)讀《母親的存折》《孩子,媽媽為什么打你》
讀懂母愛的又何止梁曉聲一人,用同樣的方法再讀林夕的《母親的存折》和
畢淑敏的《孩子,媽媽為什么打你》,你又讀出一個()的母親。 (1)通過哪些事例表現母愛的? (2)表現母愛的關鍵句子,簡單批注。(3)解讀我被母愛感動的關鍵詞 (三)列表格,梳理三篇文章異同。
1、相同點:幾篇文章都通過生活中的平凡事例表達母愛。 2、三篇文章不同之處
三篇文章不同之處
三、總結(0.5分鐘)
山,沒有母親的愛高;海,沒有母親的愛深;天,沒有母親的愛廣闊;地,沒有母親的愛包容;太陽,沒有母親的愛溫暖;云朵,沒有母親的愛潔白;花朵,沒有母親的愛燦爛。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做一個懂得母愛的人吧! 四、推薦閱讀:(0.5分鐘)
1、散文:《尋夢》、《兒時的事》——季羨林 2、詩集:《繁星》、《春水》 ——冰心 3、散文:《完美的晴天》 ——學生習作 板書設計:
群文閱讀:平凡、偉大的母愛
《慈母情深》 《母親的存折》 《孩子,媽媽為什么打你》
鼻子一酸 存折存“情” “打”是愛
一、基本理論
1.含義:在課堂教學的`單位時間內,呈現多篇文章,多到四五篇,甚至七八篇,圍繞同一個議題展開的探究性閱讀教學。
2.特征:同一議題、多個文本、探索性教學
3.研究者:趙鏡中、吳敏而、王林、蔣軍晶、孫雙金、余映潮、郭初陽
4.意義:讓師生回歸到“閱讀”的本原;對真實閱讀情狀的模擬;讓學生自己去讀,在閱讀中學會閱讀;依憑“多文本”優勢,發揮閱讀策略(連讀、重讀、比較…);引發學生的自由探究
二、設計要領
1.改變教師的教學習慣
A王林:先做減法,再做加法!
減什么?繁瑣的課文分析;大量的無謂的朗讀;枯燥無益的語文作業;似是而非的語文知識;對課文人文內涵的過度挖掘……
加什么?不同角度切入的群文;真實生活中的閱讀策略;靈活有效的教學活動……
B蔣軍晶:教師“讓學”,讓學生自己在閱讀中學習閱讀;教師對課堂結構的藝術性不能有太多苛求;教師不可能這么深、這么細、這么透地講析文章;教師不能按部就班地從字詞-句式-篇章結構-內容探討進行教學,要學會放棄,抓住重點,突出要點,把握難點;教師不能將“朗讀”、“有感情朗讀”無限放大,必須根據讀物性質,更多地嘗試略讀、瀏覽、跳讀等閱讀方式,嘗試生活化閱讀
普通一線教師——“編者”,擁有“選擇”的自由與責任!
2.結構化安排選文
1) 選文類型豐富
文學類文本,例如神話、故事、寓言、散文、童話、詩歌、小說、傳記;
實用性文本,例如新聞報道、說明書、廣告、通告;
盡量選用多種行文特色和敘事風格的作品。
2) 保持選文原貌
“教材體”文章,保留原文的文字風格,保留敘述的復雜性。
3) “群文”組織的“結構性”
a線索更加豐富多元——人文;作者;體裁;表達形式;觀點……
b組文線索意圖非常明確——引發認知沖突;強化生某種認識;豐富學生多元理解;領會讀某類文本的方法……
c群文之間邏輯性強——多角度、全方位
(孫雙金《送別組詩》、余映潮《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三、閱讀方法
單篇精讀,強調逐字閱讀、朗讀和美讀;
除此之外,還有默讀、速讀(掃讀、略讀、跳讀和技巧閱讀)、批判式閱讀、休閑式閱讀、研究式閱讀、校對式閱讀以及其他各類閱讀方式。
學習目標:
1、了解說明文的有關知識
2、用說明文的知識解讀說明文
3、能寫作簡單的說明文
學習重點和難點:
用說明文的知識解讀說明文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用你所知道的表達方式提問,引出說明文這種文體。
二、講解說明文的相關知識,包括說明文的概念,說明文的分類、說明對象,說
明順序,說明方法和說明文的語言特點等。
三、快速瀏覽課文《你一定會聽見的》《牧鵝散記》《大自然的語言》《長河落日扁》,根據前面所講的有關說明文的知識,解讀這幾篇文章。
1、這幾篇說明文的類別分別是什么?除《牧鵝散記》是事物說明文外,其余三篇文章都是闡述事理的說明文。
2、說明對象
《你一定會聽見的》的說明對象是聲音,《牧鵝散記》的說明對象是鵝,《大自然的語言》的說明對象是物候或物候現象,《長河落日扁》的說明對象是落日。
3、說明順序
明確這幾篇文章的說明順序
4、說明方法
從這幾篇文章中分別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并找出例句。
5、說明文語言
這幾篇文章哪些句子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并找出例句,分析其作用。
四、課堂小結
五、作業(選作一題)
1、仿照《母鵝散記》寫一篇介紹動物生活習性的小短文。
2、仿照《你一定會聽見的》前三段的寫法,運用一定的修辭手法,描繪出你心中的聲音。
教學后記:
由于初次進行群文閱讀,學生對這種教學方法不太習慣,所以上起來不是想象中的那么順利,學生學習起來效果也不是很好,今后還需加強這方面的訓練。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