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4-27
這是人生教學設計一等獎,是優(yōu)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1、培養(yǎng)概括提煉能力,找出文中對人生所設的四個比喻。
2、分析品味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理解作者表達的人生態(tài)度與價值觀。
3、品味人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生活觀。
4、練習寫作,寫出自己對人生的理解。
教學重點:
1、理解對人生所做的四個比喻,理解作者表達的人生態(tài)度、價值觀。
2、樹立積極的人生觀和生活觀。
教學難點:
對文中四個比喻及含意深刻的語句的理解。
教學設想:
1、本文為自讀課文,所以主要問題應由學生自主解決,教師只起輔助引導的作用。
2、教學時間安排一課時。
3、由于課文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所以要求學生做充分的預習。主要是:A、排除字詞障礙。B、讀熟課文。C、課外查找資料:談人生的文章、格言。D、了解家長對人生的看法。
4、課文結構簡單、清晰,所以不應在分析脈絡結構上花太多的時間。
5、本文含義深刻、富有哲理,應該說找出四個比喻句是不難的,但要透徹地理解卻不容易,在分析理解四個比喻的含意和含意深刻的語句上應多占用一些時間。解決這個難點時,要讓學生充分運用自主、討論、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討論交流(甚至爭論)應是本節(jié)課的一大重點和亮點。這就要求教師在課上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運用靈活多變的方式激發(fā)學生參與的熱情。
6、初三學生的人生經歷很短,生活閱歷少,要透徹地理解課文不容易,學習時要注意語文學習向課外的延伸,要讓學生多讀談人生的書,多積累談人生的名言,從古今中外圣賢哲人的著作中吸取營養(yǎng)。
7、還要注意語文學習向生活的延伸,要通過學習本文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去積極地生活、努力地進取,對學生進行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教育。
8、作者的生平經歷對理解文本作用不大,所以在學習時不對作者做過多的介紹。只了解國籍等基本情況即可。
9、要引導學生學會探究知識的方法,掌握如何解讀含義深刻的語句的技巧,學習寫作的技巧。
10、本節(jié)課將采用板塊化設計。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請同學們說出關于人生的格言警句同學們,人生確實是豐富多彩的,冰心在《談生命》中把人生比作一江春水、一棵小樹,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給我們以深刻的啟迪。這節(jié)課我們再來學習一篇文章,它對人生又做了幾個生動形象的比喻,我們來看看是什么。
幻燈展示課題、作者及國籍。
二、整體感知:
1、課前大家都做了預習,提示字詞:
A、讀準下列字音:瞭望瞻望攫取鮭魚
B、解釋下列詞語:(并用前兩個造句)流連樂此不疲微不足道停滯不前
2、默讀,看那四個比喻是什么。
讀后同學們討論并得出結論:人生好比是攀登高塔、挖掘坑道、征服廣闊領域、在工場勞作。(板書)(在討論這個問題時注意,去掉攀登挖掘征服勞作等詞是不恰當的。)
三、研討理解
1、朗讀第一個比喻部分,討論:作者把人生比作攀高塔,你認為這個比喻是否恰當?為什么?(課后第一題的第一小題)
(這里同學們可以充分運用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這個比喻是比較細致形象的,要讓學生充分地討論挖掘。比如,一百來級指的是一百多歲。在某一級階梯從腳下消失指的是人的死亡。最初攀登時每一件事物都是新的越往上走每一級上似乎也難以再有任何值得留戀的東西,這和人們對世界的心理感受過程是一致的。
這里有一個值得爭議的問題:從精神上來說,他們是停留在同一個地方這句話該如何理解?教參上說人們隨年事的增高,自身在許多方面會有很多改變,但是性格、志趣、品質總是很難或很少改變的。這里的精神應指性格之類的東西討論這個問題時不能拘泥于這個答案,因為這個答案明顯是片面的、膚淺的。這句話還應指大多數人在心理、思想上所達到的高度,他們或由于自身智力和能力所限,或由于缺乏奮斗的毅力和拼搏的精神,或由于其它原因不能達到一個超越常人的高度,不能取得很大的成就,只能庸庸碌碌地終其一生,所以從精神上來說,他們是停留在同一個地方,加上這樣的理解才是正確的。
2、請同學們繼續(xù)討論:
挖掘坑道、征服廣闊領域和在工場勞作的三種人各是什么樣的人?從實際生活中為這三種人補充幾個例子。(課后一題的第2小題)
在這里教師可以視情況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應該說這個問題有一定的難度,如果學生順利解決當然是最理想的狀態(tài),如學生不能順利解決教師則給以一定的引導:課文在寫每種人時都有一些關鍵詞使我們理解起來更容易,提醒同學們注意這些詞。如寫地洞段:他們從事向思想深處發(fā)掘的勞動;寫廣闊領域段:軍事遠征誘惑著他們,而權力就是他們的樂趣。他們永恒的愿望就是使他們能更多地占據男人的頭腦和女人的心;寫工場段:對于他們,只需要不多的知識和經驗就夠了
(注:在討論每一種人時,也不要放棄朗讀,但通讀各段也沒有必要,可擇要朗讀)
四、再次整體感知課文:在學生對全文有一個比較深刻的理解后,這次感知是在一個新的、更高的層面上。
1、明確:課文寫了四個場面、三大人群,這四個場面不在一個邏輯層面上,高塔部分寫了一幅人生的總體畫面,是包含所有人的。后面三大人群則分別寫了三類人,這三類人只是分別代表一個局部性的人群,而這三類人合起來并不等于人類的全部。(在此和同學們一起對照板書回憶、整理。)
2、既然這三種人不是人類的全部,那作者為什么只寫這三種人呢?這三種人有什么共同的特點?(體會作者表明的人生態(tài)度和價值觀)(討論后板書)。
五、探究解疑
通讀全文,你還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或語句)嗎?
此處放手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提出。所以可討論的問題也不是特別固定,比如全文的最后一句就很不好理解:當一些親切的思想給他以饋贈,他是知道的,那像是一只可愛的手在轉動沙漏計,從而延緩了它的轉動。學生找出的問題主要也用討論、合作探究的方式解決。
六、感悟人生:學了本文,你對人生有什么新的認識?你想做三種人中的哪一種人?(或者是這三種人都不是你的人生理想,那么你想有怎樣的人生?)
此處的討論仍然是開放性的,可讓學生暢所欲言,但此處事關生活觀、人生觀等重大的原則問題,所以在學生的觀點出現偏差時,教師還要做一些啟發(fā)引導工作。
七、寫作訓練:
1、首先請同學們說出本文在寫作上給你哪些啟示?(比喻論證、清晰的結構、精練的語言、哲理化的語句等)
2、運用你在本課學到的寫作技巧,從下面兩題中任選一題作文:
A、給課文加一個議論性的結尾。(要符合課文主題)
B、冰心把生命比作一江春水、一棵小樹,勃蘭兌斯把人生比作攀登高塔、挖掘坑道,你還可以把生命或人生比作什么?想出幾個形象的比喻,寫一段有深意的文字。
【教學目標】
1、能區(qū)別四種場景的不同性質和各自所代表的一類人的生活,培養(yǎng)概括提煉)分析歸納的能力。
2、理解作者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主張珍惜生命、保持樂觀、銳意進取、辛勤勞作。
3、寫一段比喻性文學,訓練文字表達能力。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滄海橫流,名垂青史。古往今來,許多大師用他們的生命和科研成果詮釋著人生。奧斯特洛夫斯基說:“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憶往事的時候,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笛卡兒說:“我思故我在。”薩拉說:“生命是一條美麗而曲折的幽徑。”勃蘭克斯把人生比作高塔。我們該如何攀登自己的人生高峰呢?勃蘭兌斯的《人生》或許能給我們答案。
二、資料助讀
多媒體顯示:
勃蘭兌斯,丹麥文學批評家,文學史家。出生于猶太血統的商人家庭。在哥本哈根大學攻讀法律、哲學、美學,受黑格爾影響較深。大學畢業(yè)后,到歐洲各地旅行,在法國結識了泰納。1871年回國在哥本哈根大學任教,講授《十九世紀文學主流》,評論了拿破侖稱帝前后到1848年法、德、英6個主要文學流派的作家。巨著基本上運用泰納的種族、環(huán)境、時代三因素決定論來研究文學發(fā)展史,同時也注重作家的生平和心理狀態(tài)。1890年出版,轟動了丹麥思想界,也受到教會的猛烈攻擊。重要著作還有1888年發(fā)表的《波蘭印象記》和《俄國印象記》等。
三、指名朗讀課文,整體感知內容
在文中,作者是怎樣看待人的一生的?
交流歸納:作者把人生比作攀登高塔、挖掘地洞、遠征廣闊領域、勞作于工場。
四、研讀探究
1、你覺得哪種比喻最為貼切(或最不合適)?為什么?
在討論過程中順勢歸結這幾個比喻的不同性質:
形成板書:
①攀登高塔──高度
(具有普遍意義,適用于所有人)
②挖掘地洞──深度以小
(指向科學家──舉例:如阿基米德、愛因斯坦等)
③遠征廣闊領域──廣度
(指向政治家、軍事家──如拿破侖、秦始皇等)見大
④勞作于工場──瑣碎卻有益
(指向普通勞動者──如技術工人等)
提示:說理由的過程中應該緊扣文中的語句、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說。
2、文中還有哪些句子比較有哲理意味?找出來,讀一讀,說一說。
五、片段仿寫
“然而這里還有一個……,……”
要求:仿照課文語段,從“學生”或“青少年”的角度出發(fā),用一個比喻(并稍加闡述),盡可能真實準確表達出自己對“人生”的理解。
選擇幾個片段讀一讀,進行交流。
六、課堂小結
七、綜合本單元四篇散文的學習體驗,總結“散文”的特點。
1、學生說說自己在本單元學習的過程中對“散文”這種文體的理解,教師適時板書。
最基本的特點:形散神不散。
表達方式:一般以記敘、描寫等表達方式為基礎,主要目的卻是抒情寫意。
主題:集中、深刻,給人留下思考、啟迪。
語言:比較優(yōu)美、生動。
表現手法:象征、比喻(隱喻)、借物抒情、以小見大……
2、回憶在前幾冊中學過的散文,對散文的特點有進一步深入。
如:《生命生命》、《春》、《紫藤蘿瀑布》、《散步》……等等)
八、課外作業(yè)
1、完成仿寫的片段;
2、課外閱讀散文名篇。
【教學目的】
1、抓住要點,理解文章對人生作的比喻,樹立對生命的正確認識。
2、發(fā)揮聯想和想像,理解文章所說的理。
3、培養(yǎng)熱愛生命、珍惜生命、讓生命更有意義的信念和志向。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
理解文章通過一系列的形象表達深刻道理的寫法。
2、難點:
結合文中一些關鍵句子理解課文。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我國的女作家冰心把人生比作向東流的一江春水,比作是一棵小樹。丹麥文學評論家勃蘭兌斯把人生比作什么呢?我們一起來學習他的《人生》。
二、課前熱身
1、讀準下列加粗字。
瞭望(liào)瞻望(zhān)攫取(jué)
鮭魚(guī)停滯(zhì)饋贈(kuì)
2、結合文章解釋下列詞語。
瞻望:往遠處看或往將來看。
賞心悅目:因欣賞美好的情景而心情舒暢。
樂此不疲:因喜歡做某事而不知疲倦。形容對某事特別愛好而沉浸其中。
臆測:主觀的推測。
攫取:掠奪。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幾個朗讀基礎較好的學生朗讀課文。
2、思考,作者把人生比作什么?你認為哪個比喻最形象,為什么?
人生如高塔、地洞、廣闊領域、工場。高塔這個比喻最形象。
(明確:人生猶如攀登,人從誕生之日起便開始成長奮斗的進程,每前進一步,就如上了一個臺階。起初輕松快樂,越往上,難度越大。所以把人生比作高塔很形象。人類的命運有著這樣的相似,但具體來說,生命的表現形式卻千變萬化。挖掘地洞、征服廣闊領域、在工場中勞作則是三種不同的人生活動景像。)
四、結合關鍵語句,理解課文
1、“這樣,大多數被稱作正常人的一生就如此過去了,從精神上來說,他們是停留在一個地方。”──“大多數正常人的一生”是如何過去的?為什么“從精神上來說”他們是停留在一個地方?
學生結合文中的關鍵句子說出自己的理解,如“最初的攀登是容易的,不過很慢──每一件事物都是的”“越往上走,攀登越困難──每一級上似乎也難以再在任何值得留戀的東西”“通常是一個人一年登上一級,他的旅伴祝愿他快樂──每一次人們都希望他能長久的攀登下去,這希望也就顯露出更多的矛盾”。
(明確:人一出生就開始攀登人生這座中空的高塔。起初的攀登不需太多體力、智力,又有父母的扶助,所以很容易,而且大部分時光是快樂的;越往上登,困難越大,要靠體力、智力,到一定時期還會失去父母的扶助,失去一切幫助,只能靠自己的力量;由于經歷的事越來越多,所以各種事物都似曾相識,不再值得留戀。所以攀登高塔時,不再有什么新的追求,平平庸庸而過。大多數人每增長一歲,就會受到人們的一次祝賀,年歲越大,人們希望其生存下去的愿望也欲強,但繼續(xù)“登下去”的可能欲小,困難欲多。等到他爬到他生命注定的某一級,他便死亡了。大多數人的一生就這樣度過──樂天知命,平平庸庸,雖然年事在增高,但其思想、志趣、品質等精神方面的東西不會有太大的變化,所以說他們的精神是停留在一個地方。)
3、還在少數的人,他們的一生則是在探索、挑戰(zhàn)和開拓中度過的。生命不息,奮斗不止。他們是怎樣的人?我們一起來研讀一下下面三種人。
⑴師生共同分析第一種人。
“他們從事向思想深處發(fā)掘的勞動和探索”從這句話你感悟到“挖掘坑道”的人是哪一類人?“礦物”指什么?
實際生活中的這種人你知道哪些?
找出寫這種人的工作狀態(tài)的句子,說說作者贊頌了這類人的什么精神?
⑵學生自讀7~9段,討論分析第二種人、第三種人。
抓住關鍵句子,說說“征服廣闊領域”的人與“在工場的勞動者”分別是哪兩類人,他們具有怎樣的精神?
(明確:挖掘坑道的人──從事研究工作的人,如科學家、思想家──甘于寂寞,勇于探索。
征服廣闊領域的人──軍事家、政治家──勇于挑戰(zhàn),熱愛生活。
在工場勞動的人──藝術工作者、發(fā)明家──珍惜時間,勤于勞作。)
五、寫作訓練
由于篇幅有限,作者只寫了一幅人生的總體畫面和三種積極進取的人的活動景象。其實還可用更多的畫面,更多的人的形象來概括豐富的人生。
你能根據自己的理解與想像續(xù)寫第四種人的生活景像嗎?
(學生習作摘錄略)
六、小結
不論是哪一種人,哪一種生活場景,歸結起來就是兩個詞──奮斗、進取。用冰心先生的話來說就是: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動地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種子都能成樹,不生長的便成了空殼。是的,不是每一個生命都能達到人生最高的境界,不進取的便永遠停頓在同一個地方。
【板書設計】
攀登高塔
人挖掘坑道奮斗
生征服廣闊領域進取
在工場勞動
【單元目標概說】
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跡,描寫生命、謳歌生命是文學永恒的主題,也是本單元的主題。冰心《談生命》借助自然界的生命成長現象,講述生命的一般進程以及進程中的幸福和艱難的辯證關系。王鼎鈞《那樹》通過描寫一棵大樹的命運,含蓄地表達了對自然界生命慘遭虐殺的痛惜和憂慮。張抗抗《地下森林斷想》通過描寫地下森林這一奇特的景觀,抒發(fā)了對惡劣環(huán)境中掙扎成長的生命的禮贊。勃蘭兌斯《人生》通過描寫虛擬的“高塔”“地洞”“廣闊領域”和“工場”的場景,曲折地表達了作者的人生觀價值觀。
單元的綜合性學習是“關注我們的社區(qū)”。開展這一活動,一定要樹立學生的自信心,讓他們積極有效地進行實踐,扎實地到社區(qū)這個更大的語文課堂里學語文、用語文,激發(fā)他們對學用語文的興趣,培養(yǎng)良好的語文素養(yǎng)。
【閱讀教學設計】
人生
【教學設計】
創(chuàng)意說明:本文是一篇自讀課文,教學時與精讀課文相比,教師重點分析的內容要少些,重要的是以文本為平臺,培養(yǎng)學生自讀自悟的能力,拓展學生對本單元學習內容的認識。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如果人生是一江春水,我們應選擇那奮勇向前奔流的疾水;如果人生是一條路,我們要向往那美妙而曲折的.幽徑;如果人生是一座高塔,我們又該如何去攀登呢?讓我們到勃蘭兌斯的《人生》中尋找答案吧。
二、熟讀課文,感知文本
1、學生交流上網查找的作者資料,教師補充。
2、聽錄音朗讀,認知字詞,疏通文句,初步感受文章。
3、自由朗讀全文,標記自己感觸很深的語句,進一步感受文本。
三、按要求自學,研討課文
1、出示自學要求:請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法,結合下面的提示自學課文,必要的時候可以小組商量。
①你覺得作者把人生比作高塔這個比喻恰當嗎?說出你的理由。
②你能夠概括文章中涉及的四個場景嗎?
③你認為挖掘坑道、征服廣闊領域、在工場勞作的三種人各是什么樣的人?請從實際生活中為這三種人補充幾個例子。
④你讀出了作者在字里行間所肯定的精神了嗎?
⑤你能夠解讀文中你理解得還不透徹的一個難句嗎?
2、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自主學習,教師個別輔導,了解學情。
3.展開課堂討論。
四、延伸拓展,學以致用
1、續(xù)寫練習。
由于篇幅所限,作者只寫了一幅人生的總體畫面和三種積極進取的人的活動景象,請你試著續(xù)寫第四、五種甚至更多人或更多的場面。
2、讀完文章對照自己,你將怎樣選擇自己的人生?請談談你的想法。
【資料整臺平臺】
1、作者勃蘭兌斯(1842~1927),丹麥文學批評家、文學史家。出生于猶太血統的商人家庭。大學畢業(yè)后,到歐洲各地旅行。1871年回國在哥本哈根大學任教,講授《十九世紀文學主流》。1890年出版此書,轟動了丹麥思想界。重要的著作還有1888年發(fā)表的《波蘭印象記》和《俄國印象記》等。
2、推薦閱讀:趙麗宏《人生是一本書》
【綜合性學習指導】
關注我們的社區(qū)
一、活動目標
1、加強語文與生活的聯系,讓學生在實踐生活中學習語文、應用語文。
2、在社區(qū)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社交能力,樹立社會責任感,更好地發(fā)展個性。
3、提高學生語文能力尤其是口語交際能力和寫作能力,學習就共同關注的熱點問題搜集資料、調查訪問、相互討論,學會整理資料,能選擇最好的方式展示學習成果。
4、學習幾種應用文的寫作(調查報告、倡議書、公約、演講稿),能夠獨立地完成以“在社區(qū)活動站的日子里”為題的作文。
二、活動指導
(一)活動準備
1、成立活動小組。
在同學們自主選擇的基礎上,將全班學生分成四個學習小組。小組內自由推薦小組長、副組長。組長負責本組的活動,副組長協助組長工作。
2、在教師的指點下各小組制定詳細的活動方案。
(二)活動過程
1、了解我們的社區(qū)。
①調查自己所在社區(qū)的人口狀況。
②考察所在社區(qū)的環(huán)境保護情況。
③完成人口、環(huán)境調查報告。
2、傾訴我們的心聲。
在對社區(qū)人口及環(huán)境現狀有了初步的認識摸底之后,進行第二項活動,為改造、建設文明社區(qū)出謀劃策。
①制定文明公約。小組長帶領同學們深入到社區(qū)各家各戶,廣泛聽取社區(qū)群眾的意見,然后商定公約內容。內容確定后,要與社區(qū)管理員協商,再出臺施行。
②發(fā)表一次演講。首先要明確演講目的:針對社區(qū)不文明現象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號召大家行動起來,共同為消除不文明現象努力;然后小組討論構思演講稿;最后由一位同學在社區(qū)集會上進行演講。
3、伸出我們的雙手。
完成了前面的兩項活動,學生已逐漸融入到了社區(qū)生活中,在這個基礎上進行第三項活動,讓學生真正成為社區(qū)小主人。
①與草地為伴。要求學生關注社區(qū)的綠色,爭做綠化社區(qū)志愿者。學生要對自己所分管保護的那片綠地進行跟蹤管理,并以日記形式把管理情況記錄下來,與同學交流。
②豐富社區(qū)文化的行動。社區(qū)里有宣傳欄,要求學生在小組長帶領下以宣傳欄為陣地,辦一期豐富多彩的墻報,給社區(qū)居民送一股清新的文化春風。
三、寫作指導
1、要求:以“在社區(qū)活動站的日子里”為題寫一篇文章。
2、如果學生按計劃扎實地進行了實踐活動,完成這篇文章是有內容可寫的。比如可以寫一寫活動過程中最難忘的一個細節(jié),可以談一談與同學合作的感觸,可以寫一寫參加了社區(qū)活動后對自然對社會產生的一些新想法。
3、學生自由寫作完成后,分小組交流。小組長組織評選優(yōu)秀習作向全體同學推薦。
四、活動總結
1、綜合各小組活動資料以及社區(qū)群眾的反饋意見,對各小組活動情況進行評價。(只要學生認真參與了就給予肯定)
2、舉辦一期板報,刊出學生優(yōu)秀習作。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