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4-24
這是乃呦乃二年級一等獎教學設計,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音樂課程標準解讀》指出:音樂課程的綜合,是以音樂為本的綜合。我們的音樂教學還是應該回歸到音樂本體上來,畢竟一切聯想、通感的產生還是由音樂而生,最終必將落實到音樂的語言、要素和形式上來,不能把走出學科本位理解為淡化音樂的本體。
《乃喲乃》一課是一節以唱歌為主的綜合課,這節課的重點就是引導學生能用不同的力度、速度、情緒來表現歌曲《乃喲乃》。雖然是一個短小精悍的歌曲,但是我從音樂本身出發,利用各種音樂要素引導學生充分的體驗、表現歌曲的意境,師生共同度過了充滿歡樂的四十分鐘。
首先,從內容安排上來說是比較成功的,以一個短小的土家族歌曲讓學生獲得豐富的音樂體驗。不管是歌曲學唱前的創編游戲、學會歌曲后的擺手舞學習,還是土家族民俗風情的介紹,它們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為了讓學生更好的表現歌曲的意境,而不是為了體現多樣的教學形式,創設完整的教學情境,為設計而設計。
從教學方法上來說,我對識讀樂譜的教學有了突破。歌曲雖然是由簡單的三個音組成,但是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很難唱準。為此,我想許多辦法。首先,我并不是單純的劃拍視唱,而是先用復習Do、mI、soL入手,根據整首旋律的音符節奏特點,設計了分組唱“135”的單音和三聲部的合唱,不僅讓學生熟悉這三個音,還為后面呼喚的場景打下了基礎。然后用這三個音按固定節奏即興創編旋律接龍兩個環節,讓學生在游戲中熟悉音高、掌握節奏。接著教師逐一板書樂曲的音符,同時學生視譜讀出音高,有了這些環節,孩子們就能較準確流利地唱出歌曲的旋律了。這個過程設計的環環相扣,遵循了循序漸進的原則,學生學得很輕松,在不知不覺中就化解了平時課堂中識譜視唱教學的難題。
巧妙地將相關文化滲透到教學中是本課的另一個亮點。音樂與相關文化的融合是音樂課人文學科屬性的集中體現。本課中土家族風土人情的介紹,是在學生會唱歌曲后才進入的,讓學生帶著問題和好奇心來了解,恰到好處,更加深印象。擺手舞的學習也是過渡得非常自然,先了解舞蹈的來歷,再現場看舞蹈,總結舞蹈特點,最后進行學習。總之,我從音樂本身的需求出發,在適當的時候巧妙地進行了相關文化的滲透,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新課改為音樂課堂帶來了勃勃生機,同時它走到今天,也出現了一些新的困惑。本課在合理整合教學資源、音樂知識技能的落實、相關文化的.滲透等方面的教學進行了新的嘗試。仍然有一些不足的地方,還需要各位專家和同行多提寶貴意見。
為了達到以上目標,我首先讓孩子們多次聆聽歌曲錄音,邊聽邊按照二拍子的節奏特點跟音樂拍手,繼而模唱歌曲,感受土家族歌曲的情緒和風格特點。接著,演唱歌曲,并自編簡單的動作表演,體會土家族兒童歡樂、幸福的生活及開朗的性格。緊接著讓孩子們結合圖形譜和多媒體課件的動圖,跟著我的琴聲視唱歌曲旋律,唱好旋律后,讓他們加入科爾文手勢邊唱邊做,之后又模仿教材上的動作圖形,邊唱表演。
另外,為了繼續鞏固“domisol”這三個音的音高,除了讓孩子們接唱、分角色扮演這三個音,并自由結合唱一唱外,還引導他們打亂這三個音的順序,自己編創旋律演唱,最后再次回到歌曲旋律的視唱上。其次,用同樣的方法,讓孩子們視唱了“refala”這三個音。通過這幾種形式的演唱,孩子們不但唱準了三個音的音高,還掌握了多種表現形式。聽著孩子們唱著“domisolrefala”,我的心里樂開了花。
教學目標:
1、唱乃呦乃,感受少數民族兒歌的特點,體驗土家族的風格和韻味,熱愛少數民族文化。
2、通過唱、聽、動等音樂活動,讓學生走進音樂,走進土家族,感受音樂帶來的文化。
3、掌握domisol柯爾文手勢。
教學重點:
演唱歌曲,感受少數民族音樂特色
教學難點:
熟練運用“domisol”柯爾文手勢表現歌曲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頭飾、鋼琴
教學設計錦上添花
一、組織教學師生問好
二、音樂熱身運動
1、師:我們已經學會了一首歌曲,名字叫《七個小兄弟》,大家還記的嗎?你們喜歡這首歌曲嗎?想再唱一唱嗎?下面我們分為7個小組,帶上你們各組的頭飾,一起再來唱一唱,好嗎?
學生隨琴演唱歌曲《七個小兄弟》
師總結:瞧,我們的歌聲多美阿!我們演唱或聆聽到的這些好聽的歌曲和音樂,其實都是由一個個不同音高的音符組成的,他們就像一個個小精靈一樣把我們的音樂連接起來。你們知道音樂中的這些小精靈,主要由哪幾個音符組成嗎?(請生舉手回答)
結合課件,讓學生認識音樂中的七個小伙伴:“doremifasollasi”
1、學生跟琴模唱音階
2、音樂游戲:開火車
規則:以小組為單位,一個人唱一個音名,按音階順序進行
師:同學們唱的都很準確,你能用其中的三個音符“domisol”來編個旋律嗎?下面分組討論,過會兒大家一起來交流4、師生互動:用“domisol”三音符創編旋律(分四組討論,通過投影儀展示四組同學的杰作)
三、歌曲導入
師:看來你們都是小小天才創作家,簡單的三個音符就能創作出這么多的不同旋律。今天,我也給大家帶來了一首特別的歌,它也是只用了這三個音符“domisol”來創作的,來聽一聽!
1、播放歌曲《乃呦乃》伴奏,初步感受旋律
2、請生談感受(旋律歡快、活潑)
3、出示歌曲旋律譜,學生跟琴模唱歌譜
4、師#一年級# 導語:這就是一首來自湖南省土家族的兒歌《乃喲乃》(板書課題)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他是一個能歌善舞熱情好客的民族,今天,我將帶領大家一起去感受土家族的風情!快聽,土家族的人們唱著一首《乃喲乃》喊我們一起和他去跳舞唱歌呢!
四、學唱歌曲《乃呦乃》
1、播放歌曲猜一猜歌詞“乃呦乃”表達的什么意思?(“來吧”)
2、學生邊拍手邊跟師后按節奏齊讀歌詞
3、隨音樂范唱輕聲唱詞
4、跟琴完整演唱歌曲
五、歌曲處理表現
1、師:同學們!唱的都挺棒!,問題:“帶著什么樣的心情演唱歌曲才能表現土家族小伙伴在快樂玩耍呢?”(高興)學生帶著高興的心情再次演唱歌曲。師:唱的真好聽!
2、復習“domisol”音符手勢,結合手勢唱一唱歌譜,師先示范,生跟琴表演。分組PK,邊唱歌曲邊做手勢,評選出優勝組
六、律動
師:土家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每年正月和三月都要舉行歌舞節日。土家族最富民族特色歌舞是“社巴節”,也就是“擺手舞”
播放“擺手舞”音樂,共同感受土家族人民歡歌競舞的情景。然后將全班學生分成四個圓圈,師生共舞,領略土家族音樂文化。
七、總結、下課
請同學們回家試著找可以發出“domisol”三個音的物體演奏這首歌曲。如:茶杯、碟子、碗或是在玻璃杯里裝上不等的水。下節課請同學們帶著所選擇的“樂器”來演奏這首歌曲。
再次播放歌曲《乃呦乃》,隨音樂邊唱邊動離開教室結束本節音樂課.
在《乃喲乃》這一課的教案設計中,我采用我們塔山小學的音樂課的模式——感知和體驗來這兩點來設計教案,使學生在與老師共同參與學習的過程中,學會聆聽音樂、發現音樂,在積極體驗的狀態下展開音樂想象的翅膀,在音樂審美的感知過程中獲得愉悅。
而且我時刻注意孩子的習慣養成教育,唱歌的習慣、聆聽的習慣還有積極思考問題的習慣,還有唱歌的姿勢呀、站立的姿勢還有回答問題的姿勢我都注意糾正。因為孩子小時候養成的習慣長大后能繼續堅持。我還注意音樂學科的本位,上課師生問好歌、安靜歌還有鼓勵的棒棒歌,讓孩子一切行動聽音樂,培養他們音樂的敏感和喜好。
評價時候,我采用多元評價,及時評價及時跟上,根據一年級孩子的特點,我采用了蘋果花的游戲來給孩子以顯性的評價,培養他們的集體榮譽感和團結合作的能力,讓每個孩子都以為集體爭光而榮!
這堂課活而不亂,我和孩子們一起踏歌起舞。一起在歡快的音樂中積極體驗,收獲著愉悅的情感。讓民族音樂自然流淌在孩子的心田。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