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4-13
這是關雎賽課一等獎教學設計,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的與要求:
1、讓學生在把握全詩感情基調的基礎上,準確、流利、富有感情地朗誦全詩。
2、品味與賞析詩歌美的語言、美的意境。
3、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激發他們創造美的動力。
教學重點:
1、背誦詩歌,領會詩的情感。
2、掌握起興的手法及重章疊唱的結構特點。
教學難點:
品味與賞析詩歌美的語言、美的意境。
教學方法:
誦讀、討論,點撥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介紹《詩經》相關知識
(一)、導入
上學期,我們學過書霍姆林斯基的一篇文章——《致女兒的信》,在文中,作者用講故事的方式告訴女兒:什么是愛情——忠誠、心靈的追念
愛情是人類最美好的感情之一。所以,歌詠愛情,就成了歷代文學作品的一個永恒的主題,元好問有一問倒千古的名句:“問世間情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許?”在中國古典詩詞中,也有許多與愛情有關的詩句,(學生交流):“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這些經典名句,穿越遙遠的時空,為我們詮釋了一段段或凄美、或悲壯、或纏綿、或灑脫的愛情故事。這一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詩經》,走進一個美好的愛情故事。
(二)、簡介《詩經》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大約五百年的.詩歌共三百零五篇,又稱“詩三百” 。
我們談到《詩經》,就少不了要提到詩經六義。詩經六義指風、雅、頌、賦、比、興。其中風、雅、頌是詩的不同體制,賦、比、興是詩的不同表現手法。
《詩經》共分風、雅、頌三個部分(包括十五國風、大雅、小雅、周頌、魯頌、商頌)。風多是各地民歌,雅是西周王城區域朝會宴飲所用詩歌,頌多為宗廟祭祀的舞曲歌辭。對于《詩經》賦、比、興這三種表現手法,宋代的朱熹是這樣解釋的:“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物也”。用我們現在的話通俗一點解釋就是賦就是鋪陳直敘,比就是比喻,興就是借助其它事物為所詠之內容作鋪墊烘托。
二、朗讀全詩,整體感知 :讀準字音、掌握節奏
1、學生聽錄音配樂朗讀,正音,同時出示需要掌握的字詞的讀音: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教師作誦讀指導。
3、教師范讀,為感悟理解課文創設氛圍。
4、學生結合注釋,譯讀全詩。同時出示需要掌握的字詞及含義。學生交流。 教師明確: 詩歌重在想象、聯想,對于字面意思不必字字落實,可以疏其大意而不求甚解,但重點字詞,關鍵字詞要落實。
5、學生齊讀全詩,感受詩歌的韻律和節奏。
三、思讀全詩,把握文意
1生自由朗讀全詩。討論、思考:詩歌描述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2、詩歌是怎樣表現男主人公對心上人的追求的?
板書: 關雎和鳴——男女相愛:興領起全篇
執著的追求寤寐求之——追慕之心日思夜想的焦灼和和苦悶
輾轉反側——相思之苦
美好的祝愿 琴瑟友之——親密相愛
鐘鼓樂之——歡快熱鬧
四、品讀全詩,美點尋蹤
1、健康真摯的情感美
問題:從詩歌中,我們可以體會到古代勞動人民怎樣思想感情?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明確:詩歌中蘊含著的古代勞動人民樸實的愿望,青年男女健康真摯的思想感情,以及他們對正當、自由的愛情生活的大膽追求。
2、情景交融的意境美
3、一唱三嘆的韻律美
通過誦讀,讓學生體會詩歌的結構特點,體會重章疊唱的手法及其在詩歌表情達意上的作用。
4、美讀全詩,品味詩歌的情感美、意境美和韻律美。
五、試背全詩
六、布置作業
1、背誦并默寫全詩
2、完成練習冊相關作業
一、導入新課
在我國幾千年的古典文學長廊中,《詩經》是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它是詩歌文學的鼻祖,是現實主義文學的源頭。古人認為經過《詩經》教化,可以使人“溫柔敦厚”。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冠于《詩經》三百篇之首的《關雎》。
二、出示學習目標
1、了解《詩經》的基本知識。
2、反復誦讀詩歌,理解詩歌中蘊含的思想感情。
3、學習賦、比、興的表現手法,體會重章疊句的表達形式。
三、檢查預習
我們來了解一下《詩經》的相關知識。這里強調三點:
(一)《詩經》是我國的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它收集了從西周到春秋時期的詩歌305篇,也稱“詩三百”。這些詩歌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
“風”:又稱“國風’,指十五國風,是各地的民 間 歌謠。
“雅”:分大雅、小雅,大部分是貴族作品。
“頌”:是宗廟祭祀用的樂歌及史詩。
(二)《詩經》三種表現手法
賦 就是鋪陳直敘。
比 就是比喻。
興 就是借助其它事物為所詠之內容作鋪墊“興”字的本義是“起”。簡單地說是指先言他物以觸發聯想,誘發文思、它往往用于一首詩或一章詩的開頭。
(三)《詩經》以四言為主,兼有雜言。
在結構上多采用重章疊句的形式加強抒情效果。每一章只變換幾個字,卻能收到回環往復的藝術效果。
在語言上多采用雙聲疊韻、疊字疊詞來狀物、擬聲、窮貌。
四、精講點撥
1、一讀,讀準字音。
2、二讀,注意停頓。
3、三讀,把握文意。
請同學們在讀的過程中結合課下注釋,了解一下詩的大意,然后思考這個問題。
本詩講了一個什么故事?抒發了主人公什么樣的情感?
同學們在理解詩歌大意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詩歌重在想象、聯想,對于字面意思不必字字落實,可以疏其大意而不求甚解,但重點字詞、關鍵字詞要落實。我把一些需要注意的字整理了一下,理解的時候可以借助一下。需要整理的記在課本上。
4、四讀,讀出感情。
既然有痛苦,有喜悅,那么我們在讀的時候就不能一種語氣讀到底,我們要在理解詩歌內容的基礎上把感情讀進去。現在請大家自己嘗試著帶著感情讀一遍詩歌。或喜悅,或悲傷,要把它讀出來。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君子”見“淑女”,一見鐘情,心中充滿了喜悅和愛慕之情,心曠到難以自抑。(讀出心曠、激動、難以自抑的情狀)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左右采之”、“左右芼之”,反復詠唱,來說明淑女勤勞能干、心靈手巧。(讀出淑女之美)
君子追求淑女時,特別是“求之不得”時,內心一定是焦慮、苦悶、失望的,從“求之不得,寤寐思服。優哉游哉,輾轉反側”可以看出來。(讀出長夜漫漫的那種坐立不安的焦慮、苦悶的心情)
一個人得不到的東西,總是想象著擁有。“君子”追求不到“淑女”,情極生幻,夢中出現了 “琴瑟友之”、“鐘鼓樂之”的情景,君子陶醉在愉悅中,沉浸在幸福里。 (讀出君子的喜悅之情)
5、五讀,讀出韻味
魯迅先生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里提到了教書的老先生,:我疑心這是極好的文章,因為讀到這里,他總是微笑起來,而且將頭仰起,搖著,向后面拗過去,拗過去……這個時候的老先生,一定是和文章融為一體了。要想樂在其中,首先要能感覺到詩歌的美。這首《關雎》美在哪里?
提示:可從內容、形式、結構、表現手法、語言等方面思考。
五、拓展延伸
雎鳩的陣陣鳴叫誘動了小伙子的癡情,使他獨自陶醉在對姑娘的一往深情之中。千年后的今天,在空氣中有著丁香花味的雨巷中,有一位詩人逢著了一個和丁香一樣的女孩,清澈的雙眸中含著淡淡愁怨,在擦肩而過的時候,駐足停留……他就是詩人戴望舒。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戴望舒的《雨巷》,不論是在內容,還是在表現形式上,這首《雨巷》都有《關雎》的影子。
《雨巷》全詩共七節。第一節和最后一節除“逢著”改為“飄過”之外,其他語句完全一樣。這樣首尾呼應,同一主調在詩中重復出現,加強了全詩的音樂感,這一點對我們的寫作也有一定的幫助,我們完全可以在寫作文的時候模仿這種寫法,首尾呼應,回環往復,增強文章的節奏感和音樂感。
六、課堂總結
《詩經》是人類文明的春天,開闊、豐盈;是初生天地的源泉,簡單、潔凈。讓我們在以后的生活中用情去誦讀,用心去傳唱,讓這古老的歌謠在祖國的大地上生生不息,熠熠閃光。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理解詩歌的內容(主旨)。
(2)學習起興手法和重章疊句、一詠三嘆的結構。
(3)背誦詩歌。
2、能力目標:
(1)提高欣賞古詩的能力。
(2)提高聽、說、讀、寫的能力。
(3)提高想象力。
3、德育目標:
(1)培養對我國古代文化的熱愛之情。
(2)培養健康純潔的愛情觀。
【教學重點】
詩歌內容的理解(聽)和背誦(讀)。
【教學難點】
詩歌的賞析(說)和用白話寫出本詩的主要情節(寫)。
【教學方法】
朗讀教學法、問題探索法、講練結合法、歸納法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問:同學們喜不喜歡古詩?我們中華民族有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中國古代文化,是中華民族的寶貴遺產,值得我們繼承和發揚,作為新時期的年輕一代,我們應該吸取我國文化遺產中的精華。《詩經》是我國古代文化中的一支奇葩。今天我們來學習《詩經》中的首篇--《關雎》。
二、學習《關雎》
(一)簡介《詩經》
(提問講解、課件顯示)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又稱《詩》或《詩三百》,它收集了從西周到春秋約五百年內流傳的305篇詩歌內容分為風雅頌三部分。這些詩歌,內容豐富,有描寫勞動生活的;有反映統治階級殘酷剝削壓迫勞動人民的;有勞動人民反抗剝削壓迫的;還有描寫愛情婚姻生活的。《詩經》以四言為主,間有雜言。表現手法為賦、比、興。
(賦--直陳其事,直截了當,明快淋漓;比--以彼物比次物;興--寄托,即托事于物,先言它物以引所詠之辭。)
(二)課文說明
《關雎》是詩經首篇,也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首優美動人的民間情歌,是我國愛情詩歌的開山之作。詩中寫一個男子愛慕思念一位美麗賢淑、勤勞善良的少女,以至于夜不能寢,夢中遐想,希望有朝一日與少女結為夫婦,和諧美滿地生活。詩中描寫的愛情,清新樸素,樂而不淫,充滿著健康純潔之氣,影響深遠。
(三)檢查預習
給加點的字注音:(抽查、課件顯示)
關雎(jū)窈窕(yǎo tiǎo)淑女(shū)好逑(hǎo qiú)參差(cēn cī)
荇菜(xìng)寤寐(wùmèi)輾轉(zhǎn zhuǎn)瑟(sè)樂之(lè)
(四)朗讀課文
(課件顯示。先請一學生讀,老師指導,再全班讀)
(五)講析課文
本詩共20句,分為三章。(按章分組學習,每章學習先由小組派代表用自己的話講述詩歌的涵義,概括本章的內容,老師再訂正。課件顯示每章大意)
第一章(前4句):以河洲上關關和鳴的雎鳩起興,抒寫男子對少女的一片癡情。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運用起興。
第二章(中間8句):進一步刻畫男子心儀的少女美麗勤勞,表現男子為少女長夜不寐,相思綿綿。
流用得妙!描繪了少女順勢打撈荇菜的忙碌而優美的姿態,生動傳神。
第三章(后8句):直抒胸臆,寫出愿望實現后的歡樂。
琴瑟友之表示和睦相處,親密相愛。鐘鼓樂之寫出了婚禮的熱鬧場面。
(六)小結
1、主題:(課件顯示)
本詩寫一位青年男子對美麗女子的愛慕之情。表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率直、淳樸、真摯、健康的情感以及對美的追求和向上的精神。
2、藝術特色:(課件顯示)
(1)用起興。
興即觸景生情,托物興辭。這種委婉含蓄、生動形象的藝術手法多次運用,產生了歷久不衰的藝術魅力。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使人由雎鳩成雙成對聯想到君子淑女終成眷屬以及對美的追求和向上的精神。
(2)采用重章疊句,一詠三嘆的結構。
各章大致相同,更換幾字使內容遞進,逐層抒發強烈感情,讀起來節奏鮮明鏗然。
三、拓展:與《蒹葭》比較
借助工具書,誦讀《蒹葭》體會其中的感情,比較與《關雎》有何不同。(課件顯示)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唏。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明確:《蒹葭》表現了古代青年男女苦苦思念一個人卻不能相見的衷情,這與《關雎》思而有得、終成眷屬的幸福之情是不同的。
(二)給加點的字注音
關雎()窈窕()好逑()荇菜()瑟()
(三)解詞
1、窈窕2、逑3、參差4、寤寐5、思服6、輾轉7、友8、樂
(四)背誦全詩
(五)發揮想象,用白話寫出本詩的主要情節
五、板書設計(課件顯示)
關關雎鳩青運
一男子愛慕女子年用
淑女君子男起
子興
關荇菜流之思
二淑女求之女子勤勞美麗慕重
思服悠哉男子相思不寐追章
雎輾轉反側求疊
美句
荇菜采之麗
三琴瑟友之愿望實現女一
荇菜毛之充滿歡樂子詠
鐘鼓樂之三
一、 寫作背景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收錄了從西周到春秋時期的詩歌305篇,又稱“詩三百”,分為“風”、“雅”、“頌”三部分,“風”又叫“國風”,是各地的歌謠。《關雎》出自《詩經國風周南》,是《詩經》的首篇,它是反映一個青年對一位容貌美麗姑娘的愛慕和追求,寫他求而不得的痛苦和想象求而得之的喜悅。它是我國愛情詩之祖。不僅反映的是令人喜聞樂見的愛情題材,還具有獨到的藝術特色。關雎:篇名它是從詩篇中第一句中摘取來的。《詩經》的篇名都是這樣產生的。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
二、注音
雎(jū) 鳩(jiū) 窈(yǎo) 窕(tiǎo) 好(hǎo)逑(qiú) 荇(xìng) 寤(wù) 寐(mèi) 芼(mào)
三、注釋
①關關:水鳥鳴叫的聲音。雎(jū)鳩(jīu):一種水鳥。
②洲:水中的陸地。
③窈窕(yaotiao):內心,外貌美好的樣子。淑:好,善。
④君子:這里指女子對男子的尊稱。逑(qiu):配偶。
⑤參差(cenci):長短不齊的樣子。荇(xing)菜:一種多年生的水草,葉子可以食用。
⑥流:用作“求”,意思是求取,擇取。
⑦寤(wù)::睡醒。寐(mèi):睡著。
⑧思:語氣助詞,沒有實義。服:思念。
⑨悠:憂思的樣子。
⑩輾轉:轉動。反側:翻來覆去。琴瑟:琴和瑟都是古時的弦樂器。
⑾友:友好交往,親近。
⑿毛:拔取。
四、詞類活用
左右流之 名詞做狀語,在左右兩邊。
鐘鼓樂之 名詞用作動詞,敲鐘打鼓。
鐘鼓樂之 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快樂。
琴瑟友之 名詞用作動詞,表示友好、親近。
琴瑟友之 名詞做狀語,像琴瑟一樣和諧。
五、譯文
關關鳴叫的水鳥,棲居在河中沙洲。善良美麗的姑娘,好男兒的好配偶。
長短不齊的荇菜,姑娘左右去摘采。善良美麗的姑娘,醒來做夢都想她。
思念追求不可得,醒來做夢長相思。悠悠思念情意切,翻來覆去難入眠。
長短不齊的荇菜,姑娘左右去摘采。善良美麗的姑娘,彈琴鼓瑟親近她。
長短不齊的荇菜,姑娘左右去摘取。善良美麗的姑娘,敲鐘擊鼓取悅她。
六、詩歌賞析
1、本詩用來形容美麗善良的姑娘的成語是 。
窈窕淑女
2、用簡潔的語言概括詩歌寫了什么內容,表達了什么樣的情感?
這首詩采用了比興的手法,寫一個青年男子對一個女子的愛慕、追求而又求之不得的過程。感情率真、淳樸、真摯、健康,孔子評說“《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3、描述自己看到了哪些畫面?
雎鳩和鳴圖、少女采荇圖、長夜難眠圖、盡情狂歡圖
4、詩歌開頭運用什么手法?作用如何?
運用“興”的手法,詩歌用“關關雎鳩,在河之洲”來起興,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使人由雎鳩鳥雌雄匹配聯想到君子淑女必成佳偶,由聽到雎鳩鳥清新婉轉的歌唱而春心蕩漾聯想到君子對淑女的思念之情。
5、說說下列詩句的作用。
(1)參差荇菜,左右流之:兩句反復使用,既寫出了姑娘采摘荇菜的忙碌和姿態的優美,同時也增強了詩歌的節奏感,反映了古代民歌的特色。
(2)悠哉悠哉,輾轉反側:這是思念情人的心理活動的描寫,極其生動逼真形象。“悠哉”連用,深刻地表達了這個男子長夜不寐,綿綿不斷的難耐的相思之苦。
(3)琴瑟友之,鐘鼓樂之:既描寫了君子和淑女結為伉儷之好時那種載歌載舞,盡興狂歡的場面,又把青年人愿望實現后相處和諧,相親相愛的歡樂感情深刻地表現出來。但這并非是已然的事實,而是“君子”由“寤寐思服”“輾轉反側”而生的幻想。描繪這一美滿結合,突出“君子”對“淑女”的愛慕思念之深。也表達了青年男子對婚戀的希求和良好愿望。
6、“詩無邪”,你是怎樣理解詩歌所表達的情感?
綜觀全詩,充滿了健康向上的精神,歌頌了“樂而不淫”的純真愛情。
以上就是這篇唯美的《關雎》教案設計的全部內容,更多語文資料請到語文網。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