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4-13
這是表里的生物一等獎教學設計,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1.自主學習字詞,能正確讀寫“脆、攔”等5個生字。在文本中理解“三弦、和諧、清脆”等詞語的意思。
2.默讀課文,能夠聯系課題,用自己的語言說說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情。
3.掌握用具體事例說明觀點的方法。
4.能從文中找到關鍵語句,理解文中的“我”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5.能夠結合生活經歷,與同學交流生活中遇到與文中的“我”類似的趣事。
教學重點:
默讀課文,能夠聯系課題,用自己的語言說說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情。
教學難點:
1.掌握用具體事例說明觀點的方法。
2.能從文中找到關鍵語句,理解文中的“我”是一個怎樣的孩子。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學習興趣
1.(出示表的圖片)問:這是什么?(板書:“表”)
2.問:表里面有什么東西?(出示表內部的圖片)讓學生觀察圖說出表里面有哪些東西?
生看圖回答。
師總結:表里面有螺絲、有齒輪、有表針等,但著名的作家馮至童年時卻認為表里面有生物(板書“生物”),他認為表里有個活著的小蝎子之類的小動物,他就把自己童年的這一段認識,這個有趣的經歷寫成了一篇文章,這篇文章就是我們今天所要學的第15課《表里的生物》。
3.板書課題,生齊課題。
二、出示預示提示
1.學會“脆、攔”等5個生字。
2.想想文章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情?
3.文中在刻畫人物時主要采用了哪些方法?在文中找出并體會當時人物的內心情感。
4.學了課文之后你覺得小時候的“我”是個怎樣的孩子?
讓學生帶著預習提示聽課文錄音。
三、整體感知
1.畫出生字詞,自學交流并匯報。
(1)生自己讀
(2)指名讀
(3)歸納這些生字的特點(都是“蟲”字旁)。
(4)學生欣賞這些動物的圖片并了解它的特點。
2.再讀課文,了解主要內容。
課文主要講了小時候的“我”認為(能發出聲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對父親的表極為(好奇),并相信了父親說的話(表里有個小蝎子在里面)。
(1)讓學生帶著這段練習快速瀏覽課文,概括出本文的主要內容。
(2)指名完成這段練習。
(3)師進行點撥并板書出主要內容。
四、深入學習,體會人物個性
1.課文中主要出現了兩個主要人物“我”和爸爸,文中刻畫人物時主要采用了哪些描寫方法?在文中找出心理描寫的句子并體會當時人物的內心世界。
(1)請同學在文中找出語言描寫和心理描寫的句子。
(2)同桌之間互相讀讀自己找到的句子。
(3)指名說說你很欣賞并有感情地朗讀哪些描寫的句子,學生聽后進行點評。
2.思考。
(1)小時候, “我” 有一個觀點,“凡是能發出聲音的,都是活的生物。” “我”是怎樣得出這個觀點的?從中可以看出“我”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我”通過觀察生活中的,“鳥叫、狗吠、蟲唱、鐘聲、琴聲這一系列的事實,然后通過自己的思考總結出來的結論。
善于觀察善于思考
(2)父親的表不是活的生物卻能發出聲音,聽到表聲后“我”有什么反應?從這一系列的反應中可以看出我“我”是一個怎樣得孩子?
愛聽著聲音,想伸手摸一摸
父親不允許我動,但是越不許我動,我的手指越想動,但是我不敢,因此心里很痛苦。
好奇心強
(3)從“我”對父親提出的一系列的問題中,你認為“我”是一個怎樣得孩子呢?
渴求知識、求知欲望強
3.總結:“我”和“父親”的形象就是在一個個具體事例得以呈現。
五、總結
從上面的分析、討論、朗讀中總結“我”是個怎樣的孩子?
好奇心很強、渴求知識、善于觀察和思考、富有探究精神。
六、板書設計
七、作業設計(任選一題)
1、你對哪些事物產生過強烈的好奇心?當時你是怎么想的?
2、你的童年也一定發生過許多有趣的事吧,請你也像作者那樣運用多種描寫方法將你的童年趣事寫一寫。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注意撥字寫法,能夠流利地朗讀課文.
2,理解作者眼中表里的生物究竟指的是什么
3,體會在作者眼中童年的記憶是人生的珍寶,值得回憶.
【教學重點】
讓學生體會作者眼中表里的生物究竟是指什么.
【教學難點】
結合課文內容體會童年的事件是作者人生的珍寶.
【教學準備】
查找與課文有關的文字資料.
【教學時數】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知道什么是生物嗎你看過表里藏著的生物是什么樣子的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課文《表里的生物》
二、請大家自讀課文,說說你從課文中讀懂了什么初步了解課文大意.
三、檢查預習,解決文字障礙.
(一)生字:
秒:秒表,秒針
憐:憐愛,憐惜,憐憫,可憐
撥:撥號,撥弄,撥打
拒:拒絕,拒捕,拒諫飾非
怖:恐怖,陰森可怖
(二)正音字:
琴弦(xián)清脆(cuì)
立即(jí)玻璃(li)
蟬(chán)
(三)多音字:
轉:zhuǎn(轉彎)zhuàn(轉動)
蒙:mēng(蒙蒙亮)méng(蒙蔽)
(四)近(反)義詞:
立即--馬上呈現--顯現
增加--減少拒絕--接受
(五)生詞解釋:
和諧:配合得適當和勻稱.
清脆:(聲音)清楚悅耳.
缽:陶制的'器具,形狀像盆而較小.
四、再讀課文,自由交流,嘗試著概述文章的主要內容.
五、布置作業:
寫本課生字,一字一行.
第二課時
一、指生讀課文第一自然段,解決以下問題:
1,用自己的語言概括這段主要講了什么(明確:在作者的看來,一切能發出聲音的東西,都是有生命的.)
2,在這段中有一句話使用了分號,注意體會分號前后兩句話之間的關系.
二、讀2-16自然段,深入理解課文.
1,結合課文,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在作者看來表里的生物其實指的是什么
2,作者對表里的生物充滿的是一種怎樣的感情你從文中哪些語句中看出來了,請你讀一讀這樣的句子,談談自己的理解.
3,作者結尾說這樣的話我不知說了多久,其實表里根本沒有生物,作者為什么會這么說呢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4,也不知道什么時候才不說了.作者又為什么不說了
5,從小作者童年的這件事情中,你想對小作者說些什么
三、布置作業:
請同學們回憶自己的童年,看一看是否也有過與小作者類似的經歷,用筆記錄下來.
第三課時
一、指生朗讀課文,檢查學生的朗讀情況.小組內交流自己的學習體會.
二、合作學習,解決:這樣的話我不知說了多久,也不知道什么時候才不說了.作者說了什么為什么后來不說了
三、拓展與運用.
⒈請同學們回憶自己的童年,講一講自己童年中的美好經歷.
⒉結合課文理解文中分號的使用方法以及分號的作用.
四、讀詞語,句子,認真體會所要表達的意思,擴充積累.
五、布置作業: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文章是怎樣用具體事例說明觀點的。
2、學習通過語言、心理等描寫體現人物性格特征的方法。
2、感受童年生活的樂趣,并能主動與別人分享自己的童年生活。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體會文章是怎樣用具體事例說明觀點的。
教學難點:讓學生感受作者是如何寫出我的“好奇心強”“善思考”的。
教學過程:
板塊一:復習導入。
1、復習重點詞語。
2、回顧課文主要內容。
板塊二:體會用具體事例說明觀點的方法。
(一)例子引路
1、課件出示第17、19自然段。請生讀下面的句子:想想“我”是一個怎樣的孩子,請結合相關語句,抓住關鍵詞語說明你的觀點。
2、學生交流并明確交流要求。
3、交流重點:
(1)我嚇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惡而恐怖的東西,為什么把它放在這樣一個美麗的.世界里呢?
抓住“丑惡而恐怖”“美麗的世界”,結合圖片進行對比感受“我”的好奇心強、愛思考。
(2)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證實我的猜測沒有錯:表里邊有一個活的生物。
抓住“嚇了一跳”“愉快”,這種反常的、看似矛盾的表現,感受“我”是個主動探索、愛思考的孩子。
(3)我想,大半因為它有好聽的聲音吧。但是一般的蝎子都沒有這么好聽的聲音,也許這里邊的蝎子與一般的不同。
學生交流。老師點撥:“為什么把那樣可怕的東西放在這么好的表里?”師生一問一答地表演讀。
(二)自學課文,班級交流
1、出示自主學習要求。
2、先自學再合作學習。
3、學生交流,相機點撥。
交流重點:
(1)“不許動”,里邊該是什么東西在響呢?……這生物被父親關在表里,不許小孩子動。
引導學生聯系1—9自然段,說說有哪些理由得出這樣的結論。朗讀,體會“我”的推論多么奇特而又富有邏輯。
(2)越不許我動,我越想動,但是我又不敢,因此我很痛苦。這樣過了許多天。父親一把表放在桌子上,我的眼睛就再也離不開它。
引導抓住“越……越”“痛苦”“許多天”“一再”等詞語,感受“我”的好奇心強、執著。
(3)探究與文中父親的對話。
1、生交流。引導學生抓住“只許聽,不許動”的關鍵語句朗讀體會,感受人物對話與故事發展之間的關系。
2、師小結這一部分并引導朗讀,重點交流第20自然段,想象作者說話的語氣并感受“我”說話的藝術,從而體會其天真可愛、愛思考。
(4)這樣的話我不知說了多久,也不知道到什么時候才不說了。
生交流。改寫比較:“逐漸長大后,我才知道表里面根本沒有小蝎子。”體會作者語言的妙處,感受留白存意結尾的好處。
板塊三:拓展閱讀,交流童年故事
1、出示林清玄回憶童年的文章《幸福的開關》。
2、小結后學生交流童年時有趣的經歷并鼓勵學生動筆記錄下來。
板書設計:
16、表里的生物
好奇心強、愛思考
善于觀察、執著
想象力豐富、天真可愛
教學目標:
1、讀懂課文內容,了解文中的“我”是個怎樣的孩子,激發學生從小培養自己善于觀察,勤于思考的習慣,和不斷探索的精神。
2、抓住課文中對人物對話和心理活動的描寫,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課文表達的意思。
3、學會“蝎、蟋、蟀、蟈”4個會認字。
教學重點:
讀懂課文內容,激發學生從小就要渴求知識,養成勤于思索的良好習慣。
教學難點:
抓住課文中人物的語言、心理活動的描寫,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文章表達的意思。
教學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默讀全文,想想文章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小時候的“我”認為能發出聲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對父親的表極為好奇,并相信了父親說的表里有個小蝎子在里面。
2、文中出現了兩個人物,“我”和爸爸。課文在刻畫人物時主要采用了哪些描寫人物的方法?——“我”和父親的對話描寫;“我”的心理描寫。
二、深入學習課文,在感悟刻畫人物方法的同時,體會人物的個*。
1、請同學們在文中找出這些語言和心理描寫的句子,并體會當時人物的內心情感,然后帶著自己的理解進行有感情的朗讀。
2、學生獨自畫句子、思考、朗讀
3、指名朗讀,要把人物當時的內心情感通過朗讀表達出來,學生聽后進行點評。例:
?“我愛聽這表的聲音。”我一邊說一邊向著表伸出手去。
……
越不許我動,我的手指越想動,但是我又不敢,因此我很痛苦。
——強烈的好奇感,渴望打開那塊表探個究竟。
?我嚇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惡而恐怖的東西,為什么把它放在這樣一個美麗的世界里呢?但是我也感到愉快,*實我的猜測沒有錯:表里邊有一個活的生物。
——弄清緣由之后的滿足感
?我想,大半因為它有好聽的聲音吧。但是一般的蝎子都沒有這么好聽的聲音,也許這里邊的蝎子與一般的不同。
——在他的心中充滿美妙的東西和奇特的想法,富有童真童趣。
?…………
4、同學們在一邊朗讀一邊點評的過程中,體會人物情感,逐漸讀得到位。
5、指名分角*朗讀。
6、從剛才的朗讀中,你感受到文中人物的個*了嗎?
——“我”好奇心很強,渴求知識,善于觀察和思考,富有探究精神……
三、《表里的生物》是上個世紀20年代我國著名作家馮至寫的一篇散文。還有哪些描寫讓你很欣賞?找到之后好好讀一讀。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