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4-09
這是竹節人教學設計一等獎綠圃,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會寫14個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
從竹節人的制作、有趣、老師玩竹節人三個方面去學習課文。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悟童年生活的快樂。
確定教學目標與內容的理據 根據本單元的編排主題及閱讀要素,結合教材和學情特點,我將理清文章結構層次,把握文章主要內容作為教學的重點,品味文章生動幽默的語言特點作為難點
教學具體環節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感悟玩具的有趣。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平時喜歡玩什么玩具呢?怎么玩呢?有趣嗎?(學生舉手發言,介紹自己平時玩的玩具,教師引導說出玩具怎么有趣。)
2.今天老師再帶大家玩一種新玩具——竹節人。(師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
由大家感興趣的玩具導入課文,很快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也引入了課文的學習,一舉兩得。
二、檢查字詞,整體感知。
1.出示課件1,學生讀文,要求讀準課文,讀通句子,不認識的字查字典。
2.出示課件2,通過讀文你知道了什么?師用課件引導學生理清文章脈絡。
(第1—3自然段)竹節人的制作過程。
(第4—19自然段)玩具給“我們”帶來的樂趣。
(第20—29自然段)老師沒收玩具并玩玩具。
3.出示課件3,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課文主要講了竹節人的做法、玩具給“我們”帶來的樂趣以及老師沒收玩具并玩玩具的事情。
設計意圖:
只有讓學生整體把握文章內容,理清文章脈絡,才能為后面關注不同的內容、不同的閱讀方法打下基礎。
三、竹節人的有趣。
1.出示課件4,自學提示:竹節人是怎么玩的?怎樣有趣呢?在文中找出相關句子。
2.學生自學并交流。
3.師點撥:
①如何玩?第8、9自然段:把穿著九個竹節的鞋線……不知疲倦,也永不會倒下。
②有趣:線卡住,呆頭呆腦凈挨揍;系上冰棍棒,就成了孫悟空;裝上鉤針,就成了竇爾敦……破課桌成了叱咤風云的古戰場。
4.作者是怎樣把“玩”竹節人寫具體的?細讀課文的第二部分。
設計意圖:
先引導學生學習竹節人的有趣,并感悟這種寫法。
四、拓展練習。
1.竹節人這么有趣,那么你也仿照課文中的寫法,說說你手中的玩具怎樣有趣吧。
2.教師適時點撥,隨機請幾個學生上臺說一說。
設計意圖:
大家介紹自己手中的玩具,既是學以致用,又是對交際能力的一種培養。
五、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竹節人的有趣,那么它是如何制作的呢?課后大家仔細觀察、研究,下節課告訴老師它是怎么做的,好嗎?
設計意圖:
既總結了全文,又為下節課的學習做準備。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學習竹節人的制作及老師玩竹節人的故事,感悟童年生活的快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同學們,上節課我們一起感悟了竹節人的有趣,(板書:有趣)但同一篇課文,閱讀的目的不同,關注的內容、采用的閱讀方法等也會有所不同。
2.出示課件5,請同學們閱讀第36頁的閱讀提示。
設計意圖:
復習導入,既復習了上節課的學習內容又可以自然地引入這一節課的學習重點。
二、玩具制作。(板書)
1.出示課件6,讀第3自然段,課文中是怎樣寫玩具制作的?
2.仔細讀文。
三、老師玩竹節人。(板書)
1.出示課件7,自學提示:讀課文(第20—29自然段)說說老師玩竹節人的起因、經過、結果。
(同桌互相說一說)
2.故事的起因:“我”和同桌玩玩具,被老師沒收。
經過:老師入迷地玩玩具。
結果:“我們”心滿意足地離開。
3.說說你印象中的一個老師,說說你與老師之間發生的故事。(小組交流)
4.請小組代表說一說。
5.老師鼓勵學生們大膽發言,為講得好的同學鼓掌。
設計意圖:
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為習作做準備。
四、課堂小結。
同學們,同一篇課文,閱讀的目的不同,關注的內容、采用的閱讀方法等也會有所不同。這篇課文我們可以從三方面來關注,那么我們的收獲也會不一樣,所以我們在學習一篇文章的時候,可以從多方面來關注,你將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板書設計】
這樣教的道理 以學生為中心,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學生主要采用自讀自悟、圈點勾畫、合作學習的方式,自主探究、小組合作、討論交流,以教師的導、學生的學為教學主線,營造教師和學生互動的學習氛圍,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究,逐步深入,讓學生在學習中解惑、積累,運用恰當的閱讀方法,有目的地閱讀,感受學習的樂趣。
《竹節人》記敘了童年時代的“我”和伙伴們自己制作竹節人,并不顧時間沉迷于斗竹節人,以致兩人的手工玩具被老師沒收,結果卻發現老師也與他們一般,喜愛竹節人。這是一篇容易理解的回憶類文章,語言夸張又富有童趣,同時貼合學生生活,能夠激發學生自身情感的體悟。 本文的教學重點是通過課文的朗讀,掌握閱讀回憶記敘類文章的方法。 通過品讀文本,啟迪學生對于自己平時生活的聯想,感悟身邊事物的樂趣。 一、教學效果 圍繞本課教學目標,我取得了以下教學效果: 1.語文教師應該讓學生覺得極富“激情”, 在語文課中,如何體現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其基點就在于“情感”。一個沒有激情的教師,如何能調動學生的情感,能讓學生充滿熱情地學習?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過每一段“燃燒的歲月”! 2.通過多種方式在教學過程當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或直觀演示、或巧設懸念、或旁征博引……激發他們的閱讀欲望和動機,創造“我想學”“我要學”的積極教學氣氛。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第七自然段時,對游戲發明者的猜測,充滿了童趣,表達了孩子們對在課桌裂縫中玩竹節人這種玩法的喜愛。五個連續的感嘆號,營造出一種緊張、熱烈的氛圍,烘托出孩子們躍躍欲試的激動心情,仿佛古戰場中英雄征戰的序曲,一場激烈的戰斗即將開始。表現了孩子們對于竹節人的投入、癡迷和深深的喜愛。 3.給學生一個“開放的課堂”。讓孩子去“展示自己”。“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給孩子們多大的舞臺,他們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課堂是什么?課堂是激情燃燒的動感地帶,是他們求知、創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平臺。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地方。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關鍵在于教師是否給了學生足夠大的平臺。 二、成功之處 在上這節課的時候,我最大的成功之處是:課堂上,老師“虎視眈眈”“大步流星”“怒氣沖沖”,似乎表現出的是老師不茍言笑、威嚴無比的形象。但這些夸張的描寫與后文形成強烈對比,更加突出了老師溫柔赤誠的內心和活潑親切的形象。 三、不足之處 低估了學生的能力。課前總擔心學生理解不透,其實學生的能力很強,只要做法得當,學生會理解到位。 四、改進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這節課的話,我會這樣做:首先導入新課,接著畫面想象,尋找文中童年樂趣。作者是怎樣在童年時代尋找樂趣、度過這段時間的?然后利用時間地點人物,學習閱讀方法:雖然我們和作者玩的東西不一樣,但是每一個孩子的童年也有相似之處。請在文中找找,哪些地方讓你覺得與你的生活有相似之處,你仿佛也經歷過?作者又是如何描寫這段相似的經歷?最后總結全文,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閱讀記敘類文章,我們可以從時間地點人物進行分析,而閱讀的過程中,我們可以采用畫面想象,和聯系實際幫助理解。
【教材分析】
《竹節人》所在單元為統編教材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屬于閱讀策略單元:有目的地閱讀。這是教材編寫上的歷史性突破,承襲了前面“預測”“提問”“提高閱讀速度”這三個閱讀策略單元。單元導語是著名作家楊絳的一則名言:讀書好比串門兒——隱身的串門兒。強調了讀書要有一定的目的,由淺入深,慢慢琢磨,必能達到一定的造詣。 《竹節人》是一篇散文,共29個自然段,以回憶性的文筆通過對“做竹節人,斗竹節人”的過程與感受描寫,表達了對童年生活的回憶與眷戀。特別是通過孩童眼睛描述了老師也加入斗竹節人這一童年趣事,將斗竹節人的樂與趣推向了高潮,讓讀者欲罷不能,進而產生強烈的繼承情感與動手制作的沖動,有效體現出“通過事物表達自己真實情感”這一要素。作為閱讀策略單元“有目的地閱讀”第一課,《竹節人》在課前導讀中直接給了三個閱讀任務,分別為“寫玩具制作指南,教別人玩這種玩具。”“體會傳統玩具給人們帶來的樂趣。”“講一個有關老師的故事。”引導學生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關注內容,選用恰當的閱讀方法。
【學習目標】
1.借助工具書自主學習“豁、凜”等16個生字,隨文讀準20個難認字,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
2.學會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有目的地閱讀,完成三個閱讀任務。
3.在閱讀中學會“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選用恰當的閱讀方法”語文學習要素。
【重點、難點】
學生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選擇恰當的閱讀方法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讀書交流導入
1.讀書交流:最近班級都在讀什么書?對書中什么內容感興趣?是怎么讀的?
2.認識策略:圍繞感興趣的內容,選擇臺適的閱讀方法去閱讀,是一種閱讀策略——有目的地閱讀。
3.導入課題:今天,我們用這個閱讀策略來讀《竹節人》這篇課文。
4.猜一猜課文寫什么?
二、初讀課文,形成任務
1.讀課文,畫出生字詞語,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記生字,理解詞語。.
(1)學生自主學習,交流。
(2)教師檢查自學情況,指導:
出示 [課件]
生字:豁 凜 疙 瘩 卡 棍 悟 裁 籌 橡 雕 磕 跺 頹 沮 趴
①誰能說一說自己識記生字字音字形的好方法?
②教師評價,重點指導:
凜:左面兩點水,右面是“稟”,不要把“稟”寫得太長。
疙瘩:都是病字旁,這兩個字組成一個連綿詞。
裁:讀cái,注意與“栽”區分開。
籌:上下結構,上面是竹字頭,下面一個“壽”字。出示: [課件]
風靡 嵌入 威風凜凜 別出心裁 技高一籌 鏖戰 沮喪 悻悻
①交流,說一說自己是怎樣理解詞語的,結合課文說出詞語的意思。
②教師指名說詞語的意思。
③評價,指導:
出示 [課件]
風靡:形容事物很風行,像風吹倒草木一樣。
嵌入:緊緊地埋入。課文中指鞋線緊緊地拉進桌上的裂縫里。
威風凜凜:形容聲勢或氣派使人敬畏、恐懼。
別出心裁:獨創一格,與眾不同。
技高一籌:技藝比別人高出一截。
塵戰:激烈的戰斗。
沮喪:灰心,失望。
悻悻:形容怨恨憤怒失落的樣子。
2.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明確課文圍繞竹節人寫了哪些內容?
(1) 根據課文,完成屏幕上的練習題。出示: [課件]
1.根據下列劃分標準,寫出各部分的主要內容(用小標題表示)
1_2 3_7 8_19 20_29
學生匯報完成情況,教師指導。
課文主要敘述了四部分內容:
1-2迷上竹節人
3—7制作竹節人
8—19斗竹節人的樂趣
20-29老師也喜歡斗竹節人
3.形成任務:同學們對課文的哪些內容感興趣?(學生可能因為自己的興趣點不一樣,所以印象最深的部分也會不一樣。有的同學對制作竹節人這一部分印象最深,可能他們也想著自己動手做這種玩具呢!有的同學對斗竹節人部分印象最深,因為他們體會到了傳統玩具給人們帶來的樂趣。還有的對老師玩竹節人這種玩具一部分印象最深,他們喜歡這個故事,把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都能激情呢!)
讀一讀課文導語的內容,明確本節課要完成的三個任務:
出示 [課件]
A寫玩具制作指南,并教別人玩這種玩具。
B體會傳統玩具給人們帶來的樂趣。
C講一個關于老師的故事。
三、選讀課文,完成任務
1.交流方法:要完成第二個任務,我們該怎么讀?
出示:快速瀏覽課文,找出描寫做竹節人、玩竹節人的句子,讀一讀,把體會到的樂趣簡要地寫一寫。
2.自主閱讀:學生根據閱讀提示進行自主閱讀,完成第二個任務,教師巡視指導。
3.小組交流:組織學生進行小組交流。
出示交流要求:出示 [課件]
(1)我關注的內容是( )竹節人,最感興趣的是第( )自然段(讀有關句子),我體會到的樂趣是( )。
(2)對這個內容,我要補充!我體會到的樂趣是( )。
4.匯報交流
預設一:做竹節人的樂趣
(1)交流做竹節人的內容,體會其中的樂趣。
(2)相互補充交流。
預設二:玩竹節人的樂趣
(1)交流玩竹節人的內容,體會其中的樂趣。(玩竹節人雖然簡單,但讓人樂此不疲,其樂無窮)
(2)相互補充交流,體會朗讀。
預設三:創新玩竹節人樂趣
(1)讀讀這幾個自然段,說說自己體會到的樂趣。
(2)相互補充,體會朗讀。
5.教師小結:這個任務的學習,我們是先快速瀏覽了全文,找到相關內容,再仔細閱讀體會的。竹節人讓“我們”體會到了自己制作玩具的樂趣,豐富了“我們”的課余生活,豐富了“我們”的精神世界。
第二課時
一、回顧課文,做好銜接
1.《竹節人》一課從記敘的內容上看,可以分成四個部分。這四部分的主要內容是什么?(1-2迷上竹節人;3—7制作竹節人;8—19斗竹節人的樂趣;20-29老師也喜歡斗竹節人。)
2.本節課要完成的三個任務是什么?
3.我們用什么方法學習了第二個任務?
二、自主選擇,完成任務
1.選擇任務:上節課我們完成了任務二,還有兩個任務需要我們去完成。那么,怎樣完成這兩個任務呢?我們來看看書上兩個小朋友是怎樣交流的,讀一讀。
出示 [課件]:
為完成”寫玩具制作指南,教別人玩這種玩具”這個任務,可以先快速讀全文,找到相關內容,再仔細讀。
完成“講一個有關老師的故事”這個任務,可以關注老師沒收玩具、玩玩具的內容,重點梳理故事的起因、 經過、結果。
2.交流方法:你想完成哪個任務?打算怎么讀?
3.自主學習:為了幫助同學們完成任務,老師給同學們設計了表格,填一-填,做一做。
出示 [課件]
三、交流分享
1.誰愿意做竹節人的傳承人,向大家來介紹竹節人制作指南?是怎么完成的?學生交流補充。
出示 [課件]:
2.老師與竹節人有怎樣的故事呢?學生交流補充。
出示 [課件]:
3隨著時代的發展,竹節人在材料和做法上也有了改進,我們一起看看竹節人制作的圖片。
4.我們都可以做竹節人傳承人,課后試著做一個竹節人。
四、談收獲,總結閱讀方法
1.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知道了哪些閱讀方法?
2.教師小結:同學們,這節課向我們介紹了閱讀文章的方法:閱讀任務不同,采用的閱讀方法也不同。但不論帶著哪一個任務來閱讀,都應該這樣做:首先認真審題,找出任務中的關鍵詞;然后快速瀏覽課文,找到相關內容;最后細讀相關內容,歸納出答案。希望同學們在平時的閱讀學習中,能用到我們學的這些閱讀方法。
【板書設計】
9 竹節人
認真審題,找關鍵詞
瀏覽課文,找相關內容
細讀內容,歸納答案
目標 1.正確認讀書寫“豁、凜”等15個生字,理解“威風凜凜、別出心裁”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竹節人的制作方法,帶給人們的無限樂趣,讀懂“我”因為玩竹節人與老師之間發生的故事。
3.學會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選擇恰當的閱讀方法。
教學
重點 通過朗讀,了解課文內容,梳理文章結構,歸納文段的大意。
教學
難點 學習根據閱讀目的,確定采用恰當的閱讀方法。
第一課時
教學
目標 1.學習生字詞語。
2.整體感知,理解課文大意。
3.梳理文章結構。
教具
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設計意圖
導入
( )分鐘 一、談玩具導入新課
1.想一想自己最喜歡的玩具是什么?向你的同桌介紹一下你的玩具是什么材料的,什么構造的?怎么玩?
(學生說,教師巡視,參與學生活動)
2.看來同學們的玩具真不少,也都挺會玩的,有的同學能把一件玩具玩出很多的花樣,真是動腦筋的孩子。
3.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件玩具,(板書:竹節人)【課件2】請同學們大聲讀出來,什么玩具呀?(學生大聲讀課題)你見過這種玩具嗎?玩過這樣的玩具嗎?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下這種玩具。
以學生感興趣的玩具話題導入新課,學生的注意力會在短時間內集中在課堂上。同時,由玩具話題到竹節人,很自然地導入,水到渠成。
新課
教學
( )分鐘 二、讀課文整體感知
1.讀課文,畫出生字詞語,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記生字,理解詞語。
(1)學生自主學習,交流。
(2)教師檢查自學情況,指導:
出示:【課件3】
生字:豁 凜 疙 瘩 棍 悟 裁 籌 橡 雕 跺 頹 沮 趴 屜
①誰能說一說自己識記生字字音字形的好方法?
②教師評價,重點指導:
凜:左面兩點水,右面是“稟”,不要把“稟”寫得太長。
疙瘩:都是“疒”旁,這兩個字組成一個連綿詞。
裁:讀cái,注意與“栽”區分開。
籌:上下結構,上面是竹字頭,下面一個“壽”字。
出示:【課件4】
威風凜凜 別出心裁 技高一籌 鏖戰 沮喪 悻悻
①交流,說一說自己是怎樣理解詞語的,結合課文說出詞語的意思。
②教師指名說詞語的意思。
③評價,指導:
出示:【課件5】
威風凜凜:形容聲勢或氣派使人敬畏、恐懼。
別出心裁:獨創一格,與眾不同。
技高一籌:技藝比別人高出一截。
鏖戰:激烈的戰斗。
沮喪:灰心,失望。
悻悻:形容怨恨憤怒失落的樣子。
2.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明確課文圍繞竹節人寫了哪些內容?
(1)根據課文,完成屏幕上的練習題。
出示:【課件6】
1.根據下列劃分標準,寫出各部分的主要內容(用小標題表示)
① — ④ ⑤—○19
○20—○29
2.課文中哪一部分內容給你的印象最深,為什么?
(2)學生匯報完成情況,教師指導:
A.課文主要敘述了三部分內容
①—④制作竹節人
⑤—○19斗竹節人
○20—○29老師也喜歡斗竹節人
B.學生可能因為自己的興趣點不一樣,所以印象最深的部分也會不一樣。有的同學對制作竹節人這一部分印象最深,可能他們也想著自己動手做這種玩具呢!有的同學對斗竹節人部分印象最深,因為他們體會到了傳統玩具給人們帶來的樂趣。還有的對老師玩竹節人這種玩具一部分印象最深,他們喜歡這個故事,把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都能激情呢!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