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4-17
這是張衡傳優質課一等獎教學設計,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知識與能力
⒈、疏通課文大意,歸納文言知識點,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⒉、使學生對張衡有深入的全貌認識。
過程與方法
1、了解人物傳記的寫法和技巧。
2、在學生對課文獲得整體認識的基礎上,開展思維活動,做到“形散神聚”。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探究張衡成為世界史上罕見的才華橫溢的偉人的原因,引導學生學習張衡刻苦鉆研和注重社會實踐的精神。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今天我們通過學習范曄《后漢書》中的《張衡傳》一文,來了解和認識一位被郭沫若學生稱為“如此全面發展的人物,在世界上亦屬罕見”的古代科學家張衡。
1、作為傳記,它的一般寫法是怎樣的?本文史怎樣寫的?
分析:按照傳記的體例,開頭介紹人物的姓名、籍貫,如《廉頗藺相如列傳》等都史。本文也是開頭介紹傳主的姓名、籍貫,結尾寫到傳主逝世的年代。所以本文史完全按照一般傳記體例的寫法來寫的。
2、記雖史記述一個人的生平,但是否意味著要將傳主的一切事無巨細地寫進文章里呢?
分析:傳記記述一個人的生平,并不等于也不可能把一個人一生的全部經歷事無巨細地都寫進文章中,而只能史記述人物一生中的重要事件,同時顯示出這個人的品格特點。
3、朗讀課文,思考本文是怎樣處理人物材料的?并且列出它的結構提綱。
分析:文章先介紹了張衡的品格和他卓越的文學才能,重點寫他一生中最輝煌的科學成就,而在科學成就中尤其重要的是他首創的候風地動儀,最后介紹了他政治上的才干。文章這樣處理材料,就使得重點突出,主次分明。
結構提綱:
第一部分(1):介紹張衡的品格和卓越的文學才能。
第二部分(2—4):介紹張衡輝煌的科學成就。
①張衡的潛心科研
②張衡的不慕名利
③張衡的重大發明
第三部分(5—6):介紹張衡杰出的政治才干。
二、疏通課文大意,歸納文言知識點,整體感知課文內容;使學生對張衡有深入的全貌認識。
1、文學才能
①善屬文(寫文章),游于三輔,因入京師(副詞,于是),觀太學(省略句),遂通五經,貫六藝②衡乃擬班固《兩都》作《二京賦》,精思傅會,十年乃成③《思玄賦》
2、科學成就
第二段:疏通文意,把握重點實詞,歸納語法知識。
第五段:候風地動儀的制造。
分析:文章是按照如下的順序來介紹候風地動儀的。
時間、名稱、材料、外形、構造、作用、效果、評價、驗證、使用
候風地動儀是十分精致靈巧的:都城洛陽與發生地震的隴西郡相距一千多里,地動儀竟能及時測報,可見其靈敏準確的程度。文章這部分的介紹深入細致,清晰扼要,文字簡練,而且形象生動,跌宕生姿,寫得非常精彩。因此,候風地動儀雖已失傳,根據這段文字卻能復制還原。今天讀這篇文章,除了把它作為一般的傳記作品,更可把這段文字看成典范的科學說明文來學習,讓學生讀了以后仿照著寫一篇說明文。
3、政治才干
第五段:《思玄賦》的由來(疏通文意,把握重點實詞,歸納語法知識)
第六段:出任河間相時和奸黨斗爭的事。
三、分析人物形象
傳記記述人物一生中的重要事件,同時顯示出這個人的品格特點。范曄通過寫張衡的卓越文學才能、輝煌的科學成就、杰出的政治才干突出人物什么樣的品格?(用文章中的語言來概括)
1、是“從容淡靜,不慕當世”。他不慕名利,先是“舉孝廉不行”“連辟公府不就”“大將軍鄧騭奇其才,累召不應”,以后做了官,哪怕“所居之官輒積年不徙”他也無所謂,由此反復說明了張衡的高潔。不僅如此,他還“不好交接俗人”,不滿當時“王侯一下”的“逾侈”風氣,經十年苦心構思寫成《二京賦》用以諷諫。一上任河間相,立即“治威嚴,整法度”,將圖謀不軌的“奸黨”“一時收禽”,這些反應了他對當時奢靡庸俗風尚的不滿和對不軌行為的斗爭。(史書載從公元92年到公元125年的三十多年間,我國北方共發生大地震26次,張衡研制地動儀,測報地震,正說明了他不計名利、為民造福的品格)這是他從容淡靜、不尚虛浮的品德。
2、是“無驕尚之情”。他年少時便“善屬文”,“通五經,貫六藝”,全面發展,甚至“才高于世”,卻始終“無驕尚之情”,這確是難能可貴的。正是由于不尚虛浮而又謙遜踏實的品德,他才能把全部精力撲在科研工作上,在獲得兩次擔任太史令、有機會觀察天象博覽群書的客觀條件之后,渾天儀、《靈憲》、《算罔論》,乃至候風地動儀得以相繼問世。
四、總結
東漢書法家崔瑗評價張衡:“敏而好學,如川之逝,不舍晝夜”。惟有不為名利困擾之心,才可投入于鉆研中。張衡述志《應閑》中也提到:“約己博藝,無堅不鉆”(要求自己探求知識和技能面的廣博,要有攻堅精神)。這是他的鉆研精神,這是他的品格——君子不患位之不立,而患德之不崇;不恥祿之不夥,而恥智之不博。希望今天的這節課能幫助大家在學習的道路上有更多的收獲!
原來也教過張衡傳但卻沒有什么特別的感覺,這次卻很不一樣,我很欽佩他并對他生發了濃厚的興趣。我欽佩的是他六十多年的人生歲月里竟然做出了那么多的偉大成就,在地震學、天文學、文學、地理學、數學、氣象學、機械學、藝術都有不俗的建樹,我由此在想,這是一個怎樣的真實的人生呢?他又是怎樣面對那樣的社會現實呢?
文章記載得很簡單,但從文本中又不難發現成就他如此功勛的主要因素,我以為莫過于他的性情與生活態度了。“雖才高于世,但無驕尚之情,常從容淡靜,不好與俗人交接、”寥寥數語,已讓我們看到了一個真實的張衡,正因為無驕傲傲慢之心才能從容豁達應對世俗人生,也才能保持內心真誠與執著,也才能有如此多的發明與發現,這讓我想到了梁衡曾寫過的居里夫人,居里夫人具備了女人引以為驕傲的容顏與美麗,完全可讓一個女子受用一輩子,但是居里最珍貴的就是沒有將一般女子引以為驕傲的作為自己生存的標準,而是選擇了執著于科學研究的一條別樣的路,這期間的辛酸與苦楚只有她自己心知肚明,別人看到的是她頭頂上的光環,卻無意中忽略了她背后的艱辛與艱難,有一句話很打動我,在居里夫人逝世后的筆記本里,依然有放射線在放射,這是怎樣的一種偉大與不凡呢,而我們今天也同樣是這樣看著張衡,背后的張衡應該是更值得我們去玩味與品評的,這也讓我再一次堅信:態度決定人生。沒有豁達淡泊的心何來豐厚的研究成果呢?我們要想使自己快樂,真的是需要保持內心的平衡與心靈的快樂的!
因此,這一次的教學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我更是將探究張衡成為世界史上罕見的才華橫溢的偉人的原因作為全文教學的線索,引導學生學習張衡刻苦鉆研和注重社會實踐的精神。從而,我還教會學生如何選擇和處理材料。相對去年的教學,在這篇文章的教學上,我收獲了進步,也收獲了感動。
評課:
這是一節文言文教學的常規課,能在學生朗讀課文后進行正音知道;思路清晰,語言流暢,課堂上表現比較老道;講解到位,有益于學生文言文字詞把握,長此以往,學生的文言文基礎會比較扎。
教學目標:
1、積累文中涉及的重點文言詞句知識;
2、篩選并整合文本信息,概括張衡各方面成就;
3、學習張衡從容淡靜、勤勉謙虛等優秀品質,并形成一定深度的思考與判斷。
教學方法:
1、通過課前預習及課堂提問、點撥法,掌握文中出現的重點語法現象;
2、通過合作探究,把握人物性格;
3、通過延伸拓展,聯系自身實際,獲得有益啟示。
教具準備:
多媒體投影
課時安排:
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要認識的這個人,是我國東漢的學者張衡。1900年前,當人們都還在茫然中打量這個世界時,張衡,就已經將自己的足跡踏遍了他所能觸及的所有的文明巔峰。
他是文學家,二京大賦,氣勢恢宏;
他是書畫家,東漢四家,上有其名;
他是數學家,圓周率說,千年第一;
他是發明家,渾天地動,構造奇精;
他是地理學家,地形圖表,澤被后世;
他更是天文學家,洞觀天象,撥正視聽。
他可謂是上知天文,下曉地理,中通人事,無所不精。他為什么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今天,我們就來跟隨南朝歷史學家范曄,走進《后漢書張衡傳》,解讀他的精彩人生。
二、整體感知,掌握重點字詞
1、請三位同學分段朗讀課文,要求聲音洪亮,讀準字音和斷句。其他同學認真聽讀。
2、檢查重點字詞的解釋。課件出示。
三、文本分析,自主感悟
1、在讀這篇文章之前,你聽說過張衡嗎?那你所了解的,是關于張衡的什么?
2、這篇文章,除了向我們介紹張衡的科學成就,還介紹了張衡哪些方面的成就?
3、在這三方面,張衡分別取得了哪些主要的成就呢?結合課文思考,概括回答。
學生概括回答
4、教師小結:我們讀名人的傳記,不僅僅是為了知道他們的生平事跡,更重要的是在了解這些偉人的過程中探尋他們的精神世界,從而汲取智慧和力量。張衡的成功絕不是偶然的,也絕不僅僅是因為他的天資聰穎。蘇軾曾說:“古今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一個人成就的取得一定離不開性格和精神的引領。所謂性格決定命運。從張衡的生平事跡、成就中,你能看出他有怎樣的性格呢?請同學們再次研讀課文,結合文章內容談談自己的理解。大家可以相互交流。
5、同學結合文章內容談對張衡性格的理解。
6、總結:
張衡從容淡靜勤勉謙虛細心嚴謹不慕名利果敢機智正式因為他有如此優秀的品質,所以他才能在各方面都取得杰出的成就。
四、拓展延伸
1、教師引導:
在那個時代,張衡絕對是達人級的人物,有四句話可以概括:
渾天地動兩儀爭輝,科學文學一代巨人。從容淡靜勤勉終生,萬代景仰名曰科圣。
如果說他的成就是金字塔尖發出的耀眼光芒,那么他的這些優秀品質,便是支撐塔身的堅固基石。古今中外有很多像張衡這樣的偉人,如今,他們已經化成了歷史線軸上的永恒坐標。我們不可能復制他們的人生道路,但是他們身上所蘊含的那些做人做事的品質,卻是我們應當汲取并堅守的。
張衡成功的性格因素有很多,你有哪些感悟呢?請同學們聯系生活或自身,就其中一點談談想法。
2、學生發言
3、教師小結:
同學們從不同方面談了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可以看出,大家都在用心品味著張衡帶給我們的觸動。我也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感受。
張衡身上有諸多值得我們汲取的優秀品質,不過在我認為,他的從容淡靜是值得仰視的。但這種淡靜就不是要無所作為,而是淡泊明志,心無旁騖地向理想前進,有了這份淡靜,才有了張衡孜孜不倦的追求,碩果累累的成就。也許是受了張衡的影響吧,陶淵明有“采菊東籬下”的悠然輕靈,蘇東坡有“一蓑煙雨任平生”的曠達瀟灑,沈從文有洗盡浮華的優雅淡定,錢鐘書有榮辱悲歡前的坦然寂靜。他們也因了這份從容淡靜,成為大成就者。
也許,喧囂中我們總是浮躁難安,紛雜里我們往往迷失本性,那就盡力讓心變得恬淡一些,將一切的得失,一切的誘惑視作過眼煙云,用那顆最純真的心去聆聽夢想的聲音,詩意前行。
最后,把這幅不算特別工整的對聯送給張衡,也送給同學們!
“天才、全才、奇才,才高八斗人品、文品、官品,品正行端橫批品才雙馨”。
愿同學們學業有成,品才雙馨!
【教學目標】
1、知道范曄的生平和《后漢書》的情況;疏通文章大意,歸納文言知識點。
2、明白人物傳記的寫法和技巧。
3、帶領學生學習張衡刻苦鉆研和注重社會實踐的精神。
【教學重點】
知道張衡在文學、科學、政治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從而掌握傳記文學的寫作特點。
【教學難點】
體會文章凝煉簡潔的語言。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我們在《師說》里學過這樣一句話,“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是說懂得道理是有先后的,學問和技藝各有各專門研究,但今天我們要認識一位全才——張衡。他知識廣博而精深。在文學藝術、政治哲學、天文歷算、機械制造等方面都有研究。他的功勞業績,在我國乃至世界科學史上都占有崇高的地位。
二、簡介張衡
張衡(78—139),字平子,南陽西鄂人。他是我國東漢時期偉大的天文學家,為我國天文學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在數學、地理、繪畫和文學等方面,張衡也表現出了非凡的才能和廣博的學識。
張衡是東漢中期渾天說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指出月球本身并不發光,月光其實是日光的反射;他還正確地解釋了月食的成因,并且認識到宇宙的無限性和行星運動的快慢與距離地球遠近的關系。
張衡觀測記錄了兩千五百顆恒星,創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較準確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轉渾天儀,第一架測試地震的儀器——候風地動儀,還制造出了指南車、自動記里鼓車、飛行數里的木鳥等等。
張衡共著有科學、哲學、和文學著作三十二篇,其中天文著作有《靈憲》和《靈憲圖》等。
為了紀念張衡的功績,人們將月球背面的一環形山命名為“張衡環形山”,將小行星1802命名為“張衡小行星”。
20世紀中國著名文學家、歷史學家郭沫若對張衡的評價是:“如此全面發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見,萬祀千齡,令人景仰。”后世稱張衡為木圣(科圣)。
[展示圖片]
地動儀:候風地動儀是漢代科學家張衡的又一傳世杰作。東漢時期,地震比較頻繁。據《后漢書·五行志》記載,自和帝永元四年(公元92年)到安帝延光四年(公元125年)的三十多年間,共發生了二十六次大的地震。地震區有時大到幾十個郡,引起地裂山崩、江河泛濫、房屋倒塌,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張衡對地震有不少親身體驗。為了掌握全國地震動態,他經過長年研究,終于在陽嘉元年(公元132年)發明了候風地動儀──世界上第一架地震儀。歐洲直到1880年,才制成與此類似的儀器,比起張衡的發明足足晚了一千七百多年。
渾天儀:渾天儀是渾儀和渾象的總稱。渾儀是測量天體球面坐標的一種儀器,而渾象是古代用來演示天象的儀表。張衡的渾天儀,其主體與現今的天球儀相仿。不過張衡的天球上畫的是他所定名的444官2500顆星。
三、作家作品與文化常識
1、范曄,南朝宋代史學家。字蔚宗,順陽人。少勤奮好學,善寫文章,精通音律。做過宣城太守。
2、《后漢書》,紀傳體東漢史。“前四史”之一,與《史記》、《漢書》、《三國志》合稱“四史”,是“二十四史”的前四史,對我國文學、史學有很大影響。
四、整體感知
1、聽讀課文,自由朗讀。
2、檢查預習。
A、大屏幕展示字詞。
B、本文的寫作順序。
時間順序(請你從課文中找出表示時間的詞)。
永元中安帝順帝
陽嘉元年永和初永和四年
3、初步理解
記述一個人的生平,不意味著事無巨細都要寫進去,本文介紹了張衡的哪些方面的才能和成就?
(學生歸納,教師板書)
第一部分(1)記述張衡的學業、品德和文學的成就。(文學成就)――善屬文。
第二部分(2~4)介紹張衡在科學技術上的成就。(科技成就)――善機巧、善術學。
第三部分(5~6)介紹張衡在政治上的才能和成就。(治國才能)――善政事。
其中,又以科學方面的才能和成就作為重點詳寫,在介紹科學才能成就時又突出了候風地動儀的研究制造,詳略恰當。
五、學習課文第一部分
1、自讀第一段,疏通文意。
2、感知:這一段介紹張衡哪些方面?
先寫姓名、字和籍貫,這是史書紀傳體例的通例,判斷句式。
再寫他的才學非凡。年少時便“善屬文”;游三輔、觀太學;“通五經”、“貫六藝”,全面發展。
后到他的品德:一是“無驕尚之情”。他年少時便“善屬文”、“通五經”、“貫六藝”,全面發展,甚至“才高于世”,卻始終“無驕尚之情”,這確是難能可貴的。正是由于不尚虛浮而又謙遜踏實的品德(治學的基礎),他才能把全副精力撲在科研工作上,在獲得兩次擔任太史令、有機會觀察天象博覽群書的客觀條件之后,渾天儀、《靈憲》、《算罔論》,乃至候風地動儀得以相繼問世。
二是“從容淡靜”“不慕當世”。他不慕名利,先是“舉孝廉不行”、“連辟公府不就”、“累召不應”,以后做了官,哪怕“所居之官輒積年不徙”他也無所謂,由此反復說明了張衡的高潔。不僅如此,他還“不好交接俗人”,不滿當時“王侯以下”的“逾侈”的風氣,經十年苦心構思寫成《二京賦》用以諷諫,可見他品行端正,憂國憂民;一上任河間相,立即“治威嚴,整法度”,將圖謀不軌的“奸黨”“一時收禽”,都反映了他對當時奢靡庸俗風尚的不滿和對不軌行動的斗爭。這是他從容淡靜、不尚虛浮的品德。
3、體會:你從第一段悟出了什么?(張衡為什么有如此高的文學才華?)
天資聰明,勤奮好學。(引導學生注意張衡的游)
謙遜持重,鄙視名利。(注意課文中連用的詞語)
執著專一,治學嚴謹。
六、課堂練習
見大屏幕
第二課時
一、復習回顧
二、分析課文第二部分
1、指朗讀名第2段。
①檢查字詞、難句落實情況。
②前兩句總述,兩個“善”字,一個“尤”字,突出他科學研究方面的特長。
2、文章第二部分主要介紹了張衡在科學上的成就,其突出成就表現在哪里,作者進行了怎樣的分配?
學生討論歸納
A、善技巧——渾天儀、候風地動儀
B、善術學——《靈憲》、《算罔》
3、文章是按照如下的順序來介紹候風地動儀的?
時間和名稱——陽嘉元年、候風地動儀
材料外形——以精銅鑄成;圓徑八尺,合蓋隆起,形似酒尊,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
內部構造——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關發機。外有八龍,首銜銅丸,下有蟾蛛,張口承之。其牙機巧制,皆隱在尊中,覆蓋周密無際。
作用——如有地動,尊則振龍,機發吐丸,而蟾蜍銜之。振聲激揚,伺者因此覺知。雖一龍發機,而七首不動,尋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效果驗證——驗之以事,合契若神。嘗一龍機發而地不覺動,京師學者咸怪其無征。后數日驛至,果地震隴西,于是皆服其妙。
評價——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
投入使用——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記地動所從方起。
小結:候風地動儀是十分精致靈巧的:都城洛陽與發生地震的隴西郡相距一千多里,地動儀竟能及時測報,可見其靈敏準確的程度。這段文字可看成小型說明文來學習。候風地動儀雖已失傳,但根據這段文字卻能復制還原。這部分介紹深入細致,清晰扼要,文字簡練,而又形象生動,跌宕多姿,寫得非常精彩。僅用140多字就將候風地動儀的有關情況作了比較全面的介紹,可見用語簡潔;用酒樽形象具體地描摹儀器的外形,用“中”、“傍”、“外”、“下”從里到外,從上而下簡要清楚地寫出了構造特點,足見其用語之準確。
二、研讀第三部分
1、學生自讀,疏通字句。
2、這兩段寫了哪幾件事情?突出人物怎樣的性格?
一件是交代《思玄賦》的來歷,突出張衡的心思細密,小心謹慎。一件為出任河間相時和奸黨的斗爭,表現了他的政治智慧。這都突顯了張衡的政治才能。
三、總結全文
1、本文寫了張衡的文學才能、科學成就和政治才干三個方面的內容,卻又并非彼此獨立。它們是如何相互聯系的?
分析:全文三大段,分別著重寫了一個方面的內容,而彼此又有相互聯系。比如第1段的“從容淡靜”與第2段的“不慕當世”;第1段的“不好交接俗人”“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因以諷諫”與第3段出任河間相時的“治威嚴,整法度……稱為政理”。又如第1段的“通五經,貫六藝”“才高于世”與第2段“尤致思于天文陰陽歷算”“著《靈憲》、《算罔論》,言甚詳明”,等等。我們都能看到張衡無論是平時為人還是政治才干,無論是謙遜自處還是潛心科研,都是前后一貫、渾然一體,而不是彼此孤立的。
2、本文在語言運用上有什么特點?
分析:本文在語言運用上主要有兩個特點:
第一,記敘語言非常質樸通俗。例如,“不行”、“不就”、“不應”、“不慕”等句用語非常質樸通俗,毫無雕飾,卻鮮明地表現出了張衡不追名逐利的高尚品德。
第二,說明語言十分準確簡潔。例如,第4段中僅用140多字就將候風地動儀的有關情況作了比較全面的介紹,可見用語簡潔;用酒樽描摹儀器的外形,用“中”、“傍”、“外”、“下”等指明部位,足見其用語之準確。
四、歸納文言文知識
(一)通假字
1、一時收禽:“禽”通“擒”,擒拿。
2、員徑八尺:“員”通“圓”。
3、傍行八道:“傍”通“旁”,周圍。
4、形似酒尊:“尊”通“樽”,酒器。
(二)詞類活用
1、時天下承平日久(名作狀,當時。)
2、衡少善屬文(形作動,擅長,善于。)
3、妙盡璇機之正(盡:形作動,研究透了;正:形作名,正確的道理。)
4、大將軍鄧騭奇其才(形容詞意動用法,以……為奇。)
5、皆共目之(名作動,遞眼色)
(三)古今異義詞常從容淡靜(古義:舉止適度得體。今義:不慌不忙,沉著鎮定。)
舉孝廉不行(古義:不去(應薦)。今義:不可以。)
公車特征拜郎中(古義:特地征召。今義:事物的特點、征象、標志等。)
覆蓋周密無際(古義:四周嚴密。今義:周到細致。)
振聲激揚(古義:激越、傳揚。此指清脆響亮。今義:激動昂揚或激勵使振作起來。“激揚文字”中是激濁揚清的意思。)
尋其方面(古義:方向。今義:事情或事物的一面。)
衡下車,治威嚴(古義:官吏初到任。今義:從車上下來。)
(四)特殊句式1被動句:①舉孝廉不行②連辟公府不就
2倒裝句(否定句賓語前置)③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
(五)一詞多義
1、觀:觀太學(游歷,考察學習)
2、征:公車特征拜郎中(征召)
大王見臣列觀(宮廷里高大華麗的樓臺)京師學者咸怪其無征(應驗)
3、乃:衡乃擬班固《兩都》作《二京賦》(就)
4、因:游于三輔,因入京師,觀太學(接著)
十年乃成(才)作《二京賦》,因以諷諫(用)
遂乃研核陰陽,妙盡璇機之正,作渾天儀(于是,就)
五、補充相關文化常識
文史專名
(1)五經:《詩》、《書》、《易》、《禮》、《春秋》
(2)六藝(儒家經書):《詩》、《書》、《禮》、《易》、《樂》、《春秋》
六藝(學問和技能):禮、樂、射、御、書、數。
(3)四書:《論語》、《孟子》、《大學》、《中庸》。
(4)經、傳:“經”批儒家的經典著作;“傳”指注釋、解說儒家經典著作的文字。
(5)四史:《史記》、《漢書》、《后漢書》《三國志》。
官職任命、調動、貶謫等的詞語。
1、舉:推薦。(被)舉薦任官。(“舉孝廉不行”)
2、行:去應薦。
3、辟:征召,(被)召。(“連辟公府不就”)
4、就:就職,任職。
5、召:召請來授官。(“累召不應”)
6、應:應職,接受官職。
7、拜:任命,授給官職。(“拜為上卿”)
8、遷:調動官職。(“再遷為太史令”)左遷,貶官。
9、轉:調動官職。(“再轉復為太史令”)
10、徙:調動官職。(“所居之官輒積年不徙”)
11、出:離京去外地為官。(“出為河間相”)
12、下車:指官吏初到任。(“衡下車”)
13、視事:指官員到職工作。(“視事三年”)
14、除:拜官。除舊職任新職。
15、乞骸骨:請求辭職,告老還鄉。(“上書乞骸骨”)
《張衡傳》是第四冊第四單元的一篇文章,第四單元的三篇課文都是人物傳記,而《張衡傳》這篇文章短小精煉,更能突顯傳記文章的寫作特點,所以這節課我制定了以下學習目標。
一、教學目標:
1、了解傳記文章的特點,學習本文記人敘事詳略安排得當的寫法。
2、掌握課文中所涉及的文言詞句知識和文史、文化常識。
二、情感目標:
從張衡成功的原因上認識其人,并體會“人生在勤,不索何獲?”的內涵。
教學重點:課文中所涉及到的重要文言字詞和特殊句式。
傳記的一般寫法。
教學方法:講讀法和重點突破法。
教學課時:一課時。
三、教學過程:
1、導入:
由張衡和地動儀的錄像片段導入新課,再展示一張渾天儀圖片。
地動儀是世界上第一架測定地震方位的儀器,比歐洲早1700多年,渾天儀是世界上第一臺用水力推動的大型觀察星象的天文儀器。張衡不但在地震方面、天文學方面有如此杰出的貢獻,在文學方面,也是我國文學史上一顆光輝燦爛的明星。地理學、數學等方面廣有建樹。郭沫若曾為他題詞:如此全面發展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見。今天我們就學習后漢書中的《張衡傳》,全面了解張衡其人。
2、作者范曄:
提起后漢書,不得不了解它的作者范曄。
范曄,字蔚宗。南朝宋順陽人。歷史學家,博涉經史,善屬文,能隸書,曉音律,始為尚書吏部郎。元嘉彭城太妃卒,曄夜中酣飲,開北牖聽挽歌為樂,左遷宣城太守。不得志,乃刪眾家后漢書,成一家之作。這就是二十四史之一后漢書的成書背景。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二十四史前四史年代和作者。
西漢司馬遷《史記》
東漢班固《漢書》
南朝劉宋范曄《后漢書》
西晉陳壽《三國志》
3、分析課文
1)第一自然段:
①用幻燈片顯示出第一自然段中的重要文言實詞、虛詞:
善、屬、游、因、觀、通、貫
舉、辟、奇、召、乃
古今異義詞:從容
翻譯句子:衡少善屬文,游于三輔,因入京師,觀太學,遂通五經,貫六藝。
永元中,舉孝廉不行,連辟公府不就。
大將軍鄧騭奇其才,累召不應。
②問題一:第一段主要寫了張衡哪方面的成就或特點呢?(讓同學總結)
生:這一段寫了張衡的文學方面的成,和他的性格。
問題二:用文章中的話怎么說?
生:善屬文、做二京賦,性格特點是無驕尚之情、常從容淡靜。
明確:這一段寫了張衡文學成就和他的一些性格特點。
2)第二自然段
①用幻燈片顯示第二自然段中的重點文言字詞。
機巧、致思、雅、特征、拜、公車、遷、陰陽、正。
由學生翻譯以下句子:
衡善機巧,尤致思于天文陰陽歷算。并指出其中的特殊句式。
安帝雅聞衡善術學,公車特征拜郎中,再遷為太史令。
②第二自然段主要寫了張衡哪方面的成就呢?找一位同學概述一下:
學生:作渾天儀,寫《靈憲》、《算罔論》。
明確:第二段主要寫了張衡
善機巧,作渾天儀
善術學,著《靈憲》、《算罔論》
3)第三自然段
出示幻燈片,顯示第三自然段的重點文言知識。
轉、輒、徙
找位同學翻譯這一段話。
第三自然段是一個過渡段,下面看第四自然段。
4)第四自然段
這一段詳細介紹了地動儀。
出示幻燈片,幻燈片上左邊是地動儀的外形圖片,右邊是書中“以精銅鑄成,員徑八尺,合蓋隆起,形似酒樽,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幾句話。
問題一:“以精銅鑄成,員徑八尺,合蓋隆起,形似酒樽,飾以篆文山兔鳥獸之形。”這句話告訴我們什么呢?
生:地動儀是精銅鑄成,直徑有八尺,外形像酒樽。
明確:這幾句話從材料、大小、外形,裝飾幾方面介紹了地動儀。
出示幻燈片,左邊是內部構造示意圖,包括橫部圖和豎截面以及右邊是文中幾句話: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關發機。外有八龍,首銜銅丸,下有蟾蜍,張口承之。其牙機巧制,皆隱在尊中,覆蓋周密無際。如有地動,尊則振龍,機發吐丸,而蟾蜍銜之。振聲激揚,伺者因此覺知。雖一龍發機,而七首不動,尋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驗之以事,合契若神。
邊講解這幾句話,邊用幻燈片放映地動儀的內部結構圖,給學生直觀的視覺效果。
5)第五、六自然段
①出示幻燈片,幻燈片的內容是第五六自然段中的重點文言字詞:帷幄、目、下車、視事、乞骸骨。
因為第四五段中涉及到當時的背景,所以由師生共同翻譯這兩段。
②這兩段主要寫了張衡哪方面的成就呢?找同學回答。
生:有第六自然段中的“治威嚴,整法度,上下肅然,稱為理政”可以看出主要寫張衡的政治才能。
明確:這兩段主要講了張衡在政治方面的才能。
4、人物傳記的特點
我們已經學完了這篇文章中重點的文言字詞,每段的內容我們也分析完了那下面我們回過頭來從頭看一看張衡的主要貢獻。
善屬文,通五經貫六藝,作《二京賦》文學成就如此全面發展之人物,善機巧,作渾天儀,作地動儀科學成就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見。
善術學,著《靈憲》《算罔論》
治威嚴,整法度,上下肅然,稱為政理政治才能。
問題一:作者在寫張衡成就時,有沒有側重點?
生:有,重點介紹了張衡的科學成就,在科學成就中又重點介紹了候風地動儀。
明確:作者在這篇文章中有所側重,重點介紹了張衡科學方面的成就,特別是候風地動儀。
問題二:范曄在寫張衡的這些成就時,是按什么順序寫的?從文中能不能找到依據?
生:按時間順序,文中有永元中順帝初陽嘉元年永和初永和四年。
師:下面我們可以總結一下傳記的一般寫法:
先寫人名、籍貫、品性綜述,然后按時間順序,選擇典型事例表現人物。
5、情感價值態度
張衡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成就?僅僅是他智力超常嗎?
張衡曾說過:人生在勤,不索何獲?所以張衡之所以取得驚人的成績,他靠的是勤奮與堅持不懈的毅力,在科技迅速發展的今天,我們更應該發揮勤學苦練的精神,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做一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的人。
6、課后作業:
翻譯課后練習題句子。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