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4-14
這是莫高窟教學設計一等獎,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并能正確書寫。理解威風凜凜智慧栩栩如生舉世聞名結晶等詞語的意思。體會文中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
2.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句、精彩段落。背誦二、三段。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我國勞動人民偉大的智慧,激發學生熱愛我國燦爛的民族文化。
教學準備
1.本課生字、詞語卡片,中國地圖,走進敦煌影碟,音樂磁帶;
2.其他兩大石窟的相關資料。
教材簡析
在祖國西北那神奇的地方,有一座舉世聞名的藝術殿堂,那姿態各異的彩塑和宏偉瑰麗的壁畫吸引了無數中外游人。栩栩如生的臥佛、姿態紛呈的飛天圖,向人們展示著迷人的風采。人們不由感嘆,這一奇觀凝聚了多少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心血啊!它如明珠般熠熠閃光。讓孩子多讀讀,從讀中定會有不少收獲。
本篇文章描述的內容具有鑒賞性,教學中要注意用圖片和音樂引導學生多讀多想象,感受莫高窟的美,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本文的教學重點:一、引導學生隨文識字,學會本課的生字;二、引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這個過程中,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欣賞莫高窟的美,了解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與偉大,激發對祖國燦爛的民族文化的熱愛。
建議本課教學1~2課時。
莫高窟教學反思
《莫高窟》教學反思
本文是一篇說明文,描述了敦煌莫高窟精妙絕倫的彩塑、宏偉瑰麗的壁畫和藏經洞,通過具體的語言文字把莫高窟這一舉世聞名的藝術寶庫淋漓盡致地展現在我們面前,贊揚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與勤勞。
課文雖然是一篇說明文,但是語言優美,有鮮明的特色,很值得細細品讀。特別是一些排比句把彩塑和壁畫描繪得惟妙惟肖。但是光是品讀語言還不足以讓學生真正走進莫高窟的世界,為了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我在課堂上運用了多媒體課件。課件中包括彩塑、壁畫(飛天)的圖片和莫高窟的視頻材料,內容豐富,欣賞性很強。當一幅幅精美的畫面呈現在學生的面前時,驚嘆之聲不絕于耳,教學效果立竿見影。同時,多媒體的呈現還很好地幫助學生理解了文中一些詞語的意思,如宏偉瑰麗、精妙絕倫等。網絡資源的利用讓學生的興趣更加濃厚,學生的思維頓時活躍了起來,豐富了想象力。
欠缺之處:課堂上學生缺乏思考,在讓學生模仿說話的時候,似乎美妙的詞語都讓文章的作者給說盡了,學生的語言貧乏,沒有美感。
敦煌莫高窟
莫高窟俗稱千佛洞,位于甘肅敦煌縣城東南25公里處,開鑿在鳴沙山東麓的斷崖上。據武周圣歷元年(公元698年)《李懷讓重修佛龕碑》記載,樂?禪師于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創鑿洞窟,法良禪師接續建造。經過十六國、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諸代相繼鑿建,遂成巨大的石窟群。南區近千米長的崖面上,洞窟鱗次櫛比,密若蜂房,中部尤為集中,上下多達5列,已編號洞窟492個,存壁畫45000余平方米,彩塑2415身,唐、宋木構窟檐5座,蓮花柱石和鋪地花磚數千塊。莫高窟規模宏大,內容豐富,歷史悠久,位列全國石窟之冠,也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藝術寶庫。
敦煌藝術的內容包括建筑、雕塑和壁畫,三者結合為統一的整體,窟的形制有禪窟與中心柱、方形佛殿式的覆斗式。塑像是敦煌石窟藝術的主體,除了幾尊高達數十米的石胎泥塑外,都是彩繪泥塑。壁畫大致可分為佛像、神怪、故事、肖像、經變、佛教史跡、裝飾圖案畫等七大類。
十六國晚期(北涼)的洞窟,繼承和發展了河西走廊漢晉文化的傳統,同時由于敦煌與西域各國交流頻繁,顯現出明顯的西域藝術風格。西魏洞窟開始出現中原藝術新風。以中國神話為內容,以秀骨清像為造型特征,注重神韻氣度表現。北魏時期璧畫多以土紅色為底色,用青、綠、赭、白等色敷彩,色調熱烈厚重。西魏以后則多用白色壁面為底色,色調趨于清新雅致。
隋代是敦煌藝術發展史上體現變革精神的活躍時期,在敦煌藝術的發展上起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唐代是敦煌藝術的黃金時代。彩塑千姿百態,高達30多米的特大塑像出現;壁畫題材繁多,場面宏偉,金碧輝煌。人物造型、敷彩暈染和線描技巧,都達到空前的水平。第156窟的張議潮出行圖和宋國夫人出行圖,兩幅畫中表現晚唐時期歸議軍節度使張議潮和夫人出行的情景。在橫幅長卷式壁畫上,儀仗、音樂、舞蹈、隨從護衛等人物分段布滿畫面,組成浩浩蕩蕩的出行行列,開創了莫高窟在佛窟內繪制為個人歌功頌德壁畫的先例。藝術匠師們在融合外來藝術精華和繼承、發展前代傳統技法的基礎上,創造出了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國佛教藝術。
五代洞窟承襲了晚唐的遺風。宋代洞窟、形制、內容及技法多沿襲五代舊式,有少數精美之作。西夏時期基本上沒有新開洞窟,只對前代窟重修。元代的洞窟從內容到形式都展現出一種新的風貌,有些精湛的佳作。這一時期的壁畫中,雖然新題材很少,但在構圖和敷彩上卻有特點,構圖銳意簡化,色彩多用大面積的綠色為底色,用土紅色勾線,整個畫面色調偏冷。壁畫中較多地使用瀝粉堆金手法,這是前代所少見的。
在敦煌壁畫中所描繪的當時的一些社會生活場景,反映了我國古代狩獵、耕作、紡織、交通、作戰以及音樂舞蹈等生產活動和社會活動各個方面的內容。壁畫中各類人物形象,保留了大量的歷代各族人民的衣冠服飾資料。壁畫中所繪的大量的亭臺、樓閣、寺塔、宮殿、城池、橋梁和現存的五座唐宋木結構檐,是研究我國古代建筑的形象圖樣和寶貴資料。我國的雕塑和繪畫已有數千年的歷史。美術史上記載許多著名畫家的作品多已失傳,敦煌藝術的大量壁畫和彩塑為研究我國美術史提供了豐富的實物資料。
莫高窟在明代一度荒廢,至清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以后,又受到人們的注意。光緒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道士王圓箓發現藏經洞,洞內藏有寫經、文書和文物四萬多件。此后莫高窟更為引人注目。1907、1914年英國的斯坦因兩次掠走遺書、文物一萬多件。1908年法國人伯希和從藏經洞中揀選文書中的精品,掠走約5000件。1910年藏經洞中的劫余寫經,大部分運至北京,交京師圖書館收藏。1911年日本人橘瑞超和吉川小一郎從王道士處,弄走約600件經卷。1914年俄國人奧爾登堡又從敦煌拿走一批經卷寫本,并進行洞窟測繪,還盜走了第263窟的壁畫。1924年美國人華爾納用特制的化學膠液,粘揭盜走莫高窟壁畫26塊。這些盜竊和破壞,使敦煌文物受到很大損失。
現在敦煌學已成為國內外學者矚目的學科,敦煌遺書被學術界譽為近代古文獻的四大發現。1987年12月敦煌莫高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遺產委員會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莫高窟》課文
敦煌莫高窟是祖國西北的一顆明珠。她座落在甘肅省三危山和鳴沙山的懷抱中,四周布滿沙丘,492個洞窟像蜂窩似的排列在斷崖絕壁上。
莫高窟保存著兩千多尊彩塑。這些彩塑個性鮮明,神態各異。有慈眉善目的菩薩,有威風凜凜的天王,還有強壯勇猛的力士。有一尊臥佛長達16米,他側身臥著,眼睛微閉,神態安詳。看到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游人無不嘖嘖贊嘆。
莫高窟不僅有精妙絕倫的彩塑,還有四萬五千多平方米宏偉瑰麗的壁畫。壁畫的內容豐富多彩,有記錄佛教故事的,有描繪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間生活的,還有描摹自然風光的。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成百上千的飛天。壁畫上的飛天,有的臂挎花籃,采摘鮮花;有的懷抱琵琶,輕撥銀弦;有的倒懸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帶飄浮,漫天遨游;有的舒展雙臂,翩翩起舞看著這些精美的壁畫,就像是走進了燦爛輝煌的藝術殿堂。
莫高窟里還有一個面積不大的洞窟藏經洞。洞里曾藏有我國古代的各種經卷、文書、帛畫、刺繡、銅像等六萬多件。由于清王朝腐敗無能,大量珍貴的文物被帝國主義份子掠走。僅存的部分經卷,現在陳列于北京故宮等處。
莫高窟是舉世聞名的藝術寶庫,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畫,都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
《莫高窟》片斷賞析
一、借助媒體激情。
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兒童主要是通過視覺和聽覺來獲取各種信息的。課堂上,借助媒體音樂、錄像、課件等電教手段,讓學生形象地感知語言文字所反映的那活生生的事物,引導學生欣賞祖國山河的絢麗多彩,體驗感人場面的扣人心弦,感悟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學生便由感而發,情緒大振,激情奔放。《莫高窟》這一經典歷史文化藝術,遠離現代兒童的生活,尤其是南方的孩子。為了讓學生體會到語言文字所謳歌的敦煌藝術和世界文化歷史,降低教學難度,景老師在教學伊始,首先讓學生通過一組圖片了解敦煌,感知敦煌是祖國西北的一顆明珠。教師設問:為什么說敦煌是祖國西北的一顆明珠?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熱情,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找一找課文介紹了莫高窟有些什么?這樣教師的一點一撥很快地就把學生帶進了課文。由于學生的情感已被深深地激發了起來,對文中彩塑、壁畫、藏經洞三個部分一目了然,學生對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也就不言而喻。學生在感知形象的過程中,情感得到了調控,由此成為自主學習的強大動力。
二、在語文課中做數學題。
看起來這有悖于教學常理,有違于教學的常規邏輯。但這一案例的教學結果卻顯示,這兩道簡單的算式猶如兩支點燃學生情感的火炬,讓整個課堂都變得生動起來:
師:莫高窟的壁畫有什么特點?
生:莫高窟的壁畫宏偉瑰麗。
師:你從哪兒覺得莫高窟的壁畫宏偉?
生:我從莫高窟還有四萬五千多平方米宏偉瑰麗的壁畫這句話中覺得壁畫宏偉,因為她有四萬五千多平方米。
師:(贊賞地點頭)你讀課文讀得真仔細!
四萬五千多平方米有多大呢?我們一起來做一道算式題。
生:(都好奇地看著老師,有同學嘀咕:語文課上怎么做數學題?)
師:請大家聽好題目:我們的教室大約30平方米,四萬五千多平方米有多少個教室那么大?
生:(想了一會兒,七嘴八舌地說)150個教室那么大。
生:不對,是150多個教室那么大!
生:哇!
(這時,學生的情緒普遍激動起來)
師:再聽好:我們的教學樓底層共有6個教室,四萬五千多平方米占地大約有幾幢教學樓那么多?
生:(有沉思的,有拿出紙筆計算的,有用手指在臺上比劃的,不一會兒,都說出了答案)
差不多有25幢教學樓占地面積那么大。
生:(情不自禁地)好大啊!
師:哦,現在想說什么?
生:莫高窟的壁畫真是太宏偉了!
生;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能造出這樣宏偉的壁畫,真是了不起!
生:我真想親自到莫高窟去看一看!
師:誰來把這句話讀一下,要讓人聽出宏偉。
生:(紛紛舉手,一名學生站起有感情地讀了一遍)
師:一齊來讀!
(師與生大聲地朗讀)
這是兩道簡單的一步除法算式,對于五年級的學生來說,是小菜一碟,連平時成績較落后的同學也很容易便做了出來,都獲得了一種成功的體驗。這種成功帶給他們心靈的愉悅,消除了課堂中的緊張感,使學生產生了積極參與的學習情感。從心理學、教育學的角度來看,這是一種良好的學習態勢。
經過這樣一算,抽象的數字就與文中的語言、周圍的事物聯系起來,就使學生有了更為真實深切的感覺。四萬五千多平方米與150多個教室差不多有25幢教學樓哪一個更易在學生心中引發共鳴呢?很顯然是后者。由此學生才會不由自主地感嘆:莫高窟的壁畫真是太宏偉了!這已不是書本中的語言,而是學生由衷發出的感嘆,一下子拉近了學生與文本語言的距離,真正地感覺出壁畫的宏偉。有了深切的感受,再來朗讀,就水到渠成了,學生自然把感情孕育到了讀中。
語文課上做數學題,顯示的是教者的機智與對文章內容的高度把握,需要的是民主平等的理念和站在學生角度思考問題的意識,牢牢抓住的還是語文教學的實質。只要我們深入研究,就能在課堂教學中廣辟蹊徑,獨具匠心,就能使語文課堂變得更豐富實在,更精彩紛呈!
一、導入
1、師:“同學們,中華文化泱泱五千年,留下了數不清的名勝古跡、藝術珍品,你知道哪些?能說說嗎?
2、生交流。
3、過渡“今天這堂課,就讓我們伴隨著動聽的駝鈴聲,沿著古老的絲綢之路,穿過茫茫的大沙漠,走進甘肅、走進敦煌、走進莫高窟。“(課件演示)
4、過渡“敦煌莫高窟歷經滄桑,幾度盛衰,步履蹣跚,走過了幾千年的漫長曲折旅程。悠久的歷史孕育了它燦爛的文化,遍地的文物遺跡,滄桑的典籍文獻,精美的石窟藝術,神秘的奇山異水,使莫高窟流光溢彩、美麗輝煌。相信通過大家的學習,將會經歷一次愉快有難忘的文化之旅。
二、新授
1、師:打開課文,讀文,看看課文向我們介紹了些什么?
2、學生簡單交流。
3、課文一開始就向我們介紹了莫高窟的概況,齊讀第一自然段。
師生交流:地理位置、形狀、名稱
4、師:課文中提到了莫高窟是祖國西北的一顆明珠,為什么呢?課文從哪幾個方面來說的?
5、生交流:彩塑、壁畫、藏經洞。
6、師:“課文中是用哪個詞語來概括的?”交流。
三、學習第二自然段
過渡:“那就讓我們先去欣賞一下精妙絕倫的彩塑吧。”
1、學生自己讀文并思考,描繪自己最喜歡的一尊彩塑。
2、師生交流相機出示圖片讀文。
3、過渡“其實,莫高窟的彩塑有各種各樣的形象,想不想欣賞一下。”
欣賞的條件用“有……的……”仿照課本上的樣子說話,可以說你看到的,也可以說你想到的。
4、生看說。
5、過渡:“這么多的彩塑,每尊都是一件精美的藝術品,據說,最大的有9層樓那么高,而最小的只有巴掌那么大。難怪游客參觀后,會發出嘖嘖贊嘆呢?如果你就是游客,就在那么多的彩塑面前,你會想寫什么呢,大家一起來說說!”
6、生說
7、過渡:“同學們欣賞著這一尊尊彩塑,感受著我們前人高超的雕塑藝術。它真是我國西北的一顆明珠呀,我想在坐的每個人都會涌騰出自豪感,讓我們帶著心情來讀一下。”
8、生讀文
四、學習第三自然段
過渡;“研究莫高窟的學者說過這樣的話莫高窟的藝術載體主要是彩塑和壁畫,壁畫的圖案、色彩是絢麗多資的,它的內容也是豐富多彩的。齊讀這一段,注意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些?”
如果學生說的是飛天
學生讀,出示畫面。多讀體會
過渡:“這么多這么美的飛天,有很多是盛唐時期的作品,同學們都知道,唐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強盛的王朝,可以想見,當時人民的生活富裕,安居樂業,他們載歌載舞,不斷追求美好的生活。”齊讀這段話。
1、注意到省略號了嗎?練習說話,根據自己想到的。用上“有的,有的,有的。”
2、評價
3、讀這幾句話,邊讀邊想象腦海中飛天美妙的身姿。
過渡:“欣賞了美侖美幻的飛天,我們仿佛自己也成了飛天了,怪不得著名學者余秋雨先生在他的作品《文化苦旅》中這樣寫到:我們是飛天,飛天是我們!”
過渡:“同學們,剛才我們看的每一副畫面,都有一段美好的回憶,我們可以遙想當年,這條絲綢之路上敦煌莫高窟是何等的繁華,何等的熱鬧,讀這一小節!”
五、過渡:
“干菜我們欣賞了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副壁畫,仿佛是接受了一次中國文化藝術的洗禮,莫高窟無愧是中國西北的一顆明珠。然而,來到莫高窟,有個地方,我們無法不去提起,它是我們每個中國人心中無法抹去的傷痛!”
1、它是什么?
2、藏經洞里有些什么東西?
3、學生交流,教師出示經書復制品。學生欣賞。談感受。
4、過渡:“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墨客到這里尋覓歷史文化的足跡,留下了一首首詩、一篇篇文;多少音樂家、舞蹈家到這里尋找創作的靈感,留下了一首首歌、一段段舞;多少雕塑家到這里撥開塵土將歷史的浪漫與班駁深深銘刻。然而,就是這一天,災難開始了……”
5、此時此刻,你站在藏經洞前,你想說些什么呢?談感受。
6、帶著感情讀文。
過渡:“莫高窟雖然經過千百年自然和人為的破壞,但它任是世界上現有規模最大的、保存最好的佛教藝術寶庫。被譽為東方盧浮宮”。
六、作業
目前,人們正在利用敦煌燦爛的文化資源開發大西北,他們在做些什么?課后,請同學們一起找一找、查一查、去探尋敦煌莫高窟的文化藝術神韻!
教材分析:
課文生動描述了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畫和藏經洞,把莫高窟這一舉世聞名的藝術寶庫展現在我們面前,贊揚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無窮智慧和偉大的創造力。全篇結構清晰,敘述具體,文字淺顯。學生理解文本內容的難度不大,只要注重語言的積累和寫法的借鑒即可。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2—4自然段。
2.通過品讀語言,充分感知課文。學習并掌握課文圍繞中心句把內容寫具體、寫生動的方法。
3.理解莫高窟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體會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無窮智慧和偉大的創造力。激發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2—4自然段,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
憑借課文中的具體語言,理解莫高窟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強民族自豪感。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配樂并出示相關圖片)教師激情講述:同學們,在我國大西北的懷抱里,有一顆熠熠生輝的明珠——敦煌莫高窟。莫高窟,又名“千佛洞”,位于甘肅省敦煌市東南25千米處,是聞名中外的石窟,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藝術寶庫。據傳莫高窟始建于前秦時期,已歷經千年歲月的洗滌,現存石窟492洞,保存著彩塑3000多尊,壁畫4.5萬平方米,是世界藝術史上驚人的奇跡。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你們想去見識一下這個令華夏兒女倍感自豪的地方嗎?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莫高窟。(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增加學生對敦煌的興趣,為下面的課堂活動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二.小組合作,初探敦煌
1.明確小組學習任務:
(1)自由輕聲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聯系上下文理解文中的生字新詞的意思。
(3)思考:課文從哪幾個方面介紹了莫高窟的藝術成就,并按照課文的寫作順序編寫一份段落提綱。
(4)根據課文內容完成填空練習。
2.學生小組合作,完成學習任務,教師巡視指導。
3.匯報自學情況(各小組自主選擇匯報方式及內容)。
(1)以喜歡的方式展示朗讀情況。
(2)交流理解的詞語和不懂的詞語。
(3)匯報編寫的段落提綱。
教師指導歸納,出示要點:
第1自然段:寫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和概貌。
第2自然段:介紹莫高窟的彩塑。
第3自然段:介紹莫高窟的壁畫。
第4自然段:介紹莫高窟的藏經洞。
第5自然段:莫高窟是舉世聞名的藝術寶庫。
(4)出示填空題,引導學生完成。
通過剛才的匯報,我們發現這篇課文先從(總的)方面簡介莫高窟),接著分別從(彩塑)、(壁畫)、(藏經洞)三方面介紹莫高窟的藝術寶藏,最后(總結全文)。
【設計意圖:教師應確立學生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地位,面向全體學生,充分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促進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自讀自悟,學習首尾
過渡: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已經掌握了課文的主要內容。下面,就讓我們先去看看莫高窟的概貌吧。
1.輕聲朗讀第1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感受敦煌莫高窟的概貌。
(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2.再讀讀第1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結合文中的具體語言說說莫高窟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預設:
①“一顆明珠”、“舉世聞名”——莫高窟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以及她的獨特魅力。
②“布滿沙丘”、“斷崖絕壁”、“蜂窩似的”——環境惡劣、開鑿艱難,展現了勞動人民的勇敢和無窮智慧。
③“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畫”——古代勞動人民非凡的創造力和高超的智慧。
3.讓我們通過朗讀的方式來贊美一下莫高窟這座藝術寶庫,贊美一下智慧的古代勞動人民吧(齊讀兩個自然段)。
小結: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知道了莫高窟是我國西北的一顆明珠,是一座舉世聞名的藝術寶庫,她向我們展示了古代勞動人民的無窮智慧。那么,莫高窟里到底有什么樣的景物,讓她有如此大的魅力呢?下節課,我們一起去尋找答案。
【設計意圖:教師應該尊重每個學生的個人感受和獨特體驗,鼓勵學生發表富有個性的見解。】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回顧上文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莫高窟》(板書課題,學生齊讀)。
2.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還記得課文介紹了莫高窟哪些方面的情況嗎?
二.品詞析句,感悟魅力
過渡:莫高窟里的景物到底有什么魅力,使她能成為舉世聞名的藝術寶庫呢?這節課,就讓我們近距離地接觸莫高窟,去一探究竟吧。
首先,我們先去欣賞欣賞她的彩塑。
1.學習第2自然段。
(1)輕聲讀讀第2自然段,想一想:你在莫高窟看到了哪些彩塑?用筆圈畫出來。
(2)(出示三張圖片)猜猜他們是誰?你的依據是什么?
(3)怎樣讀才能讓人好像看到這些彩塑的樣子?(指名讀,指導朗讀,齊讀)
【設計意圖:把“慈眉善目”、“威風凜凜”、“強壯勇猛”等抽象的詞語通過具體圖片形象化,把學生的抽象思維轉化為形象思維,為學生準確把握文本,有感情的朗讀文本,奠定了基礎。】
小結:這些彩塑有的慈眉善目、有的威風凜凜、有的強壯勇猛,樣子各不相同,這就叫:個性鮮明,神態各異。
(4)(出示“臥佛”圖片)在這些彩塑中,有一座很特別的臥佛,誰來描述一下它的樣子?課文又是如何描述它的呢?(指導讀)
(5)“看到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游人無不嘖嘖贊嘆”。假如你就是游人,會發出怎樣的贊嘆?
(6)分工朗讀,指導背誦。
過渡:誰來總結一下,作者是怎樣描寫彩塑的?
①學生交流,教師歸納并逐一出示,引導學生朗讀:
總寫:彩塑的特點(出示:莫高窟保存著兩千多尊彩塑。這些彩塑個性鮮明,神態各異。)
分寫:介紹三種彩塑(出示:有慈眉善目的菩薩,有威風凜凜的天王,還有強壯勇猛的力士。)
細寫:一尊臥佛(出示:有一尊臥佛長達16米,他側身臥著,眼睛微閉,神態安詳。
總寫:游人的感受(出示:看到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游人無不嘖嘖贊嘆。)
【設計意圖:圍繞中心句進行寫作是本文一個特色,這種寫作方法有必要對學生進行適當的滲透。】
②這就是敦煌莫高窟精妙絕倫的彩塑,讓我們永遠把這美好的景象記在心里吧。有感情地朗讀第2自然段。
③按原文口頭填空。
2.學習第3自然段
過渡:莫高窟不僅有兩千多尊精妙絕倫的彩塑,還有四萬五千多平方米宏偉瑰麗的壁畫。讓我們一起去欣賞欣賞吧。
(1)讀一讀第3自然段,并比較第2自然段,找出它們在表達方式上的共同點。
(2)自學第3自然段,說說作者是怎樣描寫壁畫的(先以4人小組為單位進行組內交流討論,再以小組的形式,按照總-分-細-總的順序匯報學習成果)。
(3)學生匯報自學成果,教師相機補充指導。
預設:
①理解“宏偉瑰麗”。
②理解“內容豐富”(出示“有……有……有……還有……”的句式,學習“先概括寫,后具體寫”的寫法)。
③朗讀作者描繪飛天的句子,體會作者優美生動的語言。
④(出示:各種姿態的飛天圖)你能用這樣的句子來介紹圖上的內容嗎?(發揮想象,說話訓練)
【設計意圖:平時的教學中適時引導遷移,引導發現,習得一些語言規律和表達方法,可促進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
(4)引讀背誦。
3.學習第4自然段
過渡:莫高窟里還有一個面積不大的洞窟——藏經洞。雖然地方不大,卻引來無數游客的關注,這是怎么回事呢?
(1)學生自讀,想象:藏經洞以前是怎樣的,現在是怎樣的?(交流)
(2)介紹“藏經洞”的發現及遭帝國主義掠奪的情況。
(3)指導朗讀、背誦。
三.創設情境,復述課文
1.同學們,剛才我們一起欣賞了聞名世界的敦煌莫高窟,看到了洞窟中那精妙絕倫的彩塑和宏偉瑰麗的壁畫,真是讓我們大開眼界。莫高窟不愧是舉世聞名的藝術寶庫,不愧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和自豪。假如你是莫高窟的導游,你準備怎樣向游客們介紹這顆大西北的明珠呢?
【設計意圖:讓學生以“導游”的身份出現,在深入理解文本的基礎上進行了創意化的閱讀,拓展了學生思維的時間、空間,調動了學生多方面的智力潛能,促進了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
2.練習、展示、評議。
3.(播放歌曲《敦煌夢》)同學們的動情講述仿佛讓我走進了莫高窟,看到了那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看到了那一幅幅宏偉瑰麗的壁畫……看到這一切,作為中國人,我們自豪地說——引讀第5自然段。
四.課外延伸,布置作業(兩題可以任選一題。)
1.將課文改寫成導游詞,說給家人、同學聽。
2.有興趣的同學可上網閱讀、欣賞有關莫高窟的圖文資料,并設計一份手抄報。
板書設計:
總起——————----一顆明珠
彩塑精妙絕倫
莫高窟分述壁畫宏偉瑰麗智慧結晶
藏經洞珍貴文物
總結————————藝術寶庫
教學目標:
知識能力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24自然段。
2、學會本課生字,綠線內的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有有有還有造句。
過程方法
以學生的自讀自悟為主,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參與自主互動式課堂教學流程,體驗有效學習。
情感態度
理解課文內容,憑借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體會敦煌藝術寶庫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強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課文第二至四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讀、背誦。
2、學習圍繞中心句把內容寫具體的方法。
教學時間: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綠線內的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初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理清層次。
4、自讀課文第二自然段,了解彩塑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同學們,在我國甘肅東南有一個著名的石窟,叫莫高窟,也叫千佛洞。相傳前秦建元二年僧樂開始鑿窟造像。經歷隋唐以至元代,均有修建。今天,我們來一起學習《莫高窟》這篇課文,欣賞這座石窟燦爛輝煌的藝術文化。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注意生字的讀音,想想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2、學生自學課文。
3、檢查自學效果。
(1)生字詞正音。
(2)指名讀課文中自己認為最難讀的部分。
(3)提問:課文描寫了莫高窟里的什么文物?
師板書:彩塑
壁畫
藏經洞
4、給課文分段。
(1)提問:課文第一自然段與最后一個自然段分別講了什么?哪些自然段可以合并為一段?
(2)學生標出分成的三段。
三、精讀課文第二段
1、指名讀,思考:這一段寫什么?是圍繞哪句話來寫的?用畫出來。
2、自由讀第二自然段的其它語句,看看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可以提出來。
3、學生讀后質疑,教師相機點撥。
①引導學生想像慈眉善目、威風凜凜、強壯勇猛的樣子,對照插圖試著做出這些樣子。怎樣讀才能讓人也好像看到這些樣子,從而幫助理解個性鮮明和神態各異。
②16米多長?讀時應突出16這個數字。課文是如何描述這尊臥佛的神態的?
③惟妙惟肖說明了什么?游人們嘖嘖贊嘆時會說些什么呢?
朗讀體會,指導背誦。
4、小結學習第2自然段的方法。
讀課文畫出中心句讀課文質疑,討論朗讀體會直至背誦
四、練習鞏固
1、出示檢測題
2、各小組根據檢測題復習本節課內容,準備迎接檢測。
五、檢測反饋
1、實施檢測,各人獨立完成檢測題。
2、評比完成檢測題的情況。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第3-4自然段內容,憑借課文中的具體的語言文字,體會敦煌藝術寶庫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強民族自豪感。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誰來說說,我們學習第二自然段時采用了怎樣的方法?
二、精讀課文3-4自然段,深化理解
精讀課文第3自然段
1、要求學生根據學習第2自然段的方法,自學第3自然段。
2、討論交流自學效果。
①這一自然段圍繞哪句話來寫的,在文中起什么作用?結合圖文,理解精妙絕倫和宏偉瑰麗的意思。
②從哪些描寫可以看出壁畫宏偉瑰麗?
③出示投影片,學生朗讀感悟。
壁畫的內容豐富多彩,有記錄佛教故事的,有描繪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間生活的,還有描摹自然風光的。
對照插圖4理解這句話的內容。這句話采用了先概括后具體的方法介紹了壁畫的內容豐富多彩。是用什么句式來表達的?
④文中還有哪兒也采用了這樣的句式,找出來,讀一讀。
圖文對照,朗讀體會作者優美細膩的描寫筆觸。
3、提示學生用有有有還有的句式,改寫本自然段的第四句。
4、朗讀體會,想像畫面,直至背誦。
精讀課文第4自然段。
1、學生用以上方法自讀、質疑、討論。
2、介紹藏經洞的發現及遭帝國主義掠搶、破壞的情況。
3、指導朗讀、背誦。
4、小結。
三、練習鞏固
1、出示檢測題
2、各小組根據檢測題復習本節課內容,準備迎接檢測。
四、檢測反饋
1、實施檢測,各人獨立完成檢測題。
2、評比完成檢測題的情況。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習課文第一段和第三段,理解課文內容,增強民族自豪感。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抽查學生背誦第24自然段的情況。
二、精讀課文第一、三段
學習第三段
1、介紹敦煌文化,理解舉世聞名。
2、由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畫引導學生去聯想古代勞動人民非凡的創造力和高超的智慧,理解結晶的意思。
3、指導朗讀,要讀出自豪、驕傲的感受。
學習第一段。
1、舉世聞名的莫高窟在哪兒呢?齊讀第一段。
2、蜂窩似的說明了什么?
3、對照插圖想像莫高窟的全貌。
聽課文,讓學生回味全文,再次感受莫高窟燦爛輝煌的藝術文化。
三、創設情境,復述課文。
假如你剛從莫高窟觀光回來,你怎樣向我們這些未去過的人介紹她呢?
學生自己準備一下,然后指名介紹。
四、小練筆
請把下面的一段話補充完整,盡量寫得精彩些。
下課了,同學們像小鳥似的飛出了教室,奔向操場快樂地玩耍起來。他們有的,有的,有的,有的那一刻,操場就是我們的小樂園。
(提示:寫之前,可以先回憶一下課間操場上的情景,最好先觀察一下再寫,那樣會使句子更生動。)
一、學習《莫高窟》的準備過程
1、預習課文,搜集與學習、生活相關的資料。
(1)通讀課文,熟悉課文內容。
(2)搜集介紹莫高窟的文字和圖片。
(3)想想你游覽過的風景區,你最喜愛哪里,當時有什么感受?
為了解決與學習、生活相關的問題,利用已有知識、生活經驗、書籍、網絡等途徑搜集資料,初步學習查找資料的方法。
2、討論、交流。簡述預習、自學課文情況,運用資料介紹莫高窟,談談作者對莫高窟的感受。
3、推薦導游,組織游人群體。
(1)聽了討論交流,你認為誰理解課文較深刻,推薦四位同學當導游。
(2)按老年、青年、少年兒童組織三個游人群體,其他同學自愿報名參加其中一個群體。
(3)導游和游人分別為游覽莫高窟課堂教學作準備,思考怎樣介紹,怎樣學習?教師擔任總導游,組織導游分工,適當提出要求。
增強學生相互間的交流和了解,營造生活化教學環境的氛圍,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形成學生合作學習的態勢,尊重學生的學習需求,將教學目的轉化為學生學習主體的內在需要。
二、導游解說式課堂教學過程
1、總導游談話引入。
我是大家這次游覽莫高窟的總導游。我們請出四位導游作向導,由導游甲帶路,主要的景物特點,分別由導游乙、丙、丁給大家作介紹。游人們,有什么問題,都可以向導游提出來。
2、導游甲介紹莫高窟。
(1)介紹我國的幾座石窟帶領游人進入莫高窟。
(2)投影莫高窟,讓游人對照圖,想象莫高窟蜂窩似的全貌,說說感受。
建立在教學中師生平等的關系,調動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培養合作精神,把教學的本質定位在交往上。
3、導游乙介紹彩塑。
(1)電腦掃描彩塑的照片。導游乙對照畫面并模仿姿勢。
(2)請游人讀句:有慈眉善目的菩薩,有威風凜凜天王,還有強壯勇猛的力士。從而幫助理解神態各異。
(3)彩塑惟妙惟肖引得游人嘖嘖贊嘆,他們會說些什么呢?讓游人說說。
(4)抓住文中重點詞語,導游和游人相互問答。體會彩塑鮮明的特點。
(5)老年游人聯系看到過的雕塑和莫高窟彩塑作比較,感受有什么不同。
(6)由神態各異展開聯想,加深情感體驗。
4.導游丙介紹壁畫。
(1)顯示電腦掃描的壁畫。
(2)導游丙請游人觀察壁畫,再看課文的插圖,聯系起來進行想象。
(3)總導游建議共同議論:宏偉瑰麗的壁畫、壁畫的內容豐富多彩聯系你的想象說說自己的感覺。
(4)總導游請青年游人用生動的語言描繪飛天的美景。
(5)激發游人的情感,把描寫壁畫的第3自然段讀美、讀活。
5、導游丁介紹藏經洞。
(1)介紹藏經洞經書的多及遭帝國主義掠搶、破壞的情況。
(2)請少年兒童游人表演強盜掠奪、破壞經書的動作、神態。
(3)投影句子品讀,讀出自豪感和對帝國主義的憎恨。
學生作為導游和游人進行綜合性的活動,介紹莫高窟幾方面的景物特點,學習運用資料、聯系生活多角度加強體驗,開發和利用課外學習資源,發展了思維,拓寬了知識面。教師作為總導游兼游人出現,引導學生多讀,在讀中比較,在讀中感悟,在讀中體味語言文字,把讀和理解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學生感到親切,學起來輕松愉悅,讀得準確,讀得生動,讀得入情。
6、總導游主持大家議論。
(1)請幾位導游說說,介紹了莫高窟哪幾方面,游人們還有什么需要了解的,請自由發問,由導游解說。
(2)請大家說說,為什么稱莫高窟是舉世聞名的藝術寶庫?
三、小組朗讀交流,獲得審美體驗。
1、請同學們畫出你最喜歡的語句,相互美美地讀一讀,表達你對最關注的敦煌文化的喜愛。
2、你還可以運用什么形式表達你對莫高窟的喜愛,說說看。
3、小組匯報。
4、評議小結。
尊重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珍惜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培養學生理解、感受、欣賞和評價的綜合能力。為學生創造樂于參與討論、敢于發表自己意見的條件,表達自己的情感,暢談自己的感受。
總評:《莫高窟》一課教學設計注意體現課程改革綱要和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在教育觀念的轉變、教學方式的確定、教學過程的創新、教學方法的運用和教學本質的定位上,突出了以下三個方面:
1、確立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地位,面向全體學生,充分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調動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注意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將教學目的轉化為學生作為學習和發展主體的內在需要,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感受和理解,注重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體現學生學習的個性化行為。
2、創新課堂教學過程,營造語文生活化教學的綜合性活動氛圍,使學習的內容和學生的體驗建立起聯系,讓學生樂干嘗試、樂于參與、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發展自己的個性。開發利用語文課程資源,尋找、搜集和運用資料,運用個人知識和直接經驗,聯系生活,加強語文實踐,促進學生學以致用能力的發展。
3、學生以導游、游人、不同年齡游人群體出現,進行有創意的閱讀,并運用讀、思、議、討論交流、介紹解說、質疑問答、自悟體驗、欣賞評價等多種不同的方式學習,拓展學生思維的時間、空間,調動了學生多方面智力潛能,改變了教師單向提問、分析、講解的局面。這樣的教學必將提高學習效率提高教學質量。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