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4-09
這是走近文學大師教學設計一等獎,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1、激發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培養研讀、鑒賞名著的意識。
2、通過了解文學大師的作品和他們的思想品格,讓學生感受大師偉大人格和崇高精神,接受優秀文化的熏陶。
3、教會學生一些走近文學大師的方法,訓練學生的閱讀能力、交流能力和寫作能力。
2學情分析
盡管在平日的學習中,在教材的課文中,我們已接觸到不少文學大師,但學生的積累還是非常欠缺,并且對大師的了解也是很淺層次的,對大師的作品也沒有深入研習。
3重點難點
【重點】把“走近大師”與“名著導讀”以及相關課文有機結合起來,進行梳理。走近大師,品讀大師,接受優秀文化熏陶,汲取大師思想的力量。
【難點】 培養學生研讀、鑒賞名著的意識;在活動中開展合作探究,提高學生讀與寫的能力。
4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 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大聲誦讀名言
1、 一滴墨水可以引發千萬人的思考,一本好書可以改變無數人的命運。——拜倫(英)
2、閱讀是為了活著。這樣的活著,超越了柴米油鹽。——福樓拜(法)
3、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莎士比亞(英)
活動2【講授】何為文學大師
1、他們以偉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卓越的才華,為世人矚目,對人類的文明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2、他們為生命、為生活、為人類而寫作 ,反映的是人類的精神追求;
3、他們描寫的雖然是當時的社會生活和意識形態,但其中所表達的人文思想,是超越時代的、能引發歷代人們共鳴。
活動3【活動】猜猜他是誰,并寫出其代表作品
1、元代雜劇奠基人,“元曲四大家”之首。自稱是“蒸不爛、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響當當的一粒銅豌豆”。
2、其作品代表了中國古典小說的最高成就,不但在國內家喻戶曉,在世界文壇上也是舉世公認的文學名著 。
3、英國文藝復興時期杰出的戲劇家和詩人,歐洲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文學的集大成者,本·瓊斯稱他為“時代的靈魂”,馬克思稱他為“人類最偉大的天才之一” 。
4、19世紀法國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歐洲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他的作品被稱為法國社會的“百科全書”,展示了19世紀上半葉法國社會生活的畫卷。
5、19世紀末20世紀初俄國最偉大的文學家,也是世界文學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被公認是全世界的文學泰斗,被列寧稱為“俄國革命的鏡子”。
6、一向以文壇硬漢著稱,他是美利堅民族的精神豐碑。他的作品標志著他獨特創作風格的形成,在美國文學史乃至世界文學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7、他是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華文化革命的主將,以筆代戈、奮筆疾書,戰斗一生,被譽為“民族魂”。
8、他是享有世界聲譽的英國小說家,其“半自傳體”小說《大衛·科波菲爾》顯示了作者塑造人物的高超本領。
活動4【活動】將下面的信息補充完整,感受我國古典文學大師的魅力。
1、______,是我國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之一,是我國已知最早的著名詩人和偉大的政治家,開創了“香草美人”的傳統 。 其代表詩《 》 是我國古代最長的抒情詩。我會背其中的名句: ,哀民生之多艱;路漫漫其修遠兮, 。
2、李白,號 ,詩風豪放飄逸灑脫,想象豐富,是盛唐浪漫主義詩歌的代表人物,有“ ”之稱。他的詩句中,你最喜歡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一生寫詩1500多首,詩藝精湛,被后世尊稱為“詩圣”。其詩《 》曾被譽為“古今七言律第一”,全詩寫登高所覽之景,雄渾蒼茫,特別是“ , ”更是千古名句。
4、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散文家、詩人、詞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就是 。他樂觀豁達,隨緣自適。我們曾學過他被貶黃州時的很多著名詩篇,請寫一句能體現他曠達豪邁的詩句: , 。
5、李清照,號 ,宋代女詞人。她不僅追求民族氣節和政治上的堅定,還追求人格的超塵拔俗。她的詞就如她的人品,于哀怨纏綿中蘊含執著堅韌的陽剛之氣。她的詞作中,你最喜歡的是《 》(試背一背)
走近文學大師
課時設計 課堂實錄
走近文學大師
1第一學時 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大聲誦讀名言
1、 一滴墨水可以引發千萬人的思考,一本好書可以改變無數人的命運。——拜倫(英)
2、閱讀是為了活著。這樣的活著,超越了柴米油鹽。——福樓拜(法)
3、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莎士比亞(英)
活動2【講授】何為文學大師
1、他們以偉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卓越的才華,為世人矚目,對人類的文明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2、他們為生命、為生活、為人類而寫作 ,反映的是人類的精神追求;
3、他們描寫的雖然是當時的社會生活和意識形態,但其中所表達的人文思想,是超越時代的、能引發歷代人們共鳴。
活動3【活動】猜猜他是誰,并寫出其代表作品
1、元代雜劇奠基人,“元曲四大家”之首。自稱是“蒸不爛、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響當當的一粒銅豌豆”。
2、其作品代表了中國古典小說的最高成就,不但在國內家喻戶曉,在世界文壇上也是舉世公認的文學名著 。
3、英國文藝復興時期杰出的戲劇家和詩人,歐洲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文學的集大成者,本·瓊斯稱他為“時代的靈魂”,馬克思稱他為“人類最偉大的天才之一” 。
4、19世紀法國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歐洲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他的作品被稱為法國社會的“百科全書”,展示了19世紀上半葉法國社會生活的畫卷。
5、19世紀末20世紀初俄國最偉大的文學家,也是世界文學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被公認是全世界的文學泰斗,被列寧稱為“俄國革命的鏡子”。
6、一向以文壇硬漢著稱,他是美利堅民族的精神豐碑。他的作品標志著他獨特創作風格的形成,在美國文學史乃至世界文學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7、他是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華文化革命的主將,以筆代戈、奮筆疾書,戰斗一生,被譽為“民族魂”。
8、他是享有世界聲譽的英國小說家,其“半自傳體”小說《大衛·科波菲爾》顯示了作者塑造人物的高超本領。
活動4【活動】將下面的信息補充完整,感受我國古典文學大師的魅力。
1、______,是我國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之一,是我國已知最早的著名詩人和偉大的政治家,開創了“香草美人”的傳統 。 其代表詩《 》 是我國古代最長的抒情詩。我會背其中的名句: ,哀民生之多艱;路漫漫其修遠兮, 。
2、李白,號 ,詩風豪放飄逸灑脫,想象豐富,是盛唐浪漫主義詩歌的代表人物,有“ ”之稱。他的詩句中,你最喜歡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一生寫詩1500多首,詩藝精湛,被后世尊稱為“詩圣”。其詩《 》曾被譽為“古今七言律第一”,全詩寫登高所覽之景,雄渾蒼茫,特別是“ , ”更是千古名句。
4、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散文家、詩人、詞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就是 。他樂觀豁達,隨緣自適。我們曾學過他被貶黃州時的很多著名詩篇,請寫一句能體現他曠達豪邁的詩句: , 。
5、李清照,號 ,宋代女詞人。她不僅追求民族氣節和政治上的堅定,還追求人格的超塵拔俗。她的詞就如她的人品,于哀怨纏綿中蘊含執著堅韌的陽剛之氣。她的詞作中,你最喜歡的是《 》(試背一背)
本學期第五單元教材以“初識魯迅”為專題編排,四篇文章中只有一篇是魯迅自己的作品,其余三篇都是不同的人寫魯迅的,這樣就使得魯迅這一人物形象顯得更加真實、豐滿、生動。四篇課文都是引導學生潛心研讀、感受人物形象的極好范本。
根據孩子們課前的閱讀情況,我布置了學生“走近魯迅”,通過多種途徑了解關于魯迅的一些資料以及信息,如魯迅生平、時代背景、魯迅作品以及關于魯迅的故事等,在進行《走進魯迅》班級讀書交流活動中,我成功地做到了以下幾點。
1、刪繁就簡,教學目標落到實處。
解讀魯迅,可以從很多方面進行教學設計。我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單元訓練重點,主要讓學生通過作品的閱讀,感悟并交流心目中的魯迅人物形象。為了實現這一教學目標,我選擇了一學生課前寫的小詩導入,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當學生讀出這首詩時,我讓他們猜一猜此詩出自誰的手筆,孩子們都猜測是小才女黃昕羽之作。聽說是陳奎州的周記時,學生眼里流露出無比羨慕和贊賞的神情,他們明白:只要用心走近作品和人物,用心閱讀,就能做到:腹有詩書氣自華。此時,向他們揭示課題,水到渠成。
教學環節的設計上,我讓學生先從整體感知魯迅,說說課前從哪些方面了解了魯迅,要求用一句簡短的話概括。既了解了學生課前的準備情況,又為下一個作品 交流環節進行了鋪墊。“品位魯迅”這一環節,落實了教學重難點,感知人物形象,恰當的閱讀方法是理解文本,感知魯迅人物的一個關鍵點,我覺得課堂上教學目標落到了實處。
2、因文施教,閱讀方法指導到位。
閱讀方法種類繁多,但孩子們要想讀懂魯迅的作品,沒有一定的閱讀方法的指導是缺乏效果的。課前需要閱讀方法的提示,如你閱讀魯迅作品的時候采用了什么方法?讓學生聯系單元學過的方法,進行回顧,再運用,我及時進行概括,總結了7種閱讀方法。同時提醒學生:要想走近魯迅先生的作品,我們可以要采用這些有效的方法:結合時代背景、聯系整部作品或上下文、揣摩文章有深刻含義的語段。并將這幾種方法板書在黑板上,再讓學生利用這幾種方法進行再次閱讀、匯報、交流,孩子們的閱讀興趣和閱讀效果折射在課堂是精彩紛呈的。
沒有任何的鋪墊,沒有任何的提示。無論是作品的種類和表達的方式,表達起來都無拘無束,出口成章。如陳奎州拿著魯迅的小說《狂人日記》采用了揣摩深刻含義句段的方式,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提到了“救救孩子”!這一段語重心長的呼喚聲,一針見血地聯系當時的時代背景,談到了當時的社會問題所折射出的內心已經嚴重歪曲的“狂人”的病態,還聯系了魯迅先生的其他作品,如《藥》《墳》等。張譽瓊選擇了散文詩《野草》中精彩的語段來解讀魯迅的人物形象,讀出了魯迅矛盾中的堅韌。劉欽清卻從《故鄉》中的“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變成了路”這一句,聯系上下文和時代背景,品出了絕望中的魯迅又心存希望,從而感受到了魯迅的那種催人奮進的如野草般的精神。還有一女生結合閏土形象的變化,感受到了當時魯迅生活的環境之艱難,社會之黑暗……這些恰當的閱讀方法的指導和落實,是促進學生再次深層次閱讀的指航燈,明確了閱讀的方向。
3、評價點撥,學生表達個性鮮明。
不管怎樣精彩的課堂,都應該是學生占據著主體地位。這節課上,我尊重學生,關注學生的需求,還給學生表達和學習的權利。孩子們不同層次的交流,我都會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內容,適時進行評價。如“你理解得很透徹”“你具有魯迅先生一樣敏銳的洞察力”“,在你的描述下,我的眼前仿佛浮現了中年閏土發福的臉龐”“你利用了對比的修辭方法,將故鄉中閏土的變化表達得淋漓盡致”“你是先生的知音,讀懂了野草的弦外之音和象征意義”……當一名女生興致勃勃地起來朗讀著《墳》中的句子,暢快淋漓地表達著自己的見解時,我不禁由衷地發出了贊嘆聲:“你很有挑戰精神,居然拜讀了這篇《墳》,讓我們一起把掌聲送給這位同學!”當學生利用課外讀到的一則故事來表達自己的觀點時,我會送上這樣的評價:“你能引經據典,順手拈來,可見你課前是個喜歡讀書的孩子。”
孩子們在進行自主閱讀時,我發現一男生在《故鄉》這篇文章后面,寫了這樣一個問題:“為什么30年之后,閏土發生了這么大的變化,過去天真、樸實的閏土不見了,現在的閏土變得如此的麻木,眼神空洞。”在進行反饋交流時,這位靦腆的男生卻怯了場,不敢將自己的疑問與大家交流。我抓住這個契機,鼓勵這位男生站起來大聲說出自己的觀點:“有一位同學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現在我想請他勇敢地面對大家。大家給他掌聲好嗎?”……經過幾輪的鼓勵,他終于將自己的觀點流利地說了出來。
但這節課也有遺憾的地方,因為學生表達意猶未盡,所以在教學時間上安排有些緊湊,感悟魯迅形象時,時間不夠。本來安排走近周海嬰作品《記憶中的父親》,引導學生進一步感悟魯迅作為一名父親,又有著怎樣的特點時,下課鈴響起了。另外,如何讓每一個學生都能領會課堂上的讀書方法并運用于閱讀中,還有待進一步檢查并落實。
教學目標
1.通過了解文學大師的思想、品格和作品,讓學生開闊眼界,了解他們在創作生涯和不朽作品中展示出的博大思想、崇高人格,接受人類優秀文化的熏陶。
2.激發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培養他們研讀、鑒賞名著的意識。
3.通過相關練習,教給學生一些閱讀名著的方法。
2學情分析
布置學生先預習一下課文,邊讀邊在自己腦海中搜索有哪些著名的“文學大師”和“經典之作”,自己最喜歡的大師和經典有哪幾個。
布置學生思考:你覺得該如何“消除經典的隔膜”?該如何“把握大師經典的風格”?
3重點難點
教學重難點
1.中外著名的文學大師有哪些,其主要代表作有哪些。
2.如何通過閱讀經典作品,從大師們那里吸取思想的力量。
3.如何把握不同藝術作品的風格及語言特色。
4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 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新課導入
一、導入新課
中國古代強調“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又云“文選爛,秀才半”,因此,就有了“囊螢鑿壁”、“懸梁刺骨”的佳話,就有了歐陽修的“三上”(馬上、枕上和廁上)讀書的趣談,就有了東陽馬生的“負篋曳屣(fù qiè yè xǐ:背著書箱,拖著鞋子(表示鞋破)。出自宋濂的《送東陽馬生序》),行深山巨谷”。求學的美譽。
讀一首好詩,如同聆聽一曲美妙的音樂;讀一篇好文章,如同欣賞一幅悅目的畫面;讀一本好著作,如同與一位大師聊天……當我們靜下心來,細細品味,忽然間,就會覺得世界只剩下自己與作者了。當我們用心靈與大師對話,當心中僅留下“美”的時候,我們也就對人生有了新的理解;我們的精神家園也得到了高層次的提升。
今天,就讓我們通過《走近文學大師》一課,去感受這些文學大師的風采,并吸取其文學經典中的思想精華!
活動2【活動】探究梳理
1.何為“文學大師”?
(讓學生分組討論,從文學功能、大師素養、社會效應和民族心理等方面,談談“文學大師”所應具備的素質和特點。)
“文學大師”是我們這個民族杰出的文學工作者,是民族心靈史的書寫者,是民族文化精神的代表者,其地位是歷史的決定、人民的選擇,經過了文學史的檢驗和評價。
何為大師:
(1)、他們以偉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卓越的才華,為世人矚目,對人類的文明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2)、他們為生命、為生活、為人類而寫作 ,反映的是人類的精神追求 ;
(3)、他們描寫的雖然是當時的社會生活和意識形態,但其中所表達的人文思想,是超越時代的、能引發歷代人們共鳴 。
2.走近文學大師:
大師如璀燦夜空中的繁星映照蒼穹。他們的思想能量是可以感受到的,有時甚至是一股強大的力量可以注入讀者的精神世界。法國國王路易十六被革命者囚禁在獄中時,讀了伏爾泰和盧梭的著作,哀嘆說:“這兩個人亡了法國!”而斯托夫人的一部《湯姆叔叔的小屋》引發解放黑奴的南北戰爭 ……
討論、列舉“文學大師”
在探討清楚了什么是“文學大師”后,讓學生利用可利用資源(原來筆記本記錄、看過的名著、書籍、報刊等;網絡、廣播等)后討論,發言,列舉出“文學大師”及其作品,并說說對其作品的整體印象。
(1)中外文學大師;
(2)有關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及作品;
(3)中國有多少大師(世界權威書籍評比的、我們心目中的等)。
3. 感受文學大師:
感受大師的優秀人格。許多文學大師,不僅表現在他們精彩的文筆帶給世人精神上的享受,更表現在他們以人格魅力,折服世人 。
感受大師豐富的內心世界。 大師們的內心世界博大精深、汪洋恣肆,充滿矛盾沖突,充滿抗爭以致掙扎。他們的內心世界,其實就是整個人類的苦悶、彷徨、探索和追求的艱難過程的縮影。
感受大師經典的藝術魅力。從中得到藝術的熏陶、審美的享受。精神的升華。
海因里希說:人們常常懷著極大的熱忱渴望得到某一本書,一旦到手之后,便會如饑似渴地閱讀起來。這說明“讀書”是一種高級智力活動。書上白紙黑字,說不定在哪兒出現這么一句話:“他望著她那黑黑的頭發。那秀發松松地垂到她的綠色大衣的領口上……”于是,讀者緊跟著這句話,走進了一個世界。在那兒他聽得到,嗅得著,看得見,能感覺到饑餓。一連二百多頁,三百多頁,他始終追隨著這些微小的字母。它們好似一根纖細易折的長線,把他引進了一座迷宮。非得等他把這本書的最后一頁讀完,這根長線才會從他手里滑落。
勞倫斯說:讓我們向小說學習吧。小說里的人物除了是活的以外什么也不能做。假如按照一定的形式,他們永遠保持為善,為惡,甚至輕快可愛,那么他們就不再是活的人物了,這部小說也就失去生命力了。小說中的人物必須是活著的,否則就一無所是。
這個世界因為有大師,書籍具有了魔力。
如何把握大師的思想力量、優秀人格和豐富的內心世界?
(1)從大師的生平、思想品格和代表作品入手,深入思考他們創造的精神價值和帶來的社會效應,以及對人類靈魂的塑造和對歷史進程的影響。
(2)許多精神領域的大師,代表了人類的良知,引導我們走向精神的自由和完美。大師們的人格魅力,必然映照在他們的作品中。學生在閱讀經典時,要善于透過字面,去體察這些大師對現實社會崇高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3)大師的作品博大精深、汪洋恣肆,表現了人類社會復雜的生活和形態,表現了人類的苦悶、彷徨、探索和追求。要聯系時代背景,全面深入地解讀大師及其作品。
4.把握文學大師及其作品的風格、流派和藝術魅力
(1)讓學生分組討論,按時間、國別及文學體裁列舉一些典型的文學流派及風格。
(2)對比探討。討論不同流派、不同作家、不同體裁及不同作品間的聯系與區別。
(3)組織學生聯系藝術風格,談自己喜歡的一個文學大師或文學流派,中外皆可。
活動3【練習】課堂延伸
組織學生分組討論:
(1)在學習此課后,對“文學大師”和“文學經典”有什么新的認識?
(2)學習此課對以后的閱讀方式是否有幫助?
(3)在今后的閱讀過程中,會選擇什么樣的書籍進行閱讀,閱讀的角度會有什么變化嗎?
(4)你覺得應該從經典中學習些什么?
走近文學大師
課時設計 課堂實錄
走近文學大師
1第一學時 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新課導入
一、導入新課
中國古代強調“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又云“文選爛,秀才半”,因此,就有了“囊螢鑿壁”、“懸梁刺骨”的佳話,就有了歐陽修的“三上”(馬上、枕上和廁上)讀書的趣談,就有了東陽馬生的“負篋曳屣(fù qiè yè xǐ:背著書箱,拖著鞋子(表示鞋破)。出自宋濂的《送東陽馬生序》),行深山巨谷”。求學的美譽。
讀一首好詩,如同聆聽一曲美妙的音樂;讀一篇好文章,如同欣賞一幅悅目的畫面;讀一本好著作,如同與一位大師聊天……當我們靜下心來,細細品味,忽然間,就會覺得世界只剩下自己與作者了。當我們用心靈與大師對話,當心中僅留下“美”的時候,我們也就對人生有了新的理解;我們的精神家園也得到了高層次的提升。
今天,就讓我們通過《走近文學大師》一課,去感受這些文學大師的風采,并吸取其文學經典中的思想精華!
活動2【活動】探究梳理
1.何為“文學大師”?
(讓學生分組討論,從文學功能、大師素養、社會效應和民族心理等方面,談談“文學大師”所應具備的素質和特點。)
“文學大師”是我們這個民族杰出的文學工作者,是民族心靈史的書寫者,是民族文化精神的代表者,其地位是歷史的決定、人民的選擇,經過了文學史的檢驗和評價。
何為大師:
(1)、他們以偉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卓越的才華,為世人矚目,對人類的文明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2)、他們為生命、為生活、為人類而寫作 ,反映的是人類的精神追求 ;
(3)、他們描寫的雖然是當時的社會生活和意識形態,但其中所表達的人文思想,是超越時代的、能引發歷代人們共鳴 。
2.走近文學大師:
大師如璀燦夜空中的繁星映照蒼穹。他們的思想能量是可以感受到的,有時甚至是一股強大的力量可以注入讀者的精神世界。法國國王路易十六被革命者囚禁在獄中時,讀了伏爾泰和盧梭的著作,哀嘆說:“這兩個人亡了法國!”而斯托夫人的一部《湯姆叔叔的小屋》引發解放黑奴的南北戰爭 ……
討論、列舉“文學大師”
在探討清楚了什么是“文學大師”后,讓學生利用可利用資源(原來筆記本記錄、看過的名著、書籍、報刊等;網絡、廣播等)后討論,發言,列舉出“文學大師”及其作品,并說說對其作品的整體印象。
(1)中外文學大師;
(2)有關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及作品;
(3)中國有多少大師(世界權威書籍評比的、我們心目中的等)。
3. 感受文學大師:
感受大師的優秀人格。許多文學大師,不僅表現在他們精彩的文筆帶給世人精神上的享受,更表現在他們以人格魅力,折服世人 。
感受大師豐富的內心世界。 大師們的內心世界博大精深、汪洋恣肆,充滿矛盾沖突,充滿抗爭以致掙扎。他們的內心世界,其實就是整個人類的苦悶、彷徨、探索和追求的艱難過程的縮影。
感受大師經典的藝術魅力。從中得到藝術的熏陶、審美的享受。精神的升華。
海因里希說:人們常常懷著極大的熱忱渴望得到某一本書,一旦到手之后,便會如饑似渴地閱讀起來。這說明“讀書”是一種高級智力活動。書上白紙黑字,說不定在哪兒出現這么一句話:“他望著她那黑黑的頭發。那秀發松松地垂到她的綠色大衣的領口上……”于是,讀者緊跟著這句話,走進了一個世界。在那兒他聽得到,嗅得著,看得見,能感覺到饑餓。一連二百多頁,三百多頁,他始終追隨著這些微小的字母。它們好似一根纖細易折的長線,把他引進了一座迷宮。非得等他把這本書的最后一頁讀完,這根長線才會從他手里滑落。
勞倫斯說:讓我們向小說學習吧。小說里的人物除了是活的以外什么也不能做。假如按照一定的形式,他們永遠保持為善,為惡,甚至輕快可愛,那么他們就不再是活的人物了,這部小說也就失去生命力了。小說中的人物必須是活著的,否則就一無所是。
這個世界因為有大師,書籍具有了魔力。
如何把握大師的思想力量、優秀人格和豐富的內心世界?
(1)從大師的生平、思想品格和代表作品入手,深入思考他們創造的精神價值和帶來的社會效應,以及對人類靈魂的塑造和對歷史進程的影響。
(2)許多精神領域的大師,代表了人類的良知,引導我們走向精神的自由和完美。大師們的人格魅力,必然映照在他們的作品中。學生在閱讀經典時,要善于透過字面,去體察這些大師對現實社會崇高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3)大師的作品博大精深、汪洋恣肆,表現了人類社會復雜的生活和形態,表現了人類的苦悶、彷徨、探索和追求。要聯系時代背景,全面深入地解讀大師及其作品。
4.把握文學大師及其作品的風格、流派和藝術魅力
(1)讓學生分組討論,按時間、國別及文學體裁列舉一些典型的文學流派及風格。
(2)對比探討。討論不同流派、不同作家、不同體裁及不同作品間的聯系與區別。
(3)組織學生聯系藝術風格,談自己喜歡的一個文學大師或文學流派,中外皆可。
活動3【練習】課堂延伸
組織學生分組討論:
(1)在學習此課后,對“文學大師”和“文學經典”有什么新的認識?
(2)學習此課對以后的閱讀方式是否有幫助?
(3)在今后的閱讀過程中,會選擇什么樣的書籍進行閱讀,閱讀的角度會有什么變化嗎?
(4)你覺得應該從經典中學習些什么?
面對這種現實,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地指出了中學生必須進行名著閱讀,并具體地指定了課外文學名著必讀書目。此舉對提高學生的語文整體水平無疑是一個有利的.舉措。可是如何讓學生喜歡名著,如何引領學生走進名著,親近名著,是擺在我們廣大語文老師面臨的一個難題。下面,我粗淺地談談本人的幾點拙見:
一、以趣激-情,走近名著
由于時代文化的差異性,使得經典名著與當代的中學生有了距離感,讀起來費勁,甚至有的地方讀不懂。同時,經典名著大多篇幅很長,不如網絡小說和漫畫輕松有趣、貼近學生的生活。此外,經典名著的閱讀會占用學生很多的學習時間,不少家長怕影響學生的成績。這些都影響了學生對經典名著的喜愛程度。
針對這些不利因素,我們語文老師首先要做的是,激發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從而燃起他們閱讀名著的熱情,讓學生心甘情愿地投入到經典名著的懷抱,汲取知識的營養。我的做法是:
1、借助影視搭建興趣之橋。
不客氣地說,當代的中學生都是看著電視長大的一代,他們對形、色、音俱佳的電視劇的興趣遠遠超過了書本。我就讓他們先從影視劇中知道名著,然后再去閱讀名著。利用課外活動、休息日安排學生觀看經典名著改編的影片,同時印發名著賞析,引導學生去閱讀名著,這樣,電影和電視就成了學生和名著之間的橋梁,學生的興趣得以激發,閱讀的熱情被激起,學生在不知不覺就自然地走進了名著。
2、推銷名著吸引學生。
這里的“推銷”是指為經典的解讀準備一些相關資料,包括一些歷史圖片、歷史文物、歷史場境的紀錄等,努力減少跨語境所造成的接受困難。同時,教師可以把自己對某篇名著的評價傳遞給學生,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
二、方法引航,親近名著
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名著的閱讀中,同樣要有方法上的引領。教師要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默讀法、跳讀法、精讀法、略讀法、速讀法等很多方法。讓他們多做筆記,教給他們做讀書筆記的方法,如圈點批注法、分門摘錄法、提綱挈領法、寫心得體會法等。對于長篇小說,宜用跳讀法、提綱挈領法;對于短篇小說,宜用精讀法、圈點批注法等。學生學會運用這些方法,慢慢地就會與名著中的人物展開對話,領悟吸取名著的精神內涵。
總之,教有定法,而又無定法。如何指導學生閱讀名著,相信廣大語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一定能探索出一條捷徑,引領學生在經典名著的殿堂中徜徉。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